石材蜂窝板干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5072发布日期:2020-10-02 08:15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石材蜂窝板干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墙面装饰领域,具体的是石材蜂窝板干挂系统。



背景技术:

石材因其高雅亮丽的视觉感官而广泛应用于墙面装饰。石材安装时有湿贴法和干挂法两种安装方式。干挂法因其不需要灌浆粘贴而应用广泛,其利用挂件将石材面板固定于建筑物。传统的石材干挂系统,由于石材较重,对基层结构承载力要求较高,故通常需要设置较复杂的支撑结构以及挂件等支撑石材。如现有的室内石材干挂系统,需要竖向龙骨以及横梁共同作为支撑结构,竖向龙骨安装于室内墙面,采用角钢作为横梁,角钢连接于立柱支撑横梁,通过挂件将石材面板安装于横梁。其材料成本高、安装费用高且安全性能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材蜂窝板干挂系统,使系统结构更简单,节约成本且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石材蜂窝板干挂系统,包括面板、墙体和安装于墙体的支撑结构,所述面板为石材蜂窝板,所述支撑结构为横梁,在石材蜂窝板的背部安装有挂件,所述挂件插接于横梁并沿着横梁轴向与横梁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竖向设置的连接背板,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连接背板的外侧,且连接于连接背板的顶端,并在第一插接部与墙体之间形成开口向上且两端贯通的插槽一;

所述挂件包括第一挂接部,所述第一挂接部包括插接板、过渡板和连接板;所述过渡板一端与插接板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板相连接,并由插接板、过渡板和连接板包括形成两端贯通的空腔;

所述插接板插入插槽一内,第一插接部插接于空腔内,并沿空腔轴向与空腔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以及竖向设置的插接背板;所述插接背板顶端与顶板的后端相连接,底端与连接背板的顶端相连接,在插接背板与连接背板的连接处形成过渡台阶一;所述插槽一由插接背板、过渡台阶一和墙体包围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板向下延伸至过渡台阶一,所述过渡板支撑于顶板上,且顶板的前端延伸至连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还包括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和竖向设置的挡板;所述底板后端与连接背板的底端相连接,前端与挡板的底端相连接,并由顶板、插接背板、连接背板、底板和挡板包围构成前侧开口的c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挂件还包括第二挂接部,所述第二挂接部位于连接板的内侧,且连接于连接板的底端,并在第二挂接部与石材蜂窝板的背面之间形成开口向下且两端贯通的插槽二;

所述挡板插接于插槽二内,所述第二挂接部插接于第二插接部的腔体内,并沿腔体轴向与腔体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挂接部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导板和竖向设置的竖直导板;所述竖直导板的底端与水平导板的前端相连接,顶端与连接板的底端相连接;在竖直导板与连接板的连接处形成过渡台阶二;所述插槽二由竖直导板、过渡台阶二和石材蜂窝板的背面包围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向上延伸至过渡台阶二,所述水平导板支撑于底板上,且水平导板的后端延伸至连接背板。

进一步的,沿着石材蜂窝板长度方向,所述挂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挂件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石材蜂窝板干挂系统,首先由于面板采用石材蜂窝板,石材蜂窝板与常规石材相比,其更轻,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并保留了石材的装饰效果。其支撑结构仅为横梁,节约了立柱等的投入,使系统更简单,成本更低。由于挂件插接于横梁,即挂件与横梁之间直接插接,无需额外的连接件将挂件与横梁连接,安装更方便;挂件沿着横梁轴向与横梁滑动配合,使得石材蜂窝板可沿横梁左右调节,调节方便,不仅利于安装,还能更好的保证安装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横梁断面图;

图4为挂件断面图。

图中,支撑结构1、石材蜂窝板2、横梁3、顶板31、插接背板32、过渡台阶一33、连接背板34、底板35、挡板36、插槽一37、挂件4、插接板41、过渡板42、连接板43、水平导板44、竖直导板45、过渡台阶二46、插槽二47、空腔4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本说明书中,所表示方位的“上”、“下”、“顶”和“底”均以附图1所示为准。

石材蜂窝板干挂系统,包括面板、墙体1和安装于墙体1的支撑结构,所述面板为石材蜂窝板2,所述支撑结构为横梁3,在石材蜂窝板2的背部安装有挂件4,所述挂件4插接于横梁3并沿着横梁3轴向与横梁3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石材蜂窝板干挂系统,首先由于面板采用石材蜂窝板2,石材蜂窝板2与常规石材相比,其更轻,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并保留了石材的装饰效果。其支撑结构仅为横梁3,节约了立柱等的投入,使系统更简单,成本更低。由于挂件4插接于横梁3,即挂件4与横梁3之间直接插接,无需额外的连接件将挂件4与横梁3连接,安装更方便;挂件4沿着横梁3轴向与横梁3滑动配合,使得石材蜂窝板2可沿横梁3左右调节,调节方便,不仅利于安装,还能更好的保证安装效果。

