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屋顶刮腻子的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2702发布日期:2021-04-06 12:1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屋顶刮腻子的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屋顶刮腻子的机器。



背景技术:

刮腻子是内墙装饰的方法之一,将腻子刮在墙上,保证墙面平整,通过填补或者整体处理的方式,清除基层表面高低不平的部分,保持墙面的平整光滑,是基层处理中最重要的步骤,对屋顶进行刮腻子时,工人往往需要仰着头部,长时间工作会对颈椎造成损害,而且在腻子配备过程中,非常的繁琐,因此,亟待设计一种可以自动对屋顶进行刮腻子和自动制备腻子的机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屋顶进行刮腻子并控制腻子流量的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屋顶刮腻子的机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左侧上端面设置有第一电磁滑轨,所述第一电磁滑轨中设置有左右移动的第一电磁滑块,所述第一电磁滑块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机体左侧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左侧,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连接杆上铰接设置有伸缩杆组,所述机体上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中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安装板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和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伸缩杆组铰接,所述安装板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工作块,所述工作块上端为球状结构,可将腻子均匀刮在屋顶,所述安装板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工作块下端开口相连接,所述工作块中设置有三个流通管,三个所述流通管与所述导流管连通,每个所述流通管上端连通设置有排出槽,所述排出槽贯穿工作块上端球状结构,腻子可通过排出槽附着在球状结构表面,所述工作块右侧面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前后对称设置,所述工作块中设置有两个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前后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流通管连通,每个所述第二滑槽中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每个所述第二滑块下端面固定设置有流量控制弧板,每个所述流量控制弧板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中滑动,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右端面固定设置有半圆筒,所述半圆筒与所述工作块上端球状结构等宽,所述半圆筒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前后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电磁滑块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所述伸缩杆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使用时,启动第一电磁滑块,第一电磁滑块在第一电磁滑轨中向左移动,第一电磁滑块带动第一连接杆向左移动,第一连接杆向左移动时,伸缩杆组向上伸展,同时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中滑动,从而使安装板向上移动,安装板向上移动过程中带动导流管向上移动,当工作块顶端与屋顶接触时,停止第一电磁滑块,当腻子从导流管中进入到三个流通管中,继而通过排出槽到达工作块顶端球状结构右侧,当工作块向右移动时,工作块顶端球状结构将腻子均匀的刮在屋顶上,在刮的过程中由于屋顶表面凹凸不平,同一刮面不同地方所消耗的腻子量不同,腻子由于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会保持各处的数量相同,同时在刮的过程中腻子会在工作块顶端右侧面不断的累计,当腻子在右侧累计到一定量时,腻子会带动半圆筒向下移动,半圆筒压缩第一弹簧,半圆筒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中滑动,第二滑块带动流量控制弧板在第二滑槽中滑动,从而使第二滑槽向左移动,从而使通过流通管的腻子流量变小,使排出槽排出的腻子量减少,从而避免了腻子不断的外排而无法完全使用的情况发生,减少了腻子的浪费,同时使右侧累计的腻子得以利用,当右侧累计的腻子减少使,半圆筒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向上移动,第二滑块带动流量控制弧板移动,从而使流通管中通过的腻子量增大,避免了腻子排出量过小而导致腻子量不足的情况的发生,在保证工作效果的同时提高了腻子的利用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屋顶刮腻子的机器中,所述机体右侧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中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机体中设置有搅拌槽,所述搅拌槽位于所述支撑板正下方,所述搅拌轴延伸进入到所述搅拌槽中。如图所示,所述搅拌轴右侧面固定设置有搅拌板,所述搅拌板上设置有十个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在横向方向上分为两组,靠近搅拌轴的一组在竖直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六个,远离搅拌轴的一组在竖直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四组。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屋顶刮腻子的机器中,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搅拌板上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中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环后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五个第三滑槽,每个所述第三滑槽左右侧壁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轴,每个所述转动轴后端固定设置有扇形板,每个所述第三滑槽外侧设置有第四滑槽,每个所述转动轴前端固定设置有第三滑块,每个所述第三滑块在对应的所述第四滑槽中滑动,每个所述第四滑槽前侧壁和对应的所述第三滑块前侧面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五个所述扇形板可将固定环的通孔封闭。