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停车场防泡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92432发布日期:2021-03-09 15:3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汽车停车场防泡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汽车停车场防泡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汽车停车场防泡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基于小康水平的人们基本实现了一家至少一台汽车的使用。
4.在大雨天气中,汽车面临着泡水的危险。停车场作为大量停放车辆的公共区域,当地势不够高时发生泡水会有大量车辆造成损伤,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损伤不可估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停车场水位达到泡水临界值时能够及时升起车辆,防止泡水,并实时将车况信息通知车主及交管部门的汽车停车场防泡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汽车停车场防泡水系统,包括用于停放车辆内嵌在地表的车载平台、警示器及以下系统: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停车场水深的液位计,检测车载平台上是否停有车辆的压力传感器,检测车上是否有人的红外测温感应器;车体调整系统,包括锁紧车体的锁紧机构,调整车载平台角度的角度调整机构;升降系统,由驱动电机驱动的液压升降平台,用以升降车载平台;控制系统,与上述系统及警示器电性连接。
7.优选的:还包括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识别车辆的车牌识别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与车管系统、防汛系统连接。
8.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与移动终端连接。
9.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用以向内锁紧车辆两侧,每侧包括由电机驱动的气缸、连杆、锁紧板;气缸转动连接在车载平台上,气缸输出端与连杆转动连接,连杆通过两根导向杆与锁紧板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导向杆中部通过转轴固定连接在车载平台上。
10.优选的:所述锁紧板内侧嵌设有波浪曲面的硫化硅橡胶垫。
11.优选的:所述角度调整机构位于液压升降平台和车载平台之间,包括与液压升降平台表面弹性连接的升降板;升降板前侧设有贯穿的条形通槽,通槽两侧设有滑轨,通槽内设有可沿滑轨上下移动的调整板;调整板截面为“工”字形,顶部压覆在升降板的表面凹槽内,车载平台底部设有供调整板底部压入的凹槽。
12.优选的:所述车载平台尾部设有垂直向上的挡板,车载平台在挡板内侧面交汇处设有向两侧排水的排水槽。
13.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汽车停车场防泡水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液位计检测停车场水深,当到达临界水位时向控制系统反馈信号;
s2.控制系统读取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无压力信号关闭系统,有压力信号执行下步操作;s3.控制系统通过红外测温感应器判断车内是否有人;s3.1.车内没人时,启动车体调整系统,通过锁紧机构锁紧车体防止滑移;启动升降系统,液压升降平台向上移动带动升降板向上移动,调整板沿滑轨上移,顶起车体,实现角度调整,液压升降平台继续上移带动车载平台一体升起,实现防泡水;通过车牌识别系统识别车牌信息,通过车管系统查询车主信息,将停车场车况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车主、同步车管系统和防汛系统;s3.2车内有人时,启动警示器,并每隔15秒重复s3、s3.1;若重复次数达到设定值仍然有人在车内时,直接执行s3.1。
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整个系统以检测系统为基础,能够在分布检测后升起车辆,防止泡水,避免因车辆升起导致的人员伤亡或人员滞留,并将车况信息及时发送给车主、交管部门、防汛部门,方便车主及时转移财产,交管部门、防汛部门及时安排相关工作。
15.2.基于大雨天气地面很滑的特点,车体调整系统使在升降中车辆状态稳定;具体的锁紧机构从两侧挤压车体/车辆轮胎,起到固定防滑的效果,角度调整机构使车体在稳定后由前至后有一个倾斜的角度,加上尾部的挡板、排水槽结构,使车载平台在雨中能够快速泄水。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1的原理图;图2为锁紧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汽车停放处侧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车载平台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升降板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为b处放大图;图7为调整板三维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2的原理图。
