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探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7662发布日期:2021-12-01 11:39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探坑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考古遗址模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探坑。


背景技术:

2.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建成的具有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3.目前,考古遗址公园中考古探坑的展示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搭建考古大棚,通过大棚对内部考古探坑进行保护,实际实施中发现大棚虽然对考古探坑保护比较全面,但是在造价和施工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最重要的是会破坏文物勘探天然属性问题;第二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刚好相反,采用自然暴露展示的方式,这种展示方式更接近自然,展示效果更好,但是在耐久性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由其是在雨季频发的南方地区,考古探坑容易受到雨水冲刷垮塌或积水成坑的问题。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需要寻求一种可以解决上述两种方案问题的新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更自然、更耐久的展示考古探坑,本技术提供一种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探坑。
6.本技术提供一种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探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探坑,包括参观平台,参观平台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文化遗址基层、沙土层、回填土层和混凝土层,在参观平台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基坑,基坑底部位于回填土层上,基坑和基坑之间形成有隔梁,基坑底部铺设有高强混凝土层,且高强混凝土层上部及基坑侧壁上设置有装饰面层,所述参观平台在位于基坑下方设置有用于排出基坑中积水的排水组件,排水组件的引入口位于基坑底部,排水组件的出口连通外界。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参观平台模拟考古探坑的工艺设置有多层垫层,沙土层作为含水层,能够避免地下水上渗,回填土层上方的混凝土层能够加强参观平台底部的强度和基坑侧面的强度;基坑底部的高强混凝土层加强了基坑底部的强度,利于游客踩踏,且基坑内的装饰面层较好的塑造了基坑内的风貌,有利于基坑露天展示自然风貌;同时,基坑下方的排水组件能够有效排出基坑中的积水,便于基坑内的展示,本技术能够进行露天展示,且强度和排水性均较好,展示效果更自然、更耐久。
9.可选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预埋在回填土层内横向设置的排水管和竖向连通于排水管上且开口连通基坑底部的引流管。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管与排水管的设置能够较好的排出基坑中的积水。
11.可选的,所述引流管开口上设置有隔离网。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网有效隔绝了异物进入引流管管口,保持引流管管道通畅。
13.可选的,所述隔离网上设置有混凝土网板,混凝土网板的上表面与基坑底部平齐。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网板使得引流管上方的这一块面积和基坑保持在同一色调,便于更好的展示基坑风貌。
15.可选的,所述文化遗址基层与所述沙土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层有效隔离了文化遗址基层及上方垫层,对文化遗址基层进行较好的隔离保护,使得文化遗址基层内现有构造得到较好保持,以满足进一步挖掘文化遗址基层的可能,达到了文物保护“最小干预”、“最大保护”和“可逆性”的保护展示要求。
17.可选的,所述回填土层与所述混凝土层之间铺设有碎石垫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垫层能够较小的承受表层压力并对混凝土层进行较好的支撑,使得混凝土层不易发生裂变,提高了参观平台的抗压能力。
19.可选的,所述参观平台上位于基坑的两侧设置有边墙。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游客参观基坑疲惫时,可坐在边墙上进行休息。
21.可选的,所述边墙下部开设有用于排出参观平台上雨水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一侧与参观平台上表面连通,另一侧连通外界。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参观平台上的雨水能够从排水通道有效排出,对基坑起到了较好的保护。
23.可选的,所述参观平台位于基坑上方设置有遮阴棚。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阴棚可对游客进行较好的遮阴。
25.可选的,所述遮阴棚包括竖向设置于参观平台上的多根立柱、固接于所述立柱上部的顶板以及设置于顶板上部和下部的自然装饰层。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阴棚采用立柱支撑,较好的实现了基坑露天自然展示的效果,同时,遮阴棚顶板上的自然装饰层增强了考古探坑的观赏性。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本技术能够进行露天展示,且强度和排水性均较好,展示效果更自然、更耐久;
29.2.通过设置隔离层,能够保护文化遗址基层结构不被破坏,能够大体维持现有风貌,以达到文物保护“最小干预”、“最大保护”和“可逆性”的保护展示要求;
30.3.通过设置边墙和遮阴棚,便于游客休息,并对游客进行遮阴。
附图说明
31.图1是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探坑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参观平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混凝土网板的俯视图;
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参观平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100、参观平台;101、文化遗址基层;102、沙土层;103、回填土层;104、碎石垫层;105、混凝土层;106、隔离层;200、基坑;201、高强混凝土层;202、装饰面层;300、隔梁;400、边墙;401、排水通道;500、遮阴棚;501、立柱;502、顶板;503、自然装饰层;600、排水
组件;601、排水管;602、引流管;603、隔离网;604、混凝土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实施例1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探坑。
39.参照图1和图2,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探坑包括参观平台100,在参观平台100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基坑200,基坑200与基坑200之间形成有隔梁300,参观平台100上位于基坑200两侧设置有边墙400、位于基坑200上方设置有遮阴棚500,边墙400位于遮阴棚500内,基坑200下方设置有用于排出基坑200中积水的排水组件600,排水组件600的引入口位于基坑200底部,排水组件600的出口连通外界。
40.参观平台100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文化遗址基层101、沙土层102、回填土层103、碎石垫层104和混凝土层105,文化遗址基层101为湮没埋藏在地下的文化遗址所在的土层,沙土层102铺设在文化遗址基层102上,沙土层102为含水层且其厚度约为20cm,沙土层102能够对上渗的水分进行较好的吸收保持,回填土层103的厚度大于沙土层102的厚度,回填土层103上方铺设的碎石垫层104厚度约为10

