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活装卸的转换层吊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7095发布日期:2023-03-31 13:0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灵活装卸的转换层吊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饰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灵活装卸的转换层吊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2.装饰工程涉及大量的吊顶工程,规范中规定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并增设吊杆;规范还规定当吊杆长度超过3m后需要提供连接的转换层结构。而现场吊顶转换层多在现场对型材进行二次加工再焊接实现其安装,缺点为以下几点:(1型材切割及焊接都为动火施工,安全性较低。(2现场焊接及切割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存在威胁。(3焊接及对型材的二次加工,不利于降低临电的使用。(4施工现场动火焊接另外还需办理动火证、配备监火人及相关防火防范设施,相关手续及防范措施复杂,间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灵活装卸的转换层吊支架结构,要解决传统的转换层结构施工安全性较低、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存在威胁、不利于降低临电的使用和间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灵活装卸的转换层吊支架结构,包括有上吊杆、下吊杆、横向龙骨和纵向龙骨;所述横向龙骨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纵向龙骨有一组,沿横向间隔布置在一组横向龙骨的顶部,并且一组纵向龙骨与一组横向龙骨共同构成龙骨骨架;所述上吊杆在每根横向龙骨上均布置有一组,用以将龙骨骨架吊设在楼板下方;所述下吊杆有一组,在每根纵向龙骨上均布置有一组,用以将吊顶板吊设在龙骨骨架下方;所述横向龙骨和纵向龙骨均由角钢制成,并且横向龙骨的槽口朝上,纵向龙骨的槽口朝下;所述横向龙骨与纵向龙骨之间通过龙骨稳固组件连接;所述上吊杆与横向龙骨之间通过第一龙骨挂件连接;所述下吊杆与纵向龙骨之间通过第二龙骨挂件连接;所述龙骨稳固组件包括有龙骨连接件和第一拉结螺栓;所述龙骨连接件包括有连接板、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连接板呈十字形,设置在横向龙骨与纵向龙骨之间;所述上夹板有两块,分别设置在连接板的横边两端;所述上夹板包括有上斜板段和上竖板段;两块上斜板段分别贴设在纵向龙骨两侧的侧板上;所述上竖板段设置在上斜板段的顶部,并且上竖板段的上部超出纵向龙骨的顶部;所述下夹板有两块,分别设置在连接板的纵边两端;所述下夹板包括有下斜板段和下竖板段;两块下斜板段分别贴设在横向龙骨两侧的侧板上;所述下竖板段设置在下斜板段的底部,并且下竖板段的下部超出横向龙骨的底部;所述第一拉结螺栓有两个,分别将两块上竖板段的上部以及将两块下竖板段的下部对应拉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龙骨挂件包括有第一挂板、第一卡板和第一连接螺栓;所述第一挂板包括有第一直角板段、第一折板段和第一竖板段;所述第一直角板段托接在横向龙骨
的底部,并且第一直角板段的两侧直角边分别贴设在横向龙骨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一折板段呈倒置的l形,并且第一折板段的竖边底端与第一直角板段一侧的直角边顶端连接,第一折板段的水平边位于横向龙骨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竖板段连接在第一直角板段另一侧的直角边顶部;所述第一卡板呈倒置的l形,且第一卡板的竖边贴设在第一竖板段的外侧面上,第一卡板的水平边贴设在第一折板段的水平边顶部;所述上吊杆的下端依次穿设在第一折板段的水平边和第一卡板的水平边中;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穿设在第一折板段的竖边、第一竖板段和第一卡板的竖边中,将第一卡板与第一挂板连接;所述第一折板段、第一直角板段和第一竖板段一体成形。
