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双层折叠立体车库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47427发布日期:2022-11-26 11:5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智能双层折叠立体车库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智能双层折叠立体车库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停车位紧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并且由于土地资源的紧张,如果前期车位数量规划不够,后期无法增加,从而使停车问题成为了老大难问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立体车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位紧张的问题,但是,由于立体车库的最初出发点是通过设置更多的停车位增大停车数量,因此立体车库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高,并且整体体积庞大,无法整体运输,限制了使用的灵活性,对于老城区、商业区和旅游景点等地方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双层折叠立体车库及使用方法,实现了上下两层的停放,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更加灵活。
4.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智能双层折叠立体车库,包括底架、位于底架上方的载车架、安装在底架上的防坠器,以及连接载车架与底架的两组折叠式顶升机构,两组所述的折叠式顶升机构沿左右方向分布,载车架下方形成位于两组折叠式顶升机构之间的下层停车区,载车架上方形成上层停车区;每组所述的折叠式顶升机构均包括前立柱和位于前立柱后方的后立柱,前立柱的下端安装有沿载车架前后移动的前行走轮,前立柱的上端通过前横轴与载车架铰接,前立柱上铰接有位于前行走轮与前横轴之间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远离前立柱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销与底架铰接,第一固定销位于前行走轮的前方;后立柱的下端安装有沿载车架前后移动的后行走轮,后立柱的上端通过后横轴与载车架铰接,后立柱上铰接有位于后行走轮与后横轴之间的第二连杆,第二连杆远离后立柱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销与底架铰接,第二固定销位于后行走轮的后方; 底架上安装有驱动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相对或相背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防坠器电性连接,且防坠器适配于载车架处于最高点时的前行走轮位置和/或后行走轮位置,载车架下方停有车辆时,防坠器限制前行走轮和/或后行走轮移动,载车架下方无车辆时,防坠器失去对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移动的限制。
5.本方案通过设置形成下层停车区和上层停车区,实现了两辆车的停放,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通过设置的立柱和连杆形成折叠机构,实现了载车架的升降,从而实现了车库的折叠;通过设置防坠器,防止行走轮自行移动,保证了使用的安全,避免载车架坠落。
6.作为优化,还包括朝向下层停车区设置的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与防坠器电性连接。本优化使用时,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下层停车区内是否有车辆存在,并将信号发送至防坠器,防坠器接收到的信号为车辆存在对应的信号,则保持对行走轮的限制状态,防
坠器接收到的信号为无车辆存在对应的信号,则释放对行走轮的限制,保证了防坠的可靠性,并且提高了智能化水平。
7.作为优化,所述防坠器包括与底架固接的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电磁继电器,以及与电磁继电器的活动触头连接的牵引杆,所述固定座上通过第一铰轴铰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下端形成对前行走轮或后行走轮的阻挡,限位板靠近电磁继电器的侧边上部通过第二铰轴铰接有传力杆,传力杆远离限位板的一端与牵引杆远离活动触头的一端铰接,第二铰轴在高度方向上低于第一铰轴和牵引杆。本优化方案的防坠器通过电磁继电器通断电时活动触头的移动带动牵引杆移动,利用牵引杆的移动拉动限位板旋转,从而对行走轮进行限位,控制方便,传力杆和第二铰轴之间的高度差设置,提高了对行走轮限制的可靠性。
8.作为优化,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后行走轮后方的第一链轮、位于前行走轮前方的第二链轮,以及驱动第一链轮和\或第二链轮转动的驱动电机,前立柱的下端连接有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所述第一链条远离前立柱的一端绕过第一链轮后与后立柱连接,所述第二链条远离前立柱的一端绕过第二链轮后与后立柱连接。本优化方案通过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的结构设置,实现了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的相对和相背移动,并且利用链轮驱动链条移动,避免出现打滑现象。
