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4453发布日期:2020-10-23 12:36阅读:1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从配料、拌合、运输、浇筑、振捣、饰面和养生,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在以往的混凝土浇筑中,常常采用泵送混凝土或现场自制简易溜槽;对于泵送混凝土,由于混凝土的流动很大,一方面在混凝土振捣时必须停止浇筑,而泵送混凝土由于运送管路径长,在制动后很难立马停止浇筑,容易影响振捣质量;另一方面,泵送混凝土施工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堵管,堵管原因有以下几点:(1)混凝土拌合物配比设计不当、(2)混凝土拌合工艺流程不当、(3)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较差、(4)添加剂和特种水泥使用不当、(5)管线和接头上的问题,在输送管线中,如果拐弯段转角太小或拐弯太多,都会增加泵的压力,进而导致堵塞及(6)操作员的失误。如果操作员没有按操作规程充分地用水泥浆液彻底地润滑管线(包括末端软管),则会导致摩阻力增大而产生堵塞。在现代混凝土泵中,紧挨着混凝土泵后的龙头段最易发生堵塞;而现场自制溜槽虽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缺陷,但自制溜槽移动不便,高度固定,且拆卸组装繁杂,不利于循环使用,造成经济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制溜槽移动不变且高度不可调节,拆卸组装繁杂,不利于循环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包括溜槽机构、升降杆组、支撑杆组、支撑基座;溜槽机构设置在支撑基座的上方,升降杆组及支撑杆组竖向平行设置在溜槽机构及支撑基座之间;升降杆组设置在溜槽机构的进料口端处,用于调节溜槽机构进口料的高度;支撑杆组设置在溜槽机构的出料口端处,用于调节溜槽机构出料口端的高度;升降杆组或支撑杆组的上端与溜槽机构活动连接,升降杆组或支撑杆组的下端与支撑基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升降杆组的个数至少为一个,支撑杆组的个数至少为两个,多个支撑杆组沿溜槽机构的轴线依次竖向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升降杆组包括主动杆、被动杆及横向连接杆,主动杆与被动杆竖向平行且对称设置在溜槽机构的两侧,横向连接杆水平设置在主动杆及被动杆之间,横向连接杆滑动穿设在溜槽机构的底部,横向连接杆的一端与主动杆连接,另一端与被动杆连接;

主动杆包括螺纹杆、螺母升降装置、主动杆底座及上部套筒;螺纹杆竖向设置在溜槽机构的一侧,螺母升降装置套设在螺纹杆上,横向连接杆与螺母升降装置固定连接,螺母升降装置用于带动横向连接杆上下移动;螺纹杆的下端通过主动杆底座固定安装在支撑基座的上表面;上部套筒套设在螺母升降装置的外侧;

被动杆包括被动伸缩杆、被动杆伸缩套杆、被动杆底座及被动杆定位销;被动伸缩杆竖向设置在溜槽机构的另一侧,被动伸缩杆的上端与横向连接杆固定连接,被动伸缩杆的下端活动穿插在被动杆伸缩套杆中,被动杆伸缩套杆的下端通过被动杆底座固定设置在支撑基座的上表面;被动伸缩杆及被动杆伸缩套杆上竖向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被动杆定位销穿插在被动伸缩杆及被动杆伸缩套杆的定位孔中。

进一步的,螺母升降装置包括螺母、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偏心轮、摇杆及摇杆套筒;螺母套设在螺纹杆上,螺母与螺纹杆之间滑动连接;

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水平间隔套设在螺母上,第三齿轮竖向设置在螺纹杆的侧边;第三齿轮的下端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上端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偏心轮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摇杆固定安装在偏心轮上,摇杆套筒活动套设在摇杆上;第四齿轮固定套设在螺母的上端,横向连接杆与第四齿轮固定连接;第二齿轮及第四齿轮采用轴承齿轮。

进一步的,支撑杆组包括两个竖向支撑杆及横向支撑杆,两个竖向支撑杆平行对称设置在溜槽机构的两侧,横向支撑杆水平活动穿设在溜槽机构的底部,横向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向支撑杆连接;

