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新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5255发布日期:2021-06-22 17:13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新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构件生产加工
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全新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面对快速建设发展的需求,混凝土生产需要向高效率、高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用于建造混凝土预制件的设备趋于大型化和复杂化势在必行,建筑行业的产业化升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工业化的方式,像造车一样来盖房子,混凝土工程中预制件的比例占35%~50%,说明预制装配技术仍是建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市面上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生产时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1.大多数的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效率低下,且生产出来的构件质量较差,生产设备过于简单,智能化程度不高;2.多数的混凝土构件生产设备占地庞大,从而在运行时导致了生产的效率和投入不成正比,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
背景技术
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新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艺。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象,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新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艺,生产方法包括如下:s1,首先在一号位完成支模工作,对建筑模板进行施工;s2,当支模完成后对膜架进行扎筋工作,对钢筋结构进行编扎,以此来完成固定;s3,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浇筑在支模的内部;s4,然后对卸入到支模内部的混凝土进行振动捣实的工序,以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s5,在养护时由轮转系统运行,将支模送入到立体循环养护窑内部,并在二号位和三号位完成循环养护工作,如此即可满足出产条件;s6,当养护完成后即可进行支模的出产工作,同时需要在四号位完成出产工作;s7,拆模时首先选择分模面,并应考虑减小由于脱模斜度造成产品的大小端尺寸差异,同时需要在四号位完成拆模工作;s8,将支模用吊机等设备吊起来,方便后续进行出模;s9,当完成吊装工作后,即可开始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出模工作,将构件从支模的内部取出来,同时需要在四号位完成出模工作;s10,最后取出混凝土构件后,还需要额外对构件本身进行清理,将其表面的瑕疵去除掉,同时需要在四号位完成清理工作。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2中,扎筋的速度为30/min,同时需要在一号位完成扎筋工作。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3中,在浇筑时需要连续、均匀并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同样亦是在一号位完成浇筑工作。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4中,振捣的振捣棒有效长度为380mm,同样亦是在一号位完成振捣工作。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8中,在吊装时需要保证吊装高度不得高于3m-5m,同时需要在四号位完成吊装工作。本发明通过利用高度空间节省用地,并通过减少工作移动线路提升工作效率,然后通过将模台小型轻量化,从而改善了清洁和更换的难题,同时通过独立是循环系统,有效的降低了前期设备的投入成本,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生产的效率,单人单天的生产量由原来的0.8立方可提升至16立方,同时占地仅25平方米,远远小于进口设备的上千平米,可以有效的提升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生产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新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艺,生产方法包括如下:s1,首先在一号位完成支模工作,对建筑模板进行施工;s2,当支模完成后对膜架进行扎筋工作,对钢筋结构进行编扎,以此来完成固定;s3,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浇筑在支模的内部;s4,然后对卸入到支模内部的混凝土进行振动捣实的工序,以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s5,在养护时由轮转系统运行,将支模送入到立体循环养护窑内部,并在二号位和三号位完成循环养护工作,如此即可满足出产条件;s6,当养护完成后即可进行支模的出产工作,同时需要在四号位完成出产工作;s7,拆模时首先选择分模面,并应考虑减小由于脱模斜度造成产品的大小端尺寸差异,同时需要在四号位完成拆模工作;s8,将支模用吊机等设备吊起来,方便后续进行出模;s9,当完成吊装工作后,即可开始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出模工作,将构件从支模的内部取出来,同时需要在四号位完成出模工作;s10,最后取出混凝土构件后,还需要额外对构件本身进行清理,将其表面的瑕疵去除掉,同时需要在四号位完成清理工作。步骤s2中,扎筋的速度为30/min,同时需要在一号位完成扎筋工作。步骤s3中,在浇筑时需要连续、均匀并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同样亦是在一号位完成浇筑工作。步骤s4中,振捣的振捣棒有效长度为380mm,同样亦是在一号位完成振捣工作。步骤s8中,在吊装时需要保证吊装高度不得高于3m-5m,同时需要在四号位完成吊装工作。本发明复合纤维参数表格如下表:作业效率占地面积改进前0.8立方混凝土/d800平方米改进后16立方混凝土/d25平方米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利用高度空间节省用地,并通过减少工作移动线路提升工作效率,然后通过将模台小型轻量化,从而改善了清洁和更换的难题,同时通过独立是循环系统,有效的降低了前期设备的投入成本,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生产的效率,单人单天的生产量由原来的0.8立方可提升至16立方,同时占地仅25平方米,远远小于进口设备的上千平米,可以有效的提升空间利用率,制造成本低,生产适应性高,可以满足多种生产需求,在配置智能化系统后有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