9.作为优化,左右两侧的两第一链轮安装于同一传动轴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传动轴通过链传动连接。本优化方案将两侧的第一链轮安装在同一传动轴上,保证了两组折叠式顶升机构动作的同步性。
10.作为优化,底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边梁和右边梁,以及固接于左边梁和右边梁后端的后边梁,左边梁、后边梁和右边梁内侧形成前端敞口的停车区。本优化方案的底架结构简单,而且采用利用各边梁形成停车区,减轻了设备重量,通过设置敞口,便于车辆进出。
11.作为优化,所述左边梁和右边梁上分别设有与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适配的导向槽,且导向槽与前立柱、后立柱适配,前立柱上设有与第一连杆适配的容置槽,后立柱上设有与第二连杆适配的容置槽。本优化方案的设置,使得设备在折叠后的高度大幅减小;通过设置导向槽,给行走轮的移动提供导向,以保证折叠和伸展时的稳定性。
12.作为优化,载车架包括载车板和固接于载车板左右两侧边的限位梁,限位梁的顶面高出载车板10~20cm,载车板的前端设有向前下方延伸的斜板,载车架落至最低位时,斜板的下边缘与底架的底面平齐。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梁,不仅提高了载车架的结构强度,而且对车辆左右位置进行限制,在车辆移动过程中出现偏斜时,对轮胎进行阻挡,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斜板,使得向载车板上停放车辆时更加容易。
13.本方案还提供一种上述智能双层折叠立体车库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方面:1、立体车库的初始状态为折叠状态,将车辆停放至载车架上后,启动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的传力带动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相背移动,使载车架起升,载车架将车辆顶起的同时,在载车架下方形成另一放置车辆的空间;2、载车架起升至最高点时,后行走轮位于与防坠器对应的位置,防坠器的限位板转至后行走轮的前方,对后行走轮的前移形成限制,防止停放于上层的车辆坠落;3、需要取上层的车辆时,先将下层的车辆从载车架下方移出,当检测传感器检测不到车辆存在时,向电磁继电器发送信号,电磁继电器的活动触头向前移动,带动牵引杆前
移,通过传力杆的传力,拉动限位板旋转,使限位板失去对后行走轮的阻挡;然后驱动电机动作,通过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的传力带动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相对移动,使载车架下落,载车架下落至最低位时,将车从载车架上移走即可。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折叠式顶升机构将载车架和底架连接,折叠后的体积大幅减小,便于运输,并且方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装的数量,使用更加灵活;载车架和底架分别形成车辆停放区,实现了双层停车,增加了停车数量;通过检测传感器和防坠器的设置,避免在下层放置有车辆时载车架坠落,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向视图;图4为防坠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防坠器主视图;图6为底架主视图;图中所示:1、载车架,2、底架,3、前立柱,4、后立柱,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后横轴,8、斜板, 9、前行走轮,10、缓冲垫,11、第一链轮,12、第一链条,13、第二链条,14、第二链轮,15、传动轴,16、驱动电机,17、后行走轮,18、第一固定销,19、第二固定销,20、防坠器,21、第一铰轴,22、限位板,23、传力杆,24、牵引杆,25、电磁继电器,26、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17.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双层折叠立体车库,包括底架2、位于底架上方的载车架1、安装在底架上的防坠器20,以及连接载车架与底架的两组折叠式顶升机构,两组所述的折叠式顶升机构沿左右方向分布,且两组折叠式顶升机构相互对称,载车架下方形成位于两组折叠式顶升机构之间的下层停车区,载车架上方形成上层停车区,在上层停车区停放有车辆时,防坠器限制折叠式顶升机构动作。
18.每组折叠式顶升机构均包括前立柱3和位于前立柱后方的后立柱4,且左右两侧的前立柱和后立柱分别相互平行,同组折叠顶升机构中的前立柱和后立柱呈倒“八”字型,前立柱的下端安装有沿载车架前后移动的前行走轮9,前立柱的上端通过前横轴与载车架铰接,前立柱上铰接有位于前行走轮与前横轴之间的第一连杆5,第一连杆远离前立柱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销18与底架铰接,第一固定销位于前行走轮的前方;后立柱的下端安装有沿载车架前后移动的后行走轮17,后立柱的上端通过后横轴7与载车架铰接,后立柱上铰接有位于后行走轮与后横轴之间的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远离后立柱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销19与底架铰接,第二固定销位于后行走轮的后方;第一固定销、前横轴、第二固定销和后横轴的轴线相互平行。