竖向支撑杆包括竖向伸缩杆、竖向伸缩套杆、竖向支撑杆底座及竖向支撑杆定位销,竖向伸缩杆竖向设置在溜槽机构的侧边,竖向伸缩杆的上端与横向支撑杆固定连接,竖向伸缩杆的下端活动穿插在竖向伸缩套杆中;竖向伸缩套杆的下端通过竖向支撑杆底座固定设置在支撑基座的上表面;竖向伸缩杆及竖向伸缩套杆上竖向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竖向支撑杆定位销穿插在竖向伸缩杆及竖向伸缩套杆的定位孔中。

进一步的,溜槽机构包括底板、两个侧板及出料挡板,两个侧板竖向对称设置在底板的两侧,出料挡板活动设置在溜槽机构的出料口端;

侧板包括上侧板及下侧板,上侧板设置在底板的两侧上方,下侧板设置在底板的两侧下方;下侧板上设置有矩形孔及圆形孔,矩形孔靠近进料口端一端设置,圆形孔靠近出料口端一端设置;升降杆组的上端活动安装在矩形孔中,支撑杆组的上端活动安装在圆形孔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行走机构;行走机构设置在支撑基座的底部,行走机构包括多个万向轮,多个万向轮均匀安装在支撑基座的底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握杆;握杆固定安装在支撑基座上,且位于在进料口端一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制动结构;制动结构设置在支撑基座上,且位于进料口端一侧;制动结构包括制动杆,制动杆活动穿设在支撑基座上,制动杆的下端能够与地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通过在溜槽机构的底部设置升降杆组及支撑杆组,实现了对溜槽的位置、高度及坡度的调节,结构简单,拆卸组装方便;溜槽装置占用空间体积小,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并能够精准、方便有效地移动给施工对象浇筑混凝土。

进一步的,升降杆组采用主动杆和被动杆组合,主动杆能够实现对溜槽高度和坡度的调节,从而带动被动杆上下移动调节高度;主动杆采用螺母升降装置进行调节高度,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支撑杆组采用伸缩杆及伸缩套杆组合,到达升降高度后通过销轴将两者固定,避免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由于上部混凝土重量太大而导致装置不稳定下滑,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通过在支撑基座的底部设置行走机构,便于对溜槽装置的推拉移动,扩大了应用范围,省时省力。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握杆方便操作人员对溜槽装置位置的调节。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制动杆,使用过程中,将制动杆地面连接,避免了溜槽装置倾覆,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的横剖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中的升降杆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中的螺母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中的主动杆上的第一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中的主动杆上的第二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中的主动杆上的第四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中的偏心轮及摇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中的支撑杆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中的握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中的支撑底座结构示意图。

其中,1溜槽机构,2升降杆组,3支撑杆组,4支撑基座,5行走机构,6握杆,7制动结构;11底板,12侧板,13出料挡板;21主动杆,22被动杆,23横向连接杆;211螺纹杆,212螺母升降装置,213主动杆底座,214上部套筒,215下部套筒;2121螺母,2122第一齿轮,2123第二齿轮,2124第三齿轮,2125第四齿轮,2126偏心轮,2127摇杆,2128摇杆套筒;221被动伸缩杆,222被动杆伸缩套杆,223被动杆底座,224被动杆定位销;31竖向支撑杆,32横向支撑杆;311竖向伸缩杆,312竖向伸缩套杆,313竖向支撑杆底座,314竖向支撑杆定位销;71制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包括溜槽机构1、升降杆组2、支撑杆组3、支撑基座4、行走机构5、握杆6及制动结构7;

