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基坑支护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3425发布日期:2022-07-16 05:33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基坑支护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于基坑支护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日趋紧张以及土地成本的增高,经常出现地下室外墙紧贴基坑支护结构的情形。由于地下室外墙距设计基坑支护距离较小,同时地下室脚手架搭设空间会受到基坑支护腰梁的限制,无法按照常规方法布置双排脚手架施工操作平台,导致地下室脚手架施工结构的搭设存在较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基坑支护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支护距离较小,地下室脚手架施工结构搭设存在较大困难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基坑支护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包括基坑支护本体、设于基坑支护本体侧部的腰梁、支撑连接件、内立杆、纵向连杆、连墙杆和外立杆;
5.所述腰梁的顶部设有所述支撑连接件;
6.所述内立杆竖直设于所述基坑支护本体外侧的底面上;所述支撑连接件、所述内立杆与所述连墙杆靠近基坑支护本体一端相连;所述外立杆竖直设于所述基坑支护本体外侧的底板上;所述外立杆与所述连墙杆远离基坑支护本体一端相连;
7.相邻所述支撑连接件、所述内立杆、外立杆之间分别通过相应的纵向连杆相连。
8.上述一种利用基坑支护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采用单排落地式脚手架,另一排脚手架利用基坑支护结构进行搭设,可满足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支护距离较小的情况下便捷搭设脚手架施工作业平台;同时该结构利用基坑支护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不需要在地下室外墙上设置连墙件,可避免因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对地下室外墙结构造成的破坏,可提高地下室外墙的防水质量。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连接件与所述外立杆之间连接有第一斜支撑,所述第一斜支撑的底端置于所述腰梁的顶端面;所述内立杆与所述外立杆之间连接有第二斜支撑,所述第二斜支撑的底端置于所述基坑支护本体外侧的底面上。由此,可增加脚手架施工结构的整体性。
10.进一步的,所述内立杆、所述外立杆、所述第一斜支撑、所述第二斜支撑的底端与支撑面之间均设有垫板。由此,可增加内立杆、外立杆、第一斜支撑、第二斜支撑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内立杆、外力杆、第一斜支撑、第二斜支撑与支撑面的摩擦力;同时还可方便内立杆、外立杆、第一斜支撑、第二斜支撑将内部受力均匀传递至支撑结构上,提高脚手架施工结构的稳定性。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连接件为螺纹钢筋,所述螺纹钢筋的底端置于所述腰梁的内部,所述螺纹钢筋底端面与所述腰梁顶端面的距离大于500mm。由此,可以保证支撑连接件的支撑可靠度。
12.进一步的,所述螺纹钢筋为预埋螺纹钢筋或植筋螺纹钢筋。
13.进一步的,所述内立杆的顶端与所述腰梁的底端面抵接。由此,可提高内立杆的支撑稳定性。
14.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为混凝土底板,所述底板的厚度为600mm~1000mm。由此,可保证底板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一、本实用新型结构采用单排落地式脚手架,另一排脚手架利用基坑支护结构进行搭设,可满足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支护距离较小的情况下便捷搭设脚手架施工作业平台;
17.二、本实用新型结构利用基坑支护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不需要在地下室外墙上设置连墙件,可避免因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对地下室外墙结构造成的破坏,从而可提高地下室外墙的防水质量。
