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塔立体停车库的出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0851发布日期:2021-07-02 19:4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塔立体停车库的出入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立体停车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塔立体停车库的出入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车辆拥有量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主要商区、公共场所、社会单位和居民区的停车场的需求相应增加,对车位需求高。但建设停车场需要很多的土地,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昂贵、稀少,成为建设停车场的瓶颈。停车难矛盾催生了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大量出现,升降横移式车库,井架提升式车库、转动式和直升式立体停车库等相继出现纷纷投入使用。这种向空间发展的停车技术措施,对解决城市中心城区的汽车停车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双塔立体停车库主要由前塔和后塔组成,前塔和后塔内设有若干置车室,各置车室内相应放置有置车板,前塔和后塔内均安装有搬运器,搬运器用于对置车板以及停靠在置车板上的车辆进行搬运。前塔底部开设有前基坑,前基坑内安装有前旋转台,后塔内底部设有后基坑,后基坑内开设有后旋转台,前、后旋转台均用于对停靠在置车板上的车辆进行转向,便于车辆从停车库中驶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前塔中置车室停满时,此时,前旋转平台上没有置车板,车辆不易从前基坑上通过并行驶到后塔中进行停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当前旋转平台上没有置车板时,车辆不易从前基坑上通过并行驶到后塔中进行停靠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塔立体停车库的出入平台。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塔立体停车库的出入平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塔立体停车库的出入平台,包括开设有前塔底部的前基坑、开设于后塔底部的后基坑、安装在前基坑中前旋转台和安装在后基坑中的后旋转台,所述前旋转台和后旋转台均用于车辆的转向,所述前基坑中设置有升降地板和升降装置,所述升降地板的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前旋转台安装在安装口内,所述升降装置位于升降地板的底部,所述升降装置用于驱动升降地板上下移动使所述升降地板与前旋转台平齐,所述升降地板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前旋转台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塔中的置车室停满车辆,前塔中的前旋转平台上没有置车板,车辆无法直接从前基坑中通过。此时,升降装置启动,将升降地板提升到与前旋转台处于同一高度,将前基坑填平,使得待停靠车辆可以行驶在升降地板上从前塔通过,随后行驶到后旋转台的置车板上进行停靠,进而使得双塔停车可以有效运行。

可选的,所述升降装置位于前旋转台的一侧,所述前旋转台远离升降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对称设置在升降地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架和导向轮,所述导向架垂直固定在前基坑内,所述导向轮转动安装在升降地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导向架靠近升降地板的一面沿其自身高度方向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轮位于导向槽内且与导向槽滚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平台在升降装置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移动时,此时,安装在升降地板上的导向轮在导向架上进行滚动,从而对升降平台的移动起到运动导向的作用,同时对升降地板的平衡也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前基坑内设置有升降平衡结构,所述升降平衡结构对称设置在升降地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升降平衡结构包括第一平衡齿轮、第二平衡齿轮以及提拉链条,所述第一平衡齿轮和第二平衡齿轮转动安装在升降地板底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平衡齿轮位于升降装置和前旋转台之间,所述第二平衡齿轮位于导向结构和前旋转台之间,所述第一平衡齿轮和第二平衡齿轮转动轴线相平行,所述提拉链条的一端与前基坑靠近升降装置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提拉链条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平衡齿轮的顶部绕过,再从所述第二平衡齿轮的底部绕过,最后与所述导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升降装置位于升降地板的一侧对升降的上下移动进行驱动,若升降地板远离升降装置的另一侧缺乏支撑,则会导致升降地板重心不稳定,升降地板容易出现倾斜甚至倾翻的情况。故设置升降平衡结构,对升降地板远离升降装置的一侧起到提拉作用,使得升降地板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升降地板能够保持水平状态,运行更加平稳可靠。同时,相较于在升降地板底部的两侧均安装升降装置对升降地板进行驱动,本申请的一侧设置升降装置的结构的建造成本更低,所需占据的空间也更小。

可选的,所述导向架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斜支撑,所述斜支撑远离导向架的一端与前基坑的底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向架不仅起到对升降地板的移动导向作用,还主要承载提拉链条的拉力,斜支撑的设置用于提高导向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障该升降地板的平稳运行。