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屋顶刮腻子的机器中,所述搅拌槽下侧连通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滑轨,所述第二电磁滑轨中滑动设置有第二电磁滑块,所述第二电磁滑块左侧面固定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向左延伸进入到所述连通管中,所述控制板可控制连通管的通透和封闭,所述连通管下侧连通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下侧连通设置有导流管,所述第二电磁滑块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屋顶刮腻子的机器中,所述机体中设置有储管槽,所述储管槽位于所述第一电磁滑轨的下侧,所述储管槽前后侧壁之间转动设置有缠管盘轴,所述缠管盘轴上固定设置有用于缠绕导流管的缠管圆筒,所述导流管缠绕设置在缠管圆筒上,所述导流管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储管槽上侧壁进入到外部空间,所述导流管尾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屋顶刮腻子的机器中,所述机体中转动设置有第一辅助轮轴,所述第一辅助轮轴贯穿所述机体前后侧面,所述第一辅助轮轴前后端面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辅助轮,所述机体中转动设置有第二辅助轮轴,所述第二辅助轮轴位于所述第一辅助轮轴右侧,所述第二辅助轮轴贯穿所述机体前后侧面,所述第二辅助轮轴前后端面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辅助轮。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屋顶刮腻子的机器中,所述机体右侧面固定设置有两根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前后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杆右端面固定设置有用于手拉的拉杆。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装置结构简单,实现了用机器代替人工对屋顶进行刮腻子的工作,同时装置高度可调节,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屋顶,并且在刮腻子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墙面控制了腻子的使用量,减少了腻子的浪费,降低了工作成本,在保证工作效果的同时提高了腻子的利用效率,同时本机器可以实现对腻子的混合搅拌,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在刮腻子的过程中可加速腻子下落和对腻子进行搅拌,避免在工作过程中腻子粘度变高而影响工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实施例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机体10;支撑杆11;支撑板12;固定块13;电机14;搅拌轴15;搅拌槽16;搅拌板17;固定环18;扇形板19;第二电磁滑轨20;第二电磁滑块21;控制板22;连通管23;增压泵24;第二辅助轮轴25;第二辅助轮26;导流管27;储管槽28;缠管盘轴29;第一辅助轮轴30;第一辅助轮31;第一电磁滑轨32;第一电磁滑块33;第一连接杆34;第二连接杆35;伸缩杆组36;第三连接杆37;第一滑槽38;第一滑块39;安装板40;工作块41;流通管42;半圆筒43;第一连接块44;第一弹簧45;第二连接块46;第二滑块47;流量控制弧板48;第二滑槽49;排出槽50;第三滑槽51;转动轴52;第四滑槽53;第三滑块54;第二弹簧55;缠管圆筒991;固定杆992;拉杆9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结合图1、图3、图4所示,一种用于屋顶刮腻子的机器,包括机体10,所述机体10左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滑轨32,所述第一电磁滑轨32中设置有左右移动的第一电磁滑块33,所述第一电磁滑块3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4,所述机体10左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5,所述第二连接杆3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4左侧,所述第二连接杆35和所述第一连接杆34上铰接设置有伸缩杆组36,所述机体10上侧设置有安装板40,所述安装板40中开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滑槽38,所述第一滑槽38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9,所述安装板40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37,所述第三连接杆37和所述第一滑块39与所述伸缩杆组36铰接,所述安装板40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工作块41,所述工作块41上端为球状结构,可将腻子均匀刮在屋顶,所述安装板40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流管27,所述导流管27与所述工作块41下端开口相连接,所述工作块41中设置有三个流通管42,三个所述流通管42与所述导流管27连通,每个所述流通管42上端连通设置有排出槽50,所述排出槽50贯穿工作块41上端球状结构,腻子可通过排出槽50附着在球状结构表面,所述工作块41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块46,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46前后对称设置,所述工作块41中设置有两个第二滑槽49,两个所述第二滑槽49前后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滑槽49与所述流通管42连通,每个所述第二滑槽49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7,每个所述第二滑块47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流量控制弧板48,每个所述流量控制弧板48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49中滑动,两个所述第二滑块47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半圆筒43,所述半圆筒43与所述工作块41上端球状结构等宽,所述半圆筒43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块44,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44前后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44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块4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5,所述第一电磁滑块33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所述伸缩杆组36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使用时,启动第一电磁滑块33,第一电磁滑块33在第一电磁滑轨32中向左移动,第一电磁滑块33带动第一连接杆34向左移动,第一连接杆34向左移动时,伸缩杆组36向上伸展,同时第一滑块39在第一滑槽38中滑动,从而使安装板40向上移动,安装板40向上移动过程中带动导流管27向上移动,当工作块41顶端