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31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指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构件。
背景技术
无梁楼盖是目前现浇砼楼盖应用较广的楼盖结构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楼板结 构的整体高度小且无需吊顶装饰等优点,其内填充的轻质构件有各种空心管和盒子,盒子 有空心的或实心的。
公开号为CN134804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砼空间结构楼板模壳结构构件,该 结构构件是上底、下底、和侧壁构成的封闭空腔,包括至少一个凸出的侧壁模块和竖杆模腔 或斜杆模腔。其下底为结构底板,板厚比上底板和四周侧壁壁厚大。此专利采取预制砼底 板和现浇空心楼盖相接合的方式,该模壳结构应用于现浇钢筋砼空间结构楼板后形成的楼 盖板相对较轻,该钢筋砼空间结构楼板模壳结构构件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易与施工的特 点。但这种模壳作为轻质构件应用于楼盖之后,其构件中无楼盖的受力传力构件,所以相应 的现浇楼盖板的刚度和强度相对较差。
日本专利JP2001214562A公开了一种空心砼板用芯材,这种芯材在顶面与底面设 置有凹槽,并设置有浇筑砼的孔洞,凹槽与浇筑孔洞连通。这样,当此芯材用于楼盖时,构件 中的孔洞与凹槽可形成现浇砼的加强杆或墩,可成为楼盖的受力与传力构件。但此专利仅 描述了降低空心砼板质量和改善隔音性能的功能,未对加强现浇砼的效果进行描述,且为 采用聚苯乙烯泡沫等合成树脂材料发泡制作的实心构件。
虽然在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中设置贯穿上下表面的孔洞能够增强现浇楼盖板的刚 度和强度,但是,对于实心芯材来说,开孔洞较为简单,但是对于整体式空心砼填充用构件 来说,仍然存在实现较为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作和使用方便可行、强度较高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包括上底(101)、下底(104)和侧壁 (102),所述上底(101)、下底(104)和侧壁(102)组成封闭的空腔,所述砼填充用轻质构 件上至少有一个贯穿上底和下底的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孔洞通过封闭的洞壁与所述空腔分 隔;所述上底(101)和侧壁(102)为一整体,所述下底(104)与所述侧壁(102)之间为装配 式连接。
所述上底(101)、所述侧壁(102)和第一孔洞的洞壁(103)作为整体铸模浇注而 成,所述下底(104)为铸模浇注而成;
所述下底(104)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孔洞位置、形状对应的第二孔洞,第二孔洞的 大小使得下底(104)上第二孔洞的洞壁顶接于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103)外表面。
所述侧壁(102)的下端具有向内弯折的折边,且所述下底(104)的下表面紧贴于 侧壁(102)的折边上,且下底(104)的外围边缘顶接于所述侧壁(102)的内表面;或者[0011] 所述侧壁(502)的下端具有向外弯折的折边,所述下底(504)的外围边缘有上巻 边;且所述下底(504)通过上巻边包裹住侧壁(502)的折边。
所述上底(601)和侧壁(602)作为整体铸模浇注而成,所述下底(604)和所述第 一孔洞的洞壁(603)分别铸模浇注而成;所述上底(601)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孔洞位置、形状 对应的第二孔洞;所述下底(604)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孔洞位置、形状对应的第三孔洞。
所述上底(601)上第二孔洞洞壁边缘具有向下弯折的折边,所述下底(604)上第 三孔洞洞壁边缘具有向上弯折的折边;
第一孔洞洞壁(603)的内表面分别与第二孔洞边缘的折边和第三孔洞边缘的折 边顶接;或者第一孔洞洞壁(703)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孔洞边缘的折边和所述第三孔 洞边缘的折边顶接。
所述上底(801)上第二孔洞边缘具有向下弯折的折边(802)以及折边(802)的外 侧平行于该折边的突起边(803),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804)的上端插入上底上折边(802) 和突起边(803)形成插槽中;
所述下底(805)上第三孔洞边缘具有向上弯折的折边(806)以及折边外侧平行于 该折边的突起边(807),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804)的下端插入下底(805)上的折边(806) 和其突起边(807)形成的插槽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构件,还包括垫片(907);所述第一孔洞的 洞壁(90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上底(901)的上表面和下底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孔洞 的洞壁(903)的上端具有向外弯折的折边(905)以及该折边下端平行于该折边的突起边 (906),所述上底(901)和垫片(907)插入于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903)上端的折边(905) 与突起边(906)之间形成的插槽中;
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903)的下端具有向外弯折的折边以及在该折边上端平行 于该折边的突起边,所述下底和垫片插入于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903)下端的折边和突起 边形成的插槽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构件,还包括插销件(1003U006);所述 第一孔洞的洞壁(100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上底(1001)的上表面和下底(1005)的 下表面;且所述第一孔洞洞壁(1002)上端突出上底(1001)的部分贯穿有一个或多个插 销件(1003),所述上底固定于插销件(1003)和第一孔洞洞壁(1002)外表面上端的突起 边(1004)之间;所述第一孔洞洞壁(1002)下端突出下底的部分贯穿有一个或多个插销件 (1006),所述下底(1005)固定于该插销件(1006)和第一孔洞洞壁(1002)外表面下端的突 