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房屋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58374发布日期:2020-05-15 17:4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房屋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房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村居民用房屋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在夯实的地基上用水泥砂浆垒砖制墙,然后放置上檩条,盖好房顶。此种施工方式程序繁琐,进度缓慢。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预制墙板逐渐应用于楼体建筑上,加快了施工速度。

基于上述启发,人们设想上述的村居房屋能否实现工业化,颠覆传统的施工方式,为其带来一场工业革命。于是,能够使房屋实现装配式施工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房屋及其施工方法,能够通过装配式施工,缩短工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装配式房屋,包括基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本体的顶壁上开设有地槽,地槽中配装有墙体,墙体有两块以上的墙板拼装而成;

所述墙板包括轻质芯块,轻质芯块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防护层、外壁上设有第二防护层,第二防护层上设有两根以上的加强肋,加强肋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防护层,加强肋、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共同围出位于墙板侧壁中的凹槽腔;

两相邻墙板的凹槽腔相连接,围成空腔,空腔中填充有粘结浆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层中设有第一加强网,第二防护层中设有第二加强网,加强肋中设有连接网,连接网的一端连接第一加强网、另一端连接第二加强网。

优选的,第一加强网和第二加强网的端部伸入凹槽腔中。

优选的,所述轻质芯块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防护层上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配装在第一凹槽中;

轻质芯块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防护层上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配装在第二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地槽的横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梯形的底壁尺寸与墙板的厚度相对应。

优选的,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能密封凹槽腔的密封槽。

优选的,凹槽腔的内壁上设有凸起肋。

优选的,所述凹槽腔中设有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呈交错状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装配式房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基础:预制或者浇筑基础本体,在基础本体的顶壁上预留地槽,地槽的位置与墙体位置相对应;

s2墙体施工:在s1所制基础的地槽中放置墙板,所述墙板包括轻质芯块,轻质芯块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防护层、外壁上设有第二防护层,第一防护层中设有第一加强网,第二防护层中设有第二加强网,第二防护层上设有两根以上的加强肋,加强肋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防护层,加强肋、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共同围出位于墙板侧壁中的凹槽腔,第一加强网和第二加强网的端部伸入凹槽腔中;

两相邻墙板的凹槽腔相连接,围成空腔,向空腔中填充粘结浆料;

s3灌注地槽:墙体施工后,向地槽的剩余空隙中填充粘结浆料,将地槽填平;

s4房顶施工:将顶板固定在s2所制墙体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墙板的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密封槽,墙体的施工步骤如下:

s21设置挡架:在基础本体的上方设置挡架,挡架位于墙板上部对应位置处;

s22安装密封条:在墙板的密封槽中安装密封条;

s23弯折加强网:将第一加强网和第二加强网的端部进行弯折呈倾斜状伸出凹槽腔;

s24放置墙板:在s1所制基础的地槽中放置经s22和s23操作后的墙板,墙板的上部依靠在挡架上,两相邻墙板的凹槽腔相连接成墙体,两凹槽腔围成空腔;

s25安装护角板:在s24所连墙体的角部外壁上安装外护角、内壁上安装内护角,内护角与外护角相固定连接;

s26拉结墙体:将s24所连墙体中相互平行的两墙壁进行拉结固定;

s27灌注浆料:经s26后,向空腔中填充粘结浆料,完成墙体的施工。

优选的,墙板的加强肋中设有连接网,连接网的一端连接第一加强网、另一端连接第二加强网。

优选的,s2和s3中所用粘结浆料为砂浆混凝土或者速凝快干浆料。

优选的,凹槽腔的内壁上设有凸起肋。

优选的,所述凹槽腔中设有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呈交错状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通过墙板拼接的方式形成墙体,并且墙体安装在在基础本体的地槽中,一方面增大了墙体与基础本体间的连接强度,使其连接为一体;另一方面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施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且由于轻质芯块的使用,降低了墙板整体重量的同时,还提高了保温性能。

2、由于在墙板安装前,在基础本体的上方设置挡架,通过墙体的上部靠置在挡架上来辅助完成各墙板的准确连接,省时省力,便于施工操作。

3、由于墙体中相互平行的两墙壁进行拉结固定,便于维持各墙壁的准确位置,使得各墙板紧密连接,防止空腔漏浆。

4、由于墙板的凹槽腔内壁上设有凸起肋,一方面能够在增强凹槽腔内壁的强度,另一方面施工时填充的浆料上形成突起,在增大浆料块强度的同时,还增加了与浆料块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二者间的连接强度。

5、由于凹槽腔中设置了支撑块,能够填充于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之间,增强其强度,避免在搬运的过程中受损。

6、由于轻质芯块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防护层上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配装在第一凹槽中,使得第一凸块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在减轻墙板重量的前提下,增加墙板的强度;同时还增加了轻质芯块与第一防护层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二者间的结合强度。

