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5563发布日期:2021-07-27 13:5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外墙保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地下室设备用房区域室内外温差较大,导致墙体局部范围结露现象明显,墙皮脱落现象频发。所以,如何解决此部位结露现象成为当前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在地下室的腔体内设置盘管,从而起到有效的控制地下室墙面的温度防止凝露的产生。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盘管结构和水循环系统,所述钢筋结构和所述盘管结构设置在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所述盘管结构呈回形管结构,所述盘管结构设置在所述钢筋结构的框架中;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分集水器和冷凝水收集器,所述冷凝水收集器通过所述分集水器与所述盘管结构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结构呈方形框架结构,所述钢筋结构间隔一定高度设有横向加固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盘管结构以每一个所述横向加固钢筋为拐点呈回形结构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盘管换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盘管结构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曲挠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通过在墙体内设置盘管有效的防止墙体凝露的现象出现。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地下室外墙保温技术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的平面管线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的a-a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的安装示意图轴测图。

图中:1、盘管结构;2、横向加固钢筋;3、钢筋结构;4、曲挠性连接器;5、分集水器;6、冷凝水收集器;7、现浇混凝土结构;8、外墙模板;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结构3、现浇混凝土结构7、盘管结构1和水循环系统,所述钢筋结构3和所述盘管结构1设置在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7中,所述钢筋结构3呈方形框架结构,所述钢筋结构3间隔一定高度设有横向加固钢筋2;所述盘管结构1呈回形管结构,所述盘管结构1设置在所述钢筋结构3的框架中,所述盘管结构1以每一个所述横向加固钢筋2为拐点呈回形结构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7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盘管换水孔,所述盘管结构1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曲挠性连接器4;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分集水器5和冷凝水收集器6,所述冷凝水收集器6通过所述分集水器5与所述盘管结构1相连。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结构3、现浇混凝土结构7、盘管结构1和水循环系统,所述钢筋结构3和所述盘管结构1设置在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7中,所述钢筋结构3呈方形框架结构,所述钢筋结构3间隔一定高度设有横向加固钢筋2;所述盘管结构1呈回形管结构,所述盘管结构1设置在所述钢筋结构3的框架中,所述盘管结构1以每一个所述横向加固钢筋2为拐点呈回形结构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7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盘管换水孔,所述盘管结构1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曲挠性连接器4;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分集水器5和冷凝水收集器6,所述冷凝水收集器6通过所述分集水器5与所述盘管结构1相连。

实际使用时,所述盘管结构1通过所述分集水器5和所述冷凝水收集器6将换热介质引入到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7中,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盘管结构1中流动的过程中会和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7交换热量,在换热后所述换热介质导回所述冷凝水收集器6中,再通过水泵将加热或制冷后的换热介质输送到到需要的房间,起到了自然能源的有效回收利用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盘管结构和水循环系统,所述钢筋结构和所述盘管结构设置在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所述盘管结构呈回形管结构,所述盘管结构设置在所述钢筋结构的框架中;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分集水器和冷凝水收集器,所述冷凝水收集器通过所述分集水器与所述盘管结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结构呈方形框架结构,所述钢筋结构间隔一定高度设有横向加固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结构以每一个所述横向加固钢筋为拐点呈回形结构分布,所述盘管结构镶嵌在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中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盘管换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结构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曲挠性连接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集热、散热地下室侧墙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盘管结构和水循环系统,所述钢筋结构和所述盘管结构设置在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所述盘管结构呈回形管结构,所述盘管结构设置在所述钢筋结构的框架中;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分集水器和冷凝水收集器,所述冷凝水收集器通过所述分集水器与所述盘管结构相连,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在地下室的腔体内设置盘管,从而起到有效的控制地下室墙面的温度防止凝露的产生。

技术研发人员:熊刚;张雪妍;郑志慧;杜聿春;李淼;宋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0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