7.优选的,所述第二龙骨挂件包括有第二挂板、第二卡板和第二连接螺栓;所述第二挂板包括有第二直角板段、第二折板段和第二竖板段;所述第二直角板段压接在纵向龙骨的顶部,并且第二直角板段的两侧直角边分别贴设在纵向龙骨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折板段呈l形,并且第二折板段的竖边顶端与第二直角板段一侧的直角边底端连接,第二折板段的水平边位于纵向龙骨的正下方;所述第二竖板段连接在第二直角板段另一侧的直角边底部;所述第二卡板呈l形,且第二卡板的竖边贴设在第二竖板段的外侧面上,第二卡板的水平边贴设在第二折板段的水平边底部;所述下吊杆的上端依次穿设在第二卡板的水平边和第二折板段的水平边中;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穿设在第二折板段的竖边、第二竖板段和第二卡板的竖边中,将第二卡板与第二挂板连接;所述第二折板段、第二直角板段和第二竖板段一体成形;所述上夹板与连接板一体成形。
8.优选的,所述横向龙骨包括有横向角钢杆件和第一角钢平接组件;所述横向角钢杆件有一组,且相邻横向角钢杆件相互搭接;所述第一角钢平接组件箍设在相邻横向角钢杆件的搭接部位处。
9.优选的,所述第一角钢平接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板段、第一限位板段和第二拉结螺栓;所述第一支撑板段的纵向切面形状与横向角钢杆件的纵向切面形状相适应,且第一支撑板段托接在下方的横向角钢杆件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板段的顶部与上方的横向角钢杆件的顶部平齐;所述第一限位板段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段两侧顶部,且两个第一限位板段与第一支撑板段一体成形;所述第一限位板段呈反向的l形,第一限位板段的水平边压设在上方的横向角钢杆件的顶部;所述第二拉结螺栓穿设在两侧的第一限位板段的竖边中,将两个第一限位板段拉结。
10.优选的,所述纵向龙骨包括有纵向角钢杆件和第二角钢平接组件;所述纵向角钢杆件有一组,且相邻纵向角钢杆件相互搭接;所述第二角钢平接组件箍设在相邻纵向角钢杆件的搭接部位上。
11.优选的,所述第二角钢平接组件包括有第二支撑板段、第二限位板段和第三拉结螺栓;所述第二支撑板段的横向切面形状与纵向角钢杆件的横向切面形状相适应,且第二支撑板段压接在下方的纵向角钢杆件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板段的底边与下方的纵向角钢杆件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二限位板段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板段两侧底部,且两个第二限位板段与第二支撑板段一体成形;所述第二限位板段呈倒置的l形,第二限位板段的水平边压设在下方的纵向角钢杆件的底部;所述第三拉结螺栓穿设在两侧的第二限位板段的竖边中,将两个第二限位板段拉结。
12.优选的,所述下夹板与连接板一体成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的转换层吊支架结构解决了现场型材二次加工的问题,降低现场临电的投入,规避了临电安全风险,降低了项目管理成本;且本实用新型便于安装,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15.2、本实用新型的转换层吊支架结构相对传统施工技术有以下几点:1)不改变工人原有的安装习惯,接受度高、适应范围广;2)构件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有效降低成本,质量控制更有效;3)安装方式简单,无需对型材进行二次加工,提高工作效率,且不依赖于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质量更可控;4)施工现场无电化操作,大量减少焊接及切割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对施工人员身体的危害,通过设计相关的角钢平接组件、龙骨稳固组件及龙骨挂件实现连接和挂接,确保其稳定性;5)本实用新型的龙骨、龙骨稳固组件和龙骨挂件可重复使用,装卸轻松,利用率高。
