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8242发布日期:2021-02-09 21:1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立板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一体化板施工安装方式主要为粘贴为主,点式锚固为辅。具体施工方法为,首先对一体化板面板进行开侧边槽或正面进行铣边处理,便于扣件的插入,这种处理方式往往会降低一体化面板的强度,造成崩边损坏的现象。用锚栓将锚固件固定在基层墙体上,在粘贴一体板的同时将锚固件固定到位,沟槽填塞pe发泡条并打上耐候性硅酮胶密封,在现场安装锚固过程中,存在锚固件直接插入保温层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206971615u公开了一种保温装饰板锚固结构,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均通过胶黏剂铺设于墙体上,墙体、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之间形成沟槽,沿该沟槽内由左至右依次填充发泡棒、密封层和封压套,封压套左端设有对应压接于密封层右边的压板,该压板上设有栓口,锚固件通过栓口穿装,并将封压套、密封层和发泡棒穿装固定于墙体上。由于锚固件穿设在两个保温板之间的缝隙中,因此避免了对保温板的破坏,但是该锚固件的长度一定,当保温板的厚度发生变化时,需要更换其他的锚固件,使用不便。另外,锚固件直接插入墙体中固定,与墙体的接触面积较小,安装不牢固,影响保温板的安装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锚固件与保温板的适用性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
[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锚固件与墙体的接触面积较小,影响安装牢固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锚固件与墙体安装牢固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包括:
[0007]
第一安装件,装配在墙体靠近保温装饰板的一侧,且延伸至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温装饰板之间的第二缝隙中;
[0008]
第二安装件,具有沿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调节孔,第二紧固件贯穿所述调节孔与所述第一安装件固定,且所述第二安装件延伸至所述第二缝隙外;
[0009]
密封件,填充在所述第二缝隙中。
[0010]
所述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所述调节孔为沿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孔。
[0011]
所述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所述第一安装件具有设于所述墙体与所述保温装饰板之间的第一缝隙中的第一连接部和延伸至所述第二缝隙中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墙体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成型有允许所述第二紧固件贯穿的通孔。
[0012]
所述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设置。
[0013]
所述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所述第一缝隙中填充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部分。
[0014]
所述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所述粘结层和所述墙体之间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界面层和防水找平层。
[0015]
所述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所述第二安装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件搭接的第一部分和延伸至所述第二缝隙外的第二部分,所述调节孔成型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贯穿所述调节孔和所述第一安装件设置。
[0016]
所述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背向延伸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温装饰板的边缘固定。
[0017]
所述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与所述第一部分垂直设置。
[0018]
所述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所述密封件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填充的嵌缝剂和密封胶。
[0019]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0]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相邻两个保温装饰板之间的第二缝隙中设有拆卸连接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且第二安装件具有沿保温装饰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调节孔,第一安装件与墙体安装固定,第二安装件延伸至第二缝隙外部。这样当保温装饰板的厚度发生变化时,就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安装件与第一安装件的固定位置,改变第二安装件在第二缝隙中的长度,从而在不改变第一安装件与墙体的安装固定的前提下,使得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保温装饰板与墙体的装配,降低了成本。
[0021]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第一安装件设于墙体与保温装饰板之间的第一缝隙中的第一连接部的设置,增大了第一安装件与墙体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安装件与墙体的连接更加牢固,进而提高了保温装饰板与墙体的安装牢固性。
[0022]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粘结层至少覆盖第一连接部的部分,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安装件、保温装饰板和墙体三者连接的牢固性。