可选的,所述升降地板的底面设置有联动结构,所述联动结构包括一级联动结构,所述一级联动结构位于升降地板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平衡齿轮之间,所述一级联动结构包括一级安装板、一级连接板和一级联动轴,所述一级安装板设置有两个,各所述一级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升降地板靠近各第一平衡齿轮的底部,所述一级连接板垂直固定在各一级安装板的远离升降地板的一面,所述一级联动轴轴向的两端垂直穿设于各一级连接板上且与各一级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一级联动轴穿出一级连接板的一端均与第一平衡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升降地板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平衡齿轮之间可以同步传动,减少升降地板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升降平衡结构的传动误差,提高升降平衡结构传动过程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联动结构包括二级联动结构,所述二级联动结构位于升降地板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二平衡齿轮之间,所述二级联动结构包括二级安装板、二级连接板和二级联动轴,所述二级安装板设置有两个,各所述二级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升降地板靠近各第二平衡齿轮的底部,所述二级连接板垂直固定在各二级安装板的远离升降地板的一面,所述二级联动轴轴向的两端垂直穿设于各二级连接板上且与各二级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二级联动轴穿出一级连接板的一端均与第二平衡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升降地板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二平衡齿轮之间可以同步传动,进一步减少升降地板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升降平衡结构的传动误差,进一步提高升降平衡结构传动过程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提拉链条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螺母和第二连接螺母,所述导向架的顶部和前基坑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杆垂直穿设在各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提拉链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螺母和第二连接螺母均套设在连接杆上且与连接杆螺纹连接,各所述连接板均位于第一连接螺母和第二连接螺母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螺母和第二连接螺母均与连接板抵紧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提拉链条与导向架以及基坑底面的连接稳定性,便于安装;同时,当升降平衡结构长期运行中提拉链条可能出现松动的情况,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第一连接螺母和第二连接螺母,使得提拉链条保持张紧,进而使得升降平衡结构可以良好的运行。

可选的,所述升降装置的顶部竖直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插入设置在升降地板的内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与升降地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穿设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贯穿夹板和支撑板,所述锁紧螺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升降装置与升降地板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保障升降装置对升降地板良好的升降驱动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升降地板和升降装置,使得待停靠车辆可以行驶在升降地板上从前塔通过,随后行驶到后旋转台的置车板上进行停靠,进而使得双塔停车可以有效运行;

2.通过设置升降平衡结构,使得升降地板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水平状态,运行更加平稳可靠;

3.通过设置导向结构,对升降平台的上下移动起到运动导向的作用,同时对升降地板的平衡也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双塔立体停车库的出入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为了体现前基坑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为了体现升降平衡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前塔和后塔停车库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升降台上各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装置、取出装置、横移装置以及第一滚输架之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装置和取出装置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横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前基坑;11、前旋转台;2、升降地板;21、安装口;22、固定地板;3、联动结构;31、一级联动结构;311、一级安装板;312、一级连接板;313、一级联动轴;32、二级联动结构;321、二级安装板;322、二级连接板;323、二级联动轴;4、导向结构;41、导向架;411、导向槽;42、导向轮;43、斜支撑;5、升降平衡结构;51、第一平衡齿轮;52、第二平衡齿轮;53、提拉链条;54、连接结构;541、连接杆;542、连接板;543、第一连接螺母;544、第二连接螺母;6、升降装置;61、支撑板;62、夹板;63、锁紧螺栓;64、锁紧螺母;7、后基坑;71、后旋转台;8、置车板;81、限位槽;82、卡板;9、库体;91、置车室;10、搬运器;101、导柱;1011、导向槽;102、牛腿;1021、导向轮;11、支撑台;111、第二滚输架;1111、第二运输辊;1112、第二导输辊;12、升降台;121、第一滚输架;1211、第一运输辊;1212、第一导输辊;13、固定装置;131、固定插销;132、油缸;133、承载座;134、插销槽;135、安装块;136、滑移口;14、取出装置;141、取出电机;142、取出链条;143、取出齿轮;144、第一联动轴;145、张紧结构;1451、张紧杆;1452、第一张紧螺母;1453、第二张紧螺母;146、张紧连接板;15、限位装置;151、限位支架;1511、取出槽;152、限位块;1521、弧形面;1522、缓冲块;153、伸缩组件;1531、连动板;1532、横板;1533、竖板;1534、弹簧;1535、第一限位安装板;1536、第二限位安装板;1537、第一船形板;1538、第二船形板;1539、触发杆;154、磁簧开关;155、感应磁铁;156、弹力调节结构;1561、调节杆;1562、第一调节螺母;1563、第二调节螺母;16、横移装置;161、横移支架;1611、取出轮;162、传动机构;1621、传动齿轮;1622、传动链条;1623、传动电机;924、第二联动轴;163、勾板;1631、第一勾板;1632、第二勾板;1633、第三勾板;1634、定位勾板;164、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双塔立体停车库的出入平台。参照图1,一种双塔立体停车库的出入平台包括开设有前塔底部的前基坑1、开设于后塔底部的后基坑7、安装在前基坑1中前旋转台11和安装在后基坑7中的后旋转台71。前基坑1内设置有升降地板2,升降地板2的中部开设有方形的安装口21,前旋转台11安装在安装口21内,前旋转台11和后旋转台71均用于车辆的转向,升降地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地板22,固定地板22与前基坑1的侧壁焊接固定。