起边(1007)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构件,还包括垫片(1105);第一孔洞的洞 壁(110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上底(1102)的上表面和下底(1103)的下表面;第一孔洞 的洞壁(1101)上端突出上底(1102)的部分的外表面具有多条竖肋(1104),上底(1102)和 垫片(1105)位于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上端的竖肋与突起边(1106)之间,且第一孔洞的 洞壁(1101)上端的竖肋(1104)的底部紧贴于垫片(1105)的上表面; 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下端突出下底(1103)的部分的外表面具有多条竖肋 (1107),下底(1103)和垫片(1108)位于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下端的竖肋与突起边 (1109)之间,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下端的竖肋(1107)的底部紧贴于垫片(固)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双向连接件以及垫 片;所述第一孔洞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第一孔洞的洞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上底的上 表面和下底的下表面;各双向连接件(1201)的两端分别贯穿于两个第一孔洞洞壁(1202、 1203)上端突出上底的部分以及下端突出下底的部分;
所述上底和上底上边的垫片位于双向连接件和第一孔洞洞壁外表面上端的突起 边之间,且通过该垫片锁紧;
所述上底和下底下边的垫片位于双向连接件和第一孔洞洞壁外表面下端的突起 边之间,且通过该垫片锁紧;
同一第一孔洞上的双向连接件之间相互交叉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包括上底、下底和侧壁,上底、下底 和侧壁组成封闭的空腔,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至少有一个贯穿上底和下底的第一孔洞,该 第一孔洞通过封闭的洞壁与该空腔分隔;上底和侧壁为一整体,下底与侧壁之间采用装配 式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内部的第一孔洞的洞壁与上底和下底都具 有可靠的连接,形成了该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的暗柱,更好起到地连接和支撑上下表面的作 用,同时还能够保证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下表面协同受力工作,增强了砼填充用轻质构件 传力和受力性能,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中,上底和侧壁为一整 体,下底与侧壁之间采用装配式连接,使得整个砼填充用轻质构件方便拆卸和装配,提高了 在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内部制作贯穿其上下底的第一孔洞的可行性,也使得整个砼填充用轻 质构件的制作、运输、组装和使用过程更为方便,同时为在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的空腔中填充 轻质材料创造了条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二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二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二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二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二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二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二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包括上底、下底和侧壁,上底、 下底和侧壁组成封闭的空腔,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至少有一个贯穿上底和下底的第一孔洞,第一孔洞通过封闭的洞壁与空腔分隔;上底和侧壁为一整体,下底与侧壁为装配式连接。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的结构,下面结合附
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的结构一一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中,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底、侧壁 和贯穿上下表面的第一孔洞的洞壁作为整体铸模浇注而成,下底单独铸模浇注而成,下底 上开有与第一孔洞位置、形状都对应的第二孔洞,第二孔洞的大小使得下底上第二孔洞的 洞壁顶接于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外表面。
下面结合图1-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的具体结构进 行说明。
如图1所示,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底101、侧壁102和贯穿上下表面的方形的第一 孔洞的洞壁103作为整体铸模浇注而成,下底104单独铸模浇注而成,侧壁102的下端具有 向内弯折"L"形的折边,且下底104的外围边缘顶接于侧壁102的内表面上,侧壁102的折 边托住下底104,下底104上第二孔洞的内壁正好顶接于第一孔洞的洞壁103的外表面。 图2、图3和图4与图1类似,与图1相比,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孔洞的截面 形状为圆形;图3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孔洞的上下两端为类似喇叭的棱台形(靠近洞口的 一端稍大);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孔洞的上下端为类似喇叭的圆台形(靠近洞口的一 端稍大)。
