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8802发布日期:2020-09-18 14:1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



背景技术:

地砖通常安装在公共建筑或民用建筑的地面和楼面上,具有质硬、耐压耐磨、能防潮的优点。在火灾频发区域,现有技术一般将消防喷头设置的建筑顶端,但火灾发生点一般在建筑底端,由于距离远导致实时监测效果不明显且灭火效果差,且依赖于火灾监测设备,一旦火灾监测设备发生故障,可能导致无法灭火的情形。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地板而设置的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包括地砖本体,所述地砖本体的上端中部开设有圆台状的贴合槽,所述贴合槽的内底端开设有与之连通的第一蓄液槽,所述第一蓄液槽内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竖向密封滑动连接有下端封闭的转流管,所述转流管的上端密封转动连接有中空的且与贴合槽密封贴合的灭火台,所述灭火台圆周均匀嵌装有多个灭火喷头,所述地砖本体且在第一蓄液槽的外侧嵌设有电磁线圈,所述地砖本体内且在第一蓄液槽的下方开设有自来水流道,所述地砖本体内开设有与自来水流道连通的支水流道,且支水流道呈l形,所述支水流道远离自来水流道的一端与第一蓄液槽的上端内壁连通,所述转流管在支水流道的对应位置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地砖本体在支水流道远离第一蓄液槽的一侧开设有触发槽,所述地砖本体在触发槽上方开设有第二蓄液槽,所述第二蓄液槽通过第二限位机构竖向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的下端贯穿第二蓄液槽并延伸至触发槽内,所述齿板外侧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板、第二蓄液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地砖本体的上端且在第二蓄液槽的对应位置嵌装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下端接触连接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下端接触连接有金属板,所述导热板、金属板通过导线与电磁线圈电性连接,所述支水流道上安装有球阀,所述球阀的阀杆贯穿支水流道、延伸至触发槽内并固定连接有与齿板啮合的齿轮。

在上述的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转流管上的限位块和开设在第一蓄液槽内壁且与限位块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槽。

在上述的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中,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二蓄液槽内壁且与活塞板密封滑动连接的第二限位槽。

在上述的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中,所述第一蓄液槽在转流管的下方和第二蓄液槽内均填充有热膨胀液。

在上述的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中,所述地砖本体在第一蓄液槽的对应位置采用铁制材料做成。

在上述的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中,所述地砖本体内且在第一蓄液槽的外侧开设有环形的回收腔,所述回收腔的内顶端开设有与贴合槽连通的回收流道,所述回收腔的内底端开设有与自来水流道连通的再利用流道,且再利用流道内安装有单向阀。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的优点在于:

1、利用火灾产生的热量,一方面使第一蓄液槽内的热膨胀液发生膨胀,在齿板与齿轮的啮合下打开球阀,接通自来水流道,另一方面根据温差发电原理与电磁加热原理对第二蓄液槽内的热膨胀液进行加热,进而将灭火台上的灭火喷头提升至地砖本体上方,圆周转动对火灾点灭火处理;

2、本发明中设置热膨胀液、导热板、隔热板、金属板、电磁线圈等,未设置智能元件,避免智能元件发生故障;

3、本发明在灭火处理后的水可通过贴合槽、回收流道进入回收腔内,在下次火灾发生时,可自动通过再利用流道进入自来水流道再次进行灭火处理,起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工作状态正面的结构透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非工作状态正面的结构透视图。