横梁3与挂件4可以采用任何可以实现插接并移动的结构,优选的,所述横梁3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竖向设置的连接背板34,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连接背板34的外侧,且连接于连接背板34的顶端,并在第一插接部与墙体1之间形成开口向上且两端贯通的插槽一37;

所述挂件4包括第一挂接部,所述第一挂接部包括插接板41、过渡板42和连接板43;所述过渡板42一端与插接板41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板43相连接,并由插接板41、过渡板42和连接板43包括形成两端贯通的空腔48;

所述插接板41插入插槽一37内,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于空腔48内,并沿空腔48轴向与空腔48滑动配合。

该结构,连接背板34用于与墙体1相连接,连接背板34的外侧是以连接背板34所在的平面为基准,靠近石材蜂窝板2的一侧为外侧,靠近墙体1的一侧为内侧。通过插接板41插入插槽一37内,第一插接部插接于空腔48内,并沿空腔48轴向与空腔48滑动配合,使得第一插接部插接于空腔48后,墙体1能够对插接板41进行限位,从而避免挂件4绕第一插接部旋转,保证石材蜂窝板2挂接后的稳定性。

第一插接部可以为实心插接块等,为了节约材料,减轻重量,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31以及竖向设置的插接背板32;所述插接背板32顶端与顶板31的后端相连接,底端与连接背板34的顶端相连接,在插接背板32与连接背板34的连接处形成过渡台阶一33;所述插槽一37由插接背板32、过渡台阶一33和墙体1包围形成。

该第一插接部,均为板状,成型容易,且成型需要的原材料更少,其重量更轻。

插接板41可以仅伸入至插槽一37的1/3-1/2高度处,为了提高防旋转能力,所述插接板41向下延伸至过渡台阶一33,同时,为了保证第一插接部与挂件4的接触面积,使第一插接部的受力更均匀,所述过渡板42支撑于顶板31上,且顶板31的前端延伸至连接板43。

横梁3可以为仅包括第一插接部和连接背板34的倒l形,但是,为了提高横梁3的强度,优选的,所述横梁3还包括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35和竖向设置的挡板36;所述底板35后端与连接背板34的底端相连接,前端与挡板36的底端相连接,并由顶板31、插接背板32、连接背板34、底板35和挡板36包围构成前侧开口的c形结构。

该结构的横梁3,由顶板31、插接背板32、连接背板34、底板35和挡板36形成c字形的半包围结构,横梁3的强度得到提高。并且c字形半包围结构的空腔内还可以作为插接滑槽。

优选的,所述挂件4还包括第二挂接部,所述第二挂接部位于连接板43的内侧,且连接于连接板43的底端,并在第二挂接部与石材蜂窝板2的背面之间形成开口向下且两端贯通的插槽二47;

所述挡板36插接于插槽二47内,所述第二挂接部插接于第二插接部的腔体内,并沿腔体轴向与腔体滑动配合。

该结构的挂件4,挡板36插接于插槽二47后,挡板36、底板35和连接背板34包围形成的腔体与第二挂接部配合,使得在挂件4的底部对挂件4进行支撑与限位,进一步保证了石材蜂窝板2安装的稳定可靠性。

第二挂接部可以为实心插接块等,为了节约材料,减轻重量,优选的,所述第二挂接部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导板44和竖向设置的竖直导板45;所述竖直导板45的底端与水平导板44的前端相连接,顶端与连接板43的底端相连接;在竖直导板45与连接板43的连接处形成过渡台阶二46;所述插槽二47由竖直导板45、过渡台阶二46和石材蜂窝板2的背面包围形成。

挡板36可以仅伸入至插槽二47的1/3-1/2高度处,为了使挡板36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所述挡板36向上延伸至过渡台阶二46,并且为了增大横梁3对挂件4支撑的支撑面,所述水平导板44支撑于底板35上,且水平导板44的后端延伸至连接背板34。

石材蜂窝板2为方形,其长度方向与横梁3延伸方向平行,挂件4可以沿石材蜂窝板2长度方向通常设置,但是,为了节约材料,同时减小滑动过程中,横梁3与挂件4之间的摩擦,优选的,沿着石材蜂窝板2长度方向,所述挂件4设置有多个,多个挂件4间隔分布。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c字形的横梁3,横梁3分别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均连接螺栓把合于墙体1,各块石材蜂窝板2在其背面的上部通过预埋连接件连接有挂件4,在其背面的下部通过预埋件连接有挂件4,且上横梁、下横梁以及挂件4的横截面相同,上部的挂件4从横梁3的一端插入上横梁,下部的挂件4插入下横梁实现石材蜂窝板2的安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