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464828发布日期:2020-12-29 12:4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打通房地产业、建筑业、冶金业之间的行业界线,集合成为一个新的产业体系,这就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的钢结构建筑体系,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并且由于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现场安装,因而大大减少工期。由于钢材的可重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更加绿色环保,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应用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目前钢结构建筑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上的运用日益成熟,逐渐成为主流的建筑工艺,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现有的,专利号cn201910798753.4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的大坡度上坡滑移施工方法,步骤一,在滑移梁上设置滑移轨道与钢结构临时承载挡块;步骤二,吊装并调整被滑移钢结构至设计位置(钢结构载荷转移至临时承载挡块),安装滑移施工设备;步骤三,钢结构卸载,同时完成设备带压测试后,拆除临时承载挡块,进行钢结构滑移;步骤四,钢结构滑移到位,进行钢结构卸载安装;步骤五,拆除所有爬行器系统,拆除滑移轨道,完成滑移。此施工方法具有设备占用空间小、运行可靠、控制简单、同步精度高、自锁可靠等优点。

上述专利公开的建筑钢结构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不足之处在于:

一、现有的,部分施工场地设置在旁边两侧厂房的中部,使得施工场地在施工时两侧厂房就成了施工过程中的阻碍物,而由于施工场地在厂房两侧中部,钢结构在施工时,难以将物料准确安装输送至施工场地,造成施工效率低下,现有的,由于建筑施工需要高空作业,在两侧阻碍物中部施工时,物料难以运输至施工场地内,而对于施工场地顶部的封顶,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塔吊吊装将网架吊装至施工场地的顶部,而由于施工场地面积大,塔吊吊装网架至施工场地进行封顶时,难以准确安装网架,使网架安装连接不牢固,影响施工安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法,解决现有的,部分施工场地设置在旁边两侧厂房的中部,使得施工场地在施工时两侧厂房就成了施工过程中的阻碍物,而由于施工场地在厂房两侧中部,钢结构在施工时,难以将物料准确安装输送至施工场地,造成施工效率低下,现有的,由于建筑施工需要高空作业,在两侧阻碍物中部施工时,物料难以运输至施工场地内,而对于施工场地顶部的封顶,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塔吊吊装将网架吊装至施工场地的顶部,而由于施工场地面积大,塔吊吊装网架至施工场地进行封顶时,难以准确安装网架,使网架安装连接不牢固,影响施工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法,该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临时通道规划:首先在靠近于施工场地的附近选取一条进场马路,该进场马路做为钢结构材料堆放用的临时通道,并在靠近于施工场地的进场马路边规划一片用于存放钢屋面构件的临时场地;

s2、安装塔吊:在施工场地附近设置至少两台塔吊,对步骤s1存入在临时场地上的钢屋面构件进行预制拼接和吊装,两台塔吊分别位于施工场地的两个边角,使塔吊提起的重物可以放置于施工场地的任意位置;

s3、钢柱入场卸车堆放:通过车辆将钢柱搬运入临时场地并卸车堆放,卸车堆放时,先清理临时场地,并放置垫木,然后在临时场地的地面画线规划钢柱堆放的轴线位置,避免造成二次搬运,

s4、钢柱吊装:在钢柱需安装的位置放安装基础线,安装前用全站仪放好柱底板安装定位线,钢柱吊装时采用步骤s2设置的塔吊吊装,为了使吊起的钢柱保持下垂,便于安装就位,绑扎点设在钢柱顶部位置处,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就绪后,首先进行试吊,吊起一端高度为100-200mm时停吊,检查索具牢固,然后再将钢柱吊起至画好的安装基础线位置;

s5、钢柱安装:对步骤s4中,当钢柱稳定于安装基础线上方时,可指挥塔吊缓慢下降,当柱底距离基础位置40-100mm时,调整钢柱底部与安装基准线达到准确位置,指挥塔吊下降就位,并拧紧全部地脚螺栓螺母,钢柱安装就位后采用经纬仪看正,立柱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小于10mm;

s6、混凝土浇注,对步骤s5中安装固定的钢柱内孔进行浇注混凝土,通过向钢管内部浇注混凝土部分,并通过按压、振实、凝固使钢柱内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钢柱顶部封顶,通过安装柱顶封板使钢柱顶端密封

s7、钢梁安装:对步骤s6中,当钢柱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钢梁的吊装,钢梁采用塔吊吊装,为防止吊装过程扭曲变形,钢梁吊装采用吊装扁担辅助吊装,钢梁吊装过程中,为了避免左右晃动过大,在钢梁两端拉上两根麻绳,通过地面操作,使钢梁吊装时更加平稳,安装时钢梁连接每排相邻的两根钢柱,钢梁两端安装在钢柱的最顶部,每一排相邻的两个钢梁之间对接,

s8、节点焊接,对步骤s7中安装的钢梁进行节点焊点,钢梁的焊接部位主要是相邻两个对接的钢梁连接处进行焊接,及钢梁与钢柱的节点焊接,焊接时只焊接两对接钢梁连接处的底部以及沿对接钢梁连接处的外侧壁;

s9、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对步骤s2中靠近于临时场地的施工场地搭建一个脚手架操作平台,脚手架操作平台通过若干个钢构件搭接成网架,脚手架操作平台的顶端设置可升降的升降支撑台,施工时通过升降支撑台向上升起并支撑需要安装的钢屋面构件,通过升降支撑台的支撑便于将钢屋面构件拼装成网架,网架拼装完成后,升降支撑台向下降落,安装完成的钢屋面构件沿钢梁向后滑移,直至整个钢结构安装于屋面的顶部;

上述步骤s1-s9所述的一种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法具体由一种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装置配合完成,该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装置包括并排设置于施工场地内的若干根直立固定的钢柱,每一排的相邻两根所述钢柱之间等间距固定,每一根所述钢柱底端通过地脚螺栓螺母锁紧固定于地面上,所述钢柱顶端开设有空心结构的圆孔,圆孔内浇注混凝土;

