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施工平台及智能化施工平台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84260发布日期:2022-06-29 16:1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智能化施工平台及智能化施工平台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化施工平台及智能化施工平台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设备是本世纪初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脚手架技术,对我国施工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它将高处作业变为低处作业,将悬空作业变为架体内部作业,具有显著的低碳性,高科技含量和更经济、更安全、更便捷等特点。
3.但是施工人员借助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进行施工作业时,通常处于高空露天环境中,不仅作业环境极其恶劣,遇到雨季时,也极易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工程建设的建造设备和工业化水平比较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目前尚需大量人工施工,导致施工进度缓慢,施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施工平台及智能化施工平台的安装方法,以提高建筑施工时的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改善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施工平台,包括:桁架系统,包括上桁架、下桁架和连接架体,所述下桁架通过所述连接架体与所述上桁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桁架用于设置在所述建筑外墙的顶部;可折叠雨棚系统,设于所述上桁架内部,位于所述连接架体上方,所述可折叠雨棚系统与所述连接架体连接;布料机,悬吊连接在所述上桁架上,适于相对所述上桁架往复移动;吊篮系统,与所述下桁架相连;导轨,设于所述上桁架和所述下桁架之间;机器人监测组件,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巡检轨道,所述巡检轨道围设于所述上桁架下方,并与所述连接架体固定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适于沿所述巡检轨道往复移动,用于监控建筑施工过程。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施工平台,包括桁架系统、可折叠雨棚系统、布料机、导轨、吊篮系统和机器人监测组件;其中,桁架系统包括上桁架和位于上桁架下方的下桁架机构,上桁架和下桁架相对间隔设置,上桁架高于建筑外墙的顶部,下桁架围设在建筑外墙的周侧,连接架体的两端分别与上桁架和下桁架相连;可折叠雨棚系统、布料机、导轨、吊篮系统和机器人监测组件均集成在桁架系统上,具体的,可折叠雨棚系统安装在上桁架的内部,位于连接架体上方,并与连接架体连接,在雨季或高温天气时,可折叠雨棚系统展开以将上桁架与下桁架之间的施工区域覆盖,以保证施工人员在恶劣天气时良好的施工环境,从而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通过将布料机悬吊在上桁架上,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可以在上桁架上相对移动,以调整布料机的下料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布料机下料位置的调整操作更加便捷,无需借助吊装设备进行吊运,节省了调整布料机下料位置的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吊篮系统,悬吊连接在下桁架上,当建筑主体内部进行施工时,操作工人可通过吊篮系统对建筑主体的外墙进行施工,从而实现建筑主体与外墙同步施工,施工效率得
到显著提高;当需要对其他楼层的楼体建造施工时,智能化施工平台整体上升或下降,也即,智能化施工平台在运行过程中,设于上桁架和下桁架之间,并与安装在建筑外墙上的防坠落装置相连的导轨,可沿防坠落装置滑动上升或下降;按照需要监控的施工范围,在上桁架下方,连接架体上围设巡检轨道和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适于沿巡检轨道往复移动,以监控建筑施工的全过程,能够及时反馈施工进度及施工现场的实时状况,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桁架和所述下桁架均包括多个长方体框架,多个所述长方体框架被配置为沿所述建筑外墙的周侧设置,并首尾相接以形成闭环结构。
