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横移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4777发布日期:2023-03-25 01:1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立体车库横移台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横移台车。


背景技术:

2.立体车库内移动空间有限,需要使用车辆移动工具对车辆进行移动,使车辆能够进行横移。现有的横移挪车装置操作复杂,人工操作强度较大。例如专利cn201920132829.5,公开了一种用于车库管理系统的高效挪车装置,包括托车板、下套板和运车道,所述托车板设置在下套板上方,且所述托车板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的运车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车库内需要调整车辆的摆放或停、出车位置时,电机一通过转轴一带动托车板转动,来调节运车道与汽车的对接位置,且方便车库内相邻的该装置之间挪移调整工作位置,方便汽车行驶到托车板上或汽车从运车道中驶出,且便于工作人员更加充分利用车库内的空间进行停车和摆放该装置;当电机一带动托车板转动调节完毕后,液压泵一带动液压柱伸出并抵接到下套板上,将托车板固定,保证汽车停放在托车板上或汽车驶进、驶出该装置时更加稳固牢靠,保证了使用的稳定性。
3.但现有的车辆横移工具对车辆的支撑操作复杂,且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推动,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立体车库横移台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5.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横移台车,包括第一移动台车、第二移动台车、伸缩限位机构、翻转提升机构、条形柱、安装板和导杆;第一移动台车和第二移动台车的内腔前侧均设置有伸缩限位机构,第一移动台车和第二移动台车的内腔后侧均设置有翻转提升机构;第一移动台车和第二移动台车首尾相对设置,第一移动台车上表面连接有条形柱,条形柱平行于第一移动台车和第二移动台车的中心连接线;第二移动台车上表面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与导杆一端连接,导杆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条形柱中。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设置有伸缩限位机构,在第一移动台车和第二移动台车移动至车辆的车轮处后,通过伸缩限位机构对前后车轮的一侧进行限位。设置翻转提升机构,用于对车辆进行支撑,从而实现车辆的移动。本装置操作简单,极大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用性强。
7.进一步地,伸缩限位机构包括壳体、伺服电机、齿轮、齿条、支撑板、滑块和第一转柱;壳体连接在第一移动台车前端外壁上,壳体内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伸入至第一移动台车内,与齿轮连接,齿轮上下分别啮合连接有齿条,齿条连接在支撑板的一侧,支撑板另一侧连接有滑块,第一移动台车内腔上下表面分别开设有滑槽,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中;支撑板端部连接有第一转柱,两个第一转柱分别穿装在第一移动台车的两侧壁中。
8.进一步地,滑槽的内腔为燕尾槽形结构。
9.进一步地,支撑板为l型结构。
10.进一步地,翻转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连杆和支撑柱;第一液压缸连接在第一移动台车后侧内壁上,第一液压缸输出端分别铰接有两个连杆,连杆端部铰接有支撑柱,支撑柱转动连接在第一移动台车内底面上;两个支撑柱分别位于第一移动台车内腔两侧,第一移动台车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支撑柱相对设置的开口。
11.进一步地,翻转提升机构还包括第二液压缸、u形框、第二转柱和限位杆;第二液压缸连接在支撑柱上,第二液压缸输出端穿过支撑柱,与u形框连接;u形框设置在支撑柱靠近第一移动台车侧壁的一侧,u形框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柱;限位杆穿装在支撑柱中,限位杆与u形框连接。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横移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横移台车的第一移动台车后视剖面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横移台车的第一移动台车俯视剖面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横移台车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16.