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加气砖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26716发布日期:2021-04-09 20:34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加气砖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加气砖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加气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根据建筑工程中使用部位的不同,砖分为砌墙砖、楼板砖、拱壳砖、地面砖、下水道砖和烟囱砖等。根据外形内部结构的不同,砖又可分为实心砖、微孔砖、多孔砖和空心砖。

目前,为了适应一些积水较多的使用环境,如卫生间、淋浴间或者一些降水量较大的地区等,会使用到能够排水的透水砖。

而透水砖的抗压抗震强度较差,因此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既具备排水功能,同时抗压抗震强度较高的环保加气砖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环保加气砖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加气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包括,

支撑部,其作为支撑主体,其呈矩体状,其至少一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流水槽;

透水部,其由透水材质制成,包括数量与所述流水槽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的透水块,所述透水块且沿砖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部作为支撑主体,透水部作为排水主体,用以进行排水,支撑部可由加气砖制备形成,由于加气砖具有较好的抗压抗震功能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通过支撑部与透水部向结合,使得本申请的加气砖的结构相较于普通的透水砖,强度更高;同时,由于本申请的加气砖非整体为透水砖,单个每个透水块的透水效果小于普通的透水砖,因此,通过将相邻两个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以使得水不易在一处积压。

可选的,相邻的所述流水槽之间相互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流水槽之间至少开设有一个连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但非限定地给出一种相邻两个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的方式,在不做唯一解释的情况下,通过设置连通槽以使得水可通过连通槽出从一个流水槽流向另一个流水槽,从而实现相邻两个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以使得水不易在一处积压。

一种环保加气砖的制备方法,包括,

先通过模具浇筑成型透水块以及连通块,将透水块放置于用以浇筑加气砖的模具中,然后浇筑支撑部,待支撑冷却成型,沿透水块的位置进行切割处理,至透水块的两侧裸露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前述环保加气砖的生产制备,先浇筑成型透水块,然后成型支撑部,使得支撑部与透水块之间呈一体,从而整体性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环保加气砖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加气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包括,

支撑部,其作为支撑主体,其呈矩体状,其至少一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流水槽;

透水部,其由透水材质制成,包括数量与所述流水槽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的透水块,所述透水块且沿砖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部作为支撑主体,透水部作为排水主体,用以进行排水,支撑部可由加气砖制备形成,由于加气砖具有较好的抗压抗震功能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通过支撑部与透水部向结合,使得本申请的加气砖的结构相较于普通的透水砖,强度更高;同时,由于本申请的加气砖非整体为透水砖,单个每个透水块的透水效果小于普通的透水砖,因此,通过将相邻两个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以使得水不易在一处积压。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透水块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块,所述连通块的材质与所述透水部一直,所述连通块沿长度方向贯通所述透水部,所述连通块与所述透水块一体浇筑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但非限定地给出一种相邻两个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的方式,在不做唯一解释的情况下,水可从连通块处相互流通,从而实现相邻两个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从而实现相邻两个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以使得水不易在一处积压。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透水块之间设置有至少三个连通块,三个所述连通块分别位于透水块沿厚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以及中间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通块设置为多个,以增强连通性。

一种环保加气砖的制备方法,包括,

先通过模具浇筑成型透水块以及连通块,将透水块放置于用以浇筑加气砖的模具中,然后浇筑支撑部,待支撑冷却成型,沿透水块的位置进行切割处理,至透水块的两侧裸露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前述环保加气砖的生产制备,先浇筑成型透水块,然后成型支撑部,使得支撑部与透水块之间呈一体,从而整体性好。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环保加气砖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加气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包括,

支撑部,其作为支撑主体,其呈矩体状,其至少一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流水槽;

透水部,其由透水材质制成,包括数量与所述流水槽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的透水块,所述透水块且沿砖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部作为支撑主体,透水部作为排水主体,用以进行排水,支撑部可由加气砖制备形成,由于加气砖具有较好的抗压抗震功能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通过支撑部与透水部向结合,使得本申请的加气砖的结构相较于普通的透水砖,强度更高;同时,由于本申请的加气砖非整体为透水砖,单个每个透水块的透水效果小于普通的透水砖,因此,通过将相邻两个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以使得水不易在一处积压。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透水块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但非限定地给出一种相邻两个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的方式,在不做唯一解释的情况下,水可从连通管处相互流通,从而实现相邻两个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以使得水不易在一处积压。