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上桁架和下桁架均通过多个长方体框架构成,长方体框架的规格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具体的,下桁架机构的多个长方体框架沿建筑外墙的周侧设置首尾相接形成闭环结构,上桁架的多个长方体框架与下桁架的多个长方体框架对应设置,同样首尾相接形成闭环结构。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桁架限定有多个工作区域;所述可折叠雨棚系统包括多个可折叠雨棚,每个所述工作区域内均配置有一个所述可折叠雨棚,所述可折叠雨棚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可伸缩雨棚骨架和雨棚布,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分别与所述工作区域的两条边线连接,所述雨棚布与所述可伸缩雨棚骨架相连,所述可伸缩雨棚骨架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相连,并适于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展开或收拢。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上桁架的闭环结构中部以纵横方式设置有多个支撑架体,以将上桁架的中部限定出多个工作区域,每个工作区域内可以配置单独的可折叠雨棚,具体的,可折叠雨棚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分别与一个工作区域内的两条边线连接,也即,分别与支撑架体和连接架体连接,或是当一个工作区域的两条边线均是通过支撑架体形成时,可折叠雨棚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与支撑架体连接,可伸缩雨棚骨架活动连接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雨棚布连接在可伸缩雨棚骨架上,当施工人员需要对某个工作区域内的可折叠雨棚进行收拢或展开操作时,可以仅操作该工作区域内的可折叠雨棚的可伸缩雨棚骨架相对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收拢或展开,从而带动雨棚布收拢或展开,实现分区独立工作,当然,施工人员也可以控制所有工作区域内的可折叠雨棚同时收拢或展开,使操作更加简便。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布料机包括机架和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的布料机本体,所述机架与所述上桁架相连,所述布料机本体适于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调整所述布料机的下料位置。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布料机包括机架和布料机本体,根据布料机需要覆盖的布料范围,在上桁架的中部安装机架,也即在支撑架体上安装机架,在机架下悬吊连接布料机本体,布料机本体可以沿机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布料的具体位置,调整布料机本体在机架上的位置,也即调整布料机的下料位置,借助机架与布料机本体的整体配合,以实现布料机布料范围全面覆盖施工区域的需求。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吊篮系统包括设于所述下桁架上的横向牵引装置,所述横向牵引装置下方悬吊连接有吊篮,并适于带动所述吊篮沿所述下桁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吊篮上设有竖向牵引装置,所述竖向牵引装置与所述横向牵引装置连接,
并适于带动所述吊篮相对所述下桁架的高度方向往复移动。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吊篮系统包括横向牵引装置、竖向牵引装置和吊篮,横向牵引装置设置在下桁架上,吊篮通过竖向牵引装置悬吊连接在横向牵引装置下方,施工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施工的建筑外墙的具体位置,操控横向牵引装置带动吊篮相对下桁架移动至该位置,同时可以通过操控竖向牵引装置使吊篮相对下桁架的高度方向移动,以调整吊篮所处的高度,方便施工人员对建筑外墙的施工。
15.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建筑外墙需要施工的具体位置,在下桁架上安装吊篮系统,例如,可根据建筑外墙外围的下桁架直面跨度安装吊篮系统,如,大跨度直面安装设有横向牵引装置和竖向牵引装置的吊篮系统,小跨度直面安装仅设有竖向牵引装置的吊篮系统,从而方便对建筑外墙的整体施工。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架体包括多个内立杆和多个外立杆,所述内立杆和所述外立杆相对平行设置,并位于所述建筑外墙的外侧,且所述内立杆的两端和所述外立杆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上桁架和所述下桁架连接。
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连接架体包括多个内立杆和多个外立杆,内立杆的两端分别与上桁架和下桁架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连接,外立杆对应内立杆平行设置,两端分别与上桁架和下桁架远离建筑外墙的一侧连接,在内立杆与外立杆之间连接有走道板,具体的,走道板沿多个内立杆和多个外立杆围设在建筑外墙的周侧,在每层楼体的建筑外墙外至少围设有一个走道板。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轨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防坠导轨,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内立杆被配置为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相对的两个所述外立杆被配置为第二支撑架,所述防坠导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个所述内立杆固定连接,所述防坠导轨用于与建筑外墙上的防坠落装置滑动连接,并适于相对所述防坠落装置上升或下降,且沿所述防坠导轨的高度方向平行间隔设有多个防坠挡杆,所述防坠导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意外下坠时,所述防坠挡杆用于与所述防坠落装置配合以止挡所述防坠导轨。