溜槽机构1设置在支撑基座4的上方,升降杆组2及支撑杆组3竖向平行设置在溜槽机构1及支撑基座4之间;升降杆组2设置在溜槽机构1的进料口端处,用于调节溜槽机构1进口料的高度;支撑杆组3设置在溜槽机构1的出料口端处,用于调节溜槽机构1出料口端的高度;升降杆组2或支撑杆组3的上端与溜槽机构1活动连接,升降杆组2或支撑杆组3的下端与支撑基座4固定连接;升降杆组2的个数至少为一个,支撑杆组3的个数至少为两个,多个支撑杆组3沿溜槽机构1的轴线依次竖向平行设置。

溜槽机构1包括底板11、两个侧板12及出料挡板13,两个侧板12竖向对称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出料挡板13活动设置在溜槽机构1的出料口端;侧板12包括上侧板及下侧板,上侧板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上方,下侧板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下方;下侧板上设置有矩形孔及圆形孔,矩形孔靠近进料口端一端设置,圆形孔靠近出料口端一端设置;升降杆组2的上端活动安装在矩形孔中,支撑杆组3的上端活动安装在圆形孔中。

升降杆组2包括主动杆21、被动杆22及横向连接杆23,主动杆21与被动杆22竖向平行且对称设置在溜槽机构1的两侧,横向连接杆23水平设置在主动杆21及被动杆22之间,横向连接杆23滑动穿设在侧板12的矩形孔中,横向连接杆23的一端与主动杆21连接,另一端与被动杆22连接;

主动杆21包括螺纹杆211、螺母升降装置212、主动杆底座213、上部套筒214及下部套筒215;螺纹杆211竖向设置在溜槽机构1的一侧,螺母升降装置212套设在螺纹杆211上,横向连接杆23与螺母升降装置212固定连接,螺母升降装置212用于带动横向连接杆23上下移动;螺纹杆211的下端通过主动杆底座213固定安装在支撑基座4的上表面,下部套筒215固定套设在螺纹杆211的下端,下部套筒215与主动杆底座213固定连接;上部套筒214套设在螺母升降装置212的外侧,避免了杂物进入螺母升降装置212内。

被动杆22包括被动伸缩杆221、被动杆伸缩套杆222、被动杆底座223及被动杆定位销224;被动伸缩杆221竖向设置在溜槽机构1的另一侧,被动伸缩杆221的上端与横向连接杆23固定连接,被动伸缩杆221的下端活动穿插在被动杆伸缩套杆222中,被动杆伸缩套杆222的下端通过被动杆底座223固定设置在支撑基座4的上表面;被动伸缩杆221及被动杆伸缩套杆222上竖向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被动杆定位销224穿插在被动伸缩杆221及被动杆伸缩套杆222的定位孔中。

螺母升降装置212包括螺母2121、第一齿轮2122、第二齿轮2123、第三齿轮2124、第四齿轮2125、偏心轮2126、摇杆2127及摇杆套筒2128;螺母2121套设在螺纹杆211上,螺母2121与螺纹杆211之间滑动连接;

第一齿轮2122和第二齿轮2123水平间隔套设在螺母2121上,第三齿轮2124竖向设置在螺纹杆211的侧边;第三齿轮2124的下端与第一齿轮2122啮合连接,上端与第二齿轮2123啮合连接;偏心轮2126与第三齿轮2124固定连接,摇杆2127固定安装在偏心轮2126上,摇杆套筒2128活动套设在摇杆2127上;第四齿轮2125固定套设在螺母2121的上端,横向连接杆23与第四齿轮2125固定连接;第一齿轮2122、第二齿轮2123及第三齿轮2124均采用斜齿轮,第一齿轮2122的齿轮面向上倾斜,第二齿轮2123的齿轮面向上倾斜,第三齿轮2124的上下两端分别于第一齿轮2122及第二齿轮2123啮合;第二齿轮2123采用轴承齿轮,第四齿轮2125采用轴承齿轮。

支撑杆组3包括两个竖向支撑杆31及横向支撑杆32,两个竖向支撑杆31平行对称设置在溜槽机构1的两侧,横向支撑杆32水平活动穿设在侧板12的矩形孔或圆形孔中,横向支撑杆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向支撑杆31连接。