还有一种可能的变形,如图5所示,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底501、侧壁502和贯穿上 下表面的方形的第一孔洞洞壁503作为整体铸模浇注而成,下底504单独铸模浇注而成,侧 壁502的末端具有向外弯折反"L"形的折边,下底504的外围边缘具有上巻边;下底504通 过上巻边包裹住侧壁502的折边,第一孔洞的洞壁顶接于下底504上第二孔洞的洞壁内侧。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上底和侧壁作为整体铸模浇注 而成,其下底和贯穿上下底的第一孔洞的洞壁分别单独铸模浇注而成,其上底上开有与第 一孔洞位置、形状对应的第二孔洞;其下底上也开有与第一孔洞位置、形状对应的第三孔 洞。上底和下底上的孔洞的大小一致。
第一孔洞的洞壁的内表面分别与上底上第二孔洞边缘的折边以及下底上第三孔 洞边缘的折边顶接。或者
第一孔洞的洞壁外表面与第二孔洞边缘的折边以及第三孔洞边缘的折边顶接。或 者
第一孔洞的洞壁分别通过上底上第二孔洞边缘的插槽与上底相连,以及通过下底 上第三孔洞边缘的插槽与下底相连。
下面结合图6-1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的具体结构进 行说明。
如图6所示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底601和侧壁602作为整体铸模浇注而成,第
一孔洞的洞壁603为单独铸模浇注而成,下底604为单独铸模浇注而成。
其中,上底601上开有与第一洞壁位置和形状对应的第二孔洞,其大小略小于第一孔洞,下底604上也开有与第一孔洞位置和形状对应的第三孔洞,其大小与第二孔洞的 大小一致。
上底601上第二孔洞洞壁边缘具有向下弯折的折边,下底604上第三孔洞洞壁边 缘具有向上弯折的折边。
第一孔洞洞壁603的内表面分别与第二孔洞边缘的折边和第三孔洞边缘的折边 顶接。
如图7所示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与图6所示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类似,不同之处 在于,上底701上第二孔洞的大小略大于第一孔洞的大小,下底702上第三孔洞的大小与第 二孔洞的大小一致,并且第一孔洞的洞壁703的外表面分别与第二孔洞边缘的折边和第三 孔洞边缘的折边顶接。
如图8所示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与图6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上底801上第二孔 洞边缘具有向下弯折的折边802,在折边802的外侧,还有平行于该折边的突起边803,折边 802与突起的边803之间形成插槽,第一孔洞的洞壁804通过该插槽与上底相连,第一孔洞 洞壁804与下底相连的方式与之类似,也是通过下底805上第三孔洞边缘的折边806以及 折边外侧的突起边807形成的插槽与下底805相连。
如图9所示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底901和侧壁902作为整体铸模浇注而成,第 一孔洞的洞壁903单独铸模浇注而成,下底904单独铸模浇注而成。
贯穿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下表面的第一孔洞的洞壁903伸出上底901的上表面, 且其上端具有向外弯折的折边905,在该折边905下侧,第一孔洞洞壁903外表面上有平行 于折边905的突起边906,上底901和垫片907插在折边905与突起边906之间形成的插槽 中,通过垫片907锁紧,从而使上底901与第一孔洞的洞壁903之间形成可靠连接。 其中,垫片905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
第一孔洞的洞壁与下底的连接方式与其和上底之间的连接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 述。
如图10所示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与图9所示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类似,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孔洞洞壁1002上端突出上底1001的部分贯穿有一个或多个插销件 1003 (图10中所示的结构中使用的是2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上底1001 固定于插销件1003和第一孔洞洞壁1002外表面的突起边1004之间,插销件1003的底部 紧贴与上底1001的上表面,采用多个插销件时,插销件之间可以采用垂直相交或者斜交的 方式。所述第一孔洞洞壁1002下端突出下底1005的部分贯穿有一个或多个插销件1006, 下底1005固定于插销件1006和第一孔洞洞壁1002外表面下端的突起边1007之间。
插销件的截面形状可为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者圆形;其材料可以采用铁丝、钢 筋或其他类型纤维。同一个第一孔洞上的插销件可以有多个,多个插销件可以在同一平面 上,也可以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同一平面上的多个插销件之间通过开孔连接。
如图11所示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与图9所示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结构类似,第 一孔洞的洞壁110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上底1102的上表面和下底1103的下表面;
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上端突出上底1102的部分的外表面具有多条竖肋1104,上 底1102和垫片1105位于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上端的竖肋与突起边1106之间,竖肋的底 部紧贴于垫片的上表面,通过垫片锁紧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和上底1102,从而形成第一孔洞洞壁1101与上底1102的可靠连接;
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下端突出下底1103的部分的外表面具有多条竖肋1107,下 底1103和垫片1108位于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下端的竖肋与突起边1109之间,且第一孔 洞的洞壁1101下端的竖肋1107的底部紧贴于垫片1108的下表面。
