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2749发布日期:2022-12-28 01:3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我国新能源领域迅猛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将光伏组件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取代部分传统建筑结构,降低光伏发电与建筑的整体造价。专利申请号:20202208606.9专利名称:一种光伏新风一体化建筑墙体结构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光伏新风一体化建筑墙体结构,包括墙体,墙体通过连接孔与相邻墙体的连接柱进行配合,设置遮挡板和雨滴槽用于对雨水导流。该现有技术虽然可以进行拼接安装,但是其作为屋顶或者墙面使用存在以下问题:拼装结构设计复杂,拼装效率较低,而且模块不具有防水性能,其承载力低、重量较重、保温隔热性能较差、不能有效防止渗水漏水。
3.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太阳能供电模块,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墙体结构。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墙体结构,包括光伏模块、连接件、密封胶条和泡沫条,相邻的光伏模块相互卡接,相互卡接的光伏模块之间形成拼接缝隙,泡沫条嵌装于拼接缝隙内,泡沫条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的光伏模块相接触,密封胶条涂装于拼接缝隙内,并与泡沫条相粘接,密封胶条的涂装深度与泡沫条与拼接缝隙的上表面的距离相同,连接件卡装于相邻的光伏模块之间,并通过螺钉与相邻的一个光伏模块相螺栓连接。通过设置连接件,用于对光伏模块进行固定安装,提升了光伏模块的拼接稳定度,有效增强墙体的强度和牢固性,并进一步提高光伏模块拼接后的防水性能。通过设置密封胶条和泡沫条,从外向内依次对相邻光伏模块之间的拼接缝隙进行封堵,提高了拼接后的墙体结构的防水性能。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防水胶带,防水胶带粘贴于密封胶条上方,并与相邻的光伏模块相粘接。设置防水胶带,对拼接缝隙进行覆盖防水处理,避免外界雨水进入拼接缝隙内,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防水效果。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伏模块包括光伏组件、模块框架和蜂窝芯,光伏组件包括光伏面板、光伏连接盒、光伏输出导线和光伏连接器,模块框架设有上板和下板,光伏面板位于上板上,并与上板相胶粘连接,蜂窝芯安装于模块框架内,光伏连接盒安装于上板的背面,并与光伏面板相电连接,光伏连接器安装于下板的背面,光伏输出导线的一端与光伏连接盒相电连接,另一端与光伏连接器相电连接。模块框架用于安装和支撑光伏组件和蜂窝芯。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块框架还设有母接头和公接头,母接头和公接头分别对称设置,并位于模块框架的两侧,母接头包括上卡块和下卡块,上卡块和下卡块分别与上板、
下板相固定连接,公接头包括固定框、上卡臂和下卡臂,固定框固定安装于上板、下板之间,上卡臂和下卡臂均与固定框相固定连接,上卡臂与下卡臂上下对称分布。在模块框架的四边对应设置公接头和母接头,在安装时,光伏模块的四边均可与相邻的光伏模块进行对应拼接,提高墙体的稳固性。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卡块和下卡块之间的距离与上卡臂和下卡臂之间的距离相同,相邻母接头与公接头拼装时,上卡臂位于上卡块下方,并与上卡块的底面紧密接触,下卡臂位于下卡块上方,并与下卡块的顶面紧密接触。拼装时,上卡臂和下卡臂卡装于上卡块与下卡块之间,实现相邻光伏模块的拼装连接。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卡块设有防水结构卡口,公接头还包括防水结构卡臂,防水结构卡臂与固定框相固定连接,并位于上卡臂的上方,防水结构卡臂的位置、形状与防水结构卡口的位置、形状相匹配,防水结构卡臂卡装于相邻的防水结构卡口内。防水结构卡臂与防水结构卡口相互卡装配合,形成防水结构,对相邻的光伏模块之间的拼接缝隙进行进一步防水。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公接头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开孔于固定框的外侧壁,并位于上卡臂、下卡臂之间。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卡臂的两端分别设有插槽,插槽位于下卡臂与固定框的连接处。插槽用于容纳连接件的连接部,便于连接部通过螺丝与固定框固定安装。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设有连接部和固定部,连接部与固定部相垂直连接,连接部插入插槽内,连接部卡装于固定框与下卡臂之间,插槽的长度与连接部的宽度相同,插槽的宽度与连接部的厚度相匹配,连接部设有第二螺孔,第二螺孔与第一螺孔的位置相对应,螺钉依次穿过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将连接部与固定框相螺丝连接。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部卡装于建筑支架上,固定部设有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左安装部、右安装部分别与建筑支架相螺丝连接,左安装部设有l型勾臂,l型勾臂卡装于建筑支架的一侧。固定部用于将连接件固定安装于建筑支架上,实现对光伏模块的固定安装。