竖向支撑杆31包括竖向伸缩杆311、竖向伸缩套杆312、竖向支撑杆底座313及竖向支撑杆定位销314,竖向伸缩杆311竖向设置在溜槽机构1的侧边,竖向伸缩杆311的上端与横向支撑杆32固定连接,竖向伸缩杆311的下端活动穿插在竖向伸缩套杆312中;竖向伸缩套杆312的下端通过竖向支撑杆底座313固定设置在支撑基座4的上表面;竖向伸缩杆311及竖向伸缩套杆312上竖向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竖向支撑杆定位销314穿插在竖向伸缩杆311及竖向伸缩套杆312的定位孔中。

行走机构5设置在支撑基座4的底部,行走机构5包括多个万向轮,多个万向轮均匀安装在支撑基座4的底部。握杆6固定安装在支撑基座4上,且位于在进料口端一侧。制动结构7设置在支撑基座4上,且位于进料口端一侧;制动结构7包括制动杆71,制动杆71活动穿设在支撑基座4上,制动杆71的下端能够与地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通过在溜槽机构的底部设置升降杆组及支撑杆组,实现了对溜槽的位置、高度及坡度的调节,结构简单,拆卸组装方便;溜槽装置占用空间体积小,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并能够精准、方便有效地移动给施工对象浇筑混凝土。升降杆组采用主动杆和被动杆组合,主动杆能够实现对溜槽高度和坡度的调节,从而带动被动杆上下移动调节高度;主动杆采用螺母升降装置进行调节高度,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方便。支撑杆组采用伸缩杆及伸缩套杆组合,到达升降高度后通过销轴将两者固定,避免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由于上部混凝土重量太大而导致装置不稳定下滑,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在支撑基座的底部设置行走机构,便于对溜槽装置的推拉移动,扩大了应用范围,省时省力。通过设置握杆方便操作人员对溜槽装置位置的调节。通过设置制动杆,使用过程中,将制动杆地面连接,避免了溜槽装置倾覆,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现有泵送浇筑混凝土技术中管线堵塞及现场自制溜槽移动不便,高度不易调节问题;装置构造简单,易于生产加工,应用范围广,并且具有架设速度快,方便存放及运输方便等优点。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包括溜槽机构1、升降杆组2、两个支撑杆组3、支撑基座4、行走机构5、握杆6及制动结构7;

溜槽机构1包括底板11、两个侧板12及出料挡板13,底板11采用矩形结构板,两个侧板12分别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形成截面为h型结构的溜槽;侧板12包括上侧板及下侧板,上侧板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上方,上侧板会阻挡混凝土的切向运动,混凝土到达壁面后不再做切向运动,可以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外溢或者外溅,节约原材料,降低工作量,同时还具有实时控制流量的功能,做到按需浇筑;下侧板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下方;下侧板上设置有两个矩形孔及一个圆形孔,其中,第一个矩形孔靠近进料口端设置,圆形孔靠近出料口端设置,第二个矩形孔设置在底板12的底部中心处;升降杆组2的上端活动安装在第一个矩形孔中,一个支撑杆组3的上端活动安装在第二个矩形孔中,另一个支撑杆组3的上端活动安装在圆形孔中;出料挡板13活动安装在溜槽机构1的出料口端,起到挡板作用,用于在停止混凝土浇筑时,实现立即制动作用。

升降杆组2包括主动杆21、被动杆22及横向连接杆23,主动杆21与被动杆22竖向平行且对称设置在溜槽机构1的两侧,横向连接杆23水平设置在主动杆21及被动杆22之间,横向连接杆23滑动穿设在侧板12靠近进料口端的矩形孔中,横向连接杆23的一端与主动杆21连接,另一端与被动杆22连接;主动杆21上设置有螺母升降装置212,通过遥杆,调节主动杆21的高度或坡度,被动杆22的高度随着主动杆21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主动杆21包括螺纹杆211、螺母升降装置212、主动杆底座213、上部套筒214及下部套筒215;螺纹杆211竖向设置在溜槽机构1的一侧,螺母升降装置212套设在螺纹杆211上,横向连接杆23与螺母升降装置212固定连接,螺母升降装置212用于带动横向连接杆23上下移动;螺纹杆211的下端通过主动杆底座213固定安装在支撑基座4的上表面,下部套筒215固定套设在螺纹杆211的下端,下部套筒215与主动杆底座213固定连接;上部套筒214套设在螺母升降装置212的外侧,避免了杂物进入螺母升降装置212内。