7、由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交错设置,能够使得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共同增大墙板强度的同时,尽量维持轻质芯块厚度的均匀性,利于维持墙板隔热的平衡性,提高墙板的整体保温效果。

8、由于第一防护层中设有第一加强网,能够进一步增大墙板的强度。

9、由于加强肋中设有连接网,连接网的一端连接第一加强网、另一端连接第二加强网,使得第一加强网与第二加强网连接为一体,进一步增大墙板的整体强度。

10、由于第一加强网和第二加强网的端部伸入凹槽腔中,可以在两相邻的墙板并排对接时,第一加强网和第二加强网位于围成的空腔,伸至两墙板的加强网呈交织状,灌注浆料时起到网架的作用,利于增大墙体的整体稳固性。

11、由于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密封槽,在两墙板对接时,可以在密封槽中放置密封材料,避免灌浆料从缝隙中泄漏。

12、本发明能够实现装配式施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颠覆了村居民用房屋的传统施工工艺,便于在本领域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i的放大视图;

图3是图1中局部ii的放大视图;

图4是墙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向视图;

图6是图4中局部iii的放大视图;

图7是墙板的纵向施工示意图;

图8是墙板的横向施工示意图;

图9为墙板调平施工示意图;

图10墙板灌浆施工示意图。

图中标记:1、基础本体;2、地槽;3、墙板;31、轻质芯块;32、第二防护层;33、第二凸块;34、第二加强网;35、加强肋;36、连接网;37、支撑块;38、第一加强网;39、第一凸块;310、第一防护层;311、密封条;312、密封槽;313、凸起肋;4、挡架;5、绳带;6、双头螺杆;7、内护角;8、外护角、9、内护板;10、外护板;11、“u”型扣板;12、注浆孔;13、浆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将处于使用状态时,靠近室内空间的一侧定义为内侧,相应地远离室内空间的一侧定义为外侧,内外侧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厚度,横向延伸的两端壁定义侧壁。

如图7所示,本发明在所述基础本体1的顶壁上开设有地槽2,地槽2的横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梯形的底壁尺寸略大于或者刚好等于墙板3的厚度,使得梯形的底壁尺寸与墙板3的厚度相适应。地槽2中配装有墙体,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墙体有两块以上的墙板3拼装而成,两相邻墙板3的凹槽腔相连接,围成空腔,空腔中填充有粘结浆料13。墙体施工后,向地槽2的剩余空隙中填充粘结浆料13,将地槽2填平。

如图4、图5所示,所用墙板3在轻质芯块3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防护层310,轻质芯块31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防护层310上设有第一凸块39,第一凸块39配装在第一凹槽中。轻质芯块31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防护层32,轻质芯块31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防护层32上设有第二凸块33,第二凸块33配装在第二凹槽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呈交错状设置。第二防护层32上设有两根加强肋35,加强肋3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防护层310,加强肋35、第一防护层310和第二防护层32共同围出位于墙板3侧壁中的凹槽腔,凹槽腔的内壁上设有凸起肋313,凹槽腔中设有支撑块37。

为了加强墙板3的强度,本发明还在第一防护层310中设置第一加强网38,在第二防护层32中设置了第二加强网34,第一加强网38和第二加强网34的端部伸入凹槽腔中。加强肋35中设置了连接网36,连接网36的一端连接第一加强网38、另一端连接第二加强网34,如此通过连接网36将第一加强网38和第二加强网34连接为一体。

为了能够增加两相邻墙板3拼接时的密封性,如图6所示,第一防护层310和第二防护层3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密封槽312,连接时两相邻墙板3的密封槽312能相对设置构成大的密封槽312,如此可以在大的密封槽312中放置密封条311,避免向两凹槽围成的空腔中灌注浆料13时,发生浆料13泄漏的现象。当然除采用此种密封槽13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子母扣相扣装的方式实现两墙板的密封连接,即在墙板的第一防护层10和第二防护层2的一侧壁上开设子扣、另一侧壁上开设母扣,使得一墙板的子扣与另一墙板的母扣相配装,同样可以实现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基础:预制或者浇筑基础本体1,在基础本体1的顶壁上预留地槽2,地槽2的位置与墙体位置相对应。

s2墙体施工:在s1所制基础的地槽2中放置墙板3,所述墙板3包括轻质芯块31,轻质芯块3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防护层310,轻质芯块31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防护层310上设有第一凸块39,第一凸块39配装在第一凹槽中。轻质芯块31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防护层32,轻质芯块31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防护层32上设有第二凸块33,第二凸块33配装在第二凹槽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呈交错状设置。墙板3的第一防护层310和第二防护层3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密封槽312。第一防护层310中设有第一加强网38,第二防护层32中设有第二加强网34,第二防护层32上设有两根以上的加强肋35,加强肋3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防护层310,加强肋35中设有连接网36,连接网36的一端连接第一加强网38、另一端连接第二加强网34。加强肋35、第一防护层310和第二防护层32共同围出位于墙板3侧壁中的凹槽腔,凹槽腔的内壁上设有凸起肋313。第一加强网38和第二加强网34的端部伸入凹槽腔中。