图中:1地砖本体、2第一蓄液槽、3转流管、4灭火台、5灭火喷头、6限位块、7电磁线圈、8贴合槽、9进水孔、10支水流道、11触发槽、12球阀、13齿轮、14导热板、15第二蓄液槽、16活塞板、17齿板、18复位弹簧、19隔热板、20金属板、21回收流道、22回收腔、23再利用流道、24自来水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可回收水的自启闭型消防地砖,包括地砖本体1,地砖本体1的上端中部开设有圆台状的贴合槽8,贴合槽8的内底端开设有与之连通的第一蓄液槽2,第一蓄液槽2内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竖向密封滑动连接有下端封闭的转流管3,转流管3的上端密封转动连接有中空的且与贴合槽8密封贴合的灭火台4,灭火台4圆周均匀嵌装有多个灭火喷头5,地砖本体1且在第一蓄液槽2的外侧嵌设有电磁线圈7,地砖本体1内且在第一蓄液槽2的下方开设有自来水流道24,地砖本体1内开设有与自来水流道24连通的支水流道10,且支水流道10呈l形,支水流道10远离自来水流道24的一端与第一蓄液槽2的上端内壁连通,转流管3在支水流道10的对应位置上开设有进水孔9;地砖本体1在支水流道10远离第一蓄液槽2的一侧开设有触发槽11,地砖本体1在触发槽11上方开设有第二蓄液槽15,第二蓄液槽15通过第二限位机构竖向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16,活塞板16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齿板17,齿板17的下端贯穿第二蓄液槽15并延伸至触发槽11内,齿板17外侧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18,且复位弹簧18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板16、第二蓄液槽15内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8有助于活塞板16复位,地砖本体1的上端且在第二蓄液槽15的对应位置嵌装有导热板14,导热板14的下端接触连接有隔热板19,隔热板19的下端接触连接有金属板20,需要说明的是,导热板14与金属板20采用不同金属材料做成,导热板14、金属板20通过导线与电磁线圈7电性连接,支水流道10上安装有球阀12,球阀12的阀杆贯穿支水流道10、延伸至触发槽11内并固定连接有与齿板17啮合的齿轮13。

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转流管3上的限位块6和开设在第一蓄液槽2内壁且与限位块6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槽,而限位块6分别在第一限位槽内限位滑动。

第二滑动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二蓄液槽15内壁且与活塞板16密封滑动连接的第二限位槽,活塞板16与第二限位槽限位滑动连接。

第一蓄液槽2在转流管3的下方和第二蓄液槽15内均填充有热膨胀液,热膨胀液的种类多样,可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具体选用。

地砖本体1在第一蓄液槽2的对应位置采用铁制材料做成,为了营造电磁加热的环境。

地砖本体1内且在第一蓄液槽2的外侧开设有环形的回收腔22,回收腔22的内顶端开设有与贴合槽8连通的回收流道21,回收腔22的内底端开设有与自来水流道24连通的再利用流道23,且再利用流道23内安装有单向阀,限制回收腔22内的水的流通方向。

本发明在安装时,需要将每两个相邻的地砖本体1底部的自来水流道24一一对齐,并使用混凝土浇筑实现连通。

本发明在未发生火灾时,灭火台4密封贴合贴合槽8,且两者之间基本不存在缝隙,齿板17位于齿轮13的上方;

本发明在发生火灾时,导热板14接收到热量,一方面将热量直接传递给第二蓄液槽15内的热膨胀液,热膨胀液受热膨胀并通过活塞板16推动齿板17,压缩复位弹簧18,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热膨胀液的膨胀体积与所接收的热量呈正比,而齿板17与齿轮13之间预留一定间距,因此在一般受热情况下(例如天热),本发明不会工作,避免非火灾情况下工作,齿板17啮合齿轮13并带动齿轮13转动,齿轮13带动阀杆转动从而打开球阀12,自来水在水压下自动通过自来水流道24流入支水流道10;

与此同时,另一方面在隔热板19的隔热作用下,导热板14与金属板20之间产生温差,根据温差发电原理,导热板14、金属板20和电磁线圈7之间形成电流,又根据电磁加热原理,电磁线圈7对第一蓄液槽2内的热膨胀液进行加热,热膨胀液发生膨胀并向上推动转流管3,灭火台4脱离贴合槽8并进行提升,直至限位块6与第一限位槽的内顶壁相抵,且此时的进水孔9与支水流道10位置对应;

自来水便会在水压作用下,再通过进水孔9进入转流管3,并通过灭火台4上的灭火喷头5喷出,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灭火喷头5上的喷水孔斜向上设置,在水甩出的作用下带动灭火台4作圆周转动,从而对火灾点进行喷水灭火处理。

在上述灭火过程中,灭火后的水流入贴合槽8,并通过回收流道21流入回收腔22内;在灭火结束后,导热板14不再受热,则第二蓄液槽15内的热膨胀液体积恢复,齿板17复位,并啮合齿轮13并关闭球阀12,关闭支水流道10,第一蓄液槽2内的热膨胀液体积同样恢复,并带动转流管3复位,灭火台4重新密封贴合贴合槽8,且此时的进水孔9与支水流道10错位,在下次其他点发生火灾时,由于自来水流道24内的水具有流速且压强小,回收腔22内回收的水通过再利用流道23重新进入自来水流道24进行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