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铺设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9323发布日期:2023-03-31 14:0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板铺设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板铺设模板。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等建筑行业的建筑速度、建筑造价、施工质量及节能环保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也为了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绿色建筑以及先进建造方式。采用装配式结构,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甚至产品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建筑垃圾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提升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3.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而装配式建筑也是近几年来各科研院校和建筑企业机构研发实践的热点,各种预制构件形式和种类丰富,新型、高品质、性能各异的预制构件产品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
4.中国专利号cn110374241a公开了一种楼板底模块、楼板及构筑楼板的方法,包括方形板体,于所述方形板体的四角开设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沿四个所述角的两边长度相同,居中于四个所述角的高度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5.上述公开的这种楼板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装配式连接,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但产生一定振动时,在力的传递作用下产生楼板的振动,从而发生一定的噪音,影响楼板的安装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安装便捷的楼板铺设模板。
7.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楼板铺设模块,包括沿板长方向形成波形截面的压型钢板,所述压型钢板沿板长方向依次形成交替排布的上部通槽和下部通槽,下部通槽内填充有隔音层;所述压型钢板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相连接的上部水泥板和下部水泥板,压型钢板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泡沫板;所述上部水泥板、下部水泥板和相对设置的泡沫板围成矩形结构,且该矩形结构侧边卡接于h型钢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部通槽顶部形成有向上的开口,上部水泥板连接所有上部通槽,且上部水泥板对上部通槽的向上开口封堵。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部通槽顶部形成有向下的开口,下部水泥板连接所有下部通槽,且下部水泥板对下部通槽的向上开口封堵,下部水泥板对隔音层进行支撑。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部水泥板和下部水泥板两侧均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卡接槽,相对设置的卡接槽位于上部通槽和下部通槽的两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接槽内放置有填充卡接槽的橡胶垫。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橡胶垫侧边与压型钢板侧边平齐。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相对设置的泡沫板位于上部通槽和下部通槽的两端,上部通槽和下部通槽在压型钢板、上部水泥板、下部水泥板和相对设置的泡沫板作用下密封设置。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音层长度与下部通槽长度相一致,隔音层两端与压型钢板两侧的侧面平齐。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部通槽和下部通槽两端朝向相对设置的h型钢设置。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h型钢端部设有端板,且端板上形成有位于h型钢相对两侧的连接孔。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压型钢板和在压型钢板内填充隔音层,使得楼板铺设模块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同时橡胶垫和泡沫板的设置,使得楼板铺设模块在与型钢连接情况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21.附图标记:压型钢板1,上部通槽1-1,下部通槽1-2,h型钢2,端板2-1,上部水泥板3,下部水泥板4,隔音层5,橡胶垫6,泡沫板7。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23.如图1-3所示,一种楼板铺设模块,包括沿板长方向形成波形截面的压型钢板1和连接于压型钢板1两侧的h型钢2,所述压型钢板1沿板长方向依次形成交替排布的上部通槽1-1和下部通槽1-2,下部通槽1-2内填充有隔音层5;所述压型钢板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相连接的上部水泥板3和下部水泥板4,压型钢板1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泡沫板7;所述上部水泥板3、下部水泥板4和相对设置的泡沫板7围成矩形结构,且该矩形结构侧边卡接于h型钢2内。
24.压型钢板1通过辊压冷弯成型,压型钢板1的波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两侧的h型钢2对同一块压型钢板1进行夹持,且两侧的h型钢2之间可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多块压型钢板1。
25.上部通槽1-1和下部通槽1-2与h型钢2垂直设置,从而使得隔音层5与h型钢2垂直设置,在两侧的h型钢2支撑同一块压型钢板1情况下,在隔音层5的作用下实现对压型钢板1的减振缓冲,使得两侧的h型钢2与压型钢板1之间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26.上部通槽1-1顶部形成有向上的开口,上部水泥板3连接所有上部通槽1-1,且上部水泥板3对上部通槽1-1的向上开口封堵,上部水泥板3的尺寸与压型钢板1的水平截面尺寸相一致,上部通槽1-1沿压型钢板1的板长方向等距排布,上部通槽1-1作为压型钢板1的缓冲变形槽。
27.下部通槽1-2顶部形成有向下的开口,下部水泥板4连接所有下部通槽1-2,且下部水泥板4对下部通槽1-2的向上开口封堵,下部水泥板4对隔音层5进行支撑,下部水泥板4的尺寸与压型钢板1的水平截面尺寸相一致,下部水泥板4沿压型钢板1的板长方向等距排布,下部通槽1-2作为用于放置隔音层5的放置槽,放置槽的尺寸与隔音层5的尺寸相对应。
28.上部水泥板3和下部水泥板4两侧均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卡接槽,相对设置的卡接槽位于上部通槽1-1和下部通槽1-2的两端,卡接槽内放置有填充卡接槽的橡胶垫6。
29.当压型钢板1的两侧放置于h型钢2内时,上部水泥板3和下部水泥板4同侧的两条橡胶垫6同时与h型钢2的内壁相贴合,从而实现上部水泥板3、下部水泥板4和h型钢2之间的稳定连接,且上部水泥板3和下部水泥板4之间的距离与h型钢2的开口槽尺寸相一致,在橡胶垫6的作用下,使得上部水泥板3、下部水泥板4和h型钢2具有减震效果。
30.橡胶垫6侧边与压型钢板1侧边平齐。
31.相对设置的泡沫板7位于上部通槽1-1和下部通槽1-2的两端,上部通槽1-1和下部通槽1-2在压型钢板1、上部水泥板3、下部水泥板4和相对设置的泡沫板7作用下密封设置,泡沫板7的长度与压型钢板1的长度相一致,且泡沫板7在使用过程中与h型钢2相抵,起到减震效果。
32.隔音层5长度与下部通槽1-2长度相一致,隔音层5两端与压型钢板1两侧的侧面平齐。
33.上部通槽1-1和下部通槽1-2两端朝向相对设置的h型钢2设置。
34.h型钢2端部设有端板2-1,且端板2-1上形成有位于h型钢2相对两侧的连接孔,h型钢2相对两侧的连接孔同时与两块相邻的压型钢板1相连。
3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36.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压型钢板1,上部通槽1-1,下部通槽1-2,h型钢2,端板2-1,上部水泥板3,下部水泥板4,隔音层5,橡胶垫6,泡沫板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