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土建筑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0231发布日期:2023-03-14 22:1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覆土建筑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覆土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覆土建筑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覆土建筑根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包括下沉式、靠崖式以及独立式;由于覆土建筑是依靠地形地势修建起来的,且覆土建筑一般修建在地面以下,地下水会透过墙面渗入到墙体内,所以需对覆土建筑的墙体添加防水结构。
3.目前,覆土建筑的防水结构一般是在墙体上浇注防水涂胶层,然后再防水涂胶层上铺设防水布,使防水布覆盖整个防水涂胶层,最后再将整个墙体上浇注混凝土层,以此实现墙体的防水。
4.但是,由于覆土建筑一般是修建在地面以下,当地震时,铺设在墙体外部的混凝土外壁会出现开裂的情况,使防水层受到拉扯,导致整个防水结构破坏,从而使覆土建筑出现渗水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覆土建筑的墙体的稳固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覆土建筑防水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覆土建筑防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覆土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远离室内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混凝土加固层,所述混凝土加固层内嵌设有钢筋网,所述混凝土加固层靠近墙体的一侧沿远离混凝土加固层顶壁的方向逐渐靠近墙体;所述混凝土加固层和墙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阻止室外的水分浸入墙体的第一防水层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墙体外设置混凝土加固层,并在混凝土内嵌设有钢筋网,且混凝土加固层靠近墙体的一侧向下倾斜,增加了墙体在地面以下的稳固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混凝土加固层内侧的第一防水层组受到破坏;并且混凝土加固层能够隔绝一部分的水分从外壁进入到墙体中,较少的水分渗入到混凝土加固层内后,再通过第一防水层组进一步防水。
9.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层组包括第一防水涂胶层、第一防水布层、混凝土止水板和吸水海绵,所述第一防水涂胶层铺设在墙体远离室内的一侧,所述第一防水布层铺设在第一防水涂胶层远离墙体的一侧上,所述混凝土止水板铺设在第一防水布层远离第一防水涂胶层一侧上;所述吸水海绵铺设在混凝土加固层靠近墙体的一侧,所述混凝土止水板与吸水海绵相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水海绵吸附渗入到混凝土加固层上的水分,并通过混凝土止水板与吸水海绵抵紧,吸水海绵沿混凝土加固层靠近墙体的一侧向下倾斜,使吸水海绵吸附的积水沿混凝土加固层的侧壁向下流出;位于混凝土止水板远离吸水海绵一侧的第一防水布层和第一防水涂胶层,可有效防止积水浸入墙体。
11.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加固层的底壁上且靠近吸水海绵的一侧设置有便于积水流出
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底壁上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固定设置有单向止回阀。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吸水海绵内滑落的积水进入排水槽中,沿着排水管排出,单项止回阀能够有效防止积水倒流,防止排水管中的水倒流回排水槽中。
13.可选的,所述墙体远离室内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固定孔,部分所述第一防水涂胶嵌设在多个所述固定孔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防水涂胶嵌设在墙体的固定孔内,使第一防水涂胶层更加稳固的铺设在墙体的侧壁上,可有效防止第一防水涂胶层从墙体的侧壁上脱离,增加稳固性。
15.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加固层远离墙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锚杆,所述锚杆的另一端嵌设在土层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锚杆的一端嵌设在土层内,锚杆的另一端嵌设在混凝土加固层内,进一步的加强了墙体的稳固性。
17.可选的,所述墙体靠近室内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与所述墙体之间固定设置有保温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覆土建筑一般使修建在地面以下,通过保温层的设置,可有效防止冷空气的侵入,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室内保持一定温度。
19.可选的,所述墙体与所述保温层之间铺设有第二防水涂胶层,所述第二防水涂胶层与所述保温层之间铺设有第二防水布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墙体的内侧铺设有第二防水涂胶层,在第二防水涂胶层上铺设第二防水布层,从而实现墙体靠近室内一侧的防水。