钢梁横向固定在每一排相邻两根所述钢柱顶端,每一个所述钢梁的顶端开设有平滑槽,对接的相邻两个钢梁之间的所述平滑槽相互连通,所述脚手架操作平台设置于该施工场地边缘且靠近于进场马路位置,所述脚手架操作平台的底部设置有满堂脚手架,所述满堂脚手架为通过若干个钢结构搭接成的网架,所述脚手架操作平台为若干个枕板相互拼接搭设在满堂脚手架的顶端,所述脚手架操作平台通过焊接平行固定于满堂脚手架顶端;

所述脚手架操作平台的顶端设置有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为人员行走区,另一个区域为临时支撑区,位于临时支撑区的所述脚手架操作平台顶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直立固定的支撑立柱,两侧的所述支撑立柱侧壁对称开设有滑槽,位于临时支撑区内的所述脚手架操作平台顶端安装有升降支撑台,所述升降支撑台两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于两侧所述支撑立柱两侧的滑槽内,所述升降支撑台底端设置有直立于升降支撑台底端的齿条,所述脚手架操作平台顶端固定安装有与齿条滑动配合的齿条支撑架,所述脚手架操作平台顶端靠近于齿条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向上伸出有输出轴,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外圆面固定安装有与齿条相啮合的蜗杆,所述蜗杆与齿条啮合连接;

所述网架由若干个钢屋面构件相互拼接形成网架,所述网架两端对称固定有方形块状的滑台,每一端的所述滑台底面与钢梁的顶面滑动配合,所述滑台底面等间距固定有平滑轮,所述滑台底面的平滑轮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嵌入于钢梁的平滑槽内,使网架可以在钢梁的顶部沿钢梁的滑槽向施工场地滑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网架两端的所述滑台外侧对称设置有凸起的推杆,所述推杆在滑台外侧等间距设置,位于两侧所述支撑立柱对称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两侧的所述电动推杆均朝向于施工场地方向伸出有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顶端固定有推块,所述推块设置为方形块,所述推块的顶端开设有夹紧槽,所述推块的夹紧槽内通过铰接安装有推移臂,所述推移臂在夹紧槽内靠近于夹紧槽的后侧壁,所述推移臂向上伸出卡入于对应的推块顶端,位于夹紧槽内的所述推移臂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梁的平滑槽内等间距开设有弹簧槽,每一个所述弹簧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嵌入有止回齿,嵌入于弹簧槽内的所述止回齿底端安装有回位弹簧,每一个所述止回齿顶端设置有导向止回斜面,每一个导向止回斜面的底端设置于靠近支撑立柱位置,导向止回斜面的高端位于网架的滑移方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向所述钢柱的圆孔内浇注混凝土时,通过所述混泥土输送管输送混泥土并浇注于所述钢柱的圆孔内,所述混泥土输送管的末端设置有浇注头,所述浇注头设置为圆柱状,所述浇注头中部开设有贯通的圆孔,所述浇注头的圆孔内壁开设有圆孔结构的让位孔,所述让位孔的内壁等间距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为长槽,所述滑槽与浇注头的圆孔轴线平行,所述让位孔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圆筒结构的升降筒,所述升降筒的外壁等间距设有凸起的滑块,所述升降筒外壁的滑块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嵌入于让位孔对应的滑槽内;

所述混泥土输送管的末端伸入于浇注头的圆孔内,所述混泥土输送管靠近于末端设有凸起的卡环,所述浇注头的圆孔内壁开设有与卡环相卡接配合的卡接槽,所述浇注头的卡接槽与混泥土输送管的卡环转动连接;

伸入于浇注头圆孔内的所述混泥土输送管末端开设有升降环槽,所述升降环槽在混泥土输送管的外壁呈波浪状,安装于让位孔内的所述升降筒内壁对称安装有滚动轮,设置于升降筒内的所述滚动轮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嵌入于混泥土输送管外壁的升降环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浇注头的外壁靠近于顶端设置有轮齿,所述混泥土输送管外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向下伸出有输出轴,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底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浇注头的外壁的轮齿啮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浇注头的圆孔内壁底端对称铰接有两片按泥板,两片所述按泥板均设置为对称的半圆片结构,两片所述按泥板在圆孔内壁底端拼接成圆片结构,两片所述按泥板在浇注头的圆孔内壁对称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端与按泥板之间连接有拉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的底端设置有凸起的垫块,所述垫块位于按泥板的上方,所述拉簧设置于限位块的垫块内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浇注头的底端设置有圆环状的支撑底脚,所述浇注头的支撑底脚与钢柱顶端对接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首先在靠近于施工场地的附近选取一条进场马路,该进场马路做为钢结构材料堆放用的临时通道,并在靠近于施工场地的进场马路边规划一片用于存放钢屋面构件的临时场地;通过进场马路和施工场地便于转运钢屋面构件以及施工用的物品,进而进一步的提高钢屋面构件的安装牢固度,本发明通过在施工场地附近设置至少两台塔吊,塔吊存入在临时场地上的钢屋面构件进行预制拼接和吊装,两台塔吊分别位于施工场地的两个边角,使塔吊提起的重物可以放置于施工场地的任意位置,通过车辆将钢柱搬运入临时场地并卸车堆放,卸车堆放时,先清理临时场地,并放置垫木,然后在临时场地的地面画线规划钢柱堆放的轴线位置,避免造成二次搬运,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的钢柱在安装时,需在安装的位置放安装基础线,安装前用全站仪放好柱底板安装定位线,钢柱吊装时采用步骤s2设置的塔吊吊装,为了使吊起的钢柱保持下垂,便于安装就位,绑扎点设在钢柱顶部位置处,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就绪后,首先进行试吊,吊起一端高度为100-200mm时停吊,检查索具牢固,然后再将钢柱吊起至画好的安装基础线位置,当钢柱稳定于安装基础线上方时,可指挥塔吊缓慢下降,当柱底距离基础位置40-100mm时,调整钢柱底部与安装基准线达到准确位置,指挥塔吊下降就位,并拧紧全部地脚螺栓螺母,钢柱安装就位后采用经纬仪看正,立柱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小于10mm;提高钢柱的安装牢固度,进而进一步的提高钢柱的支撑力度,提高钢架的安装牢固度,在安装固定的钢柱内孔进行浇注混凝土,通过向钢管内部浇注混凝土部分,并通过按压、振实、凝固使钢柱内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钢柱顶部封顶,通过安装柱顶封板使钢柱顶端密封固定,当钢柱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钢梁的吊装,钢梁采用塔吊吊装,为防止吊装过程扭曲变形,钢梁吊装采用吊装扁担辅助吊装,钢梁吊装过程中,为了避免左右晃动过大,在钢梁两端拉上两根麻绳,通过地面操作,使钢梁吊装时更加平稳,安装时钢梁连接每排相邻的两根钢柱,钢梁两端安装在钢柱的最顶部,每一排相邻的两个钢梁之间对接,对安装的钢梁进行节点焊点,钢梁的焊接部位主要是相邻两个对接的钢梁连接处进行焊接,及钢梁与钢柱的节点焊接,焊接时只焊接两对接钢梁连接处的底部以及沿对接钢梁连接处的外侧壁,以提高相邻两个钢梁对接的连接牢固度,以及钢梁的安装牢固度,通过在钢梁处的底部焊接,使钢梁的顶端平滑槽内不会出现焊疤,进而提高平滑轮在平滑槽内滑动的平稳性。