1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部分相邻的两个内立杆被配置为第一支撑架,且第一支撑架的两个内立杆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连接杆连接,防坠导轨安装在第一支撑架的任一个内立杆上,与第一支撑架相对的两个外立杆被配置为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两个外立杆之间也通过多个横向连接杆连接,通过将防坠导轨与第一支撑架的任一个内立杆相连,使得防坠导轨和第一支撑架或第二支撑架对上桁架和下桁架起到支撑作用;防坠导轨还用于与建筑外墙上的防坠落装置滑动连接,并适于相对防坠落装置上升或下降,具体的,防坠落装置包括附墙支座、导轮组、顶撑和防坠器,其中,附墙支座与建筑外墙连接,导轮组、顶撑和防坠器均连接在附墙支座上,防坠导轨与导轮组滑动连接,在智能化施工平台整体上升或下降过程中,防坠导轨相对导轮组滑动上升或下降;此外,沿防坠导轨的高度方向平行间隔设有多个防坠挡杆,在智能化施工平台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智能化施工平台发生意外下坠时,防坠挡杆与防坠器相配合,能够使智能化施工平台制停,具体的,智能化施工平台发生意外下坠时,防坠器卡入相邻的两个防坠挡杆之间,从而使防坠导轨制停,也即,使智能化施工平台停止运行。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巡检轨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巡检滑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有行走机构,包括:安装板和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驱动轮组件,所述安装板与
所述机器人本体连接,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第二驱动轮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巡检滑轨内并与两个所述巡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第二驱动轮连接,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第二驱动轮分别沿两个所述巡检滑轨移动。
2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巡检轨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巡检滑轨,也即,巡检轨道沿高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型、槽型或“几”字型,两个巡检滑轨可以是一体结构或是分体连接,机器人本体通过行走机构与巡检轨道滑动连接,具体的,行走机构包括安装板和驱动轮组件,安装板设在机器人本体靠近巡检轨道的一侧,驱动轮组件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驱动轮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和驱动件,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分别与两个巡检滑轨滑动连接,驱动件适于驱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分别沿两个巡检滑轨移动,从而带动机器人本体相对巡检轨道移动,从而使得机器人本体在建筑外墙的外周往复移动,监控整个施工区域内施工进度及施工现场的实时状况,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
22.应注意的是,还可以在部分上桁架的支撑架体下方设置巡检轨道和机器人本体,以监控建筑主体的内部施工情况,扩大监控范围。
23.具体的,机器人本体上通过设置摄像头,并且摄像头与第三方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连接,摄像头将施工现场的实时状况画面传输至第三方设备,使得施工人员无需通过人工观测的方式去掌握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或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方便了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相关情况。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轮组件,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导轮,两个所述第一导轮均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轮或第二驱动轮运行方向的前端,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巡检滑轨内与所述巡检滑轨滑动连接;和/或,第二导向轮组件,所述第二导向轮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导轮,两个所述第二导轮均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轮或第二驱动轮运行方向的后端,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巡检滑轨内与所述巡检滑轨滑动连接。