21.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层远离保温层的一侧铺设有瓷砖层,所述混凝土层与所述瓷砖层之间填充有防水粘合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凝土层上铺设有防水粘合剂,在防水粘合剂上铺设有瓷砖层,使室内的墙体更加美观,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一部分墙体内侧的水分浸入墙体。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 通过在墙体外设置混凝土加固层,并在混凝土内嵌设有钢筋网,且混凝土加固层靠近墙体的一侧向下倾斜,增加了墙体在地面以下的稳固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混凝土加固层内侧的第一防水层组受到破坏;并且混凝土加固层能够隔绝一部分的水分从外壁进入到墙体中,较少的水分渗入到混凝土加固层内后,再通过第一防水层组进一步防水;
25.2. 通过吸水海绵吸附渗入到混凝土加固层上的水分,并通过混凝土止水板与吸水海绵抵紧,吸水海绵沿混凝土加固层靠近墙体的一侧向下倾斜,使吸水海绵吸附的积水沿混凝土加固层的侧壁向下流出;位于混凝土止水板远离吸水海绵一侧的第一防水布层和第一防水涂胶层,可有效防止积水浸入墙体;
26.3. 从吸水海绵内滑落的积水进入排水槽中,沿着排水管排出,单项止回阀能够有效防止积水倒流,防止排水管中的水倒流回排水槽中。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主要用于表示整体结构;
28.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主要用于表达第一防水层组和第二防水层组的结构;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达排水管的结构。
30.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11、固定孔;2、混凝土加固层;21、钢筋网;22、锚杆;3、第一防水层组;31、第一防水涂胶层;32、第一防水布层;33、混凝土止水板;331、混凝土砂石层;332、止水带;34、吸水海绵;4、第二防水层组;41、第二防水涂胶层;42、第二防水布层;5、保温层;6、混凝土层;7、防水粘合剂;71、找平层;8、瓷砖层;9、排水槽;91、排水口;92、排水管;93、单向止回阀;94、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覆土建筑防水结构。参照图1和图2,包括墙体1以及依次铺设在墙体1远离室内的一侧的第一防水层组3和混凝土加固层2,混凝土加固层2内嵌设有钢筋网21,混凝土加固层2靠近墙体1的一侧沿远离混凝土加固层2顶壁的方向逐渐靠近墙体1;混凝土加固层2远离墙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锚杆22,锚杆22为螺纹钢锚杆,螺纹钢锚杆的一端嵌设在混凝土加固层2内,锚杆22的另一端嵌设在土层内。
33.参照图2,第一防水层组3包括第一防水涂胶层31、第一防水布层32、混凝土止水板33和吸水海绵34,第一防水涂胶为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第一防水涂胶铺设在墙体1远离室内的一侧,墙体1远离室内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固定孔11,部分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嵌设在多个所述固定孔11内,使第一防水涂胶层31更稳固地铺设在墙体1上,第一防水布层32为沥青防水卷材,第一防水布层32铺设在第一防水涂胶层31远离墙体1的一侧上,混凝土止水板33包括止水带332和混凝土砂石层331,混凝土砂石层331铺设在第一防水布层32远离第一防水涂胶层31一侧上,止水带332铺设在混凝土砂石层331远离第一防水布层32的一侧上;吸水海绵34铺设在止水带332远离混凝土砂石层331的一侧上,止水带332与吸水海绵34抵接。
34.参照图1和图2,墙体1靠近室内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混凝土层6,混凝土层6与所述墙体1之间固定设置有保温层5,保温层5包括保温泡沫板,增加覆土建筑室内的保温性能。
35.参照图1和图2,墙体1与所述保温层5之间铺设有第二防水涂胶层41,第二防水涂胶为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墙体1靠近室内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11,部分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填充在多个固定孔11内,第二防水涂胶层41与所述保温层5之间铺设有第二防水布层42,第二防水布为高分子聚乙烯涤纶布。
36.参照图1和图2,混凝土层6远离保温层5的一侧铺设有瓷砖层8,混凝土层6与瓷砖层8之间铺设有找平层71,便于贴设在墙体1上的瓷砖找平;找平层71与瓷砖层8之间填充有防水粘合剂7。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覆土建筑防水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墙体1外设置混凝土加固层2,并在混凝土内嵌设有钢筋网21,且混凝土加固层2靠近墙体1的一侧向下倾斜,增加了墙体1的稳固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混凝土加固层2内侧的第一防水层组3受到破坏;混凝土加固层2还能隔绝一部分的积水从外壁进入墙体1内,第一防水布层32和第一防水涂胶层31可有效防止渗入的水分进入墙体1内。
38.参照图3,混凝土加固层2的底壁上且靠近吸水海绵34的一侧设置有便于积水流出的排水槽9,排水槽9的底壁上开设有排水口91,排水口91处连通有排水管92;排水槽9的底壁均朝向排水口91处倾斜,排水槽9的顶壁上设置有滤网94,可有效防止其他杂质脱落掉入
排水槽9内,排水管92上固定设置有单向止回阀93,单向止回阀93采用静音止回阀,防止墙体1内产生水锤声。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