二、本发明通过在靠近于临时场地的施工场地搭建一个脚手架操作平台,脚手架操作平台通过若干个钢构件搭接成网架,脚手架操作平台的顶端设置可升降的升降支撑台,施工时通过升降支撑台向上升起并支撑需要安装的钢屋面构件,便于拼接和焊接钢构件,进而进一步的提高网架拼装效率,通过升降支撑台的支撑便于将钢屋面构件拼装成网架,网架拼装完成后,升降支撑台向下降落,安装完成的网架沿钢梁向后滑移一定的距离,升降支撑台再次上升,人工站在脚手架操作平台的顶端对钢屋面构件进行拼接,新的网架与之前已拼接完成的网架连接牢固,安装完成的网架沿钢梁再向后滑移一定的距离,以此将整个施工场地的顶面盖满,进而进一步的提高施工效率。

三、本发明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装置包括并排设置于施工场地内的若干根直立固定的钢柱,每一排的相邻两根钢柱之间等间距固定,每一根钢柱中部圆孔内浇灌有混凝土,通过混凝土以及钢柱底部的地脚螺栓螺母连接,配合混凝土进而进一步的提高钢柱的支撑力度以及钢柱的抗弯抗变形力度。

四、本发明的脚手架操作平台通过焊接平行固定于满堂脚手架顶端;通过满堂脚手架将脚手架操作平台支撑临近于钢梁的水平高度,脚手架操作平台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人员行走区,和临时支撑区,人员行走区便于操作人员移动,操作人员通过站在人员行走区,临时支撑区内设置有可升降的升降支撑台,升降支撑台向上升起时,临时支撑区的升降支撑台顶端高于人员行走区,使得操作人员在升降支撑台顶端作业时无需弯腰,提高操作人员高空作业的舒适度,通过升降支撑台向上升起,对待拼接的钢屋面构件进行支撑,便于施工人员安装钢屋面构件,以便于更加高效、准确地将钢屋面构件安装成网架,提高施工人员的安装牢固度,提高网架施工拼接时的安装精准度,通过升降支撑台升高,减轻人工拼接时的费力操作,进而进一步的提高施工效率,通过升降支撑台的支撑,使网架两端通过升降支撑台的支撑更易于与滑台连接,进而更易于将滑台底面的平滑轮安装在钢梁的平滑槽内,进而进一步提高网架的安装操作简易度。

五、本发明升降支撑台底端设置有直立于升降支撑台底端的齿条,脚手架操作平台顶端固定安装有与齿条滑动配合的齿条支撑架,脚手架操作平台通过齿条与蜗杆啮合连接,进而使脚手架操作平台升降至任意高度均可自锁,升降支撑台通过两端卡入两侧支撑立柱的滑槽内形成滑动连接,进而进一步提高升降支撑台的升降平稳度。

六、本发明通过在脚手架操作平台上完成网架的拼接,拼接完成后的网架两端直接安装滑台以及平滑轮安装在滑槽内,无需人工在地面安装完成后将拼接完成后的网架掉装至钢梁的滑槽内,进而进一步的提高网架的施工效率,通过滑台与钢梁滑动连接使拼接完成后的网架向施工场地内移动,通过滑台与钢梁滑动连接,网架在钢梁的顶端向后移动让位,使得人工可持续在人员行走区和临时支撑区的升降支撑台上完成网架的拼装,进而便于塔吊持续向一个位置输送物料,提高生产效率。

七、本发明通过在位于网架两端的滑台外侧对称设置有凸起的推杆,推杆在滑台外侧等间距设置,并在位于两侧的支撑立柱外侧对称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通过电动推杆推动顶端的推块往复移动,电动推杆的推杆伸出,推块通过顶端的推移臂向推块的前进方向将网架向前推动一定的距离,平滑槽内等间距开设有独立的弹簧槽,通过在每一个弹簧槽内嵌入有止回齿,止回齿顶端设置有导向止回斜面,每一个导向止回斜面的底端设置于靠近支撑立柱位置,导向止回斜面的高端位于网架的滑移方向,使得网架移动时,平滑轮推动平滑槽内的止回齿向下缩回,进而使平滑轮在平滑槽内前进滚动,网架向前移动,推块回退时,由于推移臂底端铰接在夹紧槽内,通过夹紧槽内的弹簧使推移臂折叠,使推块回退时,通过滑台侧壁的推杆推动推移臂向夹紧槽内折叠,待推块退回至最终位置时,推移臂通过弹簧推动向上抬起,等待下一次电动推杆的推动,使网架向前行进,以此类推,直接将整个网架安装于施工场地的屋面上,通过推移臂的往复推动,使得本发明的网架可以自行移动固定的距度,进而减少人工在高空中推动网架移动的危险性,进而提高施工效率,本发明为了避免网架向前移动后,推块回退时带动网架向后回退,本发明将止回齿顶端的导向止回斜面高端位于网架的滑移方向,通过弹簧的顶出,限制平滑轮向回移动,进而提高网架移动后的位置锁定,提高网架的移动平稳性,

