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排式防反水建筑物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2703发布日期:2021-05-28 14:25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排式防反水建筑物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排水设施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排式防反水建筑物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排水系统是建筑物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能够将屋面雨水或雪水等及时排出,从而减少积水给人们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相关技术中,屋顶的排水管是排水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将排水管的管口与屋面连通,通过将排水管与建筑外的管网连通。从而使得将屋面的积水排出建筑外的目的。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当屋面积水多或排水管道被杂物堵塞时,排水管道容易因排水不及时而出现反水现象,即水流反向回流,使得屋面积水愈加严重,因此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排水系统出现反水现象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快排式防反水建筑物排水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快排式防反水建筑物排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快排式防反水建筑物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端开口处覆盖有雨水篦子,所述排水管两侧分别连通有支管,所述排水管内侧壁竖直滑动连接有位于两根支管下方的浮圈,所述浮圈连接有两个用于通闭所述支管的挡板,两个所述挡板与两根支管一一对应;当两个所述挡板远离浮圈的一端均与雨水篦子下端面抵接时,两个所述挡板分别开启对应的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当屋面积水较多或者排水管道被垃圾杂物堵住时,使得排水管内的液面上升,在液面上升时,浮圈跟随液面上升,并驱使挡板上移,使得当挡板上端抵住雨水篦子下端面时,挡板以及浮圈停止上移,且挡板开启支管管口,使得积水可从支管处排出,有利于缓解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从而改善了排水系统出现反水现象的问题,使得排水管承担主要的排水任务,支管只在积水严重或排水管不通畅时起到分担排水压力的角色,在正常排水的情况下,挡板封闭对应的支管管口,有利于减少因杂物积累而造成支管被堵塞的情况,有利于在积水严重时支管可及时有效地缓解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长度方向与排水管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浮圈外周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当所述滑块移动至滑槽下端时,两个所述挡板分别封闭对应的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挡板可沿滑槽的导向作用下稳定滑动,减少浮圈浮动时挡板发生偏移的情况;当排水管的进水量小于排水管的排水量时,排水管的液面下降,浮圈下移,当滑块下滑至滑槽下端时,挡板封闭支管管口,此时滑槽下侧壁为滑块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有利于将挡板稳定于支管的管口处。

优选的,两根所述支管内均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积水中常夹杂杂物,当排水管被杂物堵塞而导致排水不通畅时,并在挡板开启后,部分杂物跟随积水从支管处排放,使得支管存在被杂物堵塞的情况,通过过滤网的设置,有利于降低支管在排水时被杂物堵住的情况。

优选的,两个所述过滤网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周面设置有若干位于所述雨水篦子下方的叶片,若干所述叶片周向分布于转动杆的外周面;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外周面分别设置有刮条,两根所述刮条与两个过滤网一一对应,两根所述刮条分别与对应的过滤网的迎水面抵接两块;所述挡板均朝支管方向贯穿有供转动杆穿过的通槽,所述通槽沿竖直方向延伸,且通槽下端与挡板下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积水从雨水篦子进入排水管内时,积水击打转动杆的叶片上,使得转动杆发生转动,同时带动转动杆两根刮条转动,使得刮条持续对过滤网迎水面的垃圾进行清理刮除,有利于在支管排水过程中过滤网保持通畅,从而在屋面积水量大且支管排放时间长时,过滤网的过滤孔不易被堵塞,有利于提高支管的排水效率。

