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垫块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77881发布日期:2020-10-28 12:3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垫块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垫块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保护层垫块是在砖混结构里,放在梁下,用以扩大承压面积,是解决局部承压时常用的办法。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防火等性能;

钢筋垫块造型多样,特别是一些较大的钢筋垫块,在生产后需要进行一定步骤的养护,来提升自身的使用性能;但是由于钢筋垫块在生产时为模具压制,其每版的钢筋垫块数量多,单独养护不便,且无法保证每个钢筋垫块的面可以均匀接触水分;因此,亟需一种钢筋垫块养护装置,来解决钢筋垫块在生产时为模具压制,其每版的钢筋垫块数量多,单独养护不便,且无法保证每个钢筋垫块的面可以均匀接触水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钢筋垫块在生产时为模具压制,其每版的钢筋垫块数量多,单独养护不便,且无法保证每个钢筋垫块的面可以均匀接触水分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筋垫块养护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钢筋垫块养护装置,包括有地面台板、控制器、第一罩壳、第二罩壳、折中稳定机构、第一转换养护机构、第二转换养护机构、第一堆叠机构、第二堆叠机构和第三罩壳;地面台板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地面台板上方另一侧设置有第三罩壳;地面台板上方设置有控制器;地面台板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转换养护机构、折中稳定机构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第一转换养护机构与第一堆叠机构相连接;第二转换养护机构和第二堆叠机构相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折中稳定机构还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丝杆、第一支撑框、第二丝杆、第二支撑框、支撑面板和限位转盘;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第二支撑框进行转动连接;支撑面板一侧与第一丝杆进行插接;支撑面板另一侧与第二丝杆进行插接;支撑面板内部与限位转盘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与第一转换养护机构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均与地面台板相连接;限位转盘两侧等距设置有多个限位条。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转换养护机构还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一传动杆、第一六棱杆、第一滑套、第一锥齿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放置台、第二锥齿轮、第二传动杆、第五传动轮、第一支撑架、第六传动轮、第三传动杆、第二支撑架、第二电动推杆、第一六棱调节杆、第一固定板、第一减震杆、第一支撑板、第三锥齿轮、第一翻转板、第一蜗杆、第四锥齿轮、第一涡轮、第一三爪卡盘、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三支撑架和第九传动轮;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内部与第一六棱杆进行插接;第一六棱杆外表面与第一滑套进行插接;第一滑套外表面下方通过套环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滑套外表面上方与第三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一滑套外表面下方与第一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一电动推杆下方与第一放置台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六棱杆侧面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二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一固定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六棱调节杆进行插接;第一六棱调节杆与第三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一放置台上方等距设置有六个第一减震杆;六个第一减震杆上方均与第一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放置台通过电动转轴与第一翻转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翻转板与第一蜗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蜗杆与第四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一蜗杆与第一涡轮相互啮合;第一涡轮与第一放置台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涡轮与第一三爪卡盘进行插接;第一蜗杆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三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三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机侧面与第一罩壳进行螺栓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下方均与地面台板进行焊接;第一放置台下方与地面台板进行螺栓连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转换养护机构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三爪卡盘与卡板相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转换养护机构还包括有第二电机、第十传动轮、第十一传动轮、第四传动杆、第四支撑架、第三电动推杆、第二六棱调节杆、第二固定板、第二放置台、第二减震杆、第二支撑板、第二翻转板、第二蜗杆、第二涡轮、第二三爪卡盘、第十二传动轮、第十三传动轮、第五支撑架和第十四传动轮;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十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与第四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支撑架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四传动杆与第二六棱调节杆进行插接;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二固定板进行焊接,并且第二固定板与第二六棱调节杆进行插接;第四支撑架侧面设置有第二放置台;第二放置台上方等距设置有六个第二减震杆;六个第二减震杆上方均与第二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放置台通过电动转轴与第二翻转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翻转板与第二蜗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翻转板与第二涡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涡轮与第二三爪卡盘进行插接;第二蜗杆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十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五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五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电机下方与地面台板进行螺栓连接;第四支撑架下方与地面台板进行焊接;第二放置台下方与地面台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二三爪卡盘与第二堆叠机构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支撑架下方与地面台板进行焊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堆叠机构还包括有卡板、隔板舱、母版、第三减震杆和卡座;卡板与隔板舱进行焊接;隔板舱外表面与母版进行插接;隔板舱与卡座进行转动连接;母版与第三减震杆进行插接;卡板与第一三爪卡盘相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卡板外环等距设置有三个内弧面缺口;隔板舱四个相对面均设置有多组卡座,并且卡座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弹簧珠;母版四个对角均设置有一个第三减震杆。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隔板舱由多组隔板呈多个“井”字状组成,同时隔板上方错开与多个截面为三角形的插板组合而成;对应的母版与多组隔板插接位置设置有槽口;并且内圈的隔板设置有多个贯通的沥水口。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三爪卡盘内部设置有调节盘,调节盘一侧等距设置有三个调节器,三个调节器内侧均设置有一个截面呈棱形的槽口,与第二六棱调节杆一侧的截面一样均呈棱形。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使用时先将钢筋垫块养护装置安装在地面台板上,然后将装置调试好后通过控制器控制运行,接着将第一转换养护机构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翻转九十度,接着将生产好在母版上的钢筋垫块连同母版放置在第一转换养护机构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上,第二堆叠机构也可以同时放置,当逐层放置固定好后再将折中稳定机构升起,同时第一转换养护机构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同时翻转九十度复位,与折中稳定机构配合组合稳定后,转动第一转换养护机构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同时预先在第一转换养护机构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内注入一定的水,接着在转动时,可以使内部的钢筋垫块均匀的接触水分,并且不会有多余的水分吸收和浪费;转动后可以选择直接静置养护或者将母版转移堆叠养护;