八、本发明通过在平滑槽内等间距设置有独立的弹簧槽,通过在弹簧槽内安装有第二弹簧,进而使得每一个弹簧槽内的止回齿均可独立的弹性浮动,进而有利于通过每一个止回齿独立对平滑槽内的平滑轮进行限位,避免传统的多个止回齿连动,使平滑槽内的平滑轮安装固定在平滑轮的底端。

九、本发明在向钢柱的圆孔内浇注混凝土时,通过混泥土输送管输送混泥土并浇注于钢柱的圆孔内,提高钢柱的支撑强度以及钢柱的抗弯强度,本发明在混泥土输送管的末端设置有浇注头,浇注头设置为圆柱状,通过在浇注头中部开设有贯通的圆孔,混泥土输送管的末端伸入于浇注头的圆孔内,通过浇注头的圆孔将混凝土浇注在钢管的圆孔内,浇注头的圆孔内壁通过卡接配合方式转动连接在混泥土输送管的末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顶端的驱动齿轮与浇注头外壁的轮齿啮合,使浇注头在混泥土输送管的末端转动,通过伸入于浇注头圆孔内的混泥土输送管末端开设有升降环槽,升降环槽在混泥土输送管的外壁呈波浪状,安装于让位孔内的升降筒内壁对称安装有滚动轮,设置于升降筒内的滚动轮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嵌入于混泥土输送管外壁的升降环槽内,滚动轮在升降环槽内滚动推动升降筒在浇注头的让位孔内往复伸缩,通过驱动电机的高速旋转,对浇注在钢柱圆孔内的混凝土顶面进行按压,使浇注在钢柱圆孔内的混凝土被按压振实,进而进一步使混凝土浇注在钢柱圆孔内更加的密实,本发明通过在浇注头的外壁设置有圆柱状的支撑底脚,在浇注头的圆孔内壁底端对称铰接有两片半圆片结构的按泥板,通过按泥板与支撑底脚对升降筒底端形成一个平面,使升降筒向下往复按压时,提高升降筒底部与混凝土的按压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钢柱圆孔内混凝土的填充密实性。

十、本发明通过在升降筒的圆孔内壁底端对称铰接有两片按泥板,两片按泥板均设置为对称的半圆片结构,两片按泥板在圆孔内壁底端拼接成圆片结构,通过拉簧使得混泥土输送管在不喷混凝土时,按泥板通过拉簧向圆孔内壁折叠并通过限位块支撑,使两片按泥板的底面与升降筒的底面呈同一水平面,便于按压浇注在钢柱圆孔内的混凝土,进而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在钢柱圆孔内的填充密实性,本发明通过在升降筒的圆孔内壁对称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底端与按泥板之间连接有拉簧。限位块的底端设置有凸起的垫块,所述垫块位于按泥板的上方,所述拉簧设置于限位块的垫块内侧,通过垫块一是起保护拉簧的作用,避免混泥土输送管喷射混凝土时,混凝粘附在拉簧表面造成拉簧功能丧失,二是通过垫块支撑按泥板,使按泥板与升降筒的底面呈同一水平面,提高按泥板的结构牢固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施工场地位于两边阻碍物中间位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脚手架操作平台与网架以及满堂脚手架连接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网架安装在钢梁顶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网架在钢梁的平滑槽内滑移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说明书附图5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滑台底部的平滑轮安装在平滑槽内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混泥土输送管通过浇注头与钢柱顶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混泥土输送管通过浇注头与钢柱顶端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说明书附图9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推块推动推杆在钢梁顶面滑移动的结构;

图12为本发明升降支撑台在脚手架操作平台顶端升降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场马路,2、塔吊装置,3、临时场地,4、满堂脚手架,5、钢梁,6、施工区,7、脚手架操作平台,8、滑台,9、网架,10、齿条,11、蜗杆,12、升降支撑台,13、推杆,14、电动推杆,15、支撑立柱,16、钢柱,17、推块,18、推移臂,19、止回齿,20、平滑轮,21、平滑槽,23、弹簧槽,24、回位弹簧,25、浇注头,2501、支撑底脚,2502、让位孔,2503、升降筒,2504、滑块,2505、滑槽,2506、转动环,2507、升降环槽,2508、滚动轮,2509、轮齿,2510、驱动齿轮,2511、驱动电机,2512、卡接槽,2513、按泥板,2514、限位块,2515、垫块,2516、拉簧,2517、卡环,26、混泥土输送管,27、夹紧槽,28、第二弹簧,29、齿条支撑架,30、第二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成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达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12,为一种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一种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法,该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临时通道规划:首先在靠近于施工场地的附近选取一条进场马路,该进场马路做为钢结构材料堆放用的临时通道,并在靠近于施工场地的进场马路边规划一片用于存放钢屋面构件的临时场地;

s2、安装塔吊:在施工场地附近设置至少两台塔吊,对步骤s1存入在临时场地上的钢屋面构件进行预制拼接和吊装,两台塔吊分别位于施工场地的两个边角,使塔吊提起的重物可以放置于施工场地的任意位置;

s3、钢柱入场卸车堆放:通过车辆将钢柱搬运入临时场地并卸车堆放,卸车堆放时,先清理临时场地,并放置垫木,然后在临时场地的地面画线规划钢柱堆放的轴线位置,避免造成二次搬运,

