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崖专用特种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6882发布日期:2021-05-07 20:0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崖专用特种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施工平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崖专用特种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在建筑施工领域,由于广泛使用的脚手架、吊篮存在搭设时间长、安全性低等问题,因此常常利用自升降式施工平台代替脚手架以及电动吊篮。

根据申请号为cn201910333024.1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便于上料的安全型建筑施工平台可知,该产品包括卷扬机、支撑架、拉绳、滑槽、滚轮和上料板等上料机构,方便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上料,不需要将施工平台进行升降;通过将上料机构设置在旋转平台上,上料板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利用驱动电机带动旋转平台进行旋转,可以使上料板转动到施工平台的上方,然后再利用卷扬机使得上料板下降到距离施工平台一定的高度,不需要施工人员身子外伸进行卸料,极大地提高的施工人员卸料时的安全性。

但上述施工平台任然存在着缺陷,例如上述施工平台虽然不需要施工人员身子外伸进行卸料,提高了施工平台的安全性,但该施工平台与施工面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时缺少减震结构,导致施工平台容易晃动,影响施工平台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悬崖专用特种施工平台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悬崖专用特种施工平台,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顶端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防护栏和第二防护栏,所述第二防护栏与减震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栏靠近所述第二防护栏的一侧两端和所述第二防护栏靠近所述第一防护栏的一侧两端均通过合页铰接有防护门,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有两个第一承压板,两个所述第一承压板均固定于所述第二防护栏靠近所述第一防护栏的一侧表面,每个所述第一承压板靠近所述第二防护栏的一侧表面均固定有多个第一弹簧,每个所述第一承压板均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防护板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二防护板,每个所述第二防护板靠近另一个所述第二防护板的一侧表面均通过滑动机构连接有第二承压板,每个所述第二承压板均固定于同一侧所述防护门的壳体上。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滑动机构均包括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每个所述第一滑块均固定于同一侧所述第二防护板靠近另一个所述第二防护板的一侧表面,每个所述第二滑块均固定于同一侧所述第二承压板远离另一个所述第二承压板的一侧表面,每个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同一侧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互抵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滑块靠近同一侧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表面均嵌有滚珠。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内部均插接有第一伸缩杆,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承压板和第一防护板的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外壁与滑轮机构相连接,所述滑轮机构包括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外壁表面,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一侧固定有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伸缩杆壳体上套设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伸缩杆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外壁啮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能够吸收施工平台与施工平面相撞击时所产生的振动,从而减少施工平台的损耗,提高施工平台上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通过第二防护栏和减震组件的配合,使得第二防护栏相连接的第一防护板感受到振动时,由于其通过第一弹簧与固定在第二防护栏上的第一承压板相连接,从而利用第一弹簧的蓄能,延长振动传递给第一承压板的时间,吸收撞击时所产生的振动,当施工平台感受到来自侧面的撞击时,由于与第一防护板相铰接的第二防护板通过滑动机构与防护门上的第二承压板相连接,使得第二防护板前后运动,进而再次利用第一防护板上的第一弹簧吸收振动。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减震组件;21、第一承压板;22、第一伸缩杆;23、第一弹簧;24、第二防护板;25、第一防护板;26、滑轮机构;261、第二伸缩杆;262、第二弹簧;263、万向轮;27、第二承压板;28、滑动机构;281、第一滑块;282、滚珠;283、第二滑块;3、第一防护栏;4、第二防护栏;5、防护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附图1-4,一种悬崖专用特种施工平台,包括有底座1,所述底座1顶端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防护栏3和第二防护栏4,所述第二防护栏4与减震组件2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栏3靠近所述第二防护栏4的一侧两端和所述第二防护栏4靠近所述第一防护栏3的一侧两端均通过合页铰接有防护门5,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有两个第一承压板21,两个所述第一承压板21均固定于所述第二防护栏4靠近所述第一防护栏3的一侧表面,每个所述第一承压板21靠近所述第二防护栏4的一侧表面均固定有多个第一弹簧23,每个所述第一承压板21均通过第一弹簧23与第一防护板25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板25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二防护板24,每个所述第二防护板24靠近另一个所述第二防护板24的一侧表面均通过滑动机构28连接有第二承压板27,每个所述第二承压板27均固定于同一侧所述防护门5的壳体上。

实施例,请参照附图2,每个所述第一弹簧23的内部均插接有第一伸缩杆22,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2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承压板21和第一防护板25的壳体上,通过第一弹簧23通过其内插接的第一伸缩杆22为自身提供导向,防止第一弹簧23脱离第一承压板21和第一防护板25。

实施例,请着重参照附图2和4,所述第一防护板25的外壁与滑轮机构26相连接,所述滑轮机构26包括有第二伸缩杆261,所述第二伸缩杆261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护板25的外壁表面,所述第二伸缩杆261远离所述第一防护板25的一侧固定有万向轮263,由于第一防护板25通过第二伸缩杆261与万向轮263相连接,使得第一防护板25通过万向轮263在施工平面上的滚动,从而防止第一防护板25与施工平面之间产生干摩擦,所述第二伸缩杆261壳体上套设有第二弹簧262,使得第二伸缩杆261上的第一防护板25通过第二弹簧262的伸缩蓄能,从而减小传递至第一防护板25的振动。

实施例,请再次参照附图2,所述第二伸缩杆261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防护板25的外壁啮合连接,从而方便第二伸缩杆261的拆卸和更换。

实施例,请着重参照附图3,每个所述滑动机构28均包括有第一滑块281和第二滑块283,每个所述第一滑块281均固定于同一侧所述第二防护板24靠近另一个所述第二防护板24的一侧表面,每个所述第二滑块283均固定于同一侧所述第二承压板27远离另一个所述第二承压板27的一侧表面,每个所述第一滑块281和第二滑块283的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同一侧所述第一滑块281和第二滑块283相互抵接,使得第二防护板24受到来自外界的冲击时,由于滑动机构28中的第一滑块281固定在第二防护板24上,使得第二防护板24通过其上第一滑块281的斜面在第二承压板27上的第二滑块283的倾斜面上滑动,从而带动第二防护板24前后运动。

实施例,请着重参照附图3,每个所述第一滑块281靠近同一侧所述第二滑块283的一侧表面均嵌有滚珠282,使得第一滑块281在第二滑块283的表面上进行滑动时,第一滑块281通过其上嵌入的滚珠282在第二滑块283的表面上进行滑动,从而防止第二滑块283与第一滑块281之间产生干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在使用施工平台导致其与施工平面产生撞击时,底座1顶端靠近施工平面一侧的第二防护栏4由于与减震组件2相连接,使得通过万向轮263与施工平面相接触的第二伸缩杆261通过其上套设的第二弹簧262的伸缩蓄能,从而减小从第二伸缩杆261传递至第一防护板25的振动,由于第一防护板25通过第一弹簧23与固定在第二防护栏4上的第一承压板21相连接,从而利用第一弹簧23的蓄能,延长振动传递给第一承压板21的时间,进一步吸收撞击时所产生的振动,当施工平台感受到来自侧面的撞击时,由于与第一防护板25相铰接的第二防护板24通过滑动机构28与防护门5上的第二承压板27相连接,使得第二防护板24通过其上滑轮机构26中的第一滑块281的斜面在第二承压板27上的第二滑块283的倾斜面上滑动,从而带动第二防护板24前后运动,进而再次利用第一防护板25上的第一弹簧23吸收振动,且可在第一防护栏3同样设置减震组件3吸收振动。

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