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梁柱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9396发布日期:2021-01-26 19:3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钢梁柱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梁柱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钢结构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但是由于现有施工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对工作空间的需求,现有的结构形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工厂工作空间的需求,设计出工程满足大垮度、使用的适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结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满足大跨的结构又可能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4]
一种装配式钢梁柱连接节点,包括h型钢柱,所述h型型钢柱四周有带有端板的h型钢梁,所述钢结构构件之间均由高强螺栓进行连接。
[0005]
所述h型钢柱包括带螺栓孔的翼缘板和腹板加劲肋上带螺栓孔端板,所述翼缘板和腹板加劲肋上的螺栓孔为了与h型钢梁对应端板的螺栓孔采用高强螺栓进行连接。
[0006]
所述带有端板的h型钢梁,所述h型钢梁的端部有带螺栓孔钢端板、下方有斜支撑和腹板相应位置有加劲肋,所述这些构件通过焊缝连接形成一个整体h型钢梁,且焊接加工全部在加工厂里完成。
[0007]
所述高强螺栓,在施工现场整个连接节点均由高强螺栓进行连接的。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09]
1、本发明装置通过高强螺栓连接h型钢柱和h型钢梁,结构构件均由机械设计和工厂化生产的,构件比较精密准确,几乎没有加工误差,现场只需吊装和拧紧螺栓就可以完成工作,减少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工程工期,节约成本。
[0010]
2、结构形式简单,满足工程的需要,明显的降低了施工现场工人的工作量和工作环境,并且提高了施工工程质量,工作效率高,无危害性,如果建筑满足服役期需要拆卸,结构可以有序的拆除,全部构件可以全部回收或者进行二次利用,或者随着时间的增加,某些构件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可以快速更换构件,减少服役期的维护成本。
[0011]
3、本发明h型钢梁两端由h型钢梁的端部有带螺栓孔钢端板、下方有斜支撑和腹板相应位置有加劲肋组成,增加了节点的连接强度,大大的增加了钢柱纵横之间的大跨距离,有利于现代化大跨度建筑的需求,同时满足对工程质量、工作环境、施工工期、劳动量、施工成本等的要求和结构使用的适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钢梁柱连接节点分解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钢梁柱连接节点总装示意图。
[0014]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钢梁柱连接节点俯视图。
[0015]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钢梁柱连接节点左视图。
[0016]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钢梁柱连接节点前视图。
[0017]
其中,
[0018]
1-h型钢柱,101-h型钢柱的翼缘板,102-h型钢柱腹板加劲肋上的连接端板,2-带有端板的h型钢屋桁架梁,3-带有端板的h型钢桁架梁,4-所有的螺栓孔,5-屋桁架梁端的端板,6-桁架梁端的端板,7-所有的高强螺栓,8-h型钢屋桁架梁的三角形斜支撑,9-h型钢屋桁架梁的三角形斜支撑,10-h型钢桁架梁的加劲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
为了解决现有结构节点存在的问题,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装配式钢梁柱连接节点,包括h型钢柱1,所述h型型钢柱1四周有带有端板的h型钢梁(2或3),所述钢结构构件(1和2)之间均由高强螺栓7进行连接。
[0021]
所述h型钢柱1包括带螺栓孔的翼缘板101和腹板加劲肋上带螺栓孔端板102,所述翼缘板101和腹板加劲肋上端板102的螺栓孔4为了与h型钢梁2对应端板的螺栓孔4采用高强螺栓7进行连接。
[0022]
所述带有端板的h型钢梁(2或3),所述h型钢梁的端部有带螺栓孔钢端板(5或6)、下方有斜支撑(8或9)和腹板相应位置有加劲肋10,所述这些构件通过焊缝连接形成一个整体h型钢梁(2或3),且焊接加工全部在加工厂里完成。
[0023]
所述高强螺栓7,在施工现场整个连接节点均由高强螺栓7进行连接的。
[0024]
本发明的施工过程为以下步骤,
[0025]
步骤1,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和人们的需求,由机械设计公司进行部件的精准设计,然后由工厂进行加工,运回施工现场;
[0026]
步骤2,在施工现场,有机械车吊装h型钢柱1,扭紧h型柱1脚的高强螺栓7一部分预紧力,用四根绳索固定竖立;
[0027]
步骤3,吊起桁架梁(2或3)与两侧的矩形钢柱1进行对准组装,组装对准之后把连接处的高强螺栓7的预紧力均扭到最大状态,完成一种装配式钢梁柱1连接节点的安装;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工程实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