16.3、本实用新型的转换层吊支架结构中龙骨骨架改变了原有的角钢放置方式,配套设计对应的龙骨稳固组件、角钢平接组件和龙骨挂件,减少对施工现场对角钢及其他型材的二次加工,减少现场焊接,无电化施工,降低对人工的依赖性,且满足结构要求,安装简便灵活。
17.4、本实用新型的转换层吊支架结构,包括龙骨稳固组件、螺栓、角钢平接组件、螺纹吊杆和龙骨挂件,其中龙骨稳固组件连接在横向龙骨与纵向龙骨的十字交点位置处,通过旋转上下横向龙骨与纵向龙骨,再通过螺栓拧紧保证横向龙骨与纵向龙骨在十字相交处的稳定与牢固;龙骨骨架通过龙骨挂件悬挂于空中,龙骨挂件以两种形式悬挂,一是上吊杆与结构主体固定,一端固定于楼板,一端连接第一龙骨挂件,同时可实现调节作用;二是下吊杆与吊顶装饰层或其他装置相连,起到吊顶和转换作用;两个横向角钢杆件或者纵向角钢杆件之间通过角钢平接组件紧密相接,确保其稳定性。
18.4、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组龙骨挂件形成一个吊支架,解决在吊顶原顶面和吊顶面差距较大的空间的承重问题。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换层吊支架结构设置在楼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横向龙骨与纵向龙骨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相邻横向角钢杆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角钢平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龙骨稳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横向龙骨与纵向龙骨连接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横向龙骨与纵向龙骨连接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纵向龙骨与下吊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挂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横向龙骨与上吊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纵向角钢杆件的连接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纵向角钢杆件的连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上吊杆、2-下吊杆、3-横向龙骨、3.1-横向角钢杆件、3.2-第一角钢平接组件、3.2.1-第一支撑板段、3.2.2-第一限位板段、3.2.3-第二拉结螺栓、4-纵向龙骨、4.1-纵向角钢杆件、4.2-第二角钢平接组件、4.2.1-第二支撑板段、4.2.2-第二限位板段、4.2.3-第三拉结螺栓、5-楼板、6-龙骨稳固组件、6.1-龙骨连接件、6.1.1-连接板、6.1.2-上夹板、6.1.2a-上斜板段、6.1.2b-上竖板段、6.1.3-下夹板、6.1.3a-下斜板段、6.1.3b-下竖板段、6.2-第一拉结螺栓、7-第一龙骨挂件、7.1-第一挂板、7.1.1-第一直角板段、7.1.2-第一折板段、7.1.3-第一竖板段、7.2-第一卡板、7.3-第一连接螺栓、8-第二龙骨挂件、8.1-第二挂板、8.1.1-第二直角板段、8.1.2-第二折板段、8.1.3-第二竖板段、8.2-第二卡板、8.3-第二连接螺栓、9-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3.