可选的,沿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连通管为一排连通管,相邻两个所述透水块之间设置有至少三排连通管,三排所述连通管分别位于透水块沿厚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以及中间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通管设置为多个,以增强连通性。

可选的,所述透水块沿厚度方向的端部从与支撑部贴合的两侧朝向中部位置逐渐下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透水块上形成一个储水槽,使得的水在流过本申请的加气砖的时候,在储水槽内储存,水不会直接从加气砖上直接流走,然后通过透水块排出,以增强排水效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环保加气砖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加气砖的制备方法,包括,

先通过模具浇筑成型透水块,然后在每两个透水块之间固定连通管,形成透水部;

将透水部整体放置于用以浇筑加气砖的模具中,然后浇筑支撑部,待支撑冷却成型,沿透水块的位置进行切割处理,至透水块的两侧裸露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前述环保加气砖的生产制备,先浇筑成型透水块,然后成型支撑部,使得支撑部与透水块之间呈一体,从而整体性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加气砖在保证排水性能的同时且强度更高;

本申请通过将相邻两个透水部之间相互连通,以使得水不易在一处积压;

本申请通过在透水块上设置储水槽,使得的水不会直接从加气砖上直接流走,以增强排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环保加气砖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环保加气砖实施例一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环保加气砖实施例一的透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环保加气砖实施例一的储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环保加气砖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环保加气砖实施例二的透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环保加气砖实施例二的连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环保加气砖实施例二的连通块另一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种环保加气砖实施例三的透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种环保加气砖实施例三的透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种环保加气砖实施例三的连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种环保加气砖实施例三的连通块另一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部;11、流水槽;12、连通槽;2、透水部;20、透水块;21、储水槽;22、接触槽;23、筛网;24、嵌合槽;241、嵌合块;25、连通块;26、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环保加气砖,参照图1,一种环保加气砖包括砖体,砖体包括支撑部1以及透水部2,支撑部1为加气混凝土形成,透水部2为透水材质形成。由于加气砖具有较好的抗压抗震功能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通过支撑部1与透水部2向结合,使得本申请的加气砖的结构相较于普通的透水砖,强度更高。

其中,支撑部1作为支撑主体,大体呈矩体状,其至少一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流水槽11,透水部2包括数量与流水槽11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的透水块20,透水块20且沿砖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透水部2之间相互连通。由于本申请的加气砖非整体为透水砖,单个每个透水块20的透水效果小于普通的透水砖,因此,通过将相邻两个透水部2之间相互连通,以使得水不易在一处积压。

关于透水部2的连通方式,下面具体描述。

参照图2,相邻的流水槽11之间相互连通,相邻的两个流水槽11之间至少开设有一个连通槽12。通过设置连通槽12以使得水可通过连通槽12出从一个流水槽11流向另一个流水槽11,从而实现相邻两个透水部2之间相互连通,以使得水不易于在一处积压。

具体但非限定地,连通槽12位于支撑部1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如图x所示,位于不同的流水槽11之间的连通槽12沿方向a可在同一轴线上,此处将在同一轴线的连通槽12成为一排连通槽12,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多排连通槽12可沿方向b间隔均匀排布,同一排的连通槽12位于同一轴线以便于加工时,通过一一次切割即可完成对一排连通槽12的加工,以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3,为了提高排水的效率,进一步的,透水块20沿厚度方向的端部从与支撑部1贴合的两侧朝向中部位置逐渐下凹形成一个储水槽21,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储水槽21呈弧形状,通过设置储水槽21,使得的水在流过本申请的加气砖的时候,在储水槽21内储存,水不会直接从加气砖上直接流走,然后通过透水块20排出,以增强排水效果。