优选的,两块所述挡板的上端均固定有竖直设置的顶杆,所述雨水篦子沿两根所述顶杆轴线方向贯穿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与两根顶杆一一对应;当两个所述挡板上端均抵住雨水篦子下端面时,两根所述顶杆分别穿过对应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当排水管被垃圾堵塞时,排水管失去了排水功能,此时排水管液面上升,迫使挡板上移,同时顶杆穿过通孔,由于排水管被堵塞,排水管液面保持在与支管下侧边缘齐平的位置,从而使得顶杆一直处在伸出通孔外的状态,便于使用者被关注到,从而有利于使用者可根据顶杆位置判断排水管是否被堵塞,便于提醒使用者及时对垃圾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雨水篦子下端面设置有位于若干叶片上方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转动杆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对雨水篦子的部分滤水孔进行封堵,使得转动杆一侧的若干叶片被固定板所遮挡,此时均有转动杆另一侧的若干叶片受到水流击打,有利于驱使转动杆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包括主杆,所述主杆两端开设有容纳槽,所述转动杆还包括两根分别滑动连接两个容纳槽内的副杆,两个所述容纳槽底壁均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容纳槽底壁的一端与容纳槽内的副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过滤网的迎水面均开设有两个插孔,两个所述插孔与两根副杆一一对应,两根所述副杆分别与对应的插孔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通过将两根副杆收纳在容纳槽内,从而实现了转动杆副收缩功能,便于转动杆的拆卸,有利于减少转动杆在疏通排水管时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滑槽上端开口设置,所述雨水篦子下端设置有与滑槽上端开口插接的定位块,当所述定位块与滑槽插接时,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对应顶杆的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上端开口设置,从而便于将滑块从滑槽内取出,便于将浮圈从排水管取出,有利于清理人员对排水管进行清理;通过定位块与滑槽插接配合,有利于通孔的定位。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排水管两侧分别增设支管,作为应急排水通道,以减轻排水管的排水压力,降低反水现象的产生概率;同时通过将连接有两个挡板的浮圈分别竖直滑动连接在排水管内,液面上升,挡板上移并对开启支管,使得来不及排放的积水从支管排出,液面下降,挡板下移并关闭支管,减少杂物在支管处的积累,有利于降低支管堵塞的概率;

2.通过在支管内设置过滤网,进一步减少支管被堵塞的情况,同时在两个过滤网之间转动连接转动杆,并在转动杆两端设置与过滤网迎水面抵接的刮条,转动杆外周面设置有叶片,积水进入排水管后落在叶片上,从而驱动转动杆转动,且带动刮条持续转动,有利于降低过滤网堵塞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快排式防反水建筑物排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快排式防反水建筑物排水系统中支管和排水管的竖向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快排式防反水建筑物排水系统中主杆的径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管;11、滑槽;2、支管;21、过滤网;3、雨水篦子;31、通孔;32、滤水孔;33、定位块;34、固定板;4、浮圈;41、滑块;42、支撑杆;43、挡板;44、顶杆;45、通槽;5、转动杆;51、主杆;511、叶片;512、容纳槽;513、弹簧;52、副杆;521、刮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快排式防反水建筑物排水系统。参照图1和图2,一种快排式防反水建筑物排水系统包括埋设在建筑物屋面的排水管1道,排水管1道竖直设置且上端开口与屋面连通。排水管1两侧分别连通有支管2,两根支管2轴线重合。在排水系统排水压力大时,支管2可缓解排水管1道的排水压力,减少反水现象出现。两根支管2内安装固定有过滤网21,以阻隔积水中的杂物,降低支管2被堵塞的概率。排水管1上端的管口处安装有雨水篦子3,排水管1上端的内周面开设有环形槽(图中未示出),雨水篦子3架设在环形槽下侧壁,并通过螺钉将雨水篦子3固定在排水管1管口上。雨水篦子3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有若干滤水孔32,若干滤水孔32均呈弧状,且若干滤水孔32分置于雨水篦子3的两侧,雨水篦子3可对体积较大的杂物进行阻隔。

参照图2,排水管1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浮圈4,浮圈4的轴线与排水管1的轴线重合。浮圈4两侧分别固定有滑块41,排水管1内侧壁开设两条开口相互正对的滑槽11,两个滑块41分别与两条滑槽11卡接滑动。滑槽11长度方向与排水管1的长度方向一致,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两条滑槽11的上端开口设置,便于安装人员从滑槽11上端开口处将滑块41装入滑槽11内,同时也便于浮圈4的取出。