s4、钢柱吊装:在钢柱需安装的位置放安装基础线,安装前用全站仪放好柱底板安装定位线,钢柱吊装时采用步骤s2设置的塔吊吊装,为了使吊起的钢柱保持下垂,便于安装就位,塔吊捆绑钢柱的绑扎点设在钢柱顶部位置处,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就绪后,首先进行试吊,吊起一端高度为150mm时停吊,检查索具牢固,然后再将钢柱吊起至画好的安装基础线位置;

s5、钢柱安装:对步骤s4中,当钢柱稳定于安装基础线上方时,可指挥塔吊缓慢下降,当柱底距离基础位置60mm时,调整钢柱底部与安装基准线达到准确位置,指挥塔吊下降就位,并拧紧全部地脚螺栓螺母,钢柱安装就位后采用经纬仪看正,立柱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小于10mm;

s6、混凝土浇注,对步骤s5中安装固定的钢柱内孔进行浇注混凝土,通过向钢管内部浇注混凝土部分,并通过按压、振实、凝固使钢柱内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钢柱顶部封顶,通过安装柱顶封板使钢柱顶端密封,柱顶封板为现有技术中的密封板,本发明为圆片状,与钢柱的圆孔顶面相配合,通过焊接和卡接固定;

s7、钢梁安装:对步骤s6中,当钢柱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钢梁的吊装,钢梁采用塔吊吊装,为防止吊装过程扭曲变形,钢梁吊装采用吊装扁担辅助吊装,钢梁吊装过程中,为了避免左右晃动过大,在钢梁两端拉上两根麻绳,通过地面操作,使钢梁吊装时更加平稳,安装时钢梁连接每排相邻的两根钢柱,钢梁两端安装在钢柱的最顶部,每一排相邻的两个钢梁之间对接,

s8、节点焊接,对步骤s7中安装的钢梁进行节点焊点,钢梁的焊接部位主要是相邻两个对接的钢梁连接处进行焊接,及钢梁与钢柱的节点焊接,焊接时只焊接两对接钢梁连接处的底部以及沿对接钢梁连接处的外侧壁;钢梁的底部与钢柱之间焊接的焊疤应较厚;焊接采用现场焊接,现场焊接主要采用手工电弧焊的方法,焊接施工按照先点焊定位,然后焊接,以便于调节安装精度;

s9、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对步骤s2中靠近于临时场地的施工场地搭建一个脚手架操作平台,脚手架操作平台通过若干个钢构件搭接成网架,脚手架操作平台的顶端设置可升降的升降支撑台12,施工时通过升降支撑台12向上升起并支撑需要安装的钢屋面构件,通过升降支撑台12的支撑便于将钢屋面构件拼装成网架,网架拼装完成后,升降支撑台12向下降落,安装完成的钢屋面构件沿钢梁向后滑移,直至整个钢结构安装于屋面的顶部;

上述步骤s1-s9所述的一种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法具体由一种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装置配合完成,该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装置包括并排设置于施工场地内的若干根直立固定的钢柱16,每一排的相邻两根钢柱16之间等间距固定,每一根钢柱16底端通过地脚螺栓螺母锁紧固定于地面上,钢柱16顶端开设有空心结构的圆孔,圆孔内浇注混凝土;

钢梁5横向固定在每一排相邻两根钢柱16顶端,每一个钢梁5的顶端开设有平滑槽21,对接的相邻两个钢梁5之间的平滑槽21相互连通,脚手架操作平台7设置于该施工场地边缘且靠近于进场马路1位置,脚手架操作平台7的底部设置有满堂脚手架4,满堂脚手架4为通过若干个钢结构搭接成的网架,脚手架操作平台7为若干个枕板相互拼接搭设在满堂脚手架4的顶端,脚手架操作平台7通过焊接平行固定于满堂脚手架4顶端;

脚手架操作平台7的顶端设置有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为人员行走区,另一个区域为临时支撑区,人员行走区与临时支撑区为脚手架操作平台7顶端的划分区,位于临时支撑区的脚手架操作平台7顶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直立固定的支撑立柱15,支撑立柱15通过焊接固定在两侧的脚手架操作平台7顶端左右两侧,支撑立柱15侧壁对称开设有滑槽,滑槽为垂直于脚手架操作平台7顶端的长槽,位于临时支撑区内的脚手架操作平台7顶端安装有升降支撑台12,升降支撑台12两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于两侧支撑立柱15两侧的滑槽内,升降支撑台12底端设置有直立于升降支撑台12底端的齿条10,脚手架操作平台7顶端固定安装有与齿条10滑动配合的齿条支撑架29,脚手架操作平台7顶端靠近于齿条10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30,第二伺服电机30向上伸出有输出轴,第二伺服电机30的输出轴外圆面固定安装有与齿条10相啮合的蜗杆11,蜗杆11与齿条10啮合连接;

网架由若干个钢屋面构件相互拼接形成网架,网架9两端对称固定有方形块状的滑台8,每一端的滑台8底面与钢梁5的顶面滑动配合,滑台8底面等间距固定有平滑轮20,滑台8底面的平滑轮20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嵌入于钢梁5的平滑槽21内,使网架可以在钢梁5的顶部沿钢梁5的滑槽向施工场地滑移,进而进一步的提高钢梁5的安装牢固度。

具体的,本发明通过在靠近于临时场地3的施工场地搭建一个脚手架操作平台7,脚手架操作平台7通过若干个钢构件搭接成网架9,脚手架操作平台7的顶端设置可升降的升降支撑台12,施工时通过升降支撑台12向上升起并支撑需要安装的钢屋面构件,便于拼接和焊接钢构件,进而进一步的提高网架9拼装效率,通过升降支撑台12的支撑便于将钢屋面构件拼装成网架9,网架9拼装完成后,升降支撑台12向下降落,安装完成的网架9沿钢梁5向后滑移一定的距离,升降支撑台12再次上升,人工站在脚手架操作平台7的顶端对钢屋面构件进行拼接,新的网架9与之前已拼接完成的网架9连接牢固,安装完成的网架9沿钢梁5再向后滑移一定的距离,以此将整个施工场地的顶面盖满,进而进一步的提高施工效率。