在上述结构的配合下,本发明实现了将钢筋垫块实现批量均匀养护,同时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繁琐,整个母版转移前后无需别的载体放置钢筋垫块,大大减少了转移钢筋垫块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折中稳定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堆叠机构和第二堆叠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转换养护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转换养护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转换养护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转换养护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三爪卡盘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t区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一堆叠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地面台板,2-控制器,3-第一罩壳,4-第二罩壳,5-折中稳定机构,6-第一转换养护机构,7-第二转换养护机构,8-第一堆叠机构,9-第二堆叠机构,10-第三罩壳,501-第一传动轮,502-第二传动轮,503-第一丝杆,504-第一支撑框,505-第二丝杆,506-第二支撑框,507-支撑面板,508-限位转盘,601-第一电机,602-第三传动轮,603-第四传动轮,604-第一传动杆,605-第一六棱杆,606-第一滑套,607-第一锥齿轮,608-第一电动推杆,609-第一放置台,6010-第二锥齿轮,6011-第二传动杆,6012-第五传动轮,6013-第一支撑架,6014-第六传动轮,6015-第三传动杆,6016-第二支撑架,6017-第二电动推杆,6018-第一六棱调节杆,6019-第一固定板,6020-第一减震杆,6021-第一支撑板,6022-第三锥齿轮,6023-第一翻转板,6025-第一蜗杆,6026-第四锥齿轮,6027-第一涡轮,6028-第一三爪卡盘,6029-第七传动轮,6030-第八传动轮,6031-第三支撑架,6032-第九传动轮,701-第二电机,702-第十传动轮,703-第十一传动轮,704-第四传动杆,705-第四支撑架,706-第三电动推杆,707-第二六棱调节杆,708-第二固定板,709-第二放置台,7010-第二减震杆,7011-第二支撑板,7012-第二翻转板,7013-第二蜗杆,7014-第二涡轮,7015-第二三爪卡盘,7016-第十二传动轮,7017-第十三传动轮,7018-第五支撑架,7019-第十四传动轮,801-卡板,802-隔板舱,803-母版,804-第三减震杆,806-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本文中为零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如: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