2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行走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轮组件和第二导向轮组件,第一导向轮组件和第二导向轮组件分别位于驱动轮组件前进方向的前端和后端,第一导向轮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导向轮,分别设于两个巡检滑轨内,并与巡检滑轨滑动连接,第二导向轮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导向轮,分别设于两个巡检滑轨内,并与巡检滑轨滑动连接,这样,在驱动轮组件运行的过程中,两个第一导向轮和两个第二导向轮均可以在巡检滑轨内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驱动轮组件在往复运行过程中发生卡滞。
2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施工平台的安装方法,包括:搭设找平架;在所述找平架上组装下桁架;在所述下桁架上逐层安装连接架体,并在所述连接架体上逐层安装走道板;在所述连接架体上安装导轨;使所述导轨与安装在所述建筑外墙上的防坠落装置连接;在所述连接架体的顶端安装上桁架;在所述上桁架的内部安装可折叠雨棚系统和布料机;在所述连接架体上安装上吊点及下吊点,并在上吊点与下吊点之间倒挂电动葫芦;在所述下桁架上安装吊篮系统。
27.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搭设出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施工平台,从而可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施工平台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8.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施工平台,包括桁架系统、可折叠雨棚系统、布料机、导轨、吊篮系统和机器人监测组件;其中,桁架系统包括上桁架和位于上桁架下方的下桁架机构,上桁架和下桁架相对间隔设置,上桁架高于建筑外墙的顶部,下桁架围设在建筑外墙的周侧,连接架体的两端分别与上桁架和下桁架相连;可折叠雨棚系统、布料机导轨、吊篮系统和机器人监测组件均集成在桁架系统上,具体的,可折叠雨棚系统安装在上桁架的内部,位于连接架体上方,并与连接架体连接,在雨季或高温天气时,可折叠雨棚系统展开以将上桁架与下桁架之间的施工区域覆盖,以保证施工人员在恶劣天气时良好的施工环境,从而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通过将布料机悬吊在上桁架上,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可以在上桁架上相对移动,以调整布料机的下料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布料机下料位置的调整操作更加便捷,无需借助吊装设备进行吊运,节省了调整布料机下料位置的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吊篮系统,悬吊连接在下桁架上,当建筑主体内部进行施工时,操作工人可通过吊篮系统对建筑主体的外墙进行施工,从而实现建筑主体与外墙同步施工,施工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当需要进行更高层的楼体建造施工时,设于上桁架和下桁架之间,当需要对其他楼层的楼体建造施工时,智能化施工平台整体上升或下降,也即,智能化施工平台在运行过程中,设于上桁架和下桁架之间,并与安装在建筑外墙上的防坠落装置相连的导轨,可沿防坠落装置滑动上升或下降;按照需要监控的施工范围,在上桁架下方,连接架体上围设巡检轨道和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适于沿巡检轨道往复移动,以监控建筑施工的全过程,能够及时反馈施工进度及施工现场的实时状况,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施工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桁架的俯视示意图;
