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脚手架连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0662发布日期:2020-10-20 11:4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建筑脚手架连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脚手架连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外脚手架施工不仅讲究安全、可靠、经济,而且还要讲究方便、快捷、耐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达到固定外脚手架的目的,往往采用不可循环利用的预埋件埋置结构边梁中,不但影响结构质量,还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及工程施工进度。

专利文献cn202689514u提供了一种外脚手架拉杆,它包括预埋螺母,预埋螺母一侧连有短螺杆,另一侧连有长螺杆,在长螺杆外壁上安装有套管。然而该装置采用预埋螺母的方式不利于回收利用,增加了施工成本,且预埋螺母所需承受的拉力较大,易造成松动,引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回收利用、更稳固的建筑脚手架连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建筑脚手架连墙装置,包括脚手架、墙柱和连墙装置,连墙装置连接脚手架与墙柱。连墙装置包括连结管、穿墙螺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穿墙螺杆一端贯穿墙柱,另一端延伸至脚手架最外侧的立杆;连结管套设于墙柱外的穿墙螺杆上,连结管的一端抵靠于墙柱,另一端延伸至脚手架最外侧的立杆,脚手架的立杆拉结于连结管上;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螺纹连接穿墙螺杆的两端,其中,第一螺母抵靠于墙柱远离脚手架的一侧,第二螺母抵靠于连结管远离墙柱的一端。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第一螺母包括第一底盘和位于第一底盘一侧的环形块,环形块凸出于第一底盘,环形块内壁为带螺纹的圆孔,外壁为六边形;穿墙螺杆的一端依次贯穿通孔、第一底盘及环形块,第一底盘的另一侧抵靠于墙柱远离脚手架的一侧。

第二螺母包括第二底盘和位于第二底盘一侧的中心凸块,中心凸块内壁为带螺纹的圆孔,外壁为六边形;中心凸块周围设置有多个边缘凸块,边缘凸块以中心凸块为中心呈放射状,穿墙螺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连结管、第二底盘和中心凸块,第二底盘的另一侧抵靠于连结管远离墙柱的一端。

为方便回收利用,连结管与脚手架的立杆通过扣件拉结。

为提高连墙装置的坚固程度,连结管为钢管。

为方便通孔的形成,穿墙螺杆贯通墙柱的通孔内壁设有管内穿过穿墙螺杆的pvc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施工快捷,经济环保,与现有技术相比,穿墙螺杆依次穿过墙柱和脚手架,再使用第一、第二螺母紧固穿墙螺杆的两端,使连墙装置、墙柱和脚手架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更强的牢固性;同时不需要预埋器件,使得器件可重复利用,又能避免施工后的修补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脚手架;2、墙柱;3、连墙装置;4、通孔;5、连结管;6、穿墙螺杆;7、第一螺母;71、第一底盘;72、环形块;8、立杆;9、扣件;10、第二螺母;101、第二底盘;102、中心凸块;103、边缘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建筑脚手架连墙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脚手架1、墙柱2和连墙装置3,连墙装置3连接脚手架1与墙柱2。连墙装置3包括连结管5、穿墙螺杆6、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10,穿墙螺杆6一端贯穿墙柱2,另一端延伸至脚手架1最外侧的立杆8。连结管5套设于墙柱2外的穿墙螺杆6上,连结管5的一端抵靠于墙柱2,另一端延伸至脚手架1最外侧的立杆8,脚手架1的立杆8通过扣件9拉结于连结管5上。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10螺纹连接穿墙螺杆6的两端。

如图2所示,第一螺母7包括第一底盘71和位于第一底盘71一侧的环形块72,环形块72凸出于第一底盘71,环形块72内壁为带螺纹的圆孔,外壁为六边形;穿墙螺杆6的一端依次贯穿通孔4、第一底盘71及环形块72,第一底盘71的另一侧抵靠于墙柱2远离脚手架1的一侧。