具体的,本发明滑移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装置包括并排设置于施工场地内的若干根直立固定的钢柱16,每一排的相邻两根钢柱16之间等间距固定,每一根钢柱16中部圆孔内浇灌有混凝土,通过混凝土以及钢柱16底部的地脚螺栓螺母连接,配合混凝土进而进一步的提高钢柱16的支撑力度以及钢柱16的抗弯抗变形力度。

具体的,本发明的脚手架操作平台7通过焊接平行固定于满堂脚手架4顶端;通过满堂脚手架4将脚手架操作平台7支撑临近于钢梁5的水平高度,脚手架操作平台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人员行走区,和临时支撑区,人员行走区便于操作人员移动,操作人员通过站在人员行走区,临时支撑区内设置有可升降的升降支撑台12,升降支撑台12向上升起时,临时支撑区的升降支撑台12顶端高于人员行走区,使得操作人员在升降支撑台12顶端作业时无需弯腰,提高操作人员高空作业的舒适度,通过升降支撑台12向上升起,对待拼接的钢屋面构件进行支撑,便于施工人员安装钢屋面构件,以便于更加高效、准确地将钢屋面构件安装成网架9,提高施工人员的安装牢固度,提高网架9施工拼接时的安装精准度,通过升降支撑台12升高,减轻人工拼接时的费力操作,进而进一步的提高施工效率,通过升降支撑台12的支撑,使网架9两端通过升降支撑台12的支撑更易于与滑台8连接,进而更易于将滑台8底面的平滑轮20安装在钢梁5的平滑槽250521内,进而进一步提高网架9的安装操作简易度。

具体的,本发明升降支撑台12底端设置有直立于升降支撑台12底端的齿条10,脚手架操作平台7顶端固定安装有与齿条10滑动配合的齿条支撑架29,脚手架操作平台7通过齿条10与蜗杆11啮合连接,进而使脚手架操作平台7升降至任意高度均可自锁,升降支撑台12通过两端卡入两侧支撑立柱15的滑槽2505内形成滑动连接,进而进一步提高升降支撑台12的升降平稳度。

具体的,本发明通过在脚手架操作平台7上完成网架9的拼接,拼接完成后的网架9两端直接安装滑台8以及平滑轮20安装在滑槽2505内,无需人工在地面安装完成后将拼接完成后的网架9掉装至钢梁5的滑槽2505内,进而进一步的提高网架9的施工效率,通过滑台8与钢梁5滑动连接使拼接完成后的网架9向施工场地内移动,通过滑台8与钢梁5滑动连接,网架9在钢梁5的顶端向后移动让位,使得人工可持续在人员行走区和临时支撑区的升降支撑台12上完成网架9的拼装,进而便于塔吊持续向一个位置输送物料,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本发明通过在位于网架9两端的滑台8外侧对称设置有凸起的推杆13,推杆13在滑台8外侧等间距设置,并在位于两侧的支撑立柱15外侧对称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4,通过电动推杆14推动顶端的推块17往复移动,电动推杆14的推杆13伸出,推块17通过顶端的推移臂18向推块17的前进方向将网架9向前推动一定的距离,平滑槽250521内等间距开设有独立的弹簧槽23,通过在每一个弹簧槽23内嵌入有止回齿19,止回齿19顶端设置有导向止回斜面,每一个导向止回斜面的底端设置于靠近支撑立柱15位置,导向止回斜面的高端位于网架9的滑移方向,使得网架9移动时,平滑轮20推动平滑槽250521内的止回齿19向下缩回,进而使平滑轮20在平滑槽250521内前进滚动,网架9向前移动,推块17回退时,由于推移臂18底端铰接在夹紧槽27内,通过夹紧槽27内的弹簧使推移臂18折叠,使推块17回退时,通过滑台8侧壁的推杆13推动推移臂18向夹紧槽27内折叠,待推块17退回至最终位置时,推移臂18通过弹簧推动向上抬起,等待下一次电动推杆14的推动,使网架9向前行进,以此类推,直接将整个网架9安装于施工场地的屋面上,通过推移臂18的往复推动,使得本发明的网架9可以自行移动固定的距度,进而减少人工在高空中推动网架9移动的危险性,进而提高施工效率,本发明为了避免网架9向前移动后,推块17回退时带动网架9向后回退,本发明将止回齿19顶端的导向止回斜面高端位于网架9的滑移方向,通过弹簧的顶出,限制平滑轮20向回移动,进而提高网架9移动后的位置锁定,提高网架9的移动平稳性,

位于网架9两端的滑台8外侧对称设置有凸起的推杆13,推杆13在滑台8外侧等间距设置,位于两侧支撑立柱15的外侧对称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4,两侧的电动推杆14均朝向于施工场地方向伸出有推杆,电动推杆14的推杆顶端固定有推块17,推块17设置为方形块,推块17的顶端开设有夹紧槽27,推块17的夹紧槽27内通过铰接安装有推移臂18,推移臂18在夹紧槽27内靠近于夹紧槽27的后侧壁,后侧壁为背向于电动推杆14方向,移臂18向上伸出卡入于对应的推块17顶端,位于夹紧槽27内的推移臂18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28。

钢梁5的平滑槽21内等间距开设有弹簧槽23,每一个弹簧槽23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嵌入有止回齿19,嵌入于弹簧槽23内的止回齿19底端安装有回位弹簧24,每一个止回齿19顶端设置有导向止回斜面,每一个导向止回斜面的底端设置于靠近支撑立柱15位置,导向止回斜面的高端位于网架9的滑移方向,避免滑台8底部的平滑轮20回移,进而提高滑台8移动后的位置锁定,网架9在施工场地的顶面施工完成后,通过人工利用销钉或任意制动工具对两侧滑台8底面的任意一对平滑轮20进行锁紧固定,进而完成网架安装后的锁紧固定,进而提高网架安装完成后的实用性。