被动杆22包括被动伸缩杆221、被动杆伸缩套杆222、被动杆底座223及被动杆定位销224;被动伸缩杆221竖向设置在溜槽机构1的另一侧,被动伸缩杆221的上端与横向连接杆23固定连接,被动伸缩杆221的下端活动穿插在被动杆伸缩套杆222中,被动杆伸缩套杆222的下端通过被动杆底座223固定设置在支撑基座4的上表面;被动伸缩杆221及被动杆伸缩套杆222上竖向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被动杆定位销224穿插在被动伸缩杆221及被动杆伸缩套杆222的定位孔中,被动杆定位销224通过电话线连接在横向连接杆23上。

螺母升降装置212包括螺母2121、第一齿轮2122、第二齿轮2123、第三齿轮2124、第四齿轮2125、偏心轮2126、摇杆2127及摇杆套筒2128;螺母2121套设在螺纹杆211上,螺母2121与螺纹杆21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第一齿轮2122和第二齿轮2123水平间隔套设在螺母2121上,第三齿轮2124竖向设置在螺纹杆211的侧边;第三齿轮2124的下端与第一齿轮2122啮合连接,上端与第二齿轮2123啮合连接;偏心轮2126与第三齿轮2124固定连接,摇杆2127固定安装在偏心轮2126上,摇杆套筒2128活动套设在摇杆2127上;通过在遥杆手握处设置遥杆套筒,可以保证更大范围转动以及转动时更省力,从而调节溜槽的位置和高度,转动结构稳定,操作简单,制作安装简单。

第四齿轮2125固定套设在螺母2121的上端,横向连接杆23与第四齿轮2125固定连接;第三齿轮2124的上下两端分别于第一齿轮2122及第二齿轮2123啮合;第二齿轮2123及第四齿轮2125采用轴承齿轮。

支撑杆组3包括两个竖向支撑杆31及横向支撑杆32,两个竖向支撑杆31平行对称设置在溜槽机构1的两侧,其中一个支撑杆组3的横向支撑杆32水平活动穿设在侧板12的矩形孔,另一个支撑杆组3的横向支撑杆32水平活动穿设在侧板12的圆形孔中,横向支撑杆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向支撑杆31连接。

竖向支撑杆31包括竖向伸缩杆311、竖向伸缩套杆312、竖向支撑杆底座313及竖向支撑杆定位销314,竖向伸缩杆311竖向设置在溜槽机构1的侧边,竖向伸缩杆311的上端与横向支撑杆32固定连接,竖向伸缩杆311的下端活动穿插在竖向伸缩套杆312中;竖向伸缩套杆312的下端通过竖向支撑杆底座313固定设置在支撑基座4的上表面;竖向伸缩杆311及竖向伸缩套杆312上竖向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竖向支撑杆定位销314穿插在竖向伸缩杆311及竖向伸缩套杆312的定位孔中,竖向支撑杆定位销314通过电话线连接在横向支撑杆32上。

被动杆及支撑杆组均采用伸缩杆及伸缩杆组组合,伸缩套杆和伸缩杆两侧有合适间距的孔,根据所需到达一定高度再用销轴固定,有效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行走机构5设置在支撑基座4的底部,行走机构5包括四个万向轮,四个万向轮均匀安装在支撑基座4的底部,可以使整个装置在施工现场轻松拖动,非常简单方便,并且省力。支撑基座4采用钢板制作而成。握杆6固定安装在支撑基座4上,且位于在进料口端一侧,握杆用来手握推动溜槽装置。制动结构7设置在支撑基座4上,且位于进料口端一侧;制动结构7包括制动杆71,制动杆71活动穿设在支撑基座4上,制动杆71的下端能够与地面固定连接;制动杆安装在握杆中间,可以上下调动,在浇筑混凝土时起到制动和抗倾覆的作用。