如图3所示,第二螺母10包括第二底盘101和位于第二底盘101一侧的中心凸块102,中心凸块102内壁为带螺纹的圆孔,外壁为六边形;中心凸块102周围设置有多个边缘凸块103,边缘凸块103以中心凸块102为中心呈放射状,穿墙螺杆6的另一端依次贯穿连结管5、第二底盘101和中心凸块102,第二底盘101的另一侧抵靠于连结管5远离墙柱2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穿墙螺杆6的直径为14mm,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10的底盘均为圆盘,直径为70mm,厚度为7mm。在墙柱2钢筋绑扎完成后,浇筑混凝土之前,在墙柱2模板两侧按连墙杆件间距钻一个预留孔,孔径为25mm,依据外脚手架1的立杆8位置间距及步高确定孔位,孔位竖向应离梁底不小于100mm,离楼板底面不小于100mm;在混凝土墙柱2上的通孔4时,为防止墙柱2因脚手架1的拉力过大造成破损,通孔4距墙柱2边应不小于100mm。在墙柱2内预埋ф25的pvc管,pvc管两端宜伸出模板外15mm,待浇铸完成且墙柱2的模板拆除后,形成通孔4并可以直接使用。穿墙螺杆6的长度为脚手架1的小横杆长度加上穿墙厚度及两端各100mm的预留长度。

使用方法:将穿墙螺杆6穿入通孔4,再套入连结钢管,连结钢管与脚手架1的立杆8用扣件9扣紧,将第一螺母7放置在墙柱2远离脚手架1的一侧,第二螺母10放置在连结管5远离墙柱2的一端,最后拧紧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10,使第一螺母7的第一底盘71紧靠于墙柱2、第二螺母10的第二底盘101紧靠于连结钢管即可。



技术特征:

1.建筑脚手架连墙装置,包括脚手架(1)、墙柱(2)和连墙装置(3),连墙装置(3)连接脚手架(1)与墙柱(2),其特征在于:连墙装置(3)包括连结管(5)、穿墙螺杆(6)、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10),穿墙螺杆(6)一端贯穿墙柱(2),另一端延伸至脚手架(1)最外侧的立杆(8);连结管(5)套设于墙柱(2)外的穿墙螺杆(6)上,连结管(5)的一端抵靠于墙柱(2),另一端延伸至脚手架(1)最外侧的立杆(8),脚手架(1)的立杆(8)拉结于连结管(5)上;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10)螺纹连接穿墙螺杆(6)的两端,其中,第一螺母(7)抵靠于墙柱(2)远离脚手架(1)的一侧,第二螺母(10)抵靠于连结管(5)远离墙柱(2)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脚手架连墙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母(7)包括第一底盘(71)和位于第一底盘(71)一侧的环形块(72),环形块(72)凸出于第一底盘(71),环形块(72)内壁为带螺纹的圆孔,外壁为六边形;穿墙螺杆(6)的一端依次贯穿通孔(4)、第一底盘(71)及环形块(72),第一底盘(71)的另一侧抵靠于墙柱(2)远离脚手架(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脚手架连墙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螺母(10)包括第二底盘(101)和位于第二底盘(101)一侧的中心凸块(102),中心凸块(102)内壁为带螺纹的圆孔,外壁为六边形;中心凸块(102)周围设置有多个边缘凸块(103),边缘凸块(103)以中心凸块(102)为中心呈放射状,穿墙螺杆(6)的另一端依次贯穿连结管(5)、第二底盘(101)和中心凸块(102),第二底盘(101)的另一侧抵靠于连结管(5)远离墙柱(2)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脚手架连墙装置,其特征在于:连结管(5)与脚手架(1)的立杆(8)通过扣件(9)拉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脚手架连墙装置,其特征在于:连结管(5)为钢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脚手架连墙装置,其特征在于:穿墙螺杆(6)贯通墙柱(2)的通孔(4)内壁设有管内穿过穿墙螺杆(6)的pvc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脚手架连墙装置,包括脚手架、墙柱和连墙装置,连墙装置连接脚手架与墙柱。连墙装置包括连结管、穿墙螺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穿墙螺杆一端贯穿墙柱,另一端延伸至脚手架最外侧的立杆;连结管套设于墙柱外的穿墙螺杆上,连结管的一端抵靠于墙柱,另一端延伸至脚手架最外侧的立杆,脚手架的立杆拉结于连结管上;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螺纹连接穿墙螺杆的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穿墙螺杆依次穿过墙柱和脚手架,再使用第一、第二螺母紧固穿墙螺杆的两端,使连墙装置、墙柱和脚手架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更强的牢固性;同时不需要预埋器件,使得器件可重复利用,又能避免施工后的修补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薛梓炎;李恒兰;黄明亮;曾繁军;覃瑞荣;黄芳;韦孟;林治富;周韦;韦淑娥;周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