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1666发布日期:2020-08-07 19:14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工程抢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



背景技术:

混凝土的硬化分两个阶段,一是凝固阶段,二是强度增长阶段。国标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h3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h。终凝后混凝土开始增长强度,到浇筑后28天可基本达到设计强度。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以此为依据。但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并没有终结,而是还在缓慢增长。半年乃至一年后,强度还有增长。

在工期较紧的工程中我们希望工期越短越好,有时会在工程中预先埋混凝土预制件,然后再加入新的混凝土,以减少混凝土的施工时间。混凝土预制件体积占比过大时,硬化后使用过程中新加混凝土与预制件交接处容易出现裂痕。目前,有采用丸状预制件的工艺方法,但直接加入丸状预制件,丸状预制件相互接触的位置较多,且使后加的自然硬化的混凝土不连续,也较容易开裂。我们希望自然成型的混凝土能将预制件包覆,这样自然硬化的混凝土最大程度上连续,增加了强度。目前,该工艺未普及,通常人工将具有可塑性的混凝土包覆在丸状混凝土外层。同时现有的造丸机无法自动将丸状的混凝土制件自动排出,施工现场需人工搬运,人力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自动排出丸状混凝土制件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包括斜置的筒体,筒体内转动连接有有轴螺旋叶片,有轴螺旋叶片的叶片边缘设有圆弧形的成型槽。

优化方案一:所述有轴螺旋叶片的叶片边缘设有若干排渣开口。

优化方案二:所述排渣开口呈条状。

优化方案三:所述排渣开口两侧端面呈向排渣开口倾斜的凸曲面状。

优化方案四:所述成型槽靠近筒体内壁一端导有圆角。

优化方案五:所述筒体端部设有斜置的滚出滑道。

优化方案六:所述滚出滑道成板状。

优化方案七:所述滚出滑道的横截面成圆弧状。

优化方案八:所述筒体端部固定连接有防止脱料的护罩,护罩上连通有呈线型的滚出滑道,滚出滑道与筒体相切。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有轴叶片上有圆弧状的成型槽,使混凝土制件能在成型槽中滚动时更易形成球形,便于施工使用。

2.有轴螺旋叶片与斜置的筒体配合起到类似于螺旋传送机的功能,将制好的丸状混凝土制件排到筒体外。

3.条状的排渣开口能够防止造丸过程中的废料随丸状混凝土制件一同排出筒体,避免制丸后附加筛选工作。

4.凸曲面状的排渣开口两侧端面,使混凝土制件能较为平滑的跨越排渣开口,不至于在丸体上留下凹痕迹。

5.圆角的设置减少了防止废渣停留在有轴螺旋叶片的叶片上。

6.横截面呈圆弧状的滚出滑道使丸状混凝土制件滚出时沿滚出滑道滚出。

7.护罩的设置防止丸状混凝土制件滚出时脱离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方向的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有轴螺旋叶片的叶片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丸状混凝土制件与排渣开口接触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筒体1、进料口2、螺旋叶片3、转轴4、注入口5、护罩6、排渣开口7、成型槽8、支杆9、滚出滑道10。

实施例:本方案中的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如图1所示,包括斜置的筒体1,筒体1上部开有进料口2,筒体1左端封闭,有轴螺旋叶片包括转轴4和螺旋叶片3,转轴4一体成型在螺旋叶片3的中心,转轴4左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筒体1的左端,转轴4的右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筒体1右端固定的支杆9上,转轴4右端连接在动力机构上,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机构。筒体1上部开有若干混凝土注入口5,注入口5连通有混凝土输入管,输入管连通有混凝土输送泵。(动力机构、输入管和混凝土输送泵未在图中示出)

如图2和图5所示,螺旋叶片3的边缘一体成型有圆弧形的成型槽8,成型槽8靠近筒体1内壁一端导有圆角。螺旋叶片3边缘一体成型有若干排渣开口7,排渣开口7呈条状。排渣开口7两侧端面呈向排渣开口7倾斜的凸曲面状。排渣开口7两侧的曲面对称。

如图1和图3所示,筒体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防止脱料的护罩6,护罩6上连通有呈线型的滚出滑道10,滚出滑道10与筒体1相切。滚出滑道10的横截面成圆弧状。

本发明用于制造内部硬化且外部具有一定塑性的丸状混凝土制件,用于抢修工程。启动动力机构使有轴螺旋叶片转动,利用混凝土运输泵,将塌落度90~100mm且内含碎石为5mm以下的混凝土输入筒体1内,将已成型(干燥完成)的丸状混凝土制件从进料口2放入筒体1内。

在螺旋叶片3的作用下,丸状混凝土制件在成型槽8内转动,并向筒体1右端移动。因为塌落度90~100mm的混凝土具有一定流动性和粘性,在丸状混凝土制件转动时将注入的混凝土包裹在外部,并在弧状的成型槽8作用下滚动成丸状(球形)。

如图4所示,当丸状的混凝土制件滚动到排渣开口7时,当跨越排渣开口7时,会与排渣开口7一侧端部发生碰撞,碰撞后使丸状的混凝土制件外部的混凝土包裹时带入的气泡排出,使丸状混凝土制件更为紧密。同时凸曲面状的排渣开口7两侧端面,使混凝土制件能较为平滑的跨越排渣开口7,不至于在丸体上留下凹痕迹。未依附在丸状混凝土制件上的混凝土,通过排渣开口7落到筒体1的左下部。排出的丸状混凝土制件随滚出滑道10滚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斜置的筒体,筒体内转动连接有有轴螺旋叶片,有轴螺旋叶片的叶片边缘设有圆弧形的成型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轴螺旋叶片的叶片边缘设有若干排渣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开口呈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开口两侧端面呈向排渣开口倾斜的凸曲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槽靠近筒体内壁一端导有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端部设有斜置的滚出滑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出滑道成板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出滑道的横截面成圆弧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端部固定连接有防止脱料的护罩,护罩上连通有呈线型的滚出滑道,滚出滑道与筒体相切。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工程抢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抢修工程带芯混凝土造件机,包括斜置的筒体,筒体上部开有进料口,筒体左端封闭,有轴螺旋叶片包括转轴和螺旋叶片,转轴一体成型在螺旋叶片的中心,转轴左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筒体的左端,转轴的右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筒体右端固定的支杆上,转轴右端连接在动力机构上,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机构。螺旋叶片的边缘一体成型有圆弧形的成型槽,成型槽靠近筒体内壁一端导有圆角。螺旋叶片边缘一体成型有若干排渣开口,排渣开口呈条状。本方案能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自动排出丸状混凝土制件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喻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佳耀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6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