实施例1

一种钢筋垫块养护装置,如图1-11所示,包括有地面台板1、控制器2、第一罩壳3、第二罩壳4、折中稳定机构5、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第一堆叠机构8、第二堆叠机构9和第三罩壳10;地面台板1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罩壳3和第二罩壳4;地面台板1上方另一侧设置有第三罩壳10;地面台板1上方设置有控制器2;地面台板1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折中稳定机构5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与第一堆叠机构8相连接;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和第二堆叠机构9相连接。

使用时先将钢筋垫块养护装置安装在地面台板1上,然后将装置调试好后通过控制器2控制运行,接着将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翻转九十度,接着将生产好在母版803上的钢筋垫块连同母版803放置在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上,第二堆叠机构9也可以同时放置,当逐层放置固定好后再将折中稳定机构5升起,同时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同时翻转九十度复位,与折中稳定机构5配合组合稳定后,转动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同时预先在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内注入一定的水,接着在转动时,可以使内部的钢筋垫块均匀的接触水分,并且不会有多余的水分吸收和浪费;转动后可以选择直接静置养护或者将母版803转移堆叠养护;第一罩壳3、第二罩壳4和第三罩壳10则可以对机构进行防尘保护;本发明实现了将钢筋垫块实现批量均匀养护,同时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繁琐,整个母版803转移前后无需别的载体放置钢筋垫块,大大减少了转移钢筋垫块的时间。

折中稳定机构5还包括有第一传动轮501、第二传动轮502、第一丝杆503、第一支撑框504、第二丝杆505、第二支撑框506、支撑面板507和限位转盘508;第一传动轮5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501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5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502内部轴心与第二丝杆5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503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框5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505外表面与第二支撑框506进行转动连接;支撑面板507一侧与第一丝杆503进行插接;支撑面板507另一侧与第二丝杆505进行插接;支撑面板507内部与限位转盘5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501与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框504和第二支撑框506均与地面台板1相连接;限位转盘508两侧等距设置有多个限位条。

当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同时翻转时,则还可以通过第一电机601转动第三传动轮602传动第一传动轮501,第一传动轮501传动第二传动轮502同步转动,第一传动轮501和第二传动轮502同步转动可以同时带动第一支撑框504和第二支撑框506内的第一丝杆503和第二丝杆505同时带动支撑面板507和限位转盘508和升降,然后使限位转盘508的限位条纹路配合与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组合;然后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转动时可以配合限位转盘508同步转动;大大提升多母版803在放置后翻转时转动养护的稳定性。

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还包括有第一电机601、第三传动轮602、第四传动轮603、第一传动杆604、第一六棱杆605、第一滑套606、第一锥齿轮607、第一电动推杆608、第一放置台609、第二锥齿轮6010、第二传动杆6011、第五传动轮6012、第一支撑架6013、第六传动轮6014、第三传动杆6015、第二支撑架6016、第二电动推杆6017、第一六棱调节杆6018、第一固定板6019、第一减震杆6020、第一支撑板6021、第三锥齿轮6022、第一翻转板6023、第一蜗杆6025、第四锥齿轮6026、第一涡轮6027、第一三爪卡盘6028、第七传动轮6029、第八传动轮6030、第三支撑架6031和第九传动轮6032;第一电机601输出轴与第三传动轮6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6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603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6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604内部与第一六棱杆605进行插接;第一六棱杆605外表面与第一滑套606进行插接;第一滑套606外表面下方通过套环与第一电动推杆608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滑套606外表面上方与第三锥齿轮6022进行插接;第一滑套606外表面下方与第一锥齿轮607进行插接;第一电动推杆608下方与第一放置台609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六棱杆605侧面设置有第二锥齿轮6010;第二锥齿轮6010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6011进行插接;第二传动杆6011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6012进行插接;第二传动杆6011与第一支撑架6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601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6014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6014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6015进行插接;第三传动杆6015与第二支撑架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6016与第二电动推杆6017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推杆6017与第一固定板6019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板6019与第一六棱调节杆6018进行插接;第一六棱调节杆6018与第三传动杆6015进行插接;第一放置台609上方等距设置有六个第一减震杆6020;六个第一减震杆6020上方均与第一支撑板602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放置台609通过电动转轴与第一翻转板6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翻转板6023与第一蜗杆602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蜗杆6025与第四锥齿轮6026进行插接;第一蜗杆6025与第一涡轮6027相互啮合;第一涡轮6027与第一放置台6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涡轮6027与第一三爪卡盘6028进行插接;第一蜗杆6025与第七传动轮6029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602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6030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6030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三支撑架6031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6032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三支撑架603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机601侧面与第一罩壳3进行螺栓连接;第三传动轮6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501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架6013、第二支撑架6016和第三支撑架6031下方均与地面台板1进行焊接;第一放置台609下方与地面台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八传动轮603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三爪卡盘6028与卡板801相连接。