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桁架的俯视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长方体框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长方体框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监测组件安装于连接架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监测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监测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雨棚系统安装在上桁架时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雨棚系统安装在上桁架时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水槽安装在上桁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布料机安装在上桁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吊篮系统安装在下桁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施工平台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45.图标:100-智能化施工平台;1-桁架系统;101-上桁架;102-下桁架;103-连接架体;1031-内立杆;1032-外立杆;9-长方体框架;901-槽钢;902-矩形杆;10-工作区域;11-支撑架体;2-可折叠雨棚系统;201-可折叠雨棚;2011-第一导轨;2012-第二导轨;2013-可伸缩雨棚骨架;2014-导水槽;3-布料机;301-机架;302-布料机本体;4-导轨;401-第一支撑架;402-第二支撑架;403-防坠导轨;4031-防坠挡杆;5-吊篮系统;501-横向牵引装置;502-吊篮;503-竖向牵引装置;6-机器人监测组件;7-巡检轨道;8-机器人本体;701-巡检滑轨;12-走道板;13-行走机构;14-安装板;15-驱动轮组件;1501-第一驱动轮;1502-第二驱动轮;16-第一导向轮组件;1601-第一导向轮;17-第二导向轮组件;1701-第二导向轮;18-摄像头;19-监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4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8.请参考图1和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施工平台100,包括桁架系统1、可折叠雨棚系统2、布料机3、导轨4、吊篮系统5和机器人监测组件6;其中,桁架系统1包括上桁架101、位于上桁架101下方的下桁架102和连接架体103,上桁架101和下桁架102相对间隔设置,上桁架101高于建筑外墙的顶部,下桁架102围设在建筑外墙的周侧,连接架体103的两端分别与上桁架101和下桁架102相连;可折叠雨棚系统2、布料机3、导轨4、吊篮系统5和机器人监测组件6均集成在桁架系统1上,具体的,可折叠雨棚系统2安装在上桁架101的上方,在雨季或高温天气时,可折叠雨棚系统2展开以将上桁架101与下桁架102之间的施工区域覆盖,以保证施工人员在恶劣天气时良好的施工环境,从而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通过将布料机3悬吊在上桁架101上,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可以在上桁架101上相对移动,以调整布料机3的下料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布料机3下料位置的调整操作更加便捷,无需借助吊装设备进行吊运,节省了调整布料机3下料位置的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吊篮系统5,悬吊连接在下桁架102上,当建筑主体内部进行施工时,操作工人可通过吊篮系统5对建筑主体的外墙进行施工,从而实现建筑主体与外墙同步施工,施工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当需要对其他楼层的楼体建造施工时,智能化施工平台100整体上升或下降,也即,智能化施工平台100在运行过程中,设于上桁架和101下桁架102之间,并与安装在建筑外墙上的防坠落装置相连的导轨4,可沿防坠落装置上升或下降;按照需要监控的施工范围,在上桁架101下方,连接架体103上围设巡检轨道7和机器人本体8,机器人本体8适于沿巡检轨道7往复移动,以监控建筑施工的全过程,能够及时反馈施工进度及施工现场的实时状况,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
49.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桁架101和下桁架102均包括多个长方体框架9,多个长方体框架9被配置为沿建筑外墙的周侧设置,并首尾相接以形成闭环
结构。
5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上桁架101和下桁架102均通过多个长方体框架9构成,长方体框架9的规格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具体的,下桁架102的多个长方体框架9沿建筑外墙的周侧设置首尾相接形成闭环结构,上桁架101的多个长方体框架9与下桁架102的多个长方体框架9对应设置,同样首尾相接形成闭环结构。此外,在上桁架101的闭环结构中部以纵横方式设置有多个支撑架体11,具体的,支撑架体11包括多个长方体框架9,多个长方体框架9首尾相接,多个支撑架体11以将上桁架101的中部限定出多个工作区域10。
