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5117发布日期:2022-12-14 01:2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


背景技术:

2.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为了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绿化覆盖,人们倾向于建造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
3.绿色建筑是指在使用周期内最大程度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人类打造舒适健康且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建筑工程。针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有很多方向,目前较为常见的是将建筑的屋顶设置为种植有植被的生态屋顶,在植被根部的下端设置储水腔,并将储水腔收集的水分用来浇灌植被,循环利用了水资源,有效缓解了雨水屋面溢流,减少了排水压力。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植物根部底部的水分过多时,植物可能出现烂根现象,从而对植被的长期存活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在提高屋顶植被的存活率的同时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绿色建筑,包括屋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屋体上端的生态屋顶,所述生态屋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植被层、用于承载土壤的过滤层、蓄积水分的蓄水箱以及防水层,所述蓄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备用水箱,所述备用水箱的顶面低于所述蓄水箱的顶面,且所述备用水箱与所述蓄水箱相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被层中的水分逐渐积聚于蓄水箱内,当蓄水箱中的水量过多时,由备用水箱的顶面低于蓄水箱的顶面,蓄水箱中的水流入备用水箱中,备用水箱有效储存了水资源,便于水资源的后续利用。
9.可选的,所述蓄水箱靠近所述备用水箱一侧的上端开设有供水流穿过的排水口,所述蓄水箱的一侧还转动连接有盖设所述排水口的盖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因蓄水箱中的蓄水量过多而需要将蓄水箱中的部分水资源储存于备用水箱中时,翻动盖板直至盖板不盖设排水口,使得水分通过排水口流出,盖板的设置起到了控制排水的作用。
11.可选的,所述盖板的一侧连接有浮球。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箱中的最高水位大于浮球在不受到浮力影响时自然落下的高度时,浮球在浮力作用下漂浮在水面,带动盖板上翻,无需人工翻动盖板以使得蓄水箱中的水流入备用水箱中。
13.可选的,所述备用水箱远离所述蓄水箱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水孔,所述备用水箱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有排水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备用水箱中的水可通过排水管流出,可将备用水箱中的水用于清洁地面等,有效利用资源,更加环保。
15.可选的,所述备用水箱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盖设所述第一出水孔的过滤网。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过滤网对备用水箱中的水进一步过滤,将备用水箱中的漂浮物拦截在过滤网处,减小排水口堵塞的可能性。
17.可选的,所述备用水箱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过滤网的开口端连接的卡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的开口端与卡环相连,从而使得过滤网与备用水箱可拆卸连接,将过滤网的开口端脱离卡环即可拆卸过滤网,简便易行。
19.可选的,所述过滤网的一端连接有用于收口过滤网的抽绳。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抽绳使得过滤网收口,从而将水中的漂浮物收集在过滤网中,减小拆卸过滤网时因漂浮物从过滤网的开口端脱离而导致漂浮物对水体再次造成污染的概率。
21.可选的,所述备用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朝向所述排水管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朝向排水管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导向面的设置起到了引导作用,提升了备用水箱中的水流入排水管的效率。
23.可选的,所述植被层的一侧设置有太阳能板。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态屋顶设置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是一种被人类广泛利用的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以实现光电转换、光热转换等,从而减小家庭用电费用的支出。