首先先使第一翻转板6023在电动转轴的配合下在第一放置台609上翻转九十度,使其第一翻转板6023贴靠在第一支撑板6021上,此时第一三爪卡盘6028呈水平状,接着将第一堆叠机构8移动到第一三爪卡盘6028上,六个第一减震杆6020配合受重减震防护;同时第一电机601转动第三传动轮602传动第四传动轮603转动,第四传动轮603转动带动第一传动杆604上的第一六棱杆605转动,带动第一滑套606上的第一锥齿轮607和第三锥齿轮6022同步转动,同时控制第一电动推杆608收缩,使其第一锥齿轮607与第二锥齿轮6010啮合,第二锥齿轮6010转动时带动第一支撑架6013上的第二传动杆6011上的第五传动轮6012转动,第五传动轮6012转动传动第六传动轮6014转动,第六传动轮6014转动带动第二支撑架6016上的第三传动杆6015转动,第三传动杆6015转动带动第一六棱调节杆6018转动,此时控制第二电动推杆6017伸缩,使其带动第一固定板6019带动第一六棱调节杆6018在第三传动杆6015内滑动,第一六棱调节杆6018滑动后插入第二三爪卡盘7015内的调节器,第一六棱调节杆6018转动调节调节器使其第二三爪卡盘7015将第一堆叠机构8固定,固定好后第一六棱调节杆6018复位,第一翻转板6023在电动转轴的配合下在第一放置台609上翻转九十度复位,同时第七传动轮6029和第八传动轮6030连接的传送带较宽松,在第一翻转板6023翻转时,有足够的拉伸的长度配合翻转,当其复位后则通过第九传动轮6032的限位使传送带保持紧绷状态;然后第一滑套606在被第一电动推杆608带动上升的同时使第三锥齿轮6022与第四锥齿轮6026啮合转动,第四锥齿轮6026转动带动第一蜗杆6025啮合第一涡轮6027转动,同时带动第一三爪卡盘6028转动,在与折中稳定机构5和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的配合下实现了同步养护的效果,同时第八传动轮6030可以传动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运行。

第二转换养护机构7还包括有第二电机701、第十传动轮702、第十一传动轮703、第四传动杆704、第四支撑架705、第三电动推杆706、第二六棱调节杆707、第二固定板708、第二放置台709、第二减震杆7010、第二支撑板7011、第二翻转板7012、第二蜗杆7013、第二涡轮7014、第二三爪卡盘7015、第十二传动轮7016、第十三传动轮7017、第五支撑架7018和第十四传动轮7019;第二电机701输出轴与第十传动轮702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7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703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703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704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704与第四支撑架705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支撑架705与第三电动推杆706进行螺栓连接;第四传动杆704与第二六棱调节杆707进行插接;第三电动推杆706与第二固定板708进行焊接,并且第二固定板708与第二六棱调节杆707进行插接;第四支撑架705侧面设置有第二放置台709;第二放置台709上方等距设置有六个第二减震杆7010;六个第二减震杆7010上方均与第二支撑板701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放置台709通过电动转轴与第二翻转板7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翻转板7012与第二蜗杆7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翻转板7012与第二涡轮7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涡轮7014与第二三爪卡盘7015进行插接;第二蜗杆7013与第十二传动轮7016进行插接;第十二传动轮701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7017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7017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五支撑架701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7019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五支撑架7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电机701下方与地面台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四支撑架705下方与地面台板1进行焊接;第二放置台709下方与地面台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三爪卡盘7015与第二堆叠机构9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701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6030进行传动连接;第五支撑架7018下方与地面台板1进行焊接。