51.应注意的是,上桁架101与下桁架102距离建筑外墙有一定的距离,需要按照实际的建筑图纸,确定上桁架101与下桁架102距离建筑外墙的距离。
52.值得注意的是,上桁架101和下桁架102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长方体框架9之间均通过连接板螺栓连接,如图4所示,上桁架101和下桁架102的转角处的长方体框架9是通过槽钢901与矩形杆902焊接而成的,为了便于说明,此处将其命名为转角框架;如图5所示,其余部分的长方体框架9则均是通过矩形杆902焊接而成,若上桁架101和下桁架102的转角处框架采用的是如图5所述的长方体框架9,在转角框架与连接架体103螺栓连接时,在矩形杆902上开孔安装螺栓时会发生干涉,但本技术中的转角框架采用的是如图4所示的长方体框架9,所以避免了这种状况的发生。
53.同时,上桁架101和下桁架102使得整个智能化施工平台100结构更加稳固,上桁架101连接可折叠雨棚系统2,将室外作业转变为室内作业,下桁架102集成吊篮系统5,在进行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的同时,施工人员可以借助吊篮系统5完成建筑外墙结构的施工,建筑主体和建筑外墙施工完成之后,提升智能化施工平台100,循环作业完成造楼。
54.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折叠雨棚系统2包括多个可折叠雨棚201,每个工作区域10内均配置有一个可折叠雨棚201,可折叠雨棚201包括第一导轨2011、第二导轨2012、可伸缩雨棚骨架2013和雨棚布(图中未示出),第一导轨2011和第二导轨2012分别与工作区域10的两条边线连接,雨棚布与可伸缩雨棚骨架2013相连,可伸缩雨棚骨架2013与第一导轨2011和第二导轨2012相连,并适于沿第一导轨2011和第二导轨2012展开或收拢。
5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上桁架101的中部限定有多个工作区域10,每个工作区域10内可以配置单独的可折叠雨棚201,具体的,可折叠雨棚201的第一导轨2011和第二导轨2012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导轨2011和第二导轨2012分别与一个工作区域10内的两条边线连接,也即,分别与支撑架体11和连接架体103连接,或是当一个工作区域10的两条边线均是通过支撑架体11形成时,可折叠雨棚201的第一导轨2011和第二导轨2012均与支撑架体11连接,可伸缩雨棚骨架2013活动连接在第一导轨2011和第二导轨2012之间,雨棚布连接在可伸缩雨棚骨架2013上,当施工人员需要对某个工作区域10内的可折叠雨棚201进行收拢或展开操作时,可以仅操作该工作区域10内的可折叠雨棚201的可伸缩雨棚骨架2013相对第一导轨2011和第二导轨2012收拢或展开,从而带动雨棚布收拢或展开,实现分区独立工作,具体的,施工人员通过遥控器来控制每个工作区域10内的可折叠雨棚201收拢或展开,当然,施工人员也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所有工作区域10内的可折叠雨棚201同时收拢或展开,使操作更加简便。
56.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导轨2011和第二导轨2012处于不同的高度,例如,如图11中所
示,一个工作区域10内的第一导轨2011所处的高度高于该工作区域10内的第二导轨2012所处的高度,从而使得可折叠雨棚201形成一定的坡度,便于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度下落,同时,在第二导轨2012的下方设有导水槽2014,具体的,导水槽2014沿第二导轨20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支撑架体11上连接,且导水槽2014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第一端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端所处的高度,当雨水沿可折叠雨棚201的坡度下落落入导水槽2014后,雨水向导水槽2014的第二端滑动并掉落出导水槽2014。
57.应理解的是,在实际中,施工人员可以根据设计需求,来调整每个工作区域10内的第一导轨2011和第二导轨2012所处的高度,既可以是第一导轨2011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导轨2012所处的高度,也可以是第二导轨2012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一导轨2011所处的高度,此处对此并不作限制,只要使可折叠雨棚201形成一定的坡度即可,而导水槽2014始终位于高度相对低的第一导轨2011或第二导轨2012的下方。
58.如图1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布料机3包括机架301和与机架301滑动连接的布料机本体302,机架301与上桁架101相连,布料机本体302适于沿机架3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调整布料机3的下料位置。
5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布料机3包括机架301和布料机本体302,根据布料机3需要覆盖的布料范围,在上桁架101的中部安装机架301,也即在支撑架体11上安装机架301,在机架301下悬吊连接布料机本体302,布料机本体302可以沿机架3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布料的具体位置,调整布料机本体302在机架301上的位置,也即调整布料机3的下料位置,借助机架301与布料机本体302的整体配合,以实现布料机3布料范围全面覆盖施工区域的需求。
