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接转接式组合柱节点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1805发布日期:2020-11-27 10:2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接转接式组合柱节点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接转接式组合柱节点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且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人们的节奏都在不断的加快,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当前人们无论是办公场所还是住宅,其大多都是采用混凝土建筑,我们都知道混凝土建筑的施工工期较长,且,其受天气的影响较为严重,特别是冬季,我们可以看到冬天零下后,诸多的建筑工地都会停工,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的工期边长,且,与此同时,混凝土建筑施工所需的工种较为繁杂,大工、小工、木工、瓦工等,对人员的要求较高,且随着材料和人工费的不断增加,将会导致整个建筑的成本较高,投入的成本越来越大;且随着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再从事建筑行业等因素导致促生了钢结构建筑的产生。

目前,在许多钢结构工程中,由于追求美化和异化,而设计出许多新颖奇特的风格形式。为了满足受力要求,从而形成了非常复杂、奇特的构造节点。为了加工制作出这些复杂的结构和节点,就给我们加工制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提高异形构件制作功效势在必行。在此情况下,能有效保证钢结构构件加工制作、提高功效、缩短工期的加工制作钢结构技术,有着巨大的施展空间。

节点构件是钢结构建筑必须要使用的部件,其不仅要实现连接性,同时对其承载性能和稳定性能都有很高的要求,现有的节点大多都是简单、直向、单面的连接,一当其遇到转折处的连接将需要由多个节点才能实现,其安装较为复杂,且其韧性和承载性也有限,无法满足钢结构建筑中异形的连接要求,因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满足多向、多面连接的节点构件。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接转接式组合柱节点构件,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通过把第一侧边柱、第二侧边柱分别设于主体柱的两侧,并与主体柱呈倾斜状安装,两者之间实现转折式连接让侧柱与主体柱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同时实现多个面的连接,很好的解决施工过程中转折点处的连接,还设置了承接柱,让其实现建筑的转接。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接转接式组合柱节点构件,包括:中间柱体、第一侧边柱、第二侧边柱和承接柱,所述第一侧边柱、第二侧边柱分别设于中间柱体的两侧,且呈倾斜状设置,所述承接柱设于一侧的侧边柱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承接转接式组合柱节点构件,其通过把第一侧边柱、第二侧边柱分别设于主体柱的两侧,并与主体柱呈倾斜状安装,两者之间实现转折式连接让侧柱与主体柱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同时实现多个面的连接,很好的解决施工过程中转折点处的连接,还设置了承接柱,让其实现建筑的转接,让其更好实现的异形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间柱体中设有前侧板、后侧板和竖向隔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前后设置,且所述前侧板的宽度大于后侧板的宽度,所述竖向隔板垂直设于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所述前侧板的宽度大于后侧板的宽度,让其能够根据转折的角度进行宽度,便于其根据不同的转折点进行设置,起到很好的承接效果,从而让其更好的满足施工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侧边柱和第二侧边柱中均设有下支撑柱和上支撑柱,所述上支撑柱设于下支撑柱的上方,并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支撑柱中设有支撑柱主体,所述支撑柱主体的一侧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四个角上设有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侧边柱中的上支撑柱中设有支撑柱本体,所述支撑柱本体远离中间柱体的一侧设有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所述第一牛腿设于支撑柱本体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侧边柱中的上支撑柱中设有支撑柱本体,所述支撑柱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三牛腿和第四牛腿,所述第三牛腿设于支撑柱本体的上部,所述第四牛腿设于支撑柱本体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牛腿和第四牛腿均呈梯形,所述第三牛腿斜边设于外侧,所述第四牛腿中的斜边与支撑柱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牛腿和第四牛腿两者的连接处设有u型凹槽,且所述第三牛腿和第四牛腿的开口处均设有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承接柱呈喇叭状,其中设有一组侧板和封板,所述侧板相对设置,所述封板设于两侧板之间,且所述侧板远离第二侧边柱的一端设有u形凹槽。所述承接柱采用独特的结构设置,大大的提高了其支撑性和承接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后侧板远离前侧板的一侧设有安装板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承接转接式组合柱节点构件,其通过把第一侧边柱、第二侧边柱分别设于主体柱的两侧,并与主体柱呈倾斜状安装,两者之间实现转折式连接让侧柱与主体柱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同时实现多个面的连接,很好的解决施工过程中转折点处的连接,还设置了承接柱,让其实现建筑的转接,让其更好实现的异形的需要。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侧板的宽度大于后侧板的宽度,让其能够根据转折的角度进行宽度,便于其根据不同的转折点进行设置,起到很好的承接效果,从而让其更好的满足施工的需要。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承接柱呈喇叭状,其中设有一组侧板和封板,所述侧板相对设置,所述封板设于两侧板之间,且所述侧板远离第二侧边柱的一端设有u形凹槽。所述承接柱采用独特的结构设置,大大的提高了其支撑性和承接性。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腿、中段和顶架的设置,且所述的支腿、中段以及顶架上设有均设有不同数量的牛腿,且各个牛腿的方向不同,让其能够在多个高度和多个角度实现连接作用,从而让其更好的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间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支撑柱与图4对应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承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所示的一种承接转接式组合柱节点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柱体1、第一侧边柱2、第二侧边柱3和承接柱4,所述第一侧边柱2、第二侧边柱3分别设于中间柱体1的两侧,且呈倾斜状设置,所述承接柱4设于一侧的侧边柱2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柱体1中设有前侧板11、后侧板12和竖向隔板13,所述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前后设置,且所述前侧板11的宽度大于后侧板12的宽度,所述竖向隔板13垂直设于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柱2和第二侧边柱3中均设有下支撑柱5和上支撑柱6,所述上支撑柱6设于下支撑柱5的上方,并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柱5中设有支撑柱主体51,所述支撑柱主体51的一侧设有安装柱52,所述安装柱52的四个角上设有连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柱2中的上支撑柱6中设有支撑柱本体61,所述支撑柱本体61远离中间柱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牛腿62和第二牛腿63,所述第一牛腿62设于支撑柱本体61的上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侧边柱3中的上支撑柱6中设有支撑柱本体61,所述支撑柱本体61的一侧设有第三牛腿64和第四牛腿65,所述第三牛腿64设于支撑柱本体61的上部,所述第四牛腿65设于支撑柱本体61的下部。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牛腿64和第四牛腿65均呈梯形,所述第三牛腿64斜边设于外侧,所述第四牛腿65中的斜边与支撑柱本体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牛腿64和第四牛腿65两者的连接处设有u型凹槽,且所述第三牛腿64和第四牛腿65的开口处均设有连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柱4呈喇叭状,其中设有一组侧板41和封板42,所述侧板41相对设置,所述封板42设于两侧板41之间,且所述侧板41远离第二侧边柱3的一端设有u形凹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后侧板12远离前侧板11的一侧设有安装板组件12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