两相邻墙板3的凹槽腔相连接,围成空腔,向空腔中填充粘结性的浆料13。其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s21设置挡架4:在基础本体1的上方设置挡架4,挡架4位于墙板3上部对应位置处;挡架4的具体可以安装在已经安装的两项对的墙体上,也可以安装在支架上,支架相对固定在基础本体1上。挡架4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选用角钢或者槽钢等强度的标准型材。

s22安装密封条311:在墙板3的密封槽312中安装密封条311。

s23弯折加强网:将第一加强网38和第二加强网34的端部进行弯折呈倾斜状伸出凹槽腔。

s24放置墙板3:在s1所制基础的地槽2中放置经s22和s23操作后的墙板3,墙板3的上部依靠在挡架4上,两相邻墙板3的凹槽腔相连接成墙体,两凹槽腔围成空腔。

s25安装护角:如图8所示,在s24所连墙体的角部外壁上安装外护角8、内壁上安装内护角7,内护角7与外护角8相固定连接。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双头螺杆6的结构,即在内护角7和外护角8的一直臂的对应位置开设连接孔、另一直臂的对应位置同样开设连接孔,然后两对应的连接孔中配装双头螺杆6,配装上螺母进行旋紧固定。

s26拉结墙体:将s24所连墙体中相互平行的两墙壁进行拉结固定。具体方式可以为在前墙体的外壁上放置一栏杆、后墙体的外壁上放置另一栏杆,这两根栏杆成组使用,从两侧山墙外采用钢丝绳等绳带5将两根栏杆的两端对应拉结起来;也可以将两相邻外护角8上位于同侧墙体的双头螺杆6采用钢丝绳等绳带5连接,将两相邻内护角7上位于同侧墙体的双头螺杆6采用钢丝绳等绳带5连接,使得墙体中墙板3间的接缝更加严密。

s27灌注浆料13:经s26后,向空腔中填充粘结性的浆料13,完成墙体的施工。浆料13具体可以为砂浆混凝土,也可以为诸如快干粉浆料等速凝快干浆料。

s3灌注地槽2:墙体施工后,向地槽2的剩余空隙中填充粘结性的浆料13,将地槽2填平。

s4房顶施工:将顶板固定在s2所制墙体的上端。顶板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彩钢板,具体彩钢板的安装已是现有技术;也可以采用本技术中的墙板3作为顶板,将墙板3位置处的顶板第一防护层310去除,将墙板3的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插入顶板中,然后在采用浆料13进行灌注填充,将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固定在顶板中,实现墙板3与顶板间的固定连接。当然还可以在两山墙墙体上安装檩条,让顶板搁置在檩条上。此已是现有技术,不再详细赘述。

在上述施工过程中,如果两相邻墙板在对接时存在错边等不平整现象时,可以借助内护板9和外护板10进行调整,即在两相邻墙板的第一防护层连接处设置内护板9、第二防护层连接处设置外护板10,然后利用螺杆将内护板9和外护板10进行拉结固定,利用拉接力逐渐调整墙板,使墙板的内外壁依次紧贴在内护板9和外护板10上,将墙板调平。如果两相邻的墙板自身摆放比较平整,则无需内护板9和外护板10进行调平操作,只需用“u”型扣板11进行灌浆即可,便于提高施工速度。如图9和图10所示,所用“u”型扣板11包括两侧壁和将两侧壁连接在一起的顶壁,整体呈“u”型,“u”型扣板11的顶壁上开设有注浆孔12。使用时,将“u”型扣板11扣置在两墙板连接处的顶壁上,注浆孔12的位置与空腔相对应,利用“u”型扣板11的顶壁折弯处卡扣住两墙板,然后通过注浆孔12向空腔中注浆,等浆料凝结后将“u”型扣板11拆掉,继续在其它部位的施工中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护角7、外护角8、双头螺杆6、内护板9、外护板10、绳带5以及挡架4等均是便于安装的辅助工具,等浆料13终凝后拆掉,不属于房屋的构成部件。

上述第一加强网38、第二加强网34和连接网36可以选用钢丝网架或者强度更大的钢筋网等,只要能够加强作用即可,对其材质不做具体要求。第一防护层310、第二防护层32以及加强肋35均为水泥砂浆层,可以起到防火、增强等防护作用。所用轻质芯块31为聚氨酯发泡保温块,在轻质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温效果。支撑块37也可以为聚氨酯发泡保温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