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大空间思维的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机制

文档序号:24726891发布日期:2021-04-16 16:1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向大空间思维的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机制

1.本发明涉及高等教育领域,具体为一种面向大空间思维的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机制。


背景技术:

2.各科专业实验室分布在大学的不同楼栋,各个实验室又由不同的老师负责,即使有开放实验室工作量的保障,也会存在资源优先向本专业倾斜的现象。老师也常因为设备贵重、怕损坏而减少学生流量甚至关闭实验室,而这些设备没碰几下,也就被淘汰了,失去了设备存在的教学意义。
3.然而,现阶段的科研现状是“科研成果树”上“低垂的果实”已被单个个体摘取,如牛顿、居里夫人等,那些“高挂的果实”势必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协同工作,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这就要求学生拥有多元智能开发与发展机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大智能,提升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生产或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拥有跨界思维以及多学科交叉能力。
4.现实中也很少有人意识到,数字时代原住民们在游戏体验中,与队友沟通、游戏画面的冲击、音乐的配合等这些不知不觉地相互促进了人的八大智能发展。他们思维探索的空间经历过游戏晋级的连续性、完整性、丰富性、挑战性与深刻性,也不知不觉地变大了。
5.恰如物理空间常常决定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形态一样,教学的空间也决定了学生发展的可能。在两米高的小屋里,姚明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站直,因为他的头早已顶住了天花板。但在教学领域,我们对学生发展的“天花板”却视而不见。
6.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分享服务如得到app、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等完全可以替代老师实现二手知识(经人“咀嚼”过的)的高效传递,这是对大学的冲击,但同样也是机会,这意味着有更多剩余的教育力量可以集中力量为一手知识(知识的源头或知识真正诞生的地方)的创造提供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他们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者、探索者、学习活动的协调者、责任者、评价者。


技术实现要素:

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教学空间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大空间思维的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机制,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一)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面向大空间思维的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改变以往独立的各个专业实验室的封闭形式,形成大空间的可覆盖各个专业的实验室,每个专业实验室都有一面是玻璃墙体,可以看到实验室配置、实验进展情况。
9.优选的,实验室可以进行积木式迁移与拼接,方便教学内容讲解。
10.优选的,大空间的中间部分是一连排的隔间,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一手知识创造区,朝外一面是玻璃墙体,可查看学生进展情况,在这里以实验项目式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各环节需要的理论知识,可预约相应老师针对性授课,实验项目的最终评价形式多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多种评价方式共存。
11.优选的,实验项目式驱动学习,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从技术上的一招一式:小步渐进的提问、过于细腻流畅的指导、以熟练为目的的技能训练转变到教学资源的开发、课程的设计、对学生差异化的支持,开发难度等级不同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对自我清晰认知,选择与自己匹配的难度,使其更容易达到有着强烈幸福感的“心流体验”,实验项目具备游戏般的晋级体验,对自己感觉需要加强提升的能力可选择难度等级一样的项目持续反复训练,反应能力、执行能力强的可持续晋级,在适当机会,让高级别的学生分享他的经验方法,促进平均水平的提升。
12.优选的,面向大空间思维的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需要实现实验项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实验项目的丰富性,实验项目的挑战性和深刻性,来满足思维探索的空间需求,让学生探究从零散走向有序,从局部走向系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解题走向体验,从技能训练走向综合素养的形成,从二手知识的搬运走向一手知识的创造。
13.优选的,各学院间以大面积墙体分隔开,中间设置卷帘门,定期(约1个月)开放一次,平时“静练内力”,开放日则是“武林大会”。
14.优选的,大空间的左右两侧为玻璃外墙,搭配展示柜,陈列学生的创造性作品,一来展示教学成果,营造良好的学风,二来方便教育厅专家组巡检、调研。
15.(一)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大空间思维的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机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倡导面向大空间思维的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建设,使专业实验室开放、可迁移,释放出以往封闭的贵重的设备仪器的教学价值。
16.2、建立大空间、开放、全科实验室,就像“周岁抓周”,学生在18岁青年时间再次“抓周”,投其所好,真正应材施教。
17.3、大空间、开放、全科实验室是一手知识的创造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成为学习目标的制定者、探索者、学习活动的协调者、责任者、评价者。同时,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多种评价方式共存,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促进多元智能的开发与发展,不仅让他们能进名校,而且帮助他们练就解决实际问题,生产或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让他们拥有持续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为现在及将来的人类大协同创新做好准备。
18.4、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平台,建立良好的人际合作网络,方便组建学科竞赛、科创项目合作团队,把人际关系上升到“战友”高度。
19.5、开放的全科实验室好比是游戏中拥有不同道具的各种场景,视野范围更宽广,也更容易看到今后职业生涯中的“不同道路”,为未来的复杂问题研究带来了全新的不同的视角。
20.6、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左右两侧带玻璃外墙的展示柜,陈列学生的创造性作品,
一来展示教学成果,营造良好的学风,二来方便教育厅专家组巡检、调研,解决了以往创造性作品没地方放的空间问题,同时避免了专家组突击检查时重新布展的重复性劳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一种面向大空间思维的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中的可迁移专业实验室;图3为本发明实验项目驱动式自主学习法;图4为本发明思维探索的空间与学习各方面特性相关的示意图;标注说明:1、外墙玻璃展示区;2、可迁移专业实验室;3、理论课堂教学区;4、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一手知识创造区;5、学院分隔墙体(设置有卷帘门,一月开放一次);6、可制动底轮;7、玻璃墙体。
22.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一种面向大空间思维(如图4所示)的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机制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23.本实施例中采用一种面向大空间思维(如图4所示)的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改变分处不同楼栋的各专业实验室的分散分布形式,形成大空间的可覆盖各个专业的可迁移专业实验室2,所述可迁移专业实验室2都有一面是玻璃墙体7,可以看到实验室配置、实验进展情况,所述可迁移专业实验室2底部都带有可制动底轮6,可以进行积木式迁移与拼接,方便教学内容讲解。
24.大空间的中间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一手知识创造区4,朝外一面是玻璃墙体,可查看学生进展情况,在这里以实验项目式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如图3所示),各环节需要的理论知识,可预约相应老师针对性授课。
25.所述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一手知识创造区4与所述可迁移专业实验室2之间是理论课堂教学区3,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行合一”突破物理空间束缚,认知效率提升。
26.学院间以学院分隔墙体5分隔开,中间设置卷帘门,定期(约1个月)开放一次,平时“静练内力”,开放日则是“武林大会”。大空间的左右两侧为外墙玻璃展示区1,搭配展示柜,陈列学生的创造性作品,一来展示教学成果,营造良好的学风,二来方便教育厅专家组巡检、调研。
27.所述面向大空间思维(如图4所示)的大空间全科实验平台(如图1所示)建设,需要实现实验项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实验项目的丰富性,实验项目的挑战性和深刻性,来满足思维探索的空间需求,让学生探究从零散走向有序,从局部走向系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解题走向体验,从技能训练走向综合素养的形成,从二手知识的搬运走向一手知识的创造,这也意味着教师的评价方式、教学价值观(如表1所示)与教学行为(如表2)的改变。
28.表1 教育价值观的前后对比
表2 老师教学行为的前后对比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