[0023]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第二安装件具有延伸至第二缝隙外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包括背向延伸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保温装饰板的边缘固定。这样不仅便于调节第二安装件的位置,还进一步提高了保温装饰板与墙体安装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
[0027]
1、墙体;2、保温装饰板;3、第一安装件;4、第二紧固件;5、第二安装件;6、第二缝隙;7、第一连接部;8、第一缝隙;9、第一紧固件;10、粘结层;11、第二连接部;12、第一部分;13、第一安装部;14、第二安装部;15、金属包边;16、嵌缝剂;17、密封胶;18、界面层;19、防水找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0]
如图1所示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配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适用于墙体阴阳角、平窗、凸窗、凹窗、女儿墙、勒脚、变形缝、防火隔离带、雨水管、穿墙管道、空调机搁板、石灰幕墙和玻璃幕墙等的保温装饰板与墙体或墙体外安装的蒸压加气板的装配施工中。保温装饰板的施工应从水平控制线位置开始,自下而上,按预定的排板位置沿水平方向横向铺贴;横向施工应遵守先阳角后阴角,先保证特殊结构(如门窗)的对称性和均匀性,再大面积施工。安装顺序可根据施工工艺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系统中如有成品线条及配套件时,应优先进行成品线条及配套件粘贴安装。
[0031]
该装配结构包括装配在墙体1靠近保温装饰板2的一侧的第一安装件3,与所述第一安装件3通过第二紧固件4拆卸连接的第二安装件5和填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温装饰板2之间的第二缝隙6中的密封件。
[0032]
在墙体1外侧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保温装饰板2,第一安装件3的第一连接部7延伸至保温装饰板2与墙体1之间的第一缝隙8中,且通过作为第一紧固件9的锚栓与墙体1固定。为进一步提高第一安装件3与墙体1连接的牢固性,在所述第一缝隙8中填充有粘结层10,所述粘结层10至少覆盖所述第一连接部7的部分。粘结层10为专用胶粘剂,拌好的专用胶粘剂在静停5min~10min,再经过二次搅拌后使用。配好的专用胶粘剂注意防晒避风,以免水分蒸发过快。专用胶粘剂应随用随配,不可一次性调配过多,搅拌好的胶粘剂宜在2h之内用完。第一安装件3的第二连接部11延伸至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温装饰板2之间的第二缝隙6中。第一连接部7与第二连接部11相互垂直设置,且一体加工成型,为直角钢,第一连接部7上成型有允许锚栓穿过的通孔。
[0033]
所述第二安装件为t形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件3搭接的第一部分12和延伸至所述第二缝隙6外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12上成型有沿所述保温装饰板2的厚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调节孔,第二紧固件4贯穿所述调节孔与所述第一安装件3固定。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背向延伸的第一安装部13和第二安装部14,所述第一安装部13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4均与所述第一部分12垂直设置,保温装饰板2的边缘设有金属包边15,所述第一安装部13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4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温装饰板2的边缘处的金属包边15中固定,且可通过推拉第一安装部13和第二安装部14调节第二安装件5在第二缝隙6中的长度和位置。第二连接部11上成型有作为第二紧固件4的螺栓穿过的螺栓孔,螺栓依次穿过调节孔和螺栓孔
后将第一安装件3与第二安装件5固定。
[0034]
当保温装饰板2的厚度增大时,首先向外拉动第二安装件5至第一安装部13插入下方的保温装饰板2中,然后螺栓依次贯穿调节孔和螺栓孔固定,再安装上方的保温装饰板2,并使得第二安装部14插入该保温装饰板2中,最后向第二缝隙6的剩余空间由内到外依次填充嵌缝剂16和密封胶17。当保温装饰板2的厚度减小时,向内推动第二安装件5至合适位置,然后采用上述方法固定即可。
[0035]
第二缝隙6的宽度应控制在8mm~10mm,并应使用弹性背衬材料进行填充,当采用泡沫条填缝时,泡沫条的直径宜为缝宽的1.2倍~1.5倍,填实保温装饰板的间间隙,嵌缝剂低于板面4mm~6mm,泡沫棒塞好后要保持水平,不可呈现波浪状,防止打胶后出现露棒或出现空腔现象。拼缝处理应确保密封质量,采用密封胶或腻子嵌缝;宜根据实际情况在密封胶未干时,设置连通板材与基墙间间隙和外部的透气阀、排水装置。嵌缝剂可采用阻燃型的聚氨酯发泡材料、pp泡沫棒或无机材料,燃烧性能不应低于《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中规定的b2级,且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密封胶性能指标应符合《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的要求,硅酣结构密封胶的性能符合《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cb16776的要求,密封胶尚应满足《建筑用阻燃密封胶》gb/t24267的要求。
[0036]
为保证安装的牢固性,在所述粘结层10和所述墙体1之间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界面层18和防水找平层19。界面砂浆性能应符合《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907-2002的规定。防水找平层砂浆其粘结强度≥0.3mpa,其他性能应同时符合《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及《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984-2011的规定。
[0037]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第二安装件5上的调节孔还可为沿保温装饰板2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
[0038]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