60.应注意的是,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上桁架101上还安装有至少一个监控器19,用于监控可折叠雨棚系统2和布料机3的施工状况,在上桁架101上还安装有照明系统,便于施工人员夜间施工。
61.如图1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吊篮系统5包括设于下桁架102上的横向牵引装置501,横向牵引装置501下方悬吊连接有吊篮502,并适于带动吊篮502沿下桁架10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吊篮502上设有竖向牵引装置503,竖向牵引装置503与横向牵引装置501连接,并适于带动吊篮502相对下桁架102的高度方向往复移动。
6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吊篮系统5包括横向牵引装置501、竖向牵引装置503和吊篮502,横向牵引装置501设置在下桁架102上,吊篮502通过竖向牵引装置503悬吊连接在横向牵引装置501下方,施工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施工的建筑外墙的具体位置,操控横向牵引装置501带动吊篮502相对下桁架102移动至该位置,同时可以通过操控竖向牵引装置503使吊篮502相对下桁架102的高度方向移动,以调整吊篮502所处的高度,方便施工人员对建筑外墙的施工。
63.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建筑外墙需要施工的具体位置,在下桁架102上安装吊篮系统5,例如,可根据建筑外墙外围的下桁架102直面跨度安装吊篮系统5,如,大跨度直面安装设有横向牵引装置501和竖向牵引装置503的吊篮系统5,小跨度直面安装仅设有竖向牵引装置503的吊篮系统5,从而方便对建筑外墙的整体施工。
64.如图1和图1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架体103包括多个内立杆1031和多个外立杆1032,内立杆1031和外立杆1032相对平行设置,并位于建筑外墙的外侧,且内
立杆1031的两端和外立杆1032的两端均分别与上桁架101和下桁架102连接。
6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连接架体103包括多个内立杆1031和多个外立杆1032,内立杆1031的两端分别与上桁架101和下桁架102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连接,外立杆1032对应内立杆1031平行设置,两端分别与上桁架101和下桁架102远离建筑外墙的一侧连接,在内立杆1031与外立杆1032之间连接有走道板12,具体的,走道板12沿多个内立杆1031和多个外立杆1032围设在建筑外墙的周侧,在每层楼体的建筑外墙外至少围设有一个走道板12,走道板12用于供施工人员站立于建筑外墙的外侧,对建筑外墙进行施工。
66.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化施工平台100的外围还围设有钢网片,钢网片与走道板12相连,以保证施工人员在智能化施工平台100内部施工时的安全性,也即,保证施工人员在走道板12上对建筑外墙施工时的安全性。
67.如图1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轨4包括第一支撑架401、第二支撑架402和防坠导轨403,部分相邻的两个内立杆1031被配置为第一支撑架401与第一支撑架401相对的两个外立杆1032被配置为第二支撑架402,防坠导轨403与第一支撑架401的一个内立杆1031固定连接,防坠导轨403用于与建筑外墙上的防坠落装置滑动连接,并适于相对防坠落装置上升或下降,且沿防坠导轨403的高度方向平行间隔设有多个防坠挡杆4031,防坠导轨403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意外下坠时,防坠挡杆4031用于与防坠落装置配合以止挡防坠导轨403。
6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部分相邻的两个内立杆1031被配置为第一支撑架401,且第一支撑架401的两个内立杆1031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连接杆连接,导轨4的防坠导轨403安装在第一支撑架401的任一个内立杆1031上,与第一支撑架401相对的两个外立杆1032被配置为第二支撑架402,第二支撑架402的两个外立杆1032之间也通过多个横向连接杆连接,通过将防坠导轨403与第一支撑架401的任一个内立杆1031相连,使得防坠导轨403和第一支撑架401或第二支撑架402对上桁架101和下桁架102起到支撑作用;防坠导轨403还用于与建筑外墙上的防坠落装置滑动连接,并适于相对防坠落装置上升或下降,具体的,防坠落装置包括附墙支座、导轮组、顶撑和防坠器,其中,附墙支座与建筑外墙连接,导轮组、顶撑和防坠器均连接在附墙支座上,防坠导轨403与导轮组滑动连接,在智能化施工平台100整体上升或下降过程中,防坠导轨403相对导轮组滑动上升或下降;此外,沿防坠导轨403的高度方向平行间隔设有多个防坠挡杆4031,在智能化施工平台100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当智能化施工平台100突然加速下落时,此时,防坠挡杆4031与防坠器相配合,能够使智能化施工平台100制停,具体的,当智能化施工平台100突然加速下落时,防坠器卡入相邻的两个防坠挡杆4031之间,从而使防坠导轨403制停,也即,使智能化施工平台100停止运行。
