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混凝土用保温保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9220发布日期:2022-06-24 21:33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混凝土用保温保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保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再生混凝土用保温保湿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用量最大,而在混凝土中的几种原材料中,骨料用量又居首位,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骨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制成的新混凝土,且目前较成熟的再生混凝土工艺中,主要利用的是再生混凝土的粗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粗骨料,显然,再生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一方面可以节约对天然骨料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还能减轻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3.再生混凝土的保存需要进行保温保湿,但是现有的保温保湿装置在使用时发现,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去对温度进行调节,导致再生混凝土取出后任然需要人工进行温度、湿度调节,无法直接使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用保温保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用保温保湿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开设有气腔,且装置本体的内壁安装有温湿度显示板,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外壁安装有真空泵,且装置本体的另一侧外壁安装有循环气泵,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内壁安装有加热部,且加热部的顶端位于装置本体的底壁设置有导热板,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底端两侧位于装置本体的内部均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的一侧安装有半齿轮,且半齿轮的底端连接有从动齿壁,所述从动齿壁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底端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安装板的内部位于从动齿壁的底端设置有移动板,且移动板的底端设置有驱动齿壁,所述驱动齿壁的底端位于安装板的内部连接有与雾化喷头顶端安装的驱动齿轮,且安装板的内安装有与移动板一侧连接的复位弹簧。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装置本体可以根据需求对温度进行调节,随后在进行保温,满足了不同生产工艺的需求。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真空泵的输入端部与气腔连通,所述循环气泵的输入端部、输出端部均于气腔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保温和散热的效果。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轮通过传动转盘、传动皮带与半齿轮传动连接,且半齿轮与从动齿壁通过齿轮啮合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动力传递的效果。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雾化喷头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所述雾化喷头等距分布在安装板的底端端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高效抑尘和保湿的效果。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雾化喷头与驱动齿轮外壁固定连接,且驱动齿轮与安装板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的外壁与驱动齿壁通过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移动板与安装板内壁滑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驱动雾化喷头转动的效果。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气腔、真空泵、循环气泵、温湿度显示板、加热部和导热板,首先,查看温湿度显示板,再根据需求调节装置本体的保温温度,具体的,当需要调节高温时,启动加热部,加热部的热量通过导热板传递至装置本体内部的物料中即可,但需要降低温度时,启动循环气泵,循环气泵通过不断流动的气流带走装置本体内部物料产生的热量,从而起到降温效果,温度调节完成后,启动真空泵,使得气腔内部为真空态,从而进行保温,对于湿度的调节,启动雾化喷头即可,通过上述结构,使得装置本体可以先对温度进行调节后再进行保温,满足了不同的需求,实用性强;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叶轮、半齿轮、从动齿壁、移动板、复位弹簧、驱动齿壁和驱动齿轮,在进料的同时启动雾化喷头,物料会冲击叶轮,使得叶轮转动,叶轮转动后会通过传动转盘、传动皮带带动半齿轮转动,半齿轮转动后通锅齿轮啮合作用带动从动齿壁移动即移动板移动,移动板移动时会带动驱动齿壁移动并拉伸复位弹簧,当驱动齿壁移动至与驱动齿轮接触后,驱动齿壁会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转动后会带动雾化喷头实现一定范围的角度转动,从而使得雾化喷头可以在物料进料时抑制灰尘的扬起,并且通过其自身转动还可以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灰尘的抑制。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喷头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节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装置本体;2、气腔;3、温湿度显示板;4、真空泵;5、循环气泵;6、加热部;7、导热板;8、进料口;9、叶轮;10、半齿轮;11、从动齿壁;12、安装板;13、雾化喷头;14、移动板;15、驱动齿壁;16、驱动齿轮;17、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4.一种再生混凝土用保温保湿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气腔2,且装置本体1的内壁安装有温湿度显示板3,装置本体1的一侧外壁安装有真空泵4,且装置本体1的另一侧外壁安装有循环气泵5,装置本体1的底部内壁安装有加热
部6,且加热部6的顶端位于装置本体1的底壁设置有导热板7,装置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8,且进料口 8的底端两侧位于装置本体1的内部均安装有叶轮9,叶轮9的一侧安装有半齿轮10,且半齿轮10的底端连接有从动齿壁11,叶轮9通过传动转盘、传动皮带与半齿轮10传动连接,且半齿轮10与从动齿壁11通过齿轮啮合连接,叶轮9在物料的冲击下转动,从而通过从动转盘、传动皮带带动半齿轮10转动,使得半齿轮10获得转动的动力,从动齿壁11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板12,且安装板12的底端安装有雾化喷头13,安装板12的内部位于从动齿壁11的底端设置有移动板14,且移动板14的底端设置有驱动齿壁15,驱动齿壁15 的底端位于安装板12的内部连接有与雾化喷头13顶端安装的驱动齿轮16,雾化喷头13与驱动齿轮16外壁固定连接,且驱动齿轮16与安装板12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驱动齿轮16的外壁与驱动齿壁15通过齿轮啮合连接,移动板14与安装板12内壁滑动连接,驱动齿壁15的移动会带动驱动齿轮16 转动,驱动齿轮16中的后会带动雾化喷头13进行转动,使得雾化喷头13可以对装置本体1内部的多角度进行喷洒,且安装板12的内安装有与移动板14 一侧连接的复位弹簧17。
25.请参阅图1,真空泵4的输入端部与气腔2连通,循环气泵5的输入端部、输出端部均于气腔2连通,真空泵4使得气腔2内部处于真空状态,起到保温效果,循环气泵5则可以使得气腔2内部通入空气,在进行空气循环,从而达到散热效果。
26.请参阅图2,雾化喷头13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雾化喷头13等距分布在安装板12的底端端面,多组雾化喷头13的设置起到高效抑尘和高效保湿的效果。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进料的同时启动雾化喷头13,物料会冲击叶轮9,使得叶轮9转动,叶轮9转动后会通过传动转盘、传动皮带带动半齿轮10转动,半齿轮10转动后通过齿轮啮合作用带动从动齿壁11移动即移动板14移动,移动板14移动时会带动驱动齿壁15移动并拉伸复位弹簧17,当驱动齿壁15移动至与驱动齿轮16接触后,驱动齿壁15会带动驱动齿轮16 转动,驱动齿轮16转动后会带动雾化喷头13实现一定范围的角度转动,从而使得雾化喷头13可以在物料进料时抑制灰尘的扬起,并且通过其自身转动还可以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灰尘的抑制,当半齿轮10转动至不与从动齿壁11 接触后,移动板14会在复位弹簧17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复位,从而带动驱动齿壁15实现对驱动齿轮16的反向驱动,即雾化喷头13也复位,便于下一次转动进行抑尘和保湿;
28.随后查看温湿度显示板3,再根据需求调节装置本体1,具体的,当需要调节高温时,启动加热部6,加热部6的热量通过导热板7传递至装置本体1 内部的物料中即可,但需要降低温度时,启动循环气泵5,循环气泵5通过不断流动的气流带走装置本体1内部物料产生的热量,从而起到降温效果,温度调节完成后,启动真空泵4,使得气腔2内部为真空态,从而进行保温,对于湿度的调节,启动雾化喷头13即可。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