参照图2和图3,升降地板2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装置6,本实施例中,该升降装置6为剪叉式升降机,升降装置6位于前基坑1长度方向的一侧,升降装置6用于驱动升降地板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升降装置6可以带动升降地板2向上移动直至与前旋转台11平齐,升降地板2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大于前旋转台11的高度,从而当前旋转台11需要转动时,升降地板2下降至前旋转台11的下方,从而升降地板2不会对前旋转台11的转动产生干涉。

参照图3和图4,升降装置6的顶面垂直固定有支撑板61,支撑板61位于升降装置6长度方向的两端处,支撑板61插入在升降地板2的内部,支撑板61的两侧贴合设置有夹板62,夹板62与升降地板2焊接固定,支撑板61上穿设有锁紧螺栓63,锁紧螺栓63贯穿夹板62和支撑板61,锁紧螺栓6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64,旋紧锁紧螺母64将夹板62和支撑板61固定,从而提高升降装置6与升降地板2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5,前基坑1内远离升降装置6一侧的两端处设置有导向结构4,用以对升降地板2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导向结构4包括导向架41和导向轮42,导向架41垂直固定在前基坑1的底面,导向架41的一面开设有导向槽411,导向槽411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导向架41的侧壁焊接固定与斜支撑43,以提高导向架41结构的稳定性。导向轮42转动安装在升降地板2长度方向底面的一侧上且伸出升降地板2,导向轮42位于导向槽411内且与导向槽411滚动连接。

参照图2和图6,升降地板2长度方向两端的底部安装有升降平衡结构5,升降平衡结构5包括第一平衡齿轮51、第二平衡齿轮52和提拉链条53,第一平衡齿轮51安装在升降地板2靠近升降装置6的底面上。第二平衡齿轮52安装在升降地板2远离升降装置6的底面上。第一平衡齿轮51和第二平衡齿轮52转动轴线相平行,提拉链条53的一端与前基坑1靠近升降装置6的底面固定连接,提拉链条53的另一端从第一平衡齿轮51的顶部绕过,再从第二平衡齿轮52的底部绕过,最后与导向架4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平衡齿轮51、第二平衡齿轮52均与提拉链条53啮合传动。当升降地板2在升降装置6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提拉链条53对第二平衡齿轮52产生向上的拉力,使得升降地板2在运动时保持平衡状态。

参照图5和图6,提拉链条53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结构54,以便于工作人员将提拉链条53的两端安装在导向架41以及前基坑1的底面上。该连接结构54包括连接杆541、第一连接螺母543和第二连接螺母544,而导向架41的顶部和前基坑1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板542,连接杆541垂直穿设在各连接板542上,连接杆541的一端与提拉链条53的一端焊接固定,第一连接螺母543和第二连接螺母544均套设在连接杆541上且与连接杆541螺纹连接,各连接板542均位于第一连接螺母543和第二连接螺母544之间,工作人员通过旋紧第一连接螺母543和第二连接螺母544,使第一连接螺母543和第二连接螺母544均与连接板542抵紧,使得提拉链条53的两端保持固定状态。而当提拉链条53在长期传动的过程中出现松动时,通过转动旋紧第一连接螺母543和第二连接螺母544可以使得提拉链条53保持张紧状态,使得该升降平衡结构5可以良好的运行。

