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056584发布日期:2021-10-24 08:2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装修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的装饰行业正在向着工业化模块化安装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墙面板饰板装饰是室内设计中普遍采用的装饰方法,可以增加室内空间的层次感,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
3.通常墙面铺贴瓷砖或者墙板的方法是先用水泥砂浆将原墙面找平,带砂浆凝固后,再用瓷砖胶泥铺贴瓷砖或墙板。由于装饰面的验收要求,在安装过程种需要反复调试,对安装工人技术要求高,费时费力,劳动强度高,所以现在对于墙面板的安装更偏向于装配式安装,达到加快施工效率,节省施工消耗的目的,例如中国专利发明专利cn111364723a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其包括:墙体;调平件,其成排设置于墙体上;横向型材,其连接调平件,每根横向型材对应一排调平件;基层板单元,其设置为多个,基层板单元包括基层板和竖向型材,基层板位于横向型材的外侧,且连接调平件,竖向型材设置于基层板的两侧;紧固件,其与相邻基层板单元的相邻竖向型材相卡接;饰面板,其与竖向型材相卡接。上述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紧凑,连接力度好,不会产生晃动现象,提高整体的安装质量,且安装快捷、提高施工效率。
4.但是上述挂装墙面安装结构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结构复杂,墙板安装仅仅依靠调平件进行调平,调节性能差,无法有效吸收墙板的厚度误差,接缝处平整度差,控缝难度大,导致安装效率低下。
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合理高效的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调平件吸收墙体的厚度误差,再通过挂装件处的点状胶吸收墙板自身的厚度误差,所有墙板安装之后平整度好,挂装件不仅可以承载墙板,使得墙板安装稳定性更好,还能作为上下两块墙板之间的嵌缝条,无需进行控缝,安装效率高的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包括设置于墙体上的调平件、设置于所述调平件上的挂装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挂装件上的墙板,所述墙板包括第一墙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墙板上端的第二墙板,所述挂装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挂装板、设置于所述挂装板中部的下侧的接触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挂装板靠近所述调平件的一端的上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调平件连接的第七螺钉,所述接触板远离所述调平件的一侧设置有填胶槽,所述第一墙板的侧面与所述接触板远离所述调平件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墙板的上端与所述挂
装板的下侧连接,所述第二墙板的底端与所述挂装板的上侧连接,且所述第二墙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点状胶。
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墙板底部连接的上底框,所述上底框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墙板底端连接的上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上底板上侧的墙板限位柱。
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墙板限位柱远离所述调平件的一侧设置有黏胶槽。
10.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调平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第七螺钉安装的螺钉槽。
1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接触板靠近所述调平件的一侧设置有延伸柱。
1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填胶槽的侧面设置有溢胶槽,且所述溢胶槽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13.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溢胶槽为水平延伸槽。
14.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挂装件为一体成型件。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墙体上安装调平件;s2:在第一个挂装件上安装第一墙板,使得第一墙板的侧面通过填胶槽内的胶粘剂与接触板远离调平件的一侧连接,且第一墙板的上端抵住挂装板的下侧;s3:将第一个挂装件的固定板通过第七螺钉安装至调平件上;s4:在第二个挂装件上安装第二墙板,第二墙板的底端搭载在挂装板的上侧,在第二墙板与固定板之间点状施胶粘剂完成第二墙板与第一个挂装件的连接;s5:重复执行步骤s1至s4,完成所有墙板的挂装。