69.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巡检轨道7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巡检滑轨701;机器人本体8上设有行走机构13,包括:安装板14和设于安装板14上的驱动轮组件15,安装板14与机器人本体8连接,驱动轮组件15包括第一驱动轮1501、第二驱动轮1502和驱动件(图中未示出),第一驱动轮1501和第二驱动轮1502分别设于两个巡检滑轨701内并与两个巡检滑轨701滑动连接,驱动件与第一驱动轮1501和第二驱动轮1502连接,并适于驱动第一驱动轮1501和第二驱动轮1502分别沿两个巡检滑轨701移动。
7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巡检轨道7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巡检滑轨701,也即,巡检轨道7沿高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型、槽型或“几”字型,两个巡检滑轨701可以是一体结构
或是分体连接,机器人本体8通过行走机构13与巡检轨道7滑动连接,具体的,行走机构13包括安装板14和驱动轮组件15,安装板14设在机器人本体8靠近巡检轨道7的一侧,驱动轮组件15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4上,驱动轮组件15包括第一驱动轮1501、第二驱动轮1502和驱动件,第一驱动轮1501和第二驱动轮1502分别与两个巡检滑轨701滑动连接,驱动件适于驱动第一驱动轮1501和第二驱动轮1502分别沿两个巡检滑轨701移动,从而带动机器人本体8相对巡检轨道7移动,从而使得机器人本体8在建筑外墙的外周往复移动,监控整个施工区域内施工进度及施工现场的实时状况,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
71.应注意的是,还可以在部分上桁架101的支撑架体11下方设置巡检轨道7和机器人本体8,以监控建筑主体的内部施工情况,扩大监控范围。
72.具体的,机器人本体8上通过设置摄像头18,并且摄像头18与第三方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连接,摄像头18将施工现场的实时状况画面传输至第三方设备,使得施工人员无需通过人工观测的方式去掌握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或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方便了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相关情况。
7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行走机构13还包括:第一导向轮组件16,第一导向轮组件16包括两个第一导轮1601,两个第一导轮1601均位于第一驱动轮1501或第二驱动轮1502运行方向的前端,并分别设于两个巡检滑轨701内与巡检滑轨701滑动连接;
7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行走机构13还包括:第二导向轮组件17,第二导向轮组件17包括两个第二导轮1701,两个第二导轮1701均位于第一驱动轮1501或第二驱动轮1502运行方向的后端,并分别设于两个巡检滑轨701内与巡检滑轨701滑动连接。
7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行走机构13还包括第一导向轮组件16和第二导向轮组件17,第一导向轮组件16和第二导向轮组件17分别位于驱动轮组件15前进方向的前端和后端,第一导向轮组件16包括两个第一导向轮1601,分别设于两个巡检滑轨701内,并与巡检滑轨701滑动连接,第二导向轮组件17包括两个第二导向轮1701,分别设于两个巡检滑轨701内,并与巡检滑轨701滑动连接,这样,在驱动轮组件15运行的过程中,两个第一导向轮1601和两个第二导向轮1701均可以在巡检滑轨701内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驱动轮组件15在往复运行过程中发生卡滞。
76.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施工平台的安装方法,包括:
77.步骤s1:搭设找平架。
78.步骤s2:在找平架上组装下桁架。
79.步骤s3:在下桁架上逐层安装连接架体,并在连接架体上逐层安装走道板。
80.步骤s4:在连接架体上安装导轨。
81.步骤s5:使导轨与安装在建筑外墙上的防坠落装置连接。
82.步骤s6:在连接架体的顶端安装上桁架。
83.步骤s7:在上桁架的内部安装可折叠雨棚系统和布料机。
84.步骤s8:在连接架体上安装上吊点及下吊点,并在上吊点与下吊点之间倒挂电动葫芦。
85.步骤s9:在下桁架上安装吊篮系统。
86.应注意的是,步骤s9之后或步骤s3之后在走道板处安装翻板及内挑板。
8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8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8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