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减震水平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66545发布日期:2022-04-30 14:5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减震水平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施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减震水平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水平连接的主要处理方式是通过预制剪力墙预留水平分布钢筋,在现场安装定位之后,与纵向受力钢筋连接,然后立模板并后浇混凝土形成。
3.根据专利号cn201710537267.8,公开日:2017-09-19,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剪力墙消能减震水平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左侧剪力墙右侧剪力墙和预埋连接装置;所述的预埋连接装置包括左槽腔、右槽腔、耗能减震部件和对拉螺栓;左槽腔由左前板、左后板、左上板和左下板组成的空腔结构,左前板、左后板、左上板和左下板均焊接有抗拔螺栓;右槽腔由右前板、右后板、右上板和右下板组成的空腔结构,右前板、右后板、右上板和右下板均焊接有抗拔螺栓;耗能减震部件置于左槽腔和右槽腔的空腔结构中,通过对拉螺栓固定;左侧剪力墙中的钢筋与左前板、左后板、左上板和左下板焊接;右侧剪力墙中的钢筋与右前板、右后板、右上板和右下板焊接;耗能减震部件左侧单排对拉螺栓与左槽腔连接固定,耗能减震部件右侧通过双排对拉螺栓与右槽腔连接固定;左侧剪力墙和右侧剪力墙间为缝带填充区,其为采用预埋连接装置连接产生的区域;缝带填充区的填充物为石棉水泥、砂浆混凝土、内聚氯橡胶或粘合材料;右槽腔的右前板和右后板与右侧剪力墙表面形成的凹槽区域,为后浇筑混凝土填充区;后浇筑混凝土填充区的填充物为普通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砂浆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所述的耗能减震部件采用摩擦阻尼器或者软钢阻尼器。
4.先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处理工艺中,只是单纯的考虑到安装的稳定性的问题,且忽略了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安装之后的抗震问题,当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在地震中受到纵波和横波的作用的时候,墙体跟随振波进行活动,强大的扭曲力下,会使得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和承重柱之间的连呈现脆弱,以发生分离,造成墙面倒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减震水平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减震水平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
7.承重柱,其每个面均设置有侧翼连接桩;
8.侧墙,其侧面设置有预埋套件,所述预埋套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侧翼连接桩上;
9.所述预埋套件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单元,所述侧翼连接桩上设置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缓冲单元的阻尼保持在预定值内。
10.作为优选的,所述预埋套件包括对称分布的预埋块,所述侧翼连接桩上开设有导滑槽,所述预埋块通过螺栓可位于所述导滑槽保持活动。
11.作为优选的,所述预埋块相对两侧的侧壁焊接有第一钢筋段,所述预埋块上对称焊接有异型钢筋架,所述异型钢筋架包括多个竖直部和水平部,多个所述竖直部呈线性阵列焊接于所述水平部的侧壁上。
12.作为优选的,所述预埋套件包括对称分布的预埋块,两个所述预埋块之间焊接有贴合于所述侧墙侧壁的钢板,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呈线性阵列焊接于所述钢板上;
13.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具体为多边形结构,并抵接于所述侧翼连接桩的侧壁上。
14.作为优选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焊接于所述侧翼连接桩上并位于所述承重柱内部的预制槽,所述预埋套件包括对称分布的预埋块,所述预制槽内设置有第二缓冲单元,所述第二缓冲单元与每一个所述预埋块相连接。
15.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单元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侧翼连接桩上开设的槽伸出并装配于所述预埋块上。
16.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单元包括对称安装于所述连接部上并位于承重柱内的弧形脚,所述弧形脚根据结构分为:倾斜部、第一抵触部、弧形部以及第二抵触部。
17.作为优选的,所述弧形脚整体有弹性钢板制成。
18.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减震水平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减震水平连接装置,所述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9.s1、编制钢缆笼的时,对所述预制槽通过扎丝固定在钢缆笼上,然后进行浇筑,制成所述承重柱,然后再利用钢板将所述第二缓冲单元封在所述预制槽内,并通过膨胀螺栓进行多点固定,多个所述钢板分别安装于所述承重柱的四个侧面,以形成所述侧翼连接桩;