25.可选的,所述植被层设置有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的灌溉喷头,所述灌溉喷头连接有取水管,所述取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蓄水箱相连通。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溉喷头通过取水管从蓄水箱中取水,太阳能板控制灌溉喷头自动喷水,合理地利用了太阳能以促进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植被层中的水分逐渐积聚于蓄水箱内,当蓄水箱中的水量过多时,由备用水箱的顶面低于蓄水箱的顶面,蓄水箱中的水流入备用水箱中,备用水箱有效储存了水资源,便于水资源的后续利用;
29.当蓄水箱中的最高水位大于浮球在不受到浮力影响时自然落下的高度时,浮球在浮力作用下漂浮在水面,带动盖板上翻,无需人工翻动盖板以使得蓄水箱中的水流入备用水箱中。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备用水箱的爆炸示意图。
34.图5是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屋体;2、生态屋顶;3、植被层;31、灌溉喷头;32、取水管;4、过滤
层;5、蓄水箱;51、排水口;52、盖板;521、连接凸起;522、转动轴;523、第一连接环;53、浮球;531、第二连接环;532、细绳;54、连接块;55、第二出水孔;56、第二连接管口;6、防水层;7、备用水箱;71、第一出水孔;72、第一连接管口;73、排水管;74、水龙头;75、导向块;76、过滤网;761、抽绳;77、卡环;8、太阳能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建筑。参照图1,绿色建筑包括包括屋体1以及盖设于屋体1上端的生态屋顶2,生态屋顶2为平面结构,生态屋顶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植被层3、用于承载土壤的过滤层4、蓄积水分的蓄水箱5以及防止多余水分渗透的防水层6。
38.植被层3的一侧放置有太阳能板8,植被层3设置有与太阳能板8电性相连的灌溉喷头31
39.蓄水箱5的一侧设置有备用水箱7,蓄水箱5与防水层6螺纹连接,备用水箱7也与防水层6螺纹连接。备用水箱7的顶面低于蓄水箱5的顶面,蓄水箱5靠近备用水箱7的一侧的上端开设有供水流穿过的排水口51。
40.备用水箱7远离蓄水箱5的一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孔71,备用水箱7一侧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管口72,第一出水孔71与第一连接管口72同轴。第一连接管口72处螺纹连接有排水管73,排水管7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水龙头74。
41.参照图2与图3,蓄水箱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盖设排水口51的盖板52,盖板52远离排水口51的一侧连接有浮球53。
42.蓄水箱5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连接块54,盖板5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连接凸起521,连接凸起521穿设有转动轴522,转动轴522穿设连接块54,且转动轴522与连接块54铆接,使得盖板52与蓄水箱5转动连接。
43.盖板52远离排水口5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环523,浮球53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环531,第一连接环523通过细绳532与第二连接环531连接。细绳532的一端绕着第一连接环523打结,细绳532的另一端绕着第二连接环531打结。
44.蓄水箱5远离备用水箱7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出水孔55,蓄水箱5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管口56,第二连接管口56与第二出水孔55同轴。第二连接管口56螺纹连接有取水管32,取水管32的另一端与灌溉喷头31螺纹连接。
45.参照图4与图5,备用水箱7的底部设置有导向面75,导向面75朝向第一出水孔71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导向面75的设置起到了引导作用,提升了备用水箱7中的水从第一出水孔71流出的效率。
46.备用水箱7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盖设第一出水孔71的过滤网76,备用水箱7的一侧的端面一体成型有供过滤网76的开口端钩设的卡环77,卡环77的设置使得过滤网76与蓄水箱5可拆卸连接。过滤网76的一端连接用于收口滤网76的抽绳761,抽绳761设置于过滤网76的开口内,且部分抽绳761伸出至过滤网76外。
47.采用过滤网76对备用水箱7中的水进一步过滤,将备用水箱7中的漂浮物拦截在过滤网76处,减小第一出水孔71堵塞的可能性。当过滤网76中装有足量的漂浮物时,将过滤网76的开口端脱离卡环77以拆卸过滤网76,随后拉动抽绳761使得过滤网76收口,从而将水中
的漂浮物收集在过滤网76中,减小因漂浮物从过滤网76的开口端脱离而导致漂浮物对水体再次造成污染的概率。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的实施原理为:太阳能板8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与灌溉喷头31电性相连。当蓄水箱5中的水量适中时,太阳能板8控制灌溉喷头31通过取水管32从蓄水箱5中取水,满足植被层3的灌溉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9.植被层3中的水分逐渐积聚于蓄水箱5内,当蓄水箱5中的最高水位大于浮球53在不受到浮力影响时自然落下的高度时,浮球53在浮力作用下漂浮在水面,带动盖板52上翻,使得盖板52不盖设排水口51。由于备用水箱7的顶面低于蓄水箱5的顶面,蓄水箱5中部分水资源自发流入备用水箱7中,备用水箱7中的水可通过排水管73流出,可将流出的水用于清洁地面等。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