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飞机地面维护的移动智能仓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9154发布日期:2021-04-27 14:2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飞机地面维护的移动智能仓库的制作方法
rfid读写器和工具箱底部的rfid标签可以监控取用工具人员取用了何种工具,总控制器调度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用电单位,桌子可以放置文件或者其他物品,凳子可以休息,总电箱给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用电单位供电,总电箱内部的后备电源可以在断电情况下应急供电。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示意图;
1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货架示意图。
15.图中:1

仓体、2

吊环、3

仓门、4

门禁系统、41

人机交互屏幕、42

摄像头、43

刷卡器、44

电子键盘、5

移动脚轮、6

支撑单元、61

电动液压杆、62

安装板、63

支撑垫、7
‑ꢀ
货架、71

架体、72

固定螺丝、73

滑道、74

工具箱、75

拉手、76

rfid读写器、8

桌子、 9

空调、10

总控制器、11

凳子、12

总电箱。
具体实施方式
16.实施例1
17.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飞机地面维护的移动智能仓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仓体1、门禁系统4、支撑单元6、货架7和总电箱12;所述仓体1 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所述仓体1的上表面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吊环2,所述仓体1的下面四角分别安装有移动脚轮5,所述支撑单元6有四个,四个支撑单元6分别安装于仓体1左右两侧面的前后两边上且位于移动脚轮5附近,所述仓体1的前侧面上安装有仓门3,所述仓门3上为电动门锁;所述门禁系统4安装在仓体1的前侧面上且位于仓门3的左侧;所述总电箱12安装在仓体的后侧面上,总电箱12内部装有后备电源;所述仓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货架7、桌子8、空调9、总控制器10和凳子11,所述总控制器10和总电箱12电性连接,所述空调9和总控制器10电性连接,所述仓门3上的电动门锁与总控制器10电性连接, 所述总控制器为plc电箱。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门禁系统4包含人机交互屏幕41、摄像头42、刷卡器43和电子键盘44,所述人机交互屏幕41、摄像头42、刷卡器43和电子键盘 44分别与总控制器10电性连接。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单元6包含电动液压杆61、安装板 62和支撑垫63,所述安装板62有四个,四个安装板62分别固定安装在仓体1左右两侧面底部的前后两角上,所述电动液压杆61固定安装在安装板62的上表面上,所述电动液压杆 61的下端活动穿过安装板62的下表面,所述支撑垫63固定安装在电动液压杆61的下端,所述电动液压杆61和总控制器10电性连接。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货架7包含架体71、固定螺丝72、滑道 73、工具箱74、拉手75和rfid读写器76,所述架体71通过五个固定螺丝72固定连接在仓体1的内部左右两侧面上,所述滑道73安装在架体71上每个置物口内,所述工具箱74 的底部滑动安装在滑道73上,所述工具箱74的底部前侧安装有rfid标签,所述拉手75 安装在工具箱
74的前侧面上,所述rfid读写器76安装在架体71上且位于工具箱74的下方。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仓体1采用5mm厚钢板一体化焊接而成,所述仓体1的外层涂有防水防腐蚀涂层。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需要移动仓体1时,吊机通过吊环2吊起仓体1进行移动,放置到大概位置后,通过移动脚轮5将仓体1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总控制器10打开电动液压杆61,电动液压杆61推动支撑垫63挤压到地面,撑起仓体1,通过总控制器10 打开空调9,使仓体1内形成一定温度,防止仓体1内过冷或过热损害存储物品,当需要取用工具或零件时工作人员在刷卡器43上刷门禁卡或者在电子键盘44上输入密码,摄像头 42拍摄记录,门禁卡正确或者密码正确,总控制器10打开仓门的电动门锁,仓门打开,工作人员进入仓体内,仓门关闭,找到需要使用的工具或者零件后,通过拉手75拉出工具箱 74,工具箱74底部的rfid标签与rfid读写器进行交互记录,取出工具或零件后,推进工具箱74,工具箱74底部的rfid标签与rfid读写器再次进行交互记录,桌子8上可放置取用表格,工作人员填写取用表格后,通过总控制器10打开仓门3,工作人员从仓体1内离开,仓门3关闭。
2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24.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25.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