向钢柱16的圆孔内浇注混凝土时,通过混泥土输送管26输送混泥土并浇注于述钢柱16的圆孔内,其中的,混泥土输送管26为现有施工场地常用的混凝土输送泵车上的输送管道,通过混凝土输送泵车将混凝土输送至混泥土输送管26内,通过在混泥土输送管26的末端设置有浇注头25,浇注头25设置为圆柱状,浇注头25中部开设有贯通的圆孔,浇注头25的圆孔内壁开设有圆孔结构的让位孔2502,让位孔2502的内壁等间距开设有滑槽2505,滑槽2505设置为长槽,滑槽2505与浇注头25的圆孔轴线平行,让位孔2502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圆筒结构的升降筒2503,升降筒2503的外壁等间距设有凸起的滑块2504,升降筒2503外壁的滑块2504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嵌入于让位孔2502对应的滑槽2505内;混泥土输送管26的末端伸入于浇注头25的圆孔内,混泥土输送管26靠近于末端设有凸起的卡环2517,浇注头25的圆孔内壁开设有与卡环2517相卡接配合的卡接槽2512,浇注头25的卡接槽2512与混泥土输送管26的卡环2517转动连接;

伸入于浇注头25圆孔内的混泥土输送管26末端开设有升降环槽2507,升降环槽2507在混泥土输送管26的外壁呈波浪状,安装于让位孔2502内的升降筒2503内壁对称安装有滚动轮2508,设置于升降筒2503内的滚动轮2508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嵌入于混泥土输送管26外壁的升降环槽2507内。

具体的,本发明通过在平滑槽250521内等间距设置有独立的弹簧槽23,通过在弹簧槽23内安装有第二弹簧28,进而使得每一个弹簧槽23内的止回齿19均可独立的弹性浮动,进而有利于通过每一个止回齿19独立对平滑槽250521内的平滑轮20进行限位,避免传统的多个止回齿19连动,使平滑槽250521内的平滑轮20安装固定在平滑轮20的底端。

具体的,本发明在向钢柱16的圆孔内浇注混凝土时,通过混泥土输送管26输送混泥土并浇注于钢柱16的圆孔内,提高钢柱16的支撑强度以及钢柱16的抗弯强度,本发明在混泥土输送管26的末端设置有浇注头25,浇注头25设置为圆柱状,通过在浇注头25中部开设有贯通的圆孔,混泥土输送管26的末端伸入于浇注头25的圆孔内,通过浇注头25的圆孔将混凝土浇注在钢管的圆孔内,浇注头25的圆孔内壁通过卡接配合方式转动连接在混泥土输送管26的末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顶端的驱动齿轮2510与浇注头25外壁的轮齿2509啮合,使浇注头25在混泥土输送管26的末端转动,通过伸入于浇注头25圆孔内的混泥土输送管26末端开设有升降环槽2507,升降环槽2507在混泥土输送管26的外壁呈波浪状,安装于让位孔2502内的升降筒2503内壁对称安装有滚动轮2508,设置于升降筒2503内的滚动轮2508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嵌入于混泥土输送管26外壁的升降环槽2507内,滚动轮2508在升降环槽2507内滚动推动升降筒2503在浇注头25的让位孔2502内往复伸缩,通过驱动电机的高速旋转,对浇注在钢柱16圆孔内的混凝土顶面进行按压,使浇注在钢柱16圆孔内的混凝土被按压振实,进而进一步使混凝土浇注在钢柱16圆孔内更加的密实,本发明通过在浇注头25的外壁设置有圆柱状的支撑底脚2501,在浇注头25的圆孔内壁底端对称铰接有两片半圆片结构的按泥板2513,通过按泥板2513与支撑底脚2501对升降筒2503底端形成一个平面,使升降筒2503向下往复按压时,提高升降筒2503底部与混凝土的按压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钢柱16圆孔内混凝土的填充密实性。

具体的,本发明通过在升降筒2503的圆孔内壁底端对称铰接有两片按泥板2513,两片按泥板2513均设置为对称的半圆片结构,两片按泥板2513在圆孔内壁底端拼接成圆片结构,通过拉簧2516使得混泥土输送管26在不喷混凝土时,按泥板2513通过拉簧2516向圆孔内壁折叠并通过限位块2514支撑,使两片按泥板2513的底面与升降筒2503的底面呈同一水平面,便于按压浇注在钢柱16圆孔内的混凝土,进而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在钢柱16圆孔内的填充密实性,本发明通过在升降筒2503的圆孔内壁对称设有限位块2514,限位块2514的底端与按泥板2513之间连接有拉簧2516。限位块2514的底端设置有凸起的垫块2515,垫块2515位于按泥板2513的上方,拉簧2516设置于限位块2514的垫块2515内侧,通过垫块2515一是起保护拉簧2516的作用,避免混泥土输送管26喷射混凝土时,混凝粘附在拉簧2516表面造成拉簧2516功能丧失,二是通过垫块2515支撑按泥板2513,使按泥板2513与升降筒2503的底面呈同一水平面,提高按泥板2513的结构牢固性。

浇注头25的外壁靠近于顶端设置有轮齿2509,混泥土输送管26外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511,驱动电机2511向下伸出有输出轴,驱动电机2511的输出轴底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2510,驱动齿轮2510与浇注头25外壁的轮齿2509啮合连接。

其中的,本发明通过驱动电机2511驱动浇注头25在混泥土输送管26的外壁转动,进而推动浇注头25内部的升降筒2503在浇注头25底端往复伸缩,按压浇注在钢柱16圆孔内的混凝土,进而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安装实用性,进而进一步提高钢柱16的支撑强度和抗弯强度。