19.底架上安装有驱动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相对或相背移动的驱动装置,具体的,驱动装置包括位于后行走轮后方的第一链轮11、位于前行走轮前方的第二链轮14,以及驱动
第一链轮和\或第二链轮转动的驱动电机16,前立柱的下端连接有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所述第一链条12远离前立柱的一端绕过第一链轮11后与后立柱4连接,所述第二链条13远离前立柱的一端绕过第二链轮14后与后立柱4连接。左右两侧的两第一链轮安装于同一传动轴15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传动轴通过链传动连接。
20.驱动装置与防坠器电性连接,且防坠器适配于载车架处于最高点时的前行走轮位置和后行走轮位置,载车架处于最高点时,前行走轮位于前极限位,后行走轮位于后极限位,载车架下方停有车辆时,防坠器限制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移动,载车架下方无车辆时,防坠器失去对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移动的限制。为了提高安全性,本实施例在前行走轮的前极限位置和后行走轮的后极限位置均安装有防坠器。
21.为了提高智能化水平,本实施例还包括朝向下层停车区设置的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与防坠器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检测传感器采用红外接近传感器,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下层停车区内是否有车辆存在,并将信号发送至防坠器,防坠器接收到的信号为车辆存在对应的信号,则保持对行走轮的限制状态,防坠器接收到的信号为无车辆存在对应的信号,则释放对行走轮的限制。
22.防坠器20包括与底架固接的固定座26、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电磁继电器25,以及与电磁继电器的活动触头连接的牵引杆24,所述固定座上通过第一铰轴21铰接有限位板22,限位板22的下端形成对前行走轮或后行走轮的阻挡,延伸至前行走轮移动轨迹上,限位板靠近电磁继电器的侧边上部通过第二铰轴铰接有传力杆23,传力杆远离限位板的一端与牵引杆远离活动触头的一端铰接,第二铰轴在高度方向上低于第一铰轴和牵引杆。电磁继电器的活动触头连接有微动开关,微动开关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电磁继电器通过微动开关与驱动电机电连接.底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边梁和右边梁,以及固接于左边梁和右边梁后端的后边梁,驱动装置安装在后边梁的后侧,左边梁、后边梁和右边梁内侧形成前端敞口的停车区。左边梁和右边梁上分别设有与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适配的导向槽,且导向槽与前立柱、后立柱适配,前立柱上设有与第一连杆适配的容置槽,后立柱上设有与第二连杆适配的容置槽,在车库折叠后,避免立柱占用空间,缩小了设备厚度。
23.载车架包括载车板和固接于载车板左右两侧边的限位梁,限位梁的顶面高出载车板10~20cm,载车板的前端设有向前下方延伸的斜板8,载车架落至最低位时,斜板的下边缘与底架的底面平齐,载车板的后端设有位于左右两限位梁之间的限位台,避免车辆移动过量。载车架的底面固设有沿左右方向分布的两缓冲垫10,两缓冲垫分别位于底架左边梁和右边梁的正上方,以缓冲载车架落下时的冲击力。
24.一种本实施例智能双层折叠立体车库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方面:1、立体车库的初始状态为折叠状态,将车辆停放至载车架上后,启动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的传力带动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相背移动,使载车架起升,载车架将车辆顶起的同时,在载车架下方形成另一放置车辆的空间;2、载车架起升至最高点时,后行走轮位于与防坠器对应的位置,防坠器的限位板转至后行走轮的前方,对后行走轮的前移形成限制,防止停放于上层的车辆坠落;3、需要取上层的车辆时,先将下层的车辆从载车架下方移出,当检测传感器检测
不到车辆存在时,向电磁继电器发送信号,电磁继电器的活动触头向前移动,带动牵引杆前移,通过传力杆的传力,拉动限位板旋转,使限位板失去对后行走轮的阻挡;然后驱动电机动作,通过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的传力带动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相对移动,使载车架下落,载车架下落至最低位时,将车从载车架上移走即可。
25.本发明的立体车库采用立柱与连杆形成的人字型可折叠立柱,在停放车辆时立柱结构稳定,不停放车辆时,各立柱隐藏在导向槽和容置槽内,立柱不占用空间。设备可单独使用,也可多套并联使用,增加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并且设备安装、拆卸方便,占地面积小,能极大满足老城区、商业区、旅游景点等地区的停车难问题。
26.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