第一孔洞洞壁上端和下端的竖肋的截面形状可以是长方形、三角形或其他多边 形。并且同一个第一孔洞洞壁上的竖肋为沿第一孔洞的中心对称布置。 如图12所示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与图IO所示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相类似,不同 之处在于,当贯穿上底和下底的第一孔洞的数量为多个时,贯穿多个第一孔洞洞壁的插销 为双向连接件,也就是说, 一个双向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第一 孔洞的洞壁,例如双向连接件1201的两端贯穿于第一孔洞1202和另一个第一孔洞1203,双 向连接件的下部紧贴于垫片1204上,从而第一孔洞的洞壁分别和上底、下底之间形成可靠 连接。并且,多个第一孔洞洞壁之间通过双向连接件相互连接紧密。增强了整体的强度和 牢固度。
贯穿同一个第一孔洞洞壁的双向连接件可以是多个,同一第一孔洞洞壁上的双向 连接件之间相互交叉布置。
双向连接件的截面形状可以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等等,双向连接 件的材料可以采用铁丝、钢筋或其他类型纤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二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中,贯穿砼填充用的轻质构
件的上下底面的第一孔洞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椭圆形、十字形、一字形或其他形状。
当第一孔洞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时,第一孔洞的一端或两端可以采用倒圆台形,当
第一孔洞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时,第一孔洞的一端或者两端可以采用倒棱台形。
当第一孔洞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各第一孔洞呈一排或多排并列设置,各排第一
孔洞之间互相平行、正交或斜交;
或者第一孔洞以所述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下表面的形心为圆心,呈放射状分布, 各第一孔洞分别排列在半径不同的圆周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二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整体形状可以为圆柱体、圆 锥台体、棱锥台体或其他多面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二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可以广泛应用于现浇砼楼 盖、现浇砼无梁楼盖、现浇砼屋盖、基础底板、现浇砼防振台、现浇砼墙体、现浇砼空心梁、现 浇砼空心柱、现浇砼道路和现浇砼桥梁等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包括上底、下底和侧壁,上底、下底 和侧壁组成封闭的空腔,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至少有一个贯穿上底和下底的第一孔洞,该 第一孔洞通过封闭的洞壁与该空腔分隔;上底和侧壁为一整体,上底和侧壁为一整体,下底 与侧壁之间采用装配式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内部的第一孔洞的洞 壁与上底和下底都具有可靠的连接,形成了该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的暗柱,更好起到地连接 和支撑上下表面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保证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下表面协同受力工作,增强 了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传力和受力性能,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 中,上底和侧壁为一整体,下底与侧壁之间采用装配式连接,使得整个砼填充用轻质构件方 便拆卸和装配,提高了在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内部制作贯穿其上下底的第一孔洞的可行性,也使得整个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的制作、运输、组装和使用过程更为方便,同时为在砼填充用 轻质构件的空腔中填充轻质材料创造了条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
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因此,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
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包括上底(101)、下底(104)和侧壁(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101)、下底(104)和侧壁(102)组成封闭的空腔,所述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至少有一个贯穿上底和下底的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孔洞通过封闭的洞壁与所述空腔分隔;所述上底(101)和侧壁(102)为一整体,所述下底(104)与所述侧壁(102)之间为装配式连接。
2. 如权利要求
l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101)、所述侧壁(102)和第一孔洞的洞壁(103)作为整体铸模浇注而成,所述下底(104)为铸模浇注而成;所述下底(104)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孔洞位置、形状对应的第二孔洞,第二孔洞的大小使得下底(104)上第二孔洞的洞壁顶接于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103)外表面。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02)的下端具有向内弯折的折边,且所述下底(104)的下表面紧贴于侧壁(102)的折边上,且下底(104)的外围边缘顶接于所述侧壁(102)的内表面;或者所述侧壁(502)的下端具有向外弯折的折边,所述下底(504)的外围边缘有上巻边;且所述下底(504)通过上巻边包裹住侧壁(502)的折边。
4. 如权利要求