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拼接后的墙体具有贴合紧密、稳固、承载力强、保温效果好的优点;另一方面,该墙体结构安装快速方便,能够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墙体的大面积安装,减少拼装所需时间,通过依次设置的防水胶带、密封胶条、泡沫条、防水结构卡臂、上卡臂、下卡臂和连接件,能够有效防止光伏模块拼接处出现渗水现象,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可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墙体的大面积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墙体结构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墙体结构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墙体结构的光伏模块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墙体结构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为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光伏模块的下卡臂的仰视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墙体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参考图1~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墙体结构,包括光伏模块1、连接件2、泡沫条3、密封胶条4和防水胶带5。光伏模块1、连接件2、泡沫条3、密封胶条4和防水胶带5均为多个。
27.光伏模块1包括光伏组件11、模块框架12和蜂窝芯13。光伏组件11包括光伏面板111、光伏连接盒112、光伏输出导线113和光伏连接器114。模块框架12设有上板121、下板122、母接头123和公接头124。光伏面板111位于上板121上,并与上板121相胶粘连接,蜂窝芯13安装于模块框架12内。光伏连接盒112安装于上板121的背面,并与光伏面板111相电连接,光伏连接器114安装于下板122的背面,光伏输出导线113的一端与光伏连接盒112相电连接,另一端与光伏连接器114相电连接。模块框架12为铝型材的模块框架。光伏面板为单晶板。
28.一个母接头123和一个公接头124对应组成一组,共有两组,分别对称设置于模块框架12的四边。母接头123包括上卡块1231和下卡块1232,上卡块1231和下卡块1232分别与上板121、下板122相固定连接,上卡块1231设有防水结构卡口1233。
29.公接头124包括固定框1241、上卡臂1242、下卡臂1243和防水结构卡臂1244。固定框1241固定安装于上板121、下板122之间,上卡臂1242、下卡臂1243和防水结构卡臂1244均与固定框1241相固定连接。上卡臂1242与下卡臂1243上下对称分布,上卡臂1242和下卡臂1243之间的距离与上卡块1231和下卡块1232之间的距离相同。防水结构卡臂1244位于上卡臂1242的上方,防水结构卡臂1244的位置、形状与防水结构卡口1233的位置、形状相匹配。公接头124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开孔于固定框1241的外侧壁,并位于上卡臂1242、下卡臂1243之间。
30.光伏模块1安装时,在下卡臂1243的两端分别开设插槽1245,插槽1245位于下卡臂1243与固定框1241的连接处。插槽1245的长度与连接部21的宽度相同,插槽1245的宽度与连接部21的厚度相匹配。
31.连接件2设有连接部21和固定部22,连接部21与固定部22相垂直连接。连接部21插入插槽1245内,固定部22卡装于建筑支架6上。连接部21卡装于固定框1241与下卡臂1243之间,连接部21设有第二螺孔,第二螺孔与第一螺孔的位置相对应,螺钉依次穿过第二螺孔、第一螺孔,将连接部21与固定框1241相螺丝连接,使连接部21与光伏模块1相连接。
32.固定部22设有左安装部221和右安装部222,左安装部221、右安装部222分别卡装于建筑支架6上,并与建筑支架6相螺丝连接。左安装部221设有l型勾臂223,l型勾臂223卡装于建筑支架6的一侧。固定部22使连接件2与建筑支架6连接。
33.相邻的两个光伏模块1拼接安装时,将相邻光伏模块1的母接头123与公接头124进行拼装,使上卡臂1242位于上卡块1231下方,并与上卡块1231的底面紧密接触。下卡臂1243位于下卡块1232上方,并与下卡块1232的顶面紧密接触。防水结构卡臂1244卡装于相邻的防水结构卡口1233内。连接件2位于相邻的两个光伏模块1之间。
34.相互卡接的光伏模块1之间形成拼接缝隙,先将泡沫条3嵌装于拼接缝隙内,使泡沫条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的光伏模块1的模块框架12相接触。再将密封胶条4涂装于拼接缝隙内,密封胶条4的涂装深度与泡沫条3与拼接缝隙的上表面的距离相同,使密封胶条4布满泡沫条3上方的拼接缝隙。将防水胶带5粘贴于密封胶条4上方,并与相邻的光伏模块1的上表面相粘接。通过粘贴防水胶带5,实现对拼接缝隙的防水覆盖。防水胶带5为丁基防水胶带,密封胶条为聚氨酯密封胶条。
35.在拼接缝隙处,从上向下依次为防水胶带5、密封胶条4、泡沫条3、防水结构卡臂1244、上卡臂1242、下卡臂1243和连接件2,构成多重防水结构,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的防水效果。
36.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搭建光伏一体化建筑的墙体时,通过螺丝将连接件2固定安装于支架6上,在光伏模块1的下卡臂1243的两端开设插槽1245,使连接部21插入插槽1245内,并通过螺丝将连接部21与固定框1241固定安装,从而将公接头124与连接件2固定安装。将相邻光伏模块的母接头123卡装在该公接头124上,使防水结构卡臂1244卡装于防水结构卡口1233内,上卡块1231位于上卡臂1242上方并与上卡臂1242紧密卡接,下卡块1232位于下卡臂1243下方并与下卡臂1243紧密卡接。此时相邻的两个光伏模块1之间形成连接缝隙。将泡沫条3嵌装于连接缝隙内,使其对连接缝隙进行封堵,将密封胶条4涂装于泡沫条3上方至连接缝隙的上表面,对连接缝隙进行进一步封堵,再将防水胶带覆盖粘贴于密封胶条4上方,完成对连接缝隙的防水处理。
37.在光伏模块1的四边两两对应设置有两组公接头124和母接头123,位于内部的每个光伏模块1的四个边均可与相邻光伏模块1的相应公接头124或母接头123按照上述拼接操作完成墙体拼接。
38.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模块1还可以用于拼装屋顶,在拼装坡面屋顶过程中,在两个坡面交汇处的两侧分别安装支架6,用于固定安装起始端的光伏模块1,并沿坡面的方向向下延伸进行屋顶拼接。起始端的公接头124处没有相对应拼接的母接头123,在两侧起始端的公接头124上方罩设防水件,用于对两侧起始端公接头124部分的防水处理。
3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