18.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施工方便、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基坑支护本体;2、腰梁;3、支撑连接件;4、内立杆;5、纵向连杆;6、连墙杆;7、外立杆;8、第一斜支撑;9、第二斜支撑;10、垫板;11、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利用基坑支护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包括基坑支护本体1、腰梁2、支撑连接件3、内立杆4、纵向连杆5、连墙杆6、外立杆7、第一斜支撑8、第二斜支撑9、垫板10和底板11。
23.所述腰梁2的顶部设有所述支撑连接件3。所述支撑连接件3为φ22植筋螺纹钢筋,所述螺纹钢筋的底端置于所述腰梁2的内部,所述螺纹钢筋底端面与所述腰梁2顶端面的距离大于500mm。由此,可以保证支撑连接件3的支撑可靠度。
24.所述内立杆4竖直设于所述基坑支护本体1外侧的底面上。所述支撑连接件3、所述内立杆4与所述连墙杆6靠近基坑支护本体1一端相连。所述外立杆7竖直设于所述基坑支护本体1外侧的底板11上。所述外立杆7与所述连墙杆6远离基坑支护本体1一端相连。相邻所述支撑连接件3、所述内立杆4、所述外立杆7之间分别通过相应的纵向连杆5相连。所述支撑连接件3、所述内立杆4与所述外立杆7之间均设有横向连杆,横向连杆与相邻的所述连墙杆6在同一水平面。由此,可保证脚手架施工结构的稳定性。
25.所述支撑连接件3与所述外立杆7之间连接有第一斜支撑8,所述第一斜支撑8的底
端置于所述腰梁2的顶端面。所述内立杆4与所述外立杆7之间连接有第二斜支撑9,所述第二斜支撑9的底端置于所述基坑支护本体1外侧的底面上。由此,可增加脚手架施工结构的整体性。
26.所述支撑连接件3和所述外立杆7分别与所述纵向连杆5、所述横向连杆、所述连墙件6、所述第一斜支撑8通过扣件相连。所述内立杆4和所述外立杆7分别与所述纵向连杆5、所述横向连杆、所述连墙杆6、所述第二斜支撑8通过扣件相连。
27.所述腰梁2的横截面尺寸一般宽为600mm,高为1000mm。腰梁2的几何尺寸和内部构造钢筋布置可根据实际受力需求进行设计,需要确保腰梁2既能满足基坑支护周边土方侧压力的受力要求,又能满足脚手架搭设受力要求,保证脚手架在搭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28.所述内立杆4、所述外立杆7、所述第一斜支撑8、所述第二斜支撑9的底端与支撑面之间均设有垫板10。所述垫板10为木垫板,所述木垫板的长度和宽度均为200mm。由此,可增加内立杆4、外立杆7、第一斜支撑8、第二斜支撑9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内立杆4、外力杆7、第一斜支撑8、第二斜支撑9与支撑面的摩擦力,同时可便于内立杆4、外立杆7、第一斜支撑8、第二斜支撑9将内部受力均匀传递至支撑结构上,可提高脚手架施工结构的稳定性。
29.所述内立杆4的顶端与所述腰梁2的底端抵接。由此,可提高内立杆4的支撑稳定性。
30.所述底板11为混凝土底板,所述底板11的厚度为600mm。由此,可保证底板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
31.本实施例的一种利用基坑支护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的施工过程为:
32.1.整理混凝土底板;
33.2.放排距、柱距线;立杆跨距为1.5m;
34.3.铺设200mm
×
200mm木垫板;
35.4.放置纵向扫地连杆;竖内立杆和外立杆;安装横向扫地连杆;其中内立杆与外立杆之间的横距为900mm,并一步两跨设置连墙杆;
36.5.安装第一步纵向水平连杆和第一步横向水平连杆;
37.6.在腰梁上进行螺纹钢筋植筋;安装第二步纵向水平连杆、第二步横向水平连杆;横杆步距为1800mm,螺纹钢筋与钢管的搭设采用扣件连接。
38.7.搭设斜支撑;
39.8.铺设脚手板、水平网、搭设防护拦杆及挡脚板;
40.9.挂立网防护。
41.本实施例的一种利用基坑支护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采用单排落地式脚手架,另一排脚手架利用基坑支护结构进行搭设,可满足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支护距离较小的情况下便捷搭设脚手架施工作业平台。本实施例利用基坑支护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不需要在地下室外墙上设置连墙件,可避免因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对地下室外墙结构造成的破坏,可提高地下室外墙的防水质量。本实施例的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施工方便、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42.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施例
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