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柱梁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0297发布日期:2023-03-22 07:48阅读:42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柱梁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装配式柱梁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成熟,装配式建筑已经开始出现并受到建筑行业的普遍关注。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3.发明人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4250860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连接单元,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连接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安装通孔,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安装通孔对应的连接通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嵌入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内,使得安装通孔与连接通孔一一对应,一螺栓组件依次穿过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上的连接通孔和连接件上的安装通孔,将连接件与第一管体、第二管体连接。
4.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只能实现竖向构件之间的连接;第二、连接处的结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柱梁连接组件,该装配式柱梁连接组件可以在前、右侧壁与外部水平构件的连接时,提高了竖直连接体整体与外部竖直构件之间连接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柱梁连接组件,包括:用于与立柱连接的竖直连接体和用于与横梁连接的水平连接体,所述水平连接体的一端与竖直连接体连接,所述竖直连接体进一步包括:依次设置的前侧壁、左侧壁、后侧壁、右侧壁,相连接的所述左侧壁与后侧壁的宽度相同,所述前侧壁与右侧壁的宽度相同且小于左侧壁、后侧壁的宽度,与左侧壁连接的前侧壁和与后侧壁连接的右侧壁之前通过一向内折弯的直角壁板连接,2个所述水平连接体各自与前侧壁或右侧壁连接;
7.各个所述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沿竖直连接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部,所述左侧壁、后侧壁上的内凹部各自均靠近左侧壁与后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所述前侧壁、右侧壁上的内凹部均设置于各自的中央,所述竖直连接体至少一端的各个侧壁上并位于内凹部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与立柱连接的安装通孔。
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9.1.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凹部分布于竖直连接体的整个长度方向上。
10.2. 上述方案中,所述水平连接体与竖直连接体的前侧壁或右侧壁通过焊接连接。
11.3. 上述方案中,所述水平连接体为钢管连接体、工字钢连接体或者c型钢连接体中的任意一个。
12.4. 上述方案中,所述安装通孔开设于竖直连接体一端,所述竖直连接体另一端的
前侧壁、右侧壁上各自连接有一个所述水平连接体。
13.5. 上述方案中,2个所述水平连接体各自与竖直连接体前侧壁、右侧壁的中间区域连接,所述竖直连接体两端均开设有安装通孔。
14.6. 上述方案中,具有前侧壁、左侧壁、后侧壁、右侧壁的所述竖直连接体通过一体成型加工获得。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6.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柱梁连接组件,在实现对横向、竖向构件同时进行连接的基础上,其用于与立柱连接的竖直连接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前侧壁、左侧壁、后侧壁、右侧壁,相连接的所述左侧壁与后侧壁的宽度相同,所述前侧壁与右侧壁的宽度相同且小于左侧壁、后侧壁的宽度,与左侧壁连接的前侧壁和与后侧壁连接的右侧壁之前通过一向内折弯的直角壁板连接,2个所述水平连接体各自与前侧壁或右侧壁连接,各个所述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沿竖直连接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部,所述左侧壁、后侧壁上的内凹部各自均靠近左侧壁与后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既可以提高竖直连接体自身的结构强度,又可以在设置有安装通孔的部位与外部竖向构件连接时,避免相互连接的部件之间产生位置偏移,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还可以在与外部竖向构件连接时,通过内凹部为螺栓的头部提供嵌入区域,保证连接结构外部立面的平面性、平整性,便于后续的装饰施工,在前、右侧壁与外部水平构件的连接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竖直连接体整体与外部竖直构件之间连接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柱梁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柱梁连接组件的结构俯视图;