升降筒2503的圆孔内壁底端对称铰接有两片按泥板2513,两片按泥板2513均设置为对称的半圆片结构,两片按泥板2513在圆孔内壁底端拼接成圆片结构,两片按泥板2513在升降筒2503的圆孔内壁对称设有限位块2514,限位块2514的底端与按泥板2513之间连接有拉簧2516。

其中的,本发明通过在升降筒2503的圆孔内壁底端对称铰接有两片按泥板2513,两片按泥板2513均设置为对称的半圆片结构,两片按泥板2513在圆孔内壁底端拼接成圆片结构,通过拉簧2516使得混泥土输送管26在不喷混凝土时,按泥板2513通过拉簧2516向圆孔内壁折叠并通过限位块2514支撑,使两片按泥板2513的底面与升降筒2503的底面呈同一水平面,便于按压浇注在钢柱16圆孔内的混凝土,进而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在钢柱16圆孔内的填充密实性,本发明通过在升降筒2503的圆孔内壁对称设有限位块2514,限位块2514的底端与按泥板2513之间连接有拉簧2516。限位块2514的底端设置有凸起的垫块2515,垫块2515位于按泥板2513的上方,拉簧2516设置于限位块2514的垫块2515内侧,通过垫块2515一是起保护拉簧2516的作用,避免混泥土输送管26喷射混凝土时,混凝粘附在拉簧2516表面造成拉簧2516功能丧失,二是通过垫块2515支撑按泥板2513,使按泥板2513与升降筒2503的底面呈同一水平面,提高按泥板2513的结构牢固性。

限位块2514的底端设置有凸起的垫块2515,垫块2515位于按泥板2513的上方,拉簧2516设置于限位块2514的垫块2515内侧。

其中的,本发明通过在升降筒2503的圆孔内壁对称设有限位块2514,限位块2514的底端与按泥板2513之间连接有拉簧2516。限位块2514的底端设置有凸起的垫块2515,垫块2515位于按泥板2513的上方,拉簧2516设置于限位块2514的垫块2515内侧,通过垫块2515一是起保护拉簧2516的作用,避免混泥土输送管26喷射混凝土时,混凝粘附在拉簧2516表面造成拉簧2516功能丧失,二是通过垫块2515支撑按泥板2513,使按泥板2513与升降筒2503的底面呈同一水平面,提高按泥板2513的结构牢固性。

浇注头25的底端设置有圆环状的支撑底脚2501,浇注头25的支撑底脚2501与钢柱16顶端对接贴合。

其中的,本发明通过在浇注头25的外壁设置有圆柱状的支撑底脚2501,在浇注头25的圆孔内壁底端对称铰接有两片半圆片结构的按泥板2513,通过按泥板2513与支撑底脚2501对升降筒2503底端形成一个平面,使升降筒2503向下往复按压时,提高升降筒2503底部与混凝土的按压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钢柱16圆孔内混凝土的填充密实性。

本发明首先在靠近于施工场地的附近选取一条进场马路1,该进场马路1做为钢结构材料堆放用的临时通道,并在靠近于施工场地的进场马路1边规划一片用于存放钢屋面构件的临时场地3;通过进场马路1和施工场地便于转运钢屋面构件以及施工用的物品,进而进一步的提高钢屋面构件的安装牢固度,本发明通过在施工场地附近设置至少两台塔吊,塔吊存入在临时场地3上的钢屋面构件进行预制拼接和吊装,两台塔吊分别位于施工场地的两个边角,使塔吊提起的重物可以放置于施工场地的任意位置,通过车辆将钢柱16搬运入临时场地3并卸车堆放,卸车堆放时,先清理临时场地3,并放置垫木,然后在临时场地3的地面画线规划钢柱16堆放的轴线位置,避免造成二次搬运,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的钢柱16在安装时,需在安装的位置放安装基础线,安装前用全站仪放好柱底板安装定位线,钢柱16吊装时采用步骤s2设置的塔吊吊装,为了使吊起的钢柱16保持下垂,便于安装就位,绑扎点设在钢柱16顶部位置处,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就绪后,首先进行试吊,吊起一端高度为100-200mm时停吊,检查索具牢固,然后再将钢柱16吊起至画好的安装基础线位置,当钢柱16稳定于安装基础线上方时,可指挥塔吊缓慢下降,当柱底距离基础位置40-100mm时,调整钢柱16底部与安装基准线达到准确位置,指挥塔吊下降就位,并拧紧全部地脚螺栓螺母,钢柱16安装就位后采用经纬仪看正,立柱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小于10mm;提高钢柱16的安装牢固度,进而进一步的提高钢柱16的支撑力度,提高钢架的安装牢固度,在安装固定的钢柱16内孔进行浇注混凝土,通过向钢管内部浇注混凝土部分,并通过按压、振实、凝固使钢柱16内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钢柱16顶部封顶,通过安装柱顶封板使钢柱16顶端密封固定,当钢柱16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钢梁5的吊装,钢梁5采用塔吊吊装,为防止吊装过程扭曲变形,钢梁5吊装采用吊装扁担辅助吊装,钢梁5吊装过程中,为了避免左右晃动过大,在钢梁5两端拉上两根麻绳,通过地面操作,使钢梁5吊装时更加平稳,安装时钢梁5连接每排相邻的两根钢柱16,钢梁5两端安装在钢柱16的最顶部,每一排相邻的两个钢梁5之间对接,对安装的钢梁5进行节点焊点,钢梁5的焊接部位主要是相邻两个对接的钢梁5连接处进行焊接,及钢梁5与钢柱16的节点焊接,焊接时只焊接两对接钢梁5连接处的底部以及沿对接钢梁5连接处的外侧壁,以提高相邻两个钢梁5对接的连接牢固度,以及钢梁5的安装牢固度,通过在钢梁5处的底部焊接,使钢梁5的顶端平滑槽250521内不会出现焊疤,进而提高平滑轮20在平滑槽250521内滑动的平稳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