如图1-12所示,这种灵活装卸的转换层吊支架结构,包括有上吊杆1、下吊杆2、横向龙骨3和纵向龙骨4;所述横向龙骨3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纵向龙骨4有一组,沿横向间隔布置在一组横向龙骨3的顶部,并且一组纵向龙骨4与一组横向龙骨3共同构成龙骨骨架;所述上吊杆1在每根横向龙骨3上均布置有一组,用以将龙骨骨架吊设在楼板5下方;所述下吊杆2有一组,在每根纵向龙骨4上均布置有一组,用以将吊顶板吊设在龙骨骨架下方;所述横向龙骨3和纵向龙骨4均由角钢制成,并且横向龙骨3的槽口朝上,纵向龙骨4的槽口朝下;所述横向龙骨3与纵向龙骨4之间通过龙骨稳固组件6连接;所述上吊杆1与横向龙骨3之间通过第一龙骨挂件7连接;所述下吊杆2与纵向龙骨4之间通过第二龙骨挂件8连接;所述龙骨稳固组件6包括有龙骨连接件6.1和第一拉结螺栓6.2;所述龙骨连接件6.1包括有连接板6.1.1、上夹板6.1.2和下夹板6.1.3;所述连接板6.1.1呈十字形,设置在横向龙骨3与纵向龙骨4之间;所述上夹板6.1.2有两块,分别设置在连接板6.1.1的横边两端;所述上夹板6.1.2包括有上斜板段6.1.2a和上竖板段6.1.2b;两块上斜板段6.1.2a分别贴设在纵向龙骨4两侧的侧板上;所述上竖板段6.1.2b设置在上斜板段6.1.2a的顶部,并且上竖板段6.1.2b的上部超出纵向龙骨4的顶部;所述下夹板6.1.3有两块,分别设置在连接板6.1.1的纵边两端;所述下夹板6.1.3包括有下斜板段6.1.3a和下竖板段6.1.3b;两块下斜板段6.1.3a分别贴设在横向龙骨3两侧的侧板上;所述下竖板段6.1.3b设置在下斜板段6.1.3a的底部,并且下竖板段6.1.3b的下部超出横向龙骨3的底部;所述第一拉结螺栓6.2有两个,分别将两块上竖板段6.1.2b的上部以及将两块下竖板段6.1.3b的下部对应拉接;
34.所述第一龙骨挂件7包括有第一挂板7.1、第一卡板7.2和第一连接螺栓7.3;所述第一挂板7.1包括有第一直角板段7.1.1、第一折板段7.1.2和第一竖板段7.1.3;所述第一直角板段7.1.1托接在横向龙骨3的底部,并且第一直角板段7.1.1的两侧直角边分别贴设在横向龙骨3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一折板段7.1.2呈倒置的l形,并且第一折板段7.1.2的竖边底端与第一直角板段7.1.1一侧的直角边顶端连接,第一折板段7.1.2的水平边位于横向龙骨3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竖板段7.1.3连接在第一直角板段7.1.1另一侧的直角边顶部;所述第一卡板7.2呈倒置的l形,且第一卡板7.2的竖边贴设在第一竖板段7.1.3的外侧面上,第一卡板7.2的水平边贴设在第一折板段7.1.2的水平边顶部;所述上吊杆1的下端依次穿设在第一折板段7.1.2的水平边和第一卡板7.2的水平边中;所述第一连接螺栓7.3穿设在第一折板段7.1.2的竖边、第一竖板段7.1.3和第一卡板7.2的竖边中,将第一卡板7.2与第
一挂板7.1连接;
35.所述第二龙骨挂件8包括有第二挂板8.1、第二卡板8.2和第二连接螺栓8.3;所述第二挂板8.1包括有第二直角板段8.1.1、第二折板段8.1.2和第二竖板段8.1.3;所述第二直角板段8.1.1压接在纵向龙骨4的顶部,并且第二直角板段8.1.1的两侧直角边分别贴设在纵向龙骨4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折板段8.1.2呈l形,并且第二折板段8.1.2的竖边顶端与第二直角板段8.1.1一侧的直角边底端连接,第二折板段8.1.2的水平边位于纵向龙骨4的正下方;所述第二竖板段8.1.3连接在第二直角板段8.1.1另一侧的直角边底部;所述第二卡板8.2呈l形,且第二卡板8.2的竖边贴设在第二竖板段8.1.3的外侧面上,第二卡板8.2的水平边贴设在第二折板段8.1.2的水平边底部;所述下吊杆2的上端依次穿设在第二卡板8.2的水平边和第二折板段8.1.2的水平边中;所述第二连接螺栓8.3穿设在第二折板段8.1.2的竖边、第二竖板段8.1.3和第二卡板8.2的竖边中,将第二卡板8.2与第二挂板8.1连接。
36.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龙骨3包括有横向角钢杆件3.1和第一角钢平接组件3.2;所述横向角钢杆件3.1有一组,且相邻横向角钢杆件3.1相互搭接;所述第一角钢平接组件3.2箍设在相邻横向角钢杆件3.1的搭接部位处。
3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角钢平接组件3.2包括有第一支撑板段3.2.1、第一限位板段3.2.2和第二拉结螺栓3.2.3;所述第一支撑板段3.2.1的纵向切面形状与横向角钢杆件3.1的纵向切面形状相适应,且第一支撑板段3.2.1托接在下方的横向角钢杆件3.1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板段3.2.1的顶部与上方的横向角钢杆件3.1的顶部平齐;所述第一限位板段3.2.2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段3.2.1两侧顶部,且两个第一限位板段3.2.2与第一支撑板段3.2.1一体成形;所述第一限位板段3.2.2呈反向的l形,第一限位板段3.2.2的水平边压设在上方的横向角钢杆件3.1的顶部;所述第二拉结螺栓3.2.3穿设在两侧的第一限位板段3.2.2的竖边中,将两个第一限位板段3.2.2拉结。