升降杆组及支撑杆组中,一共分为三组,其中升降杆组中包括主动杆和被动杆,支撑杆组共四个杆,都是被动杆,被动杆的高度来调节自身高度,它们分别与上部溜槽连接,三组杆互相平行,其中有主动杆的一侧在同一水平线,全是被动杆的一侧在同一水平线上。

握杆设置在升降杆组的后侧,握杆采用固定长度的杆,握杆的上缘与竖直面为60°角向外伸出,便于手握,可以方便移动溜槽装置。

主动杆采用带有螺纹的螺纹杆,螺纹杆上安装一个加长加厚加高链接螺的六角接头螺母,所述螺母,套在螺纹杆上后拧动,该螺母可以沿螺纹杆上下移动,螺母的外圈分别加四个齿轮,,其中,第一齿轮采用锥形直齿齿轮,套在螺母的下端,与螺母焊接固定,保证第一齿轮转动时,螺母随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上的轮齿,齿轮上每一个用于啮合的凸起部分这些凸起的部分一般呈辐射状排列,配对齿轮上的轮齿互相接触,可使齿轮持续啮合运转,第一齿轮的轮齿设计为一定参数的的伞状轮齿。

第二齿轮采用轴承齿轮,轴承齿轮分为外圈、内圈,中间是滚珠,第二齿轮的外圈与第一齿轮的作用相同,第二齿轮的内圈与螺母的外表面焊接固定;第二齿轮的外圈与第三齿轮啮合,其工程为:第三齿轮旋转时,带动第二齿轮的外圈转动,第二齿轮外圈与内圈之间有滚珠,所以当第二齿轮外圈齿轮转动时它只是围着滚珠转动,并不会带着内圈转动,从而不会导致螺母转动。

第三齿轮为动力齿轮,第三齿轮通过偏心轮与摇杆连接,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结构相同,第三齿轮安装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间,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距离为第三齿轮的直径长,以保证第三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啮合;当摇杆通过偏心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再带动螺母转动,第二齿轮的外圈转动;由于第二齿轮滚珠的存在,并不会带动第二内圈转动从而导致螺母转动,第二齿轮的作用就是为了卡住第三齿轮,保证当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转动时不会脱节。

第四齿轮安装在螺母上部,距离螺母口一定距离,该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的构造基本相同,同为轴承齿轮;在第四齿轮的外圈没有轮齿,第四齿轮的内圈与螺母之间焊接固定,第四齿轮的外圈与横向连接杆焊接固定,第四齿轮为轴承齿轮,是为了在螺母转动时不会带动横向连接杆转动,由于滚珠的存在,在转动时只是第四齿轮的内圈随着螺母转动,第四齿轮的外圈不动与横向连接杆连接用来抵消转动速度,保证横向连接杆上下移动,主动杆的外部再加一个上部套筒,在上部套筒两侧凿出分别凿出两条孔,其中一条孔可以保证第三齿轮的转动,导致螺母上下移动来调节溜槽位置时摇杆可以在里面上下运动,另一条孔是为了横向连接杆可以在里面上下移动,上部套筒是为了保护住里面的机械组织以防灰尘碎屑进去卡住齿轮从而影响齿轮转动,为施工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溜槽机构,当工作面与混凝土有较大的高差时,浇筑时不至于混凝土因重力作用而产生离析现象,能够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该溜槽装置占空间体积小、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并能够精准、方便有效地移动给施工对象浇筑混凝土。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外溢或者外溅,节约原材料,降低工作量,同时还具有实时控制流量的功能,做到按需浇筑。

在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部分互相连接,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以上所述就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易于生产加工,应用范围广,并且具有架设速度快,方便存放及运输方便等优点,给施工带来了很多方便,使施工质量更高,速度更快。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以上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