与屋顶接触时,停止第一电磁滑块33,当腻子从导流管27中进入到三个流通管42中,继而通过排出槽50到达工作块41顶端球状结构右侧,当工作块41向右移动时,工作块41顶端球状结构将腻子均匀的刮在屋顶上,在刮的过程中由于屋顶表面凹凸不平,同一刮面不同地方所消耗的腻子量不同,腻子由于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会保持各处的数量相同,同时在刮的过程中腻子会在工作块41顶端右侧面不断的累计,当腻子在右侧累计到一定量时,腻子会带动半圆筒43向下移动,半圆筒43压缩第一弹簧45,半圆筒43带动第二滑块47在第二滑槽49中滑动,第二滑块47带动流量控制弧板48在第二滑槽49中滑动,从而使第二滑槽49向左移动,从而使通过流通管42的腻子流量变小,使排出槽50排出的腻子量减少,从而避免了腻子不断的外排而无法完全使用的情况发生,减少了腻子的浪费,同时使右侧累计的腻子得以利用,当右侧累计的腻子减少使,半圆筒43在第一弹簧45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47向上移动,第二滑块47带动流量控制弧板48移动,从而使流通管42中通过的腻子量增大,避免了腻子排出量过小而导致腻子量不足的情况的发生,在保证工作效果的同时提高了腻子的利用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机体10右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11,两个所述支撑杆1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中固定连接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15,所述机体10中设置有搅拌槽16,所述搅拌槽16位于所述支撑板12正下方,所述搅拌轴15延伸进入到所述搅拌槽16中。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轴15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板17,所述搅拌板17上设置有十个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在横向方向上分为两组,靠近搅拌轴15的一组在竖直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六个,远离搅拌轴15的一组在竖直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四组。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搅拌板17上的固定环18,所述固定环18中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环18后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五个第三滑槽51,每个所述第三滑槽51左右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52,每个所述转动轴52后端固定连接有扇形板19,每个所述第三滑槽51外侧设置有第四滑槽53,每个所述转动轴52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54,每个所述第三滑块54在对应的所述第四滑槽53中滑动,每个所述第四滑槽53前侧壁和对应的所述第三滑块54前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5,五个所述扇形板19可将固定环18的通孔封闭。使用时,将配备腻子所需要的的原料倒入搅拌槽16中,正向启动电机14,电机14带动搅拌轴15顺时针转动,搅拌轴15带动搅拌板17顺时针转动,搅拌板17带动各个搅拌组件转动,腻子通过固定环18中的通孔,从而带动五个扇形板19打开,扇形板19带动转动轴52逆时针转动,转动轴52带动第三滑块54压缩第二弹簧55,实现了对原料的搅拌,使腻子成形,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当需要刮腻子时,反向启动电机14,电机14带动搅拌轴15逆时针转动,搅拌轴15带动搅拌板17逆时针转动,腻子带动扇形板19顺指针转动,扇形板19带动转动轴52顺时针转动,转动轴52带动第三滑块54顺时针转动,同时第三滑块54还受第二弹簧55的弹力作用,弹力辅助第三滑块54顺时针转动,当扇形板19与第三滑槽51前侧壁抵接时,五个扇形板19共同作用将固定环18的通孔封闭,从而使腻子无法通过固定环18的通孔,在搅拌板17转动的作用下,腻子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使腻子可以顺利的排出搅拌槽16,同时保证机器在运转过程中,腻子不断的被搅拌板17搅拌,避免腻子凝固和粘度变高而不好刮在墙面上。

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槽16下侧连通设置有连通管23,所述连通管23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滑轨20,所述第二电磁滑轨20中滑动连接有第二电磁滑块21,所述第二电磁滑块21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板22,所述控制板22向左延伸进入到所述连通管23中,所述控制板22可控制连通管23的通透和封闭,所述连通管23下侧连通设置有增压泵24,所述增压泵24下侧连通设置有导流管27,所述第二电磁滑块21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所述机体10中设置有储管槽28,所述储管槽28位于所述第一电磁滑轨32的下侧,所述储管槽28前后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缠管盘轴29,所述缠管盘轴29上固定连接有用于缠绕导流管27的缠管圆筒991,所述导流管27缠绕设置在缠管圆筒991上,所述导流管27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储管槽28上侧壁进入到外部空间,所述导流管27尾端与所述安装板40固定连接。使用时,启动第二电磁滑块21,第二电磁滑块21在第二电磁滑轨20中向右滑动,从而带动控制板22向右移动,将连通管23打开,腻子得以从搅拌槽16中流下,同时启动增压泵24,增压泵24将腻子加压打入导流管27中,保证腻子可从低处流向高处。

如图1所示,所述机体10中转动连接有第一辅助轮轴30,所述第一辅助轮轴30贯穿所述机体10前后侧面,所述第一辅助轮轴30前后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辅助轮31,所述机体10中转动连接有第二辅助轮轴25,所述第二辅助轮轴25位于所述第一辅助轮轴30右侧,所述第二辅助轮轴25贯穿所述机体10前后侧面,所述第二辅助轮轴25前后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辅助轮26。如图1所示,所述机体10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根固定杆992,两个所述固定杆992前后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杆992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手拉的拉杆993。使用时,将机器置于需要刮腻子的正下方,工人用手拉动拉杆993,从而通过固定杆992带动机体10移动,机体10移动过程中第一辅助轮31和第二辅助轮26随机体10的移动而转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基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也即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所有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