参照图2,浮圈4上端面固定有两根支撑杆42,两根支撑杆42远离浮圈4的一端均固定有挡板43,两个挡板43与两根支管2一一对应。两块挡板43均与排水管1的内侧壁贴合。当滑块41滑动至滑槽11的下端时,两块挡板43分别封闭对应支管2的管口,此时排水管1承担主要的排水任务。挡板43可阻挡水流往支管2方向流动,从而减少过滤网21迎水面积累垃圾而被堵塞的情况。

参照图2,两个挡板43上端面均固定有竖直设置的顶杆44,雨水篦子3沿两根顶杆44长度方向贯穿有两个通孔31,两个通孔31与两根顶杆44一一对应。当排水管1出现堵塞现象时,排水管1内的液面上升,从而迫使浮圈4上移,挡板43并在支撑杆42的顶推作用下往上移动,并开启挡板43,且当挡板43上端移动至与雨水篦子3下端面抵接时,两个顶杆44分别穿过对应的通孔31,以提醒使用者排水管1发生了堵塞现象,便于使用者及时疏通排水管1。雨水篦子3下端面固定有与滑槽11上端开口插接的定位块33。当定位块33与滑槽11插接时,两个通孔31分别位于对应顶杆44的正下方,便于通孔31的定位。

参照图2和图3,两个过滤网21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5,转动杆5轴线与支管2轴线重合。转动杆5包括主杆51,主杆51两端分别开设有容纳槽512,转动杆5还包括两根分别滑动连接两个容纳槽512内的副杆52。主杆51以及副杆52均为圆柱状。两个容纳槽512底壁均固定有弹簧513,弹簧513远离容纳槽512底壁的一端与容纳槽512内的副杆52固定连接。使得转动杆5具有伸缩功能。两个过滤网21的迎水面中部均开设有两个插孔(图中未示出),两个插孔与两根副杆52一一对应,两根副杆52分别与对应的插孔插接,且副杆52与对应插孔可进行相对转动,从而实现了转动杆5的转动功能,且便于拆卸。

参照图2和图3,主杆51外周面固定有若干位于雨水篦子3下方的叶片511,叶片511的宽边与转动杆5轴线平行。若干叶片511周向分布于转动杆5的外周面。两根副杆52远离主杆51的一端外周面均固定有刮条521,两根刮条521与两个过滤网21一一对应。当两根副杆52与对应的插孔插接时,两根刮条521分别与对应的过滤网21的迎水面抵接;两块挡板43均朝支管2方向贯穿有供副杆52穿过的通槽45,通槽45沿竖直方向延伸,且通槽45下端与挡板43下端连通。通槽45可供刮条521滑出,便于拆卸。

参照图2和图3,雨水篦子3下端面固定有固定板34,固定板34设置在主杆51同一侧的若干叶片511的上方,且固定板34位于转动杆5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的一侧,使得固定板34封堵雨水篦子3一侧的滤水孔32,未被遮挡的一侧滤水孔32可供水流通过,水流下落并击打主杆51一侧的叶片511,从而驱使转动杆5转动,并带动刮条521对过滤网21迎水面进行清理,减少过滤网21在排水过程中被垃圾堵塞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快排式防反水建筑物排水系统的实施原理为:

当排水管1被堵塞时,进入排水管1的积水使排水管1的液面上升,浮圈4跟随液面上升,并驱使挡板43上移,并在挡板43上端抵住雨水篦子3下端面时,挡板43开启支管2管口,使得积水可从支管2处排出,有利于缓解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从而改善了排水系统出现反水现象的问题,由于雨水篦子3一侧的滤水孔32被固定板34所隔挡,屋面积水便通过雨水篦子3未被封堵的滤水孔32进入排水管1内,并击打主杆51一侧的叶片511,从而驱使转动杆5转动,并带动刮条521对过滤网21迎水面进行持续清理,有利于降低过滤网21被垃圾堵塞的情况,有利于支管2正常排放积水。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