参照图2和图6,升降地板2的底面设置有联动结构3,使得升降地板2长度方向两侧的升降平衡结构5可以同步运行。联动结构3包括一级联动结构31和二级联动结构32,一级联动结构31位于升降地板2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平衡齿轮51之间,一级联动结构31包括一级安装板311、一级连接板312和一级联动轴313。一级安装板311设置有两个,各一级安装板311固定设置在升降地板2靠近各第一平衡齿轮51的底部。一级连接板312垂直固定在各一级安装板311的底面,位于每个一级安装板311底面的一级连接板312设置有两个,两个一级连接板312相平行。一级联动轴313轴向的两端垂直穿设于各一级连接板312上且与各一级连接板312之间转动连接,一级联动轴313穿出一级连接板312的一端均与第一平衡齿轮51的中心固定连接。

参照图2和图5,二级联动结构32位于升降地板2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二平衡齿轮52之间,二级联动结构32包括二级安装板321、二级连接板322和二级联动轴323。二级安装板321设置有两个,各二级安装板321固定设置在升降地板2靠近各第二平衡齿轮52的底部,二级连接板322垂直固定在各二级安装板321的底面,位于每个二级安装板321底面的二级连接板322设置有两个,两个二级连接板322相平行。二级联动轴323轴向的两端垂直穿设于各二级连接板322上且与各二级连接板322之间转动连接,二级联动轴323穿出一级连接板312的一端均与第二平衡齿轮52的中心固定连接。位于升降地板2长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平衡齿轮51和第二平衡齿轮52转动时,通过一级联动轴313和二级联动轴323,使得升降地板2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也同步转动,减少升降地板2上下运动时,升降平衡结构5的传动误差。

参照图7和图8,前塔停车库和后塔停车库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库体9、搬运器10和横移装置16。搬运器10包括升降台12,置车板8水平设置在升降台12上,置车板8用于承载停靠车辆,升降台12可带动置车板8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库体9内设置有若干层置车室91,若干层置车室91对称设置于升降台12的两侧,置车室91是用于临时停靠车辆的区域,置车室91上设置有支撑台11,用于承载置车板8和车辆。横移装置16安装在升降台12上,当升降台12将置车板8提升到置车室91一侧时,横移装置16将置车板8以及停靠在置车板8上的车辆推送到置车室91内的支撑台11上。

参照图9和图10,搬运器10还包括牛腿102和导柱101,牛腿102焊接固定在升降台12的四个边角处,导柱101竖直设置在升降台12的四个边角处,升降台12通过牛腿102与导柱101连接,各牛腿102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导向轮1021,各导柱101沿其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011,两个导向轮1021均位于导向槽1011内,且导向轮1021的滚动周面与导向槽1011的底面相抵接。

参照图9和图10,牛腿102的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安装块135,安装块135上安装有固定装置13,固定装置13包括固定插销131、油缸132和承载座133,油缸132螺栓连接在安装块135的侧壁上,安装块135上靠近油缸132的一面开设有滑移口136,油缸132的活塞杆穿设在滑移口136内,油缸132活塞杆的一端与固定插销131焊接固定。承载座133固定设置在支撑台11上。承载座133靠近固定插销131的一面上开设有插销槽134。当升降台12沿竖直方向提升到和支撑台11处于同一高度时,油缸132启动,推动油缸132的活塞杆向靠近承载座133移动,使得固定插销131插入插销槽134内,此时,固定插销131与插销槽134之间存在间隙,减少两者硬接触而出现的碰撞损坏,固定插销131插入插销槽134的一端采用尖头的结构,便于插入。

参照图8和图9,升降台1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滚输架121,第一滚输架121位于置车板8长度方向两端的底面,第一滚输架121内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一运输辊1211,若干第一运输辊1211沿第一滚输架12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若干第一运输辊1211的周面与置车板8的底面相抵接。第一滚输架121上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一导输辊1212,第一导输辊1212可以是三个,第一导输辊1212位于置车板8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导输辊1212沿第一滚输架12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第一导输辊1212的周面与置车板8长度方向的两端面抵接。