首先使第二翻转板7012在电动转轴的配合下在第二放置台709上翻转九十度,使其第二翻转板7012贴靠在第二支撑板7011上,此时第二三爪卡盘7015呈水平状,接着将第二堆叠机构9移动到第二三爪卡盘7015上,六个第二减震杆7010配合受重减震防护;同时第二电机701转动第十传动轮702传动第十一传动轮703转动,第十一传动轮703转动带动第四支撑架705上的第四传动杆704转动,第四传动杆704转动带动第二六棱调节杆707转动,并且第四支撑架705上的第三电动推杆706伸缩带动第二固定板708带动第二六棱调节杆707在第四传动杆704内滑动,使其第二六棱调节杆707与第二三爪卡盘7015内的调节器插接,并且转动调节调节器使其第二三爪卡盘7015将第二堆叠机构9固定,固定好后第二六棱调节杆707复位,第二翻转板7012在电动转轴的配合下在第二放置台709上翻转九十度复位,同时第八传动轮6030传动第五支撑架7018上的第十三传动轮7017转动,第十三传动轮7017转动带动第十二传动轮7016带动第二蜗杆7013啮合第二涡轮7014转动,第二涡轮7014转动带动第二三爪卡盘7015转动,并且第十二传动轮7016和第十三传动轮7017连接的传送带较宽松,在第二翻转板7012翻转时,有足够的拉伸的长度配合翻转,当其复位后则通过第十四传动轮7019的限位使传送带保持紧绷状态;第二三爪卡盘7015转动在与折中稳定机构5和第一转换养护机构6的配合下实现了同步养护的效果。

第一堆叠机构8还包括有卡板801、隔板舱802、母版803、第三减震杆804和卡座806;卡板801与隔板舱802进行焊接;隔板舱802外表面与母版803进行插接;隔板舱802与卡座806进行转动连接;母版803与第三减震杆804进行插接;卡板801与第一三爪卡盘6028相连接。

在母版803放置在钢筋垫块生产模具上,通过模具将钢筋垫块压制完成后,转移到卡板801的隔板舱802上,并且逐层打开四周的卡座806,并且配合第三减震杆804在堆叠母版803后保持防护性,可以配合堆叠母版803,固定母版803,配合后期的固定养护。

卡板801外环等距设置有三个内弧面缺口;隔板舱802四个相对面均设置有多组卡座806,并且卡座806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弹簧珠;母版803四个对角均设置有一个第三减震杆804。

缺口可以配合第一三爪卡盘6028的固定;多组卡座806可以同时起到支撑作用,两侧的限位弹簧珠可以配合未使用时收卡在隔板舱802内;第三减震杆804则可以起到防护减震的效果。

隔板舱802由多组隔板呈多个“井”字状组成,同时隔板上方错开与多个截面为三角形的插板组合而成;对应的母版803与多组隔板插接位置设置有槽口;并且内圈的隔板设置有多个贯通的沥水口。

可以实现对每个钢筋垫块进行独立隔开的效果,同时截面为三角形的插板可以起到引导母版803上的槽口放置的效果;多个贯通的沥水口则可以配合引水流灌。

第二三爪卡盘7015内部设置有调节盘,调节盘一侧等距设置有三个调节器,三个调节器内侧均设置有一个截面呈棱形的槽口,与第二六棱调节杆707一侧的截面一样均呈棱形。

可以配合进行松紧固定第二堆叠机构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