l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601)和侧壁(602)作为整体铸模浇注而成,所述下底(604)和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603)分别铸模浇注而成;所述上底(601)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孔洞位置、形状对应的第二孔洞;所述下底(604)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孔洞位置、形状对应的第三孔洞。
5.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601)上第二孔洞洞壁边缘具有向下弯折的折边,所述下底(604)上第三孔洞洞壁边缘具有向上弯折的折边;第一孔洞洞壁(603)的内表面分别与第二孔洞边缘的折边和第三孔洞边缘的折边顶接;或者第一孔洞洞壁(703)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孔洞边缘的折边和所述第三孔洞边缘的折边顶接。
6.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801)上第二孔洞边缘具有向下弯折的折边(802)以及折边(802)的外侧平行于该折边的突起边(803),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804)的上端插入上底上折边(802)和突起边(803)形成插槽中;所述下底(805)上第三孔洞边缘具有向上弯折的折边(806)以及折边外侧平行于该折边的突起边(807),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804)的下端插入下底(805)上的折边(806)和其突起边(807)形成的插槽中。
7.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片(907);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90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上底(901)的上表面和下底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903)的上端具有向外弯折的折边(905)以及该折边下端平行于该折边的突起边(906),所述上底(901)和垫片(907)插入于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903)上端的折边(905)与突起边(906)之间形成的插槽中;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903)的下端具有向外弯折的折边以及在该折边上端平行于该折边的突起边,所述下底和垫片插入于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903)下端的折边和突起边形成的插槽中。
8.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销件(1003、1006);所述第一孔洞的洞壁(100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上底(1001)的上表面和下底(1005)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孔洞洞壁(1002)上端突出上底(1001)的部分贯穿有一个或多个插销件(1003),所述上底固定于插销件(1003)和第一孔洞洞壁(1002)外表面上端的突起 边(1004)之间;所述第一孔洞洞壁(1002)下端突出下底的部分贯穿有一个或多个插销件 (1006),所述下底(1005)固定于该插销件(1006)和第一孔洞洞壁(1002)外表面下端的突 起边(1007)之间。
9.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片(1105);第一孔 洞的洞壁(110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上底(1102)的上表面和下底(1103)的下表面; 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上端突出上底(1102)的部分的外表面具有多条竖肋(1104),上底 (1102)和垫片(1105)位于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上端的竖肋与突起边(1106)之间,且第 一孔洞的洞壁(1101)上端的竖肋(1104)的底部紧贴于垫片(1105)的上表面;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下端突出下底(1103)的部分的外表面具有多条竖肋(1107), 下底(1103)和垫片(1108)位于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下端的竖肋与突起边(1109)之间, 且第一孔洞的洞壁(1101)下端的竖肋(1107)的底部紧贴于垫片(1108)的下表面。
10.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双向连接 件以及垫片;所述第一孔洞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第一孔洞的洞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 上底的上表面和下底的下表面;各双向连接件(1201)的两端分别贯穿于两个第一孔洞洞 壁(1202U203)上端突出上底的部分以及下端突出下底的部分;所述上底和上底上边的垫片位于双向连接件和第一孔洞洞壁外表面上端的突起边之 间,且通过该垫片锁紧;所述上底和下底下边的垫片位于双向连接件和第一孔洞洞壁外表面下端的突起边之 间,且通过该垫片锁紧;同一第一孔洞上的双向连接件之间相互交叉布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包括上底、下底和侧壁,上底、下底和侧壁组成封闭的空腔,该砼填充用轻质构件上至少有一个贯穿上底和下底的第一孔洞,第一孔洞通过封闭的洞壁与该空腔分隔;上底和侧壁为一整体,下底与侧壁之间为装配式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内部的第一孔洞的洞壁与上底和下底都具有可靠的连接,能够保证其上下表面协同受力工作,增强了其传力和受力性能,且砼填充用轻质构件的上底和侧壁为一整体,下底与侧壁之间为装配式连接,使得砼填充用轻质构件方便拆卸和装配,提高了在砼填充用轻质构件内部制作贯穿其上下底的第一孔洞的可行性,也使得其制作、运输、组装和使用过程更为简便。
文档编号E04B5/36GKCN201439621SQ200920158715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8日
发明者娄宇, 王传甲, 黄健 申请人:深圳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