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70168发布日期:2022-08-02 20: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具组件,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100)的母拼接端(101),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形变复位功能的第一模板(1)和至少一个具有刚性且可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模板(1)的第二模板(2),第一模板(1)至少可适配所述母拼接端(101)在混凝土桩墙(100)厚度方向形成的端部轮廓,所述第二模板(2)适配母拼接端(101)的其余端部轮廓且至少一端部能够进出所述母拼接端(101);其中,所述第一模板(1)的成型面至少于距所述母拼接端(101)端面预定距离处形成在混凝土桩墙(100)厚度方向上背离第二模板(2)的凸起(11),第二模板(2)的长度值大于厚度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一模板(1)与至少一第二模板(2)为一体结构;或者,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通过螺接、卡接、销接、插接、搭接、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板(2)包括:用于支撑第一模板(1)的承载面(21);以及在混凝土桩墙(100)厚度方向上对称布置的第一造型面(22)和朝向混凝土桩墙宽度方向的第二造型面(23);优选的,至少所述第一造型面(22)、第二造型面(23)和承载面(21)中的两个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造型面上(23)包含至少一个沿混凝土桩墙宽度方向的凸部;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承载面(21)与第一模板(1)之间形成有部分孔洞结构(12),或者,在所述第一模板(1)上开设有孔洞结构(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造型面(23)上设置有与第二造型面(23)的形状轮廓大致相同的造型辅板(3),所述造型辅板(3)紧密贴覆于第二造型面(23);其中,所述造型辅板(3)与第一模板(1)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造型辅板(3)与第一模板(1)通过螺接、卡接、销接、插接、搭接、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进行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模板(1)远离其凸起(11)的一端设置有上凸段(13),其中,第二模板(2)的第一造型面(22)上设置有与所述上凸段(13)适配的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和/或造型辅板(3)至少部分结构由柔性或塑性或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1)和/或造型辅板(3)整体结构均由柔性或塑性或橡胶材料制作而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混凝土桩墙厚度方向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模板(1),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模板(1)之间的距离l1大于等于两个对称设置的承载面(21)之间的距离值l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模板(2)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24);优选的,所述安装孔(24)是螺纹孔或插接孔或卡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的成型模腔的端部轮廓的横截面大致呈燕尾型、半燕尾型、t型、l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预制构件生产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组件,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的母拼接端,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形变复位功能的第一模板和至少一个具有刚性且可用于支承第一模板的第二模板,第一模板至少可适配母拼接端在混凝土桩墙厚度方向形成的端部轮廓,第二模板适配母拼接端的其余端部轮廓且至少一端部能够进出母拼接端,其中,第一模板的成型面至少于距母拼接端端面预定距离处形成在混凝土桩墙厚度方向上背离第二模板的凸起。本发明具有对混凝土桩墙的母拼接端处实现造型且顺利脱模的效果,提高了预制构件的成型质量和连接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兆弟
技术研发日:2021.01.30
技术公布日:2022/8/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