参照图7和图9,支撑台1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滚输架111,第二滚输架111固定设置在置车室91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二滚输架111上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二运输辊1111,若干第二运输辊1111沿第二滚输架11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第一运输辊1211和第二运输辊1111的转动周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二滚输架111上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二导输辊1112,若干第二导输辊1112可以是三个,第二导输辊1112沿第二滚输架111的长度方向排布,位于置车板8长度方向两端的若干第一导输辊1212和若干第二导输辊1112处于同一直线。当置车板8从升降台12移动到支撑台11时,第二运输辊1111的周面与置车板8的底面相抵接,第二导输辊1112的周面与置车板8长度方向的两端面抵接。

参照图8和图11,置车板8和升降台12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15和取出装置14,限位装置15和取出装置14均安装在升降台12长度方向的两端处,限位装置15位于横移装置16和第一滚输架121之间,限位装置15用于将置车板8和第一滚输架121之间进行临时固定,使得置车板8不易从第一滚输架121上滑落。取出装置14位于限位装置15的底部,取出装置14的输出端与限位装置15连接,对限位装置15进行控制,同时取出装置14用于将横移装置16取出,使得横移装置16与置车板8连接,从而横移装置16可以对置车板8进行输送。

参照图8和图12,限位装置15包括限位支架151、限位块152和伸缩组件153,限位支架151焊接固定在升降台12上,限位块152与伸缩组件153连接,伸缩组件153安装在限位支架151上。置车板8靠近升降台12的一面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有限位槽81,限位槽81沿置车板8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伸缩组件153用于控制限位块152进出限位槽81。当伸缩组件153控制限位块152进入限位槽81内时,限位块152与限位槽81内侧壁相抵接,限制置车板8的移动。限位块152靠近置车板8底面的一面为弧形面1521,弧形面1521经常的置车板8的底面摩擦接触,故在弧形面1521上设置有耐磨层。而限位块152靠近限位槽81的内侧壁的一端面经常与置车板8抵接碰撞,故在限位块152靠近限位槽81的内侧壁的一端嵌接有缓冲块1522。

参照图12和图13,伸缩组件153包括连动板1531、弹簧1534、第一限位安装板1535、第二限位安装板1536和第一船形板1537。连动板1531包括横板1532和竖板1533,横板1532和竖板1533一体成型。横板1532远离竖板1533的一端与弹簧1534连接,横板1532与第一限位安装板1535的一端铰接,第一限位安装板1535上固定设置在限位支架151上,横板1532与第一限位安装板1535的铰接点位于弹簧1534和竖板1533之间。横板1532上表面与限位块152固定连接,竖板1533远离横板1532的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触发杆1539,触发杆1539位于第一船形板1537长度方向的一端,取出装置14与第一船形板1537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船形板1537朝向或远离触发杆1539的方向移动。

参照图12和图14,弹簧1534远离横板1532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安装板1536连接,第二限位安装板1536远离第一限位安装板153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船形板1538,第二船形板1538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有磁簧开关154,竖板1533远离横板1532的一端的侧壁上安装有与磁簧开关154相配合的感应磁铁155,感应磁铁155位于竖板1533远离触发杆1539的一侧。

参照图8和图12,当限位块152不需对置车板8进行限位时,取出装置14启动,带动第一船形板1537向某一端的触发杆1539移动,第一船形板1537的底面与触发杆1539的周面抵接,带动触发杆1539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限位块152从限位槽81中脱离,使得置车板8可以移动,同时,触发杆1539带动竖板1533向下移动,继而竖板1533带动感应磁铁155朝向磁簧开关154移动,磁簧开关154检测到感应磁铁155,控制取出装置14停止驱动。

参照图12和图14,弹簧1534与第二限位安装板1536之间设置有弹力调节结构156,用以调整弹簧1534的张力大小。弹力调节结构156包括调节杆1561、第一调节螺母1562和第二调节螺母1563。弹簧1534远离横板1532的一端与调节杆1561连接,调节杆1561穿设在第二限位安装板1536上,第一调节螺母1562和第二调节螺母1563均与调节杆1561螺纹连接,第二限位安装板1536位于第一调节螺母1562和第二调节螺母1563之间,第一调节螺母1562和第二调节螺母1563均与第二限位安装板1536抵接。转动第一调节螺母1562和第二调节螺母1563改变调节杆1561与第二限位安装板1536的相对位置,继而改变弹簧1534的拉伸长度,从而对弹簧1534的弹力进行调整。