1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在执行步骤s3之前,将第一墙板的底端通过黏胶槽内的胶粘剂与设置与地面上的上底框连接,使得第一墙板的底端抵住上底框的上底板上侧,第一墙板的侧面与墙板限位柱连接。
17.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调平件吸收墙体的厚度误差,再通过挂装件处的点状胶吸收墙板自身的厚度误差,所有墙板安装之后平整度好,挂装件不仅可以承载墙板,使得墙板安装稳定性更好,还能作为上下两块墙板之间的嵌缝条,无需进行控缝,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挂装件与墙板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上底框与墙板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的安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中:2、调平件,4、上底框,401、上底板,403、墙板限位柱,405、黏胶槽,9、挂装件,901、挂装板,902、接触板,903、固定板,904、填胶槽,905、点状胶,906、螺钉槽,907、延伸柱,
908、溢胶槽,909、第七螺钉,10、墙板,1001、第一墙板,1002、第二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0.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模块和步骤的相对布置和步骤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1.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的流程并不仅仅是单独进行,而是多个步骤相互交叉进行。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4.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及系统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及系统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25.实施例一:如图1至5所示,仅仅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的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包括设置于墙体上的调平件2、设置于所述调平件2上的挂装件9以及设置于所述挂装件9上的墙板10,所述墙板10包括第一墙板100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墙板1001上端的第二墙板1002,所述挂装件9包括水平设置的挂装板901、设置于所述挂装板901中部的下侧的接触板902以及设置于所述挂装板901靠近所述调平件2的一端的上侧的固定板903,所述固定板903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调平件2连接的第七螺钉909,所述接触板902远离所述调平件2的一侧设置有填胶槽904,所述第一墙板1001的侧面与所述接触板902远离所述调平件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墙板1001的上端与所述挂装板901的下侧连接,所述第二墙板1002的底端与所述挂装板901的上侧连接,且所述第二墙板1002与所述固定板903之间设置有点状胶905。
26.在本发明中,调平件2设置于墙体上,挂装件9设置于一块墙板10的上端并固定至调平件2上,另一块墙板10的底端可以搁置在挂装件9上,也就是挂装件9起到连接两块墙板10的作用。
27.首先是墙板10,所述墙板10包括第一墙板100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墙板1001上端的第二墙板1002,在这里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将两块墙板10进行区分,位于挂装件9下方的墙板10为第一墙板1001,设置于挂装件9上方的墙板10为第二墙板1002,也就是第一墙板1001和第二墙板1002上下相邻,且第二墙板1002位于第一墙板1001上方。
28.然后是挂装件9的结构,所述挂装件9包括水平设置的挂装板901、设置于所述挂装板901中部的下侧的接触板902以及设置于所述挂装板901靠近所述调平件2的一端的上侧的固定板903,所述固定板903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调平件2连接的第七螺钉909;在这里,第
一墙板1001设置于挂装板901下侧,第二墙板1002设置于挂装板901上侧,固定板903通过第七螺钉909竖直安装至调平件2上,挂装板901与固定板903垂直,挂装板901下端的接触板902起到对第一墙板1001的连接和限位的作用。
29.最后是墙板10与挂装件9的连接,所述接触板902远离所述调平件2的一侧设置有填胶槽904,所述第一墙板1001的侧面与所述接触板902远离所述调平件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墙板1001的上端与所述挂装板901的下侧连接,所述第二墙板1002的底端与所述挂装板901的上侧连接,且所述第二墙板1002与所述固定板903之间设置有点状胶905。