参照图3以及图4,进一步的,储水槽21上开有多个接触槽22,接触槽22呈弧形状且贯穿整个储水槽21,接触槽22用以增大水与透水砖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排水效果,图4实施例中,接触槽22沿储水槽21的槽底均匀间隔分布。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接触槽22可能被杂质堵塞,因此可在使用过程中,储水槽21上贴合放置筛网23,筛网23可粘接固定,也可如图5所示,在储水槽21两侧开设嵌合槽24,在筛网23的两侧设置嵌合块241,将嵌合块241与储水槽21嵌合实现筛网23的固定,这种安装方式使得筛网23便与拆装清洗,此处可以直接使用位于储水槽21两侧的接触槽22作为嵌合槽24使用,从而无需单独开设嵌合槽24。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环保加气砖的实施原理为:

通过支撑部1作为支撑主体,透水部2作为排水主体,用以进行排水,支撑部1可由加气砖制备形成,由于加气砖具有较好的抗压抗震功能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通过支撑部1与透水部2向结合,使得本申请的加气砖的结构相较于普通的透水砖,强度更高;同时,由于本申请的加气砖非整体为透水砖,单个每个透水块20的透水效果小于普通的透水砖,因此,通过将相邻两个透水部2之间相互连通,以使得水不易在一处积压。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环保加气砖的制备方法,包括,

先通过模具浇筑成型透水块20以及连通块25,将透水块20放置于用以浇筑加气砖的模具中,然后浇筑支撑部1,待支撑冷却成型,沿透水块20的位置进行切割处理,至透水块20的两侧裸露外部。

实现对前述环保加气砖的生产制备,先浇筑成型透水块20,然后成型支撑部1,使得支撑部1与透水块20之间呈一体,从而整体性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透水部2的连通方式,具体为:

参照图6以及图7,相邻两个透水块2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块25,连通块25的材质与透水部2一直,连通块25沿长度方向贯通透水部2,连通块25与透水块20一体浇筑成型。使得水可从连通块25处相互流通,从而实现相邻两个透水部2之间相互连通,从而实现相邻两个透水部2之间相互连通,以使得水不易在一处积压。

参照图8,相邻两个透水块20之间设置有至少三个连通块25,将连通块25设置为多个,以增强连通性。三个连通块25分别位于透水块20沿厚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以及中间位置。如图8所示,连通块25设置为三个,此处仅为示例性说明,连通块25倾斜设置,从其中一块透水块20朝向另一块透水块20倾斜设置,以便于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一块透水块20流向另一个透水块20。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三个连通块25的朝向平行,如图9的实施例中,连通块25的朝向交叉设置,以便于相邻的透水块20可以相互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环保加气砖的制备方法,包括,

先通过模具浇筑成型透水块20以及连通块25,将透水块20放置于用以浇筑加气砖的模具中,然后浇筑支撑部1,待支撑冷却成型,沿透水块20的位置进行切割处理,至透水块20的两侧裸露外部。

实现对前述环保加气砖的生产制备,先浇筑成型透水块20,然后成型支撑部1,使得支撑部1与透水块20之间呈一体,从而整体性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透水部2的连通方式,具体为:

参照图10,相邻两个透水块2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管26。使得水可从连通管26处相互流通,从而实现相邻两个透水部2之间相互连通,以使得水不易在一处积压。

参照图11,进一步的,沿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连通管26为一排连通管26,相邻两个透水块20之间设置有至少三排连通管26,将连通管26设置为多个,以增强连通性。三排连通管26分别位于透水块20沿厚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以及中间位置。如图12所示,连通管26设置为三排,此处仅为示例性说明,连通管26倾斜设置,从其中一块透水块20朝向另一块透水块20倾斜设置,以便于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一块透水块20流向另一块透水块20。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三排连通管26的朝向平行,如图13的实施例中,连通件的朝向交叉设置,以便于相邻的透水块20可以相互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环保加气砖的制备方法,包括,

先通过模具浇筑成型透水块20,然后在每两个透水块20之间固定连通管26,形成透水部2;将透水部2整体放置于用以浇筑加气砖的模具中,然后浇筑支撑部1,待支撑冷却成型,沿透水块20的位置进行切割处理,至透水块20的两侧裸露外部。

实现对前述环保加气砖的生产制备,先浇筑成型透水块20,然后成型支撑部1,使得支撑部1与透水块20之间呈一体,从而整体性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