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上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84406发布日期:2021-04-06 12:33阅读:28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上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上口结构。



背景技术:

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外墙框架式支撑体系也是幕墙体系的一种)。

现有公告号为cn20285027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开放式石材幕墙的封闭层的固定装置,包含封闭层;封闭层的内侧设有横梁;横梁通过横梁连接角码与石材相连接固定;封闭层的外侧为石材幕墙;石材幕墙的内侧上设有幕墙挂钩组件;幕墙挂钩组件上设有挂钩组件角码;横梁、封闭层和挂钩组件角码通过连接螺栓相互连接固定;横梁上设有连接螺栓固定器;连接螺栓固定器与连接螺栓配合使连接螺栓无法旋转或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因设计要求,常常需要在窗口的上侧安装幕墙,幕墙避让窗口形成一定间距的缺口;风大时,风从缺口灌入到间距内,降低了幕墙的稳定性,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窗上口结构,通过在幕墙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封闭幕墙和窗口上侧之间间隔的封闭件,有助于防止风从缺口灌入到幕墙与窗口上侧之间,提升了幕墙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窗上口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设置有窗口,所述墙体外侧位于窗口上侧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上固定设置有幕墙,且所述幕墙与墙体之间呈间隔设置,所述幕墙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封闭幕墙和窗口上侧之间间隔的封闭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用中,工作人员在墙体与幕墙之间形成的固定间隙下侧安装封闭件,有助于防止风从缺口灌入到幕墙与窗口上侧之间,提升了幕墙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件包括封闭板,所述封闭板呈水平设置,所述封闭板靠近幕墙的一侧设置有将封闭板固定在幕墙上的第一固定组件,所述封闭板靠近墙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封闭板固定在墙体上的第二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封闭板封闭幕墙和窗口上侧,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安装封闭件时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板靠近幕墙的一侧向下设置有引导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天气下,由引导凸块阻挡雨水沿着钢板流向窗口,同时引导雨水向下掉落,有助于减少雨水进入窗口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凸块上设置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背离玻璃的一侧设置为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引导板上的引导弧面引导雨水下落,有助于进一步的防止雨水飞溅到玻璃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板上设置有保温岩棉,所述保温岩棉填充在封闭板与固定间隙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封闭板与固定间隙之间设置保温岩棉,有助于起到降噪、保温、隔热和防火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角码,所述第一角码与幕墙固定;所述封闭板上固定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呈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第一横梁与第一角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用中,工作人员将第一角码固定在幕墙上,然后通过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横梁与第一角码,将第一横梁固定在第一角码上,有助于保证封闭板的稳定性,以及提升工作人员安装封闭板时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横梁与幕墙之间填充有第一密封胶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第一密封胶体对第一横梁与幕墙之间进行密封,有助于防止雨水腐蚀第一横梁与第一角码,提升第一横梁与第一角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角码,所述第二角码上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呈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角码并向墙体一侧延伸,将第二角码固定在墙体上;所述封闭板上固定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第二角码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用中,工作人员通过第二螺栓将第二角码固定在墙体上,然后将第二横梁固定在第二角码上,有助于提升封闭板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横梁与第二角码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胶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第二密封胶体对第二横梁与第二角码之间进行密封,有助于防止雨水腐蚀第二横梁与第二角码,提升第二横梁与第二角码的实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幕墙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封闭幕墙和窗口上侧之间间隔的封闭件,有助于防止风从缺口灌入到幕墙与窗口上侧之间,提升了幕墙的稳定性;

(2)通过第一密封胶体与第二密封胶体,有助于提升窗上口结构的防水效果;