38.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龙骨4包括有纵向角钢杆件4.1和第二角钢平接组件4.2;所述纵向角钢杆件4.1有一组,且相邻纵向角钢杆件4.1相互搭接;所述第二角钢平接组件4.2箍设在相邻纵向角钢杆件4.1的搭接部位上。
3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角钢平接组件4.2包括有第二支撑板段4.2.1、第二限位板段4.2.2和第三拉结螺栓4.2.3;所述第二支撑板段4.2.1的横向切面形状与纵向角钢杆件4.1的横向切面形状相适应,且第二支撑板段4.2.1压接在下方的纵向角钢杆件4.1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板段4.2.1的底边与下方的纵向角钢杆件4.1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二限位板段4.2.2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板段4.2.1两侧底部,且两个第二限位板段4.2.2与第二支撑板段4.2.1一体成形;所述第二限位板段4.2.2呈倒置的l形,第二限位板段4.2.2的水平边压设在下方的纵向角钢杆件4.1的底部;所述第三拉结螺栓4.2.3穿设在两侧的第二限位板段4.2.2的竖边中,将两个第二限位板段4.2.2拉结。
4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板段7.1.2、第一直角板段7.1.1和第一竖板段7.1.3一体成形;所述第二折板段8.1.2、第二直角板段8.1.1和第二竖板段8.1.3一体成形;所述上夹板6.1.2与连接板6.1.1一体成形,所述下夹板6.1.3与连接板6.1.1一体成形。
41.这种灵活装卸的转换层吊支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42.步骤一,根据图纸要求对吊点进行尺寸复核并对所需要挂装的龙骨骨架进行定
位。
43.步骤二,放线:沿吊顶板的标高线在墙上划好龙骨骨架的位置线。
44.步骤三,安装上吊杆1:在标记好的位置安装上吊杆1,将上吊杆1的上端通过膨胀螺栓9与楼板5固定。
45.步骤四,安装横向龙骨3和纵向龙骨4:装配好第一龙骨挂件7,先将横向龙骨3预放置于第一龙骨挂件7中,再按分格线的位置将纵向龙骨4放置好后,通过上吊杆1上的螺纹调整龙骨骨架的高度,然后将横向龙骨3与第一龙骨挂件7固定。
46.步骤五,然后安装第二龙骨挂件8和下吊杆2;将第二龙骨挂件8连接在纵向龙骨4上,并且将下吊杆2与第二龙骨挂件8连接。
47.步骤六,安装龙骨稳固组件6:在横向龙骨3和纵向龙骨4的相交处通过龙骨稳固组件6进行固定,防止横向龙骨3与纵向龙骨4相对滑动带来安全隐患。
48.步骤七,安装吊顶板:将吊顶板连接在一组下吊杆2的底部,至此施工完毕。
49.本实施例中,当横向龙骨3由一组横向角钢杆件3.1通过第一角钢平接组件3.2连接而成时,步骤四中安装横向龙骨3时,先将横向角钢杆件3.1与第一龙骨挂件7连接;在步骤六安装完龙骨稳固组件6后,再将相邻横向角钢杆件3.1通过第一角钢平接组件3.2连接。
50.本实施例中,当纵向龙骨4由一组纵向角钢杆件4.1通过第二角钢平接组件4.2连接而成时,步骤四中安装纵向龙骨4时,先将纵向角钢杆件4.1搭设在横向龙骨3顶部;在步骤六安装完龙骨稳固组件6后,再将相邻纵向角钢杆件4.1通过第二角钢平接组件4.2连接。
51.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吊杆2的长度为不超过1500mm;所述上吊杆1的长度为不超过1500mm。
52.本实施例中,相邻纵向角钢杆件4.1之间的搭接长度为150~200mm。
53.本实施例中,相邻横向角钢杆件3.1之间的搭接长度为150~200m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