参照图8和图12,取出装置14包括取出电机141、取出链条142和两个取出齿轮143,两个取出齿轮143转动安装在与升降台12内,取出电机141安装在升降台12上,取出电机141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取出齿轮143连接,取出链条142围绕在取出齿轮143外且与取出齿轮143相啮合,位于取出齿轮143轴线上方的取出链条142与第一船形板1537连接。取出电机141带动取出齿轮143转动,取出齿轮143转动带动取出链条142移动,继而取出链条142带动第一船形板1537移动。

参照图8和图12,远离取出电机141的取出齿轮143连接有第一联动轴144,第一联动轴144的一端与位于升降台12长度方向一端处的取出齿轮143固定连接,第一联动轴144轴向的另一端与位于升降台12长度方向另一端处的取出齿轮143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联动轴144使得升降台12两端的取出装置14进行联动。

参照图12和图13,位于取出齿轮143轴线上端的取出链条142开环设置,取出链条142开环的两端设置有张紧结构145,张紧结构145包括张紧杆1451和张紧连接板146,张紧连接板146焊接固定在第一船形板1537靠近取出链条142的底面,取出链条142与张紧杆1451固定连接,张紧杆1451穿设在张紧连接板146上,张紧杆1451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张紧螺母1452和第二张紧螺母1453,张紧连接板146位于第一张紧螺母1452和第二张紧螺母1453之间,第一张紧螺母1452和第二张紧螺母1453均与张紧连接板146抵接。

参照图8和图14,横移装置16包括勾板163、横移支架161和传动机构162,传动机构162包括传动电机1623、传动链条1622和两个传动齿轮1621。传动齿轮1621转动连接于横移支架161上,传动电机1623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传动齿轮1621连接,传动链条1622围绕在传动齿轮1621外且与传动齿轮1621啮合传动。横移支架161远离传动电机162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联动轴924,第二联动轴924轴向的一端与位于升降台12长度方向一端处的传动齿轮1621固定连接,第二联动轴924轴向的另一端与位于升降台12长度方向另一端处的传动齿轮1621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联动轴924使得升降台12两端的横移装置16进行联动。

参照图8和图14,勾板16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传动链条1622的外周面处且其初始位置位于传动链条1622靠近传动齿轮1621的两端处,勾板163包括第一勾板1631、第二勾板1632和第三勾板1633,第一勾板1631位于传动链条1622靠近传动齿轮1621的一端,第二勾板1632和第三勾板1633对称设置在第一勾板1631的两侧,第二勾板1632与传动齿轮1621轴线上方的传动链条1622连接,第三勾板1633与传动齿轮1621轴线下方的传动链条1622连接。置车板8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上各自设置有两个卡板82,卡板82沿置车板8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取出装置14通过移动横移装置16使第一勾板1631与卡板82抵接,横移装置16启动对置车板8进行移动。

参照图11和图12,横移支架161安装在限位支架151上,且横移支架161与限位支架151之间滚动连接。其中,限位支架151位于横移支架161和第一滚输架121之间,横移支架161靠近限位支架151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取出轮1611,相应的,限位支架151靠近横移支架161的一面开设有取出槽1511,取出轮1611位于取出槽1511内,横移支架161与限位支架151通过取出轮1611和取出槽1511的配合进行滚动连接。

参照图11和图12,横移支架161靠近限位装置15的侧壁的中部与第一船形板1537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取出装置14带动第一船形板1537移动,第一船形板1537带动横移支架161移动,将横移装置16向置车板8的外侧移动,随后,横移装置16的传动机构162启动,第一勾板1631与置车板8上的卡板82抵接,实现置车板8的横向移动。