20.s2、修建完成所述侧墙之后,在所述预埋套件侧边预制混凝土块,并将所述预埋套件浇注于预制混凝土块内;
21.s3、将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预埋块侧边开设的插槽内,然后利用螺栓将侧翼连接桩、预埋块及连接部三者进行固定,其中:所述侧翼连接桩上开设的为腰孔,而预埋块和所述连接部则开设有螺栓孔。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减震水平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剪力墙装配之后通过第一缓冲单元降低地震纵波和横波作用于侧墙上的振动,同时利用保护机构对第一缓冲单元进行保护,避免其以为振动幅度过大,超出其阻尼力的,造成第一缓冲单元损坏,失去原始功能,极大的增强了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处理之后的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承重柱;2、侧墙;3、侧翼连接桩;4、预埋套件;41、预埋块;411、导滑槽;412、第一钢筋段;413、异型钢筋架;42、钢板;5、第一缓冲单元;6、保护机构;61、预制槽;7、第二缓冲单元;71、连接部;72、弧形脚;721、倾斜部;722、第一抵触部;723、弧形部;724、第二抵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30.如图1-3所示,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减震水平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
31.承重柱1,其每个面均设置有侧翼连接桩3;
32.侧墙2,其侧面设置有预埋套件4,预埋套件4通过螺栓固定于侧翼连接桩3上;
33.预埋套件4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单元5,侧翼连接桩3上设置有保护机构6,保护机构6用于使第一缓冲单元5的阻尼保持在预定值内。
34.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缓冲单元5可以为阻尼器;又或者是剪叉式缓冲机构;再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缓冲机构均可。而实施例中的保护机构6,其可以为橡胶块,当第一缓冲单元5受力到达阻尼值的临界的时候,通过橡胶块限制其阻尼值的到达;又或者为弹簧阻尼器;再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阻尼限位机均可。
35.上述技术方案中,剪力墙装配之后通过第一缓冲单元5降低地震纵波和横波作用于侧墙2上的振动,同时利用保护机构6对第一缓冲单元5进行保护,避免其以为振动幅度过大,超出其阻尼力的,造成第一缓冲单元5损坏,失去原始功能,极大的增强了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处理之后的抗震能力。
3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实施例中,根据图2可知,实施例中的预埋套件4包括对称分布的预埋块41,侧翼连接桩3上开设有导滑槽411,预埋块41通过螺栓可位于导滑槽411保持活动。
3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图2可知,预埋块41相对两侧的侧壁焊接有第一钢筋段412,预埋块41上对称焊接有异型钢筋架413,异型钢筋架413包括多个竖直部和水平部,多个竖直部呈线性阵列焊接于水平部的侧壁上,以增加预埋块41安装后连接的稳定性。
38.进一步的,根据图2可知,在预埋套件4包括对称分布的预埋块41,两个预埋块41之间焊接有贴合于侧墙2侧壁的钢板42,第一缓冲单元5呈线性阵列焊接于钢板42上;而第一缓冲单元5具体为多边形结构,并抵接于侧翼连接桩3的侧壁上。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多边形结构其可以为菱形、剪叉型、五边形等多边形结构均可,其主要用于承受地震中侧墙2与承重柱1之间摇晃受到的力。
3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根据图2和图3可知,保护机构6包括焊接于侧翼连接桩3上并位于承重柱1内部的预制槽61,预埋套件4包括对称分布的预埋块41,预制槽61内设置有第二缓冲单元7,第二缓冲单元7与每一个预埋块41相连接。
40.具体的,第二缓冲单元7包括连接部71,连接部71从侧翼连接桩3上开设的槽伸出并装配于预埋块41上。进一步的,第二缓冲单元7包括对称安装于连接部71上并位于承重柱1内的弧形脚72,弧形脚72根据结构分为:倾斜部721、第一抵触部722、弧形部723以及第二
抵触部724。
41.需要说明的是,弧形脚72整体有弹性钢板制成。
42.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减震水平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3.s1、编制钢缆笼的时,对预制槽61通过扎丝固定在钢缆笼上,然后进行浇筑,制成承重柱1,然后再利用钢板将第二缓冲单元7封在预制槽61内,并通过膨胀螺栓进行多点固定,多个钢板分别安装于承重柱1的四个侧面,以形成侧翼连接桩3;
44.s2、修建完成侧墙2之后,在预埋套件4侧边预制混凝土块,并将预埋套件4浇注于预制混凝土块内;
45.s3、将连接部71插入预埋块41侧边开设的插槽内,然后利用螺栓将侧翼连接桩3、预埋块41及连接部71三者进行固定,其中:侧翼连接桩3上开设的为腰孔,而预埋块41和连接部71则开设有螺栓孔。
46.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