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房建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7468发布日期:2021-03-02 19:56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房建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房建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建筑物的抗震基础,大部分只倚靠承重柱和承重墙进行承重,在楼层面之间没有良好的辅助抗震部件,在面对强震时,楼层之间易产生断裂,缺乏良好的抗震部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房建框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房建框架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房建框架结构,包括楼层板、承重柱、金属防护侧框、钢缆和隔震支座,所述楼层板拐角处均设有承重柱,所述楼层板的承重柱之间均通过隔震支座安装连接,所述楼层板两端和两侧均通过膨胀螺栓分布安装有金属防护侧框,所述金属防护侧框内两侧分别固定焊设有倾斜式金属杆,所述倾斜式金属杆之间形成三角状槽口。
[0006]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防护侧框一侧由顶至底依次垂直排布有钢缆,所述金属防护侧框之间通过焊接板焊设连接,所述金属防护侧框之间的钢缆通过钢丝绳扣扣设连接。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柱底端浇铸有基座,所述金属防护侧框和倾斜式金属杆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基桩。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楼层板之间由底至顶贯穿浇铸有承重墙,所述承重墙内预埋有钢筋。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金属防护侧框和其内部形成三角状的倾斜式金属杆的设置,可有效提高楼层板之间的抗震性,且三角形为最稳定的支撑结构,通过整体楼体由顶至底钢缆的垂直拉设,楼体在面对震动时,钢缆能够吸收大部分的弹力,可将整体建筑楼体保持结构端正,具有较高的抗震效果,通过多组钢缆的排布,在面对受力过高,钢缆会将能量释放给钢结构以及其他的钢缆,在面对部分钢缆断裂时,人员可通过钢丝绳扣对钢缆之间补充连接新的钢缆,使用灵活,稳定性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房建框架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房建框架结构的金属防护侧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房建框架结构的金属防护侧框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1、楼层板;2、承重柱;3、金属防护侧框;4、基座;5、基桩;6、倾斜式金属杆;7、
三角状槽口;8、膨胀螺栓;9、焊接板;10、钢缆;11、隔震支座;12、承重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5]
如图1-3所示,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房建框架结构,包括楼层板1、承重柱2、金属防护侧框3、钢缆10和隔震支座11,所述楼层板1拐角处均设有承重柱2,所述楼层板1的承重柱2之间均通过隔震支座11安装连接,所述楼层板1两端和两侧均通过膨胀螺栓8分布安装有金属防护侧框3,所述金属防护侧框3内两侧分别固定焊设有倾斜式金属杆6,所述倾斜式金属杆6之间形成三角状槽口7。
[0016]
其中,所述金属防护侧框3一侧由顶至底依次垂直排布有钢缆10,所述金属防护侧框3之间通过焊接板9焊设连接,所述金属防护侧框3之间的钢缆10通过钢丝绳扣扣设连接。
[0017]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面对部分钢10缆断裂时,人员可通过钢丝绳扣对钢缆10之间补充连接新的钢缆10。
[0018]
其中,所述承重柱2底端浇铸有基座4,所述金属防护侧框3和倾斜式金属杆6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基桩5。
[0019]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基座4和基桩5用于使承重柱2和金属防护侧框3能够与地基固定连接。
[0020]
其中,所述楼层板1之间由底至顶贯穿浇铸有承重墙12,所述承重墙12内预埋有钢筋。
[00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房建框架结构,工作时,承重柱2用于对整体楼体框架进行承重支撑,承重墙12用于保证楼层板1中部之间的承重支撑,通过隔震支座11能够提高楼梯之间的抗震效果,通过金属防护侧框3和其内部形成三角状的倾斜式金属杆6的设置,可有效提高楼层板1之间的抗震性,且三角形为最稳定的支撑结构,通过整体楼体由顶至底钢缆10的垂直拉设,楼体在面对震动时,钢缆10能够吸收大部分的弹力,可将整体建筑楼体保持结构端正,具有较高的抗震效果,通过多组钢缆10的排布,在面对受力过高,钢缆10会将能量释放给钢结构以及其他的钢缆10,在面对部分钢10缆断裂时,人员可通过钢丝绳扣对钢缆10之间补充连接新的钢缆10,使用灵活,稳定性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002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