参照图12和图14,传动链条1622的外周面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定位勾板1634,传动齿轮1621轴线上方的传动链条1622的中部与一个定位勾板1634连接,传动齿轮1621轴线下方的传动链条1622的中部与另一个定位勾板1634连接,第一限位安装板1535上安装有限位开关164,限位开关164的检测端对准相对位于上方的定位勾板1634,限位开关164与传动电机1623电连接,用以控制传动链条1622的传动行程。当传动机构162启动,传动链条1622在传动齿轮1621和传动电机1623的带动下移动,当传动链条1622绕传动齿轮1621转动半圈时,初始位置相对位于上方的定位勾板1634移动到下方,而初始位置相对位于下方的定位勾板1634移动到上方,限位开关164对定位勾板1634的位置变换进行检测,从而控制传动链条1622的传动行程。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双塔立体停车库的出入平台的实施原理为:当前塔中的置车室91处于空车状态而后塔处于满车状态时,前塔中的搬运器10将前塔中其中一个空车状态的置车室91内的置车板88移动到前旋转台11上,车辆行驶到前旋转台11的置车板88上并进行停靠,此时,升降地板2位于前旋转台11的下方,对前旋转台11的转向不产生干涉,随后,前旋转台11启动,对置车板88上的车辆进行转向,便于之后车辆的驶出,最后,前塔的搬运器10启动将前旋转台11上的支撑板61运送到置车室91中。

当前塔中的置车室91处于满车状态而后塔的置车室91处于空车状态时,后塔中的搬运器10将后塔中其中一个空车状态的置车室91内的置车板88移动到后旋转71台上,此时,前塔中的前旋转台11没有置车板88,车辆无法直接从前基坑1中通过。因此,升降装置6启动,将升降地板2提升到与前旋转台11处于同一高度,此时,待停靠车辆可以行驶在升降地板2上从前塔通过,随后行驶到后旋转台71的置车板88上进行停靠,随后,后旋转平台启动,对置车板88上的车辆进行转向,便于之后车辆的取出。

当前塔和后塔的置车室91均处于空车状态,前塔中的搬运器10将前塔中其中一个空车状态的置车室91内的置车板88移动到前旋转台11上,后塔中的搬运器10将后塔中其中一个空车状态的置车室91内的置车板88移动到后旋转台71上,驾驶人员可以将车辆行驶到到前塔或后塔上任意一个的置车板88上进行停靠,该置车板88转动带动车辆进行转向,随后通过搬运器10将该置车板88和置车板88上的车辆运送到相应的置车室91内。

当前塔和后塔均处于满车状态,则无法停靠车辆。

车辆停靠在置车板8上,置车板8在升降台12的带动下竖直向上移动,此时,导向轮1021在导向槽1011内滚动,对升降台12的移动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当升降台12移动到待停靠的置车室91的一侧时,升降台12停止移动。随后,固定装置13启动,油缸132带动固定插销131向靠近插销槽134方向移动,使得固定插销131插入插销槽134内,将升降台12和支撑台11进行连接定位。随后,取出装置14启动,取出电机141带动取出齿轮143转动,取出齿轮143转动带动取出链条142绕取出齿轮143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船形板1537移动,第一船形板1537向靠近触发杆1539移动,第一船形板1537与触发杆1539抵接并带动触发杆1539向下移动,触发杆1539带动连动板1531以铰接点向下转动,从而使得限位块152从限位槽81中脱离。与此同时,第一船形板1537带动横移支架161移动,横移支架161通过取出轮1611在限位支架151的取出槽1511内滚动,当磁环开关感应到感应磁铁155,取出装置14停止运行,此时,横移装置16的第一勾板1631能够有效的与卡板82抵接,紧接着,横移装置16启动,第一勾板1631带动置车板8向置车室91内移动,直至限位开关164再次感应到限位开关164定位勾板1634,横移装置16停止运行,此时,置车板8在第一勾板1631的推动下,沿第一运输辊1211平稳移动到第二运输辊1111上,且第一导输辊1212和第二导输辊1112对置车板8的移动进行导向限位使其移动更加平稳。

当将车辆从置车室91内取出时,升降台12提升到待取出车辆的置车室91的一侧,随后固定装置13启动,使得固定插销131插入插销槽134内,将升降台12和支撑台11进行连接定位,取出装置14启动,带动限位装置15将靠近置车板8的限位块152向下移动,取出装置14带动横移支架161向靠近置车板8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勾板1631能够有效的与卡板82抵接,随后横移装置16启动,置车板8在第一勾板1631的拉动下,沿第二运输辊1111平稳移动到第一运输辊1211上,完成取车作业。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