17.图中:1、控制系统;2、检测系统;2.1、液位计;2.2、压力传感器;2.3、红外测温感应器;3、车体调整系统;3.1、锁紧机构;3.1.1、气缸;3.1.2、连杆;3.1.3、锁紧板;3.1.4、导向杆;3.1.5、转轴;3.1.6、硫化硅橡胶垫;3.2、角度调整机构;3.2.1、升降板;3.2.2、通槽;3.2.3、调整板;3.2.4、滑轨;4、升降系统;4.1、驱动电机;4.2、液压升降平台;5、车牌识别系统;6、车管系统;7、防汛系统;8、车载平台;8.1、挡板;8.2、排水槽;9、警示器;10、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18.现结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防泡水系统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进行充分阐述,以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和实施。
19.实施例1如图1

图7所示,汽车停车场防泡水系统,包括用于停放车辆内嵌在地表的车载平
台8、警示器9及以下系统:检测系统2,包括检测停车场水深的液位计2.1,检测车载平台上是否停有车辆的压力传感器2.2,检测车上是否有人的红外测温感应器2.3;车体调整系统3,包括锁紧车体的锁紧机构3.1,调整车载平台8角度的角度调整机构3.2;升降系统4,由驱动电机4.1驱动的液压升降平台4.2,用以升降车载平台8;控制系统1,与上述系统及警示器9电性连接。
20.上述各系统中,检测系统2用以检测停车场水位及车辆状况;控制系统1根据检测系统2反馈的信号判定是否启动升降系统4以避免车辆泡水;车体调整系统3用以在车辆升降中使其保持稳定状态,避免滑移,包括锁紧机构3.1和角度调整机构3.2,具体结构如下:其中,锁紧机构3.1用以向内锁紧车辆两侧,每侧包括由电机驱动的气缸3.1.1、连杆3.1.2、锁紧板3.1.3;气缸3.1.1转动连接在车载平台8上,气缸3.1.1输出端与连杆3.1.2转动连接,连杆3.1.2通过两根导向杆3.1.4与锁紧板3.1.3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导向杆3.1.4中部通过转轴3.1.5固定连接在车载平台8上。优选的,所述锁紧板3.1.3内侧嵌设有波浪曲面的硫化硅橡胶垫3.1.6。通过气缸3.1.1驱动连杆3.1.2移动,连杆3.1.2带动锁紧板3.1.3向内压紧车体,通过锁紧板3.1.3的结构及材料设计(波浪曲面的硫化硅橡胶垫3.1.6)使车体具有稳固的压紧防滑效果,且不会有划痕。
21.其中,角度调整机构3.2位于液压升降平台4.2和车载平台8之间,包括与液压升降平台4.2表面弹性连接的升降板3.2.1;升降板3.2.1前侧设有贯穿的条形通槽3.2.2,通槽3.2.2两侧设有滑轨3.2.4,通槽3.2.2内设有可沿滑轨3.2.4上下移动的调整板3.2.3;调整板3.2.3截面为“工”字形,顶部压覆在升降板3.2.1的表面凹槽内,车载平台8底部设有供调整板3.2.3底部压入的凹槽。在运行时液压升降平台4.2向上移动,顶起调整板3.2.3,调整板3.2.3顶入车载平台8底部凹槽内,并顶起车载平台8,由于通槽3.2.2在前侧,因此车体前侧相比后侧微微向上抬起,后侧通过压覆升降板3.2.1压在液压升降平台4.2上,形成角度调整(角度调整目的为避免车载平台8上积水,其角度便于流水即可,一般在1.5
°
~3
°
度即可);升降板3.2.1通过弹性力抵压车载平台8底面;一方面减小调整板3.2.3的受力,另一方面增加接触面,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22.进一步设置:所述车载平台8尾部设有垂直向上的挡板8.1,车载平台8在挡板8.1内侧面交汇处设有向两侧排水的排水槽8.2。挡板8.1及排水槽8.2的设计具有导流作用,避免车载平台8积水,挡板8.1对车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3.在水位减退时,只需通过控制系统1控制升降系统4下降至初始位置,角度调整机构3.2随之接触,再解除锁紧机构3.1即可。本实施例中的各结构设计以方便理解技术方案本身为基础,并非对各部件的具体位置做限制,例如:驱动电机位置的摆放、液压升降平台的结构/位置、弹性连接方式、锁紧机构的结构/位置等;以本实施例为基础的嵌入式地下结构设计,在具体实施时应注意各结构的密封性,以使其有更佳的使用效果。
24.此外,本实施例针对的是单个车位的防泡水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可以衍生出相对多个车位的防泡水系统及装置,例如:某一排车位、某一列车位、某一停车场整体车位等。
25.实施例2如图8所示,汽车停车场防泡水系统,包括用于停放车辆内嵌在地表的车载平台8、
警示器9、检测系统2、车体调整系统3、升降系统4、车牌识别系统5、控制系统1;其中控制系统1与上述系统及警示器9电性连接,并通过无线网络与车管系统6、防汛系统7及移动终端10连接。本实施例不仅能够有效防止车辆泡水,还能将车况实时发送给车主以便及时转移所需财产或设备;并将泡水停车场情况同步车管系统6和防汛系统7便于排水工作的计划和安排。
26.上述汽车停车场防泡水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液位计2.1检测停车场水深,当到达临界水位时向控制系统1反馈信号;s2.控制系统1读取压力传感器2.2的压力信号;无压力信号关闭系统,有压力信号执行下步操作;s3.控制系统1通过红外测温感应器2.3判断车内是否有人;s3.1.车内没人时,启动车体调整系统3,通过锁紧机构3.1锁紧车体防止滑移;启动升降系统4,液压升降平台4.2向上移动带动升降板3.2.1向上移动,调整板3.2.3沿滑轨3.2.4上移,顶起车体,实现角度调整,液压升降平台4.2继续上移带动车载平台8一体升起,实现防泡水;通过车牌识别系统5识别车牌信息,通过车管系统6查询车主信息,将停车场车况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车主、同步车管系统6和防汛系统7;s3.2车内有人时,启动警示器9,并每隔15秒重复s3、s3.1;若重复次数达到设定值仍然有人在车内时,直接执行s3.1。
27.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出的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以上公开的方法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的原理或方案,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本发明公开的技术特征做出的任何组合、修改或替换均应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