30.在这里,在接触板902远离所述调平件2的一侧设置有填胶槽904,第一墙板1001安装时,第一墙板1001的上端抵住至所述挂装板901的下侧,所述第一墙板1001的侧面通过填胶槽904内的胶粘剂与所述接触板902远离所述调平件2的一侧连接;第二墙板1002安装时,第二墙板1002的底端搁置在所述挂装板901的上侧,通过在第二墙板1002与所述固定板903之间进行点状施胶设置点状胶905来调节第二墙板1002与所述固定板903之间的距离,即调节墙板10底端相对与墙体的距离,用于吸收墙板10的厚度误差;另外,第一墙板1001和第二墙板1002分别设置于挂装板901的上下两侧,挂装板901可以作为上下两块墙板10之间留缝的嵌缝条,在安装过程中省去了控缝的步骤,安装更加便捷效率高。
31.需要注意的是,最下方的一块墙板10需要固定,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墙板1001底部连接的上底框4,所述上底框4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墙板1001底端连接的上底板401以及设置于所述上底板401上侧的墙板限位柱403。而且,所述墙板限位柱403远离所述调平件2的一侧设置有黏胶槽405。
32.在这里,第一墙板1001是指最底端的一块墙板10,这块墙板10的底端通过黏胶槽内的胶粘剂与设置与地面上的上底框连接,使得第一墙板1001的底端抵住上底框4的上底板401的上侧,第一墙板1001的侧面与墙板限位柱403所述调平件2的一侧连接。
33.而且,上底框4的下方设置有下底框,下底框固定设置与地面并与最底端的调平件连接,通过调节上底框4与下底框之间的距离便可以使得上底框3水平设置,使得墙板10安装的底端水平,可以吸收地面的高低误差。
34.综合来说,调平件可以水平调平,便于使得墙板10安装的位置平整,即吸收墙体的厚度误差;上底框4可以吸收地面的高低误差;最后在墙板10安装时,通过施点状胶905的厚度,调节所述墙板10的底端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吸收墙板自身的厚度误差,这样,可以使得所有墙板10挂装之后平整性很好,墙板安装稳定性更好。
35.总之,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安装时的具体步骤如下:向在墙体上安装调平件;接着在第一个挂装件上安装第一墙板,使得第一墙板的侧面通过填胶槽内的胶粘剂与接触板远离调平件的一侧连接,且第一墙板的上端抵住挂装板的下侧;然后将第一墙板的底端通过黏胶槽内的胶粘剂与设置与地面上的上底框连接,使得第一墙板的底端抵住上底框的上底板上侧,第一墙板的侧面与墙板限位柱连接;再然后将第一个挂装件的固定板通过第七螺钉安装至调平件上;之后在第二个挂装件上安装第二墙板,第二墙板的底端搭载在挂装板的上侧,在第二墙板与固定板之间点状施胶粘剂完成第二墙板与第一个挂装件的连接;按照上述方法重复执行步骤s1至s4,直至完成所有墙板的挂装。
36.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调平件吸收墙体的厚度误差,再通过挂装件处的点状胶吸收墙板自身的厚度误差,所有墙板安装之后平整度
好,挂装件不仅可以承载墙板,使得墙板安装稳定性更好,还能作为上下两块墙板之间的嵌缝条,无需进行控缝,安装效率高。
37.实施例二,仍如图1至5所示,仅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中,所述固定板903远离所述调平件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第七螺钉909安装的螺钉槽906。螺钉槽906为v型槽,便于第七螺钉909定位进行固定安装。
38.以及,所述接触板902靠近所述调平件2的一侧设置有延伸柱907。延伸柱907水平延伸抵住至设置于墙板与墙体之间的隔音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减少墙板处的空鼓感。
39.另外,所述填胶槽904的侧面设置有溢胶槽908,且所述溢胶槽908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当然,所述溢胶槽908为水平延伸槽。在粘接第一墙板1001的过程中,可将多余的胶粘剂通过溢胶槽908往两侧排,确保粘接效果更好,墙板安装稳定性更好。
40.最后,所述挂装件为一体成型件,一体成型件具有结构强度好、易安装的优点,现场进行装配式安装,安装效率高。
41.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墙体上安装调平件;s2:在第一个挂装件上安装第一墙板,使得第一墙板的侧面通过填胶槽内的胶粘剂与接触板远离调平件的一侧连接,且第一墙板的上端抵住挂装板的下侧;s3:将第一个挂装件的固定板通过第七螺钉安装至调平件上;s4:在第二个挂装件上安装第二墙板,第二墙板的底端搭载在挂装板的上侧,在第二墙板与固定板之间点状施胶粘剂完成第二墙板与第一个挂装件的连接;s5:重复执行步骤s1至s4,完成所有墙板的挂装。
42.而且,在执行步骤s3之前,将第一墙板的底端通过黏胶槽内的胶粘剂与设置与地面上的上底框连接,使得第一墙板的底端抵住上底框的上底板上侧,第一墙板的侧面与墙板限位柱连接。
43.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墙面挂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调平件吸收墙体的厚度误差,再通过挂装件处的点状胶吸收墙板自身的厚度误差,所有墙板安装之后平整度好,挂装件不仅可以承载墙板,使得墙板安装稳定性更好,还能作为上下两块墙板之间的嵌缝条,无需进行控缝,安装效率高。
44.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