20cm,能够较好的提高参观平台100的垫层的承载力,混凝土层105浇筑在碎石垫层104上,且厚度约为20cm,混凝土层105强度较高,利于游客踩踏,同时,混凝土层105的上表面人为做了粗糙处理,如一些坑或凸出,使其接近考古探坑的风貌。
41.基坑200位于回填土层103上,基坑200底部铺设有用于加强基坑200强度的高强混凝土层201,高强混凝土层201上部及基坑200侧壁上设置有美观性较好的装饰面层202,装饰面层202可以采用改性土或水泥砂浆制成,改性土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到基坑200内,装饰面层202有利于较好的塑造基坑200风貌。
42.参照图1,边墙400高度设置为35

45cm,当参观的游客坐下时,在双脚平放于地面上时大小腿能够呈90度自然弯曲状态,使游客能够保持较为舒适的坐姿,边墙400下部开设有用于排出参观平台100上雨水的排水通道401,排水通道401位于参观平台100的混凝土层105上,且排水通道401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水通道401一侧与参观平台100上表面连通,另一侧连通外界,且排水通道401连通参观平台100一侧的混凝土层105表面略高于外部表面。
43.遮阴棚500位于边墙400上方,遮阴棚500包括竖向设置于边墙400上部的多根立柱501、固接于多根立柱501顶端的矩形顶板502和设置于顶板502上部和下部的自然装饰层503,多根立柱501分为两组,两组立柱501相互平行布设,每组立柱501有多根,且每组中多根立柱501间隔设置于边墙400上,当游客坐在边墙400上休息时,可以倚靠在立柱501上;顶板502水平设置且顶板502的两侧边沿位于边墙400外部,顶板502能够对边墙400进行有效遮盖;自然装饰层503包括多个平行布设于顶板502上部的第一竹竿以及多个平行布设于相邻两根立柱501之间的第二竹竿,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的颜色与基坑200的装饰面层202的颜色相近,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作为自然装饰有利于展现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探坑的自然风貌,加强其美观性。
44.参照图2和图3,排水组件600包括预埋在回填土层103内横向设置的排水管601和竖向连通于排水管601上的引流管602,引流管602开口连通基坑200底部,引流管602开口上
设置有用于隔绝异物避免其进入管道内的隔离网603,隔离网603上设置有颜色与装饰面层202相近的混凝土网板604,混凝土网板604的上表面与基坑200底部平齐,且混凝土网板604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供基坑200内积水通过的排水孔,基坑200内的积水能够从排水孔进入引流管602,经隔离网603滤过异物后从引流管602进入排水管601并由排水管601排至外部,较好的改善了基坑200积水的问题,便于考古探坑的展示。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探坑的实施原理为:在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探坑时,先在文化遗址基层101上铺设上隔离层106,然后在隔离层106上铺设回填土层103,夯实回填土层103并在回填土层103上部留出基坑200位置,在回填土层103上的基坑200预留位置以外的其它位置上铺设碎石垫层104,在碎石垫层104上浇铸混凝土层105;进一步的,在基坑200底部铺设高强混凝土层201,加强了基坑200底部的强度,并在高强混凝土层201和基坑200侧壁上涂刷装饰面层202,较好的塑造了基坑200内的风貌,同时,在基坑200底部的装饰面层202内预埋有仿真文物,加强了基坑200的观赏性,排水组件600在基坑200下方做了排水处理,利于排出基坑200内的积水,便于基坑200的展示,本技术能够进行露天展示,且强度和排水性均较好,展示效果更自然、更耐久。
46.实施例2
47.参照图4,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文化遗址基层101与沙土层102之间设置有隔离层106,隔离层106为直接铺设在文化遗址基层101上表面的一层韧性较好的pvc膜,沙土层102铺设在隔离层106上。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考古遗址公园模拟考古探坑的实施原理为:隔离层106对文化遗址基层101起到较好的隔离防护,能够使得文化遗址基层101的现有构造得到较好保持,以满足文化遗址基层101进一步挖掘的可能,达到了文物保护“最小干预”、“最大保护”和“可逆性”的保护展示要求;同时,隔离层106与沙土层102配合,隔水效果更好。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