(3)通过第一角码与第一横梁,以及第二角码与第二横梁的固定作用,有助于提升封闭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窗上口结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图1局部a的放大图,主要体现第一固定组件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局部b的放大图,主要体现第二固定组件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墙体;2、窗口;3、支撑骨架;4、幕墙;5、封闭件;51、封闭板;52、引导凸块;521、引导板;53、保温岩棉;54、第一横梁;55、第二横梁;6、第一固定组件;61、第一角码;611、第一横板;612、第一竖板;62、第一螺栓;7、第二固定组件;71、第二角码;711、第二横板;712、第二竖板;72、第二螺栓;8、第一密封胶体;81、第二密封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窗上口结构,包括墙体1,墙体1上设置有窗口2,墙体1外侧位于窗口2上侧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支撑骨架3,支撑骨架3上固定设置有幕墙4,且幕墙4与墙体1之间呈间隔设置,幕墙4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封闭幕墙4和窗口2上侧之间间隔的封闭板51,封闭板51呈水平设置。

运用中,工作人员在墙体1与幕墙4之间形成的固定间隙下侧安装封闭件5,防止风从缺口灌入到幕墙4与窗口2上侧之间。

参见图1和图2,封闭板51靠近幕墙4的一侧上一体成型有第一横梁54,第一横梁54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6,第一固定组件6包括第一角码61,第一角码61包括第一横板611与第一竖板612,第一横板611的宽度方向与第一竖板612的宽度方向垂直,且第一横板611与第一竖板612一体成型。第一竖板612与幕墙4铆接。第一横梁54上穿设有第一螺栓62,第一螺栓62呈竖直向下设置,第一螺栓62的螺杆依次穿过第一横梁54与第一横板611。第一横梁54与幕墙4之间填充有第一密封胶体8。封闭板51上设置有保温岩棉53,保温岩棉53填充在封闭板51与固定间隙之间。

运用中,工作人员在固定间隙之间填充保温岩棉53,然后将第一竖板612铆接在幕墙4上,随后工作人员将封闭板51抵紧保温岩棉53并将封闭板51上的第一横梁54与第一角码61的第一横板611抵紧,之后用第一螺栓62的螺杆依次穿过第一横梁54与第一横板611,将封闭板51的一端固定。最后在第一横梁54于第一角码61幕墙4之间填充第一密封胶体8。

参见图1和图3,封闭板51靠近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7,第二固定组件7包括第二角码71,第二角码71包括第二横板711与第二竖板712,第二横板711的宽度方向与第二竖板712的宽度方向垂直,且第二横板711与第二竖板712一体成型。第二横板711上穿设有第二螺栓72,第二螺栓72呈竖直向上设置,第二螺栓72穿过第二横板711并向墙体1一侧延伸,将第二横板711固定在墙体1上。封闭板51背离第一横梁54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二横梁55,第二横梁55与第二竖板712铆接。第二横梁55与第二角码71之间填充有第二密封胶体81。封闭板51靠近幕墙4的一侧成型有引导凸块52,且引导凸块52向下设置,引导凸块52背离第一密封胶体8的一侧固定有引导板521,引导板521背离玻璃的一侧成型为弧面。

运用中,工作人员将第二横梁55与第二竖板712铆接,然后用第二螺栓72穿过第二角码71的第二横板711,将第二角码71与封闭板51的第二横梁55固定在墙体1上,之后在第二横梁55与第二角码71之间填充第二密封胶体81,最后在引导凸块52的下侧固定引导板521。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运用中,工作人员在固定间隙之间填充保温岩棉53,然后将第一竖板612与幕墙4铆接,随后工作人员将封闭板51抵紧保温岩棉53并将封闭板51上的第一横梁54与第一角码61的第一横板611抵紧,之后用第一螺栓62的螺杆依次穿过第一横梁54与第一横板611,将封闭板51的一端固定。固定好封闭板51的一端之后,工作人员将第二横梁55与第二竖板712铆接,然后用第二螺栓72穿过第二角码71的第二横板711,将第二角码71与封闭板51的第二横梁55固定在墙体1上,安装好封闭板51的两端之后,工作人员一次在封闭板51两端的链接结构填充第一密封胶体8与第二密封胶体81,填充好以后,工作人员在封闭板51的引导凸块52的下侧固定引导板52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