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琉璃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388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体琉璃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连体琉璃瓦为建筑材料,用于建筑物屋顶的覆盖。
琉璃瓦是中国古建的重要材料,金灿灿或绿闪闪的琉璃瓦覆盖在大屋顶上显得庄重、威严。琉璃瓦屋顶是中国古建的重要标志。现在仍大量使用。但是,传统的琉璃瓦及铺敷琉璃瓦屋面有不少缺点。琉璃瓦是由底瓦和盖瓦两片为一组。它的铺敷程序一般是在木椽上钉木望板,望板再铺垫8~10厘米厚的背灰、泥背等,然后在灰背上铺泥(或灰)底(板)瓦,在每垄底瓦之间铺泥(或灰)盖瓦。显然,这种工艺费工、费料,对操作工艺技术要求高,而且屋顶重量大。这种传统的琉璃瓦及铺敷工艺千年一直沿用至今。虽然日本也制造了连体琉璃瓦,并改进了铺敷工艺,但是,它的连体琉璃瓦外观不符合对传统琉璃瓦的视觉感觉,即简单地将底瓦与盖瓦连成一体。这样,每一组底瓦与盖瓦之间都呈阶梯状,而不是底瓦重叠搭接形成阶梯状,盖瓦为平齐对接。如


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设计出底瓦与盖瓦连成一体,适合传统琉璃瓦给人的视觉感觉,简化铺敷工艺,增强抗震能力,减轻屋顶重量的新型连体琉璃瓦。
这种新型的连体琉璃瓦是将底瓦与盖瓦连成一体,但又不是简单的连接。具体结构及尺寸如图2-1、2-2、2-3、2-4及2-5所示。其中图2-1为正、反面结构图;图2-2为透视效果及部位名称图(1为瓦唇、2为熊头、3为瓦爪);图2-3为其两面视图。从图2-4连体瓦B-B剖视图及图2-5连体瓦的A向视图可以看到其盖瓦部分的上口比下口略高,使连体瓦搭接后盖瓦呈平齐对接,而不是呈阶梯状(复如
图1)。
传统瓦的盖瓦为半园形,但由于盖瓦与底瓦之间还有一段约3厘米高的灰(称为“睁眼”),因此盖瓦垄实际为多半园。为此,连体琉璃瓦的盖瓦部分在半园的基础上又加高了一段(见图2-3)。连体琉璃瓦的局部边缘带有防水梗条。上端留有栓铅丝用的小孔,瓦的底部,上端有瓦爪,以便挂在瓦条上,下端带瓦唇,既可挡住被另一块瓦的防水梗条垫起的缝隙,又可阻止水的回流。
连体琉璃瓦的生产工艺,坯料制作、釉料配制、烧成,与传统琉璃瓦相同,不需添置特殊设备或改变工艺流程,一般琉璃制品厂均可生产。当然,如能用钢模模压成型,质量会更好,生产时只需将普通压瓦机上的模具换成连体模具即可连续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连体琉璃瓦的结构决定了它比用传统琉璃瓦减轻屋顶载荷,据计算,可减轻重量400公斤/米2;由于铺敷工艺简单,对古建专业瓦工技术水平要求比传统琉璃瓦低得多。据计算,铺敷连体琉璃瓦仅为传统琉璃瓦所需工时的1/9;连体琉璃瓦是“干挂”铺敷,这比铺垫湿泥(灰)的传统来说,坯体内含水量要少得多,基本上不存在冻融现象,所以,连体瓦比传统瓦抗冻性好,釉面剥落现象也因此减少。更重要的是,当屋面局部损坏时,不必象传统瓦那样往往要全部挑顶,只需更换破损的瓦件。另外,因为本实用新型的连体琉璃瓦是用铅丝与瓦条栓牢的,所以在发生地震时不易发生滑坡或散落。因此,它的抗震性大大优于传统瓦--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权利要求1.一种连体琉璃瓦,由底瓦和盖瓦组成,其特征在于盖瓦与底瓦连成一体,并且盖瓦部分的上口略高,搭接后盖瓦之间呈平齐对接,而不呈阶梯状。
专利摘要连体琉璃瓦。连体琉璃瓦是建筑材料,用于屋顶的铺敷。它是将传统的琉璃瓦的底瓦和盖瓦连成一体,但又不是简单连接,其盖瓦部分上口比下口略高,使连体瓦搭接后盖瓦呈平齐对接,而不会成阶梯状。铺敷后给人以与传统琉璃瓦相同的视觉感觉。本实用新型的连体琉璃瓦铺敷工艺简单、减轻屋顶重量、维修简便、抗震性好。
文档编号E04D1/04GK2050056SQ8920004
公开日1989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1989年1月9日 优先权日1989年1月9日
发明者胥蜀辉, 庞树义, 刘大可 申请人: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