19.附图3为图2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20.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柱梁连接组件使用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
21.以上附图中:100、竖直连接体;200、水平连接体;11、前侧壁;12、左侧壁;13、后侧壁;14、右侧壁;2、安装通孔;3、内凹部;4、直角壁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1:一种装配式柱梁连接组件,包括:用于与立柱连接的竖直连接体100和用于与横梁连接的水平连接体200,所述水平连接体200的一端与竖直连接体100连接,所述竖直连接体100进一步包括:依次设置的前侧壁11、左侧壁12、后侧壁13、右侧壁14,相连接的所述左侧壁12与后侧壁13的宽度相同,所述前侧壁11与右侧壁14的宽度相同且小于左侧壁12、后侧壁13的宽度,与左侧壁12连接的前侧壁11和与后侧壁13连接的右侧壁14之前通过一向内折弯的直角壁板4连接,2个所述水平连接体200各自与前侧壁11或右侧壁14连接;
23.各个所述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沿竖直连接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部3,所述左侧壁12、后侧壁13上的内凹部3各自均靠近左侧壁12与后侧壁13的连接处设置,所述前侧壁11、右侧壁14上的内凹部3均设置于各自的中央,所述竖直连接体100至少一端的各个侧壁上并位于内凹部3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与立柱连接的安装通孔2。
24.上述内凹部3分布于竖直连接体100的整个长度方向上;
25.上述水平连接体200与竖直连接体100的前侧壁11或右侧壁14通过焊接连接;上述水平连接体200为c型钢连接体;
26.上述安装通孔2开设于竖直连接体100一端,上述竖直连接体100另一端的前侧壁11、右侧壁14上各自连接有一个上述水平连接体200。
27.实施例2:一种装配式柱梁连接组件,包括:用于与立柱连接的竖直连接体100和用于与横梁连接的水平连接体200,所述水平连接体200的一端与竖直连接体100连接,所述竖直连接体100进一步包括:依次设置的前侧壁11、左侧壁12、后侧壁13、右侧壁14,相连接的所述左侧壁12与后侧壁13的宽度相同,所述前侧壁11与右侧壁14的宽度相同且小于左侧壁12、后侧壁13的宽度,与左侧壁12连接的前侧壁11和与后侧壁13连接的右侧壁14之前通过一向内折弯的直角壁板4连接,2个所述水平连接体200各自与前侧壁11或右侧壁14连接;
28.各个所述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沿竖直连接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部3,所述左侧壁12、后侧壁13上的内凹部3各自均靠近左侧壁12与后侧壁13的连接处设置,所述前侧壁11、右侧壁14上的内凹部3均设置于各自的中央,所述竖直连接体100至少一端的各个侧壁上并位于内凹部3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与立柱连接的安装通孔2。
29.上述水平连接体200为钢管连接体;具有前侧壁11、左侧壁12、后侧壁13、右侧壁14的上述竖直连接体100通过一体成型加工获得;
30.2个上述水平连接体200各自与竖直连接体100前侧壁11、右侧壁14的中间区域连接,上述竖直连接体100两端均开设有安装通孔2。
31.如图4所示,当竖直连接体100与对应的外部竖直构件连接时,通过螺栓或者膨胀螺丝等穿过安装通孔进行连接,其内凹部恰好为螺栓的头部提供可嵌入的区域,避免螺栓的头部外凸影响美观性,也便于后续的装饰装修。
32.采用上述装配式柱梁连接组件时,其在实现对横向、竖向构件同时进行连接的基础上,其用于与立柱连接的竖直连接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前侧壁、左侧壁、后侧壁、右侧壁,相连接的所述左侧壁与后侧壁的宽度相同,所述前侧壁与右侧壁的宽度相同且小于左侧壁、后侧壁的宽度,与左侧壁连接的前侧壁和与后侧壁连接的右侧壁之前通过一向内折弯的直角壁板连接,2个所述水平连接体各自与前侧壁或右侧壁连接,各个所述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沿竖直连接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部,所述左侧壁、后侧壁上的内凹部各自均靠近左侧壁与后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既可以提高竖直连接体自身的结构强度,又可以在设置有安装通孔的部位与外部竖向构件连接时,避免相互连接的部件之间产生位置偏移,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还可以在与外部竖向构件连接时,通过内凹部为螺栓的头部提供嵌入区域,保证连接结构外部立面的平面性、平整性,便于后续的装饰施工,在前、右侧壁与外部水平构件的连接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竖直连接体整体与外部竖直构件之间连接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3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