图中标记为:1、第一移动台车;2、第二移动台车;3、条形柱;4、安装板;5、导杆;6、伸缩限位机构;61、壳体;62、伺服电机;63、齿轮;64、滑块;65、滑槽;66、支撑板;67、齿条;68、第一转柱;7、翻转提升机构;71、支撑柱;72、第一液压缸;73、连杆;74、第二液压缸;75、u形框;76、第二转柱;77、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立体车库横移台车,由第一移动台车1、第二移动台车2、条形柱3、安装板4、导杆5、伸缩限位机构6和翻转提升机构7等组成。
19.第一移动台车1和第二移动台车2的内腔前侧均设置有伸缩限位机构6,第一移动台车1和第二移动台车2的内腔后侧均设置有翻转提升机构7。第一移动台车1和第二移动台车2首尾相对设置,第一移动台车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沿前后方向固定设置有条形柱3,第二移动台车2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板4。安装板4与导杆5一端固定连接,导杆5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条形柱3中。
20.伸缩限位机构6由壳体61、伺服电机62、齿轮63、滑块64、滑槽65、支撑板66、齿条67和第一转柱68组成。以第一移动台车1为例,第一移动台车1的前侧固定设置有壳体61,伺服电机62固定安装在壳体61中,伺服电机62与第一移动台车1内的内置电源电性连接。伺服电机62输出轴延伸进第一移动台车1的内腔并键连接有齿轮63,齿轮63上下分别啮合连接有齿条67,齿条67水平设置。齿条67与支撑板66的一侧连接,支撑板66为l型结构,以便于对第一转柱68进行安装支撑。第一移动台车1的内腔上下两侧均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滑槽65,滑槽65的内腔为燕尾槽形结构,以避免滑块64与滑槽65的内腔脱离。滑槽65位置、长度与支撑板66位置、长度相适配。支撑板66另一侧连接有滑块64,滑块64滑动连接在滑槽65中,通过滑槽65和滑块64的配合能够驱动支撑板66平稳滑动。第一转柱68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板66的端部,且两个第一转柱68分别穿装在第一移动台车1的两侧壁中。
21.翻转提升机构7由支撑柱71、第一液压缸72、连杆73、第二液压缸74、u形框75、第二转柱76和限位杆77组成。以第一移动台车1为例,第一移动台车1的后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72,第一液压缸72输出端分别铰接有两个连杆73,两个连杆73分别伸向第一移动台车1的两侧。连杆73端部铰接有支撑柱71,支撑柱71转动连接在第一移动台车1内底面上。两个支撑柱71分别位于第一移动台车1内腔两侧,第一移动台车1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支撑柱71相对设置的开口。在第一液压缸72的拉动下,以使连杆73带动支撑柱71绕着旋转连接处向外侧移动,支撑柱71通过开口伸出至第一移动台车1外部。
22.第二液压缸74固定连接在支撑柱71的内侧,第二液压缸74输出端延伸出支撑柱71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u形框75。第二转柱76转动连接在u形框75的内侧。为了对第二转柱76的移动进行限位,u形框75上连接有限位杆77,限位杆77穿装在支撑柱71中。
23.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如下:
24.步骤一:控制第一移动台车1和第二移动台车2同步移动,以使第一移动台车1和第二移动台车2移动至需要横移的车辆底盘下。控制第一移动台车1内的伺服电机62启动,伺服电机62能够驱动齿轮63转动,以使齿轮63带动上下两侧的齿条67同时向外侧移动,以推动支撑柱71在滑槽65和滑块64的限制下向外侧平稳移动,使第一转柱68伸出,第一移动台车1移动至第一转柱68与车辆前轮前侧接触后停下。
25.步骤二:控制第二移动台车2内的伺服电机62启动,以使第二移动台车2内的第一转柱68向外移动。控制第二移动台车2向后侧移动至第一转柱68与车辆的后轮前侧接触并停下。
26.步骤三:控制第一移动台车1和第二移动台车2的第一液压缸72启动,以使第一液压缸72拉动连杆73,连杆73带动支撑柱71绕着旋转连接处向外侧移动,直至支撑柱71带动u形框75和第二转柱76向外侧转动出来,转动至车辆的车轮后侧。
27.步骤四:控制第一移动台车1和第二移动台车2的第二液压缸74启动,第二液压缸74推动u形框75向前移动,直至第二转柱76与车轮接触。第二液压缸74逐渐推动,在第二转柱76和第一转柱68的支撑下,将车轮支撑起来,以完成对车辆的支撑移动,操作简单,有利于广泛推广。
2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