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模预制组装砼盒型房屋与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912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模预制组装砼盒型房屋与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般房屋制造领域。
目前,在国内、外现有盒子房的生产工艺方面,都沿用“整体现浇立模工艺”。为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把主要现浇砼的工作量移到构件厂进行立模整浇成型。而钢立模的投资和加工量都很大。对于以平模台座法生产工艺为主的预制构件厂不大适应。目前,我国现有盒子房生产有两类一是永久型房子的,中建一局系统(一局四公司构件厂、南苑花乡构件厂等)生产的第一代盒子房制品。二是临时型的,北京海淀区东升构件厂生产的第二代盒子房。这两类均是整体立模整浇生产工艺。由于第一代盒子房间制品需采用内、外两套钢立模组成,耗钢量为廿多吨,投资工料费每套六至十万元。东升厂小,投资困难,于是将整体钢立模中墙板先采用平台座浇注成型,然后再将预制好的墙板靠在盒子房内立模的构架上(构架由四根砼立柱和型钢边梁组成,构架柱子并埋入地下固定)的四边,最后由上而下进行浇注顶板和墙板的接缝。此种混合立模整浇工艺在外形质量控制方面难度较大。东升厂现生产的盒子房仅用于低层低标准的住宅建筑中。
本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盒子房屋,其预制程度更高,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减少到最低限度,并能大量推广。
本专利的技术实施方案是①将五面体盒型房屋解体为顶板及四面墙板,采用平模进行预制,然后利用四个角柱和圈梁的现浇砼把它们连接起来。②组装采用“工装模具架”(简称工装架)进行连接部位砼的组合现浇。③整间盒装房运至施工现场再整体吊装组合而成一栋楼房,待完成内、外装修后,工程竣工。以装修为主的装修施工包括基础、首层地面,上、下、水、电、暖汽、煤气等项管线安装,及屋顶整体防水等。
新式盒型房与原有盒子房主要区别,在于将每间房屋的95%工作量利用平模事先预制完成,进行立体浇注砼的量很少了。因而,省工、省料,并保证了产品质量。
结合附

图1~12作为实施例对本专利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盒型房间平面示意图。
图2是外墙与顶板的联接示意图。
图3是内横墙槽齿构造示意图。
图4~12是利用工装架组装盒型房的九道工序示意图。
如图1平面所示,一个盒型房间制品包括四个角柱(5)、一堵内纵墙(1)、一堵为外墙(2),两边内横墙3A,3B,以及虚线所示方框的顶板(6)。此种单间的盒型房又由于开间的不同而有2.7米、3.0米、3.3米、3.6米和3.9米五种。进深为5.1米,层高为2.7米。每间盒型房的外墙均有大、小不同(随开间不同而变化)的窗口。内横隔墙(3A)、(3B)均设有上、下连接的8φ16吊环(长度为通长并突出盒型房顶200毫米)。在四个角柱(5)的顶部和底脚处,均设有大、小不同的埋铁(尺寸上为160×160,下为180×180毫米钢板)。所有外墙均为保温复合砼墙板。内纵墙(1)、横隔墙(3A,3B)、顶板(6)为实心砼板。
图2为外墙与顶板通过现浇圈梁(7)的联接图及上下层角柱(5)埋铁的焊接图。上、下层盒型房的连接,靠组浇预制外墙(2)、内纵墙(1)、内横墙(3A、3B)和顶板(6)的圈梁(7)。在四个角柱(5)的位置高出顶板(6)20毫米,便于四个柱底埋铁(9)与柱顶埋铁(8)四周边焊在一起。埋铁(8)的平面尺寸略大于埋铁(9)的平面尺寸。
图3为盒型房间两边的横隔墙(3A)、(3B)的构造大样。为了使两间盒型房拼合时保证牢靠,并能抵抗水平抗震力,在盒型房间的每边横隔墙上均设有两对位置不同而又能相互对应咬合的槽齿(10),由于槽齿位置在左边横隔墙(3A)和右边横隔墙(3B)不对称(错开一个槽齿),当两间盒型房拼起来形成了凹凸结合。盒型房间的每边横隔墙的凸出槽齿内设有二根φ16通长吊环(10A),使上、下两层盒型房的吊环(10A)都搭接焊在一起,以加强上、下层盒型房间的垂直连接。
图4~12为盒型房的九道组装工序图。利用工装架(12)组装盒型房的工序是图4是第一道工序,即先在经过处理的地面上安放可固定角柱(5)埋铁的柱基(11)。图5是第二道工序,即“工装架”就位同时安放盒型房角柱底脚埋铁,并将“工装架”(12)上的伸缩螺杆旋出适当位置(通过测量保证盒型房内隔墙净尺寸准确)。图6为第三道工序,在盒型房内、外墙板位置靠放并固定预制好的外墙内纵墙(1)、内横墙(3A、3B)于“工装架”的四周。图7为第四道工序,立支四个角柱的内模并校正柱位。图8为第五道工序放角柱(5)的外模。图9为第六道工序,浇注四个角柱的砼。图10为第七道工序,将“工装架(12)”吊出并插入厨房、卫生间隔断板(13)并扣顶板。图11为第八道工序,支圈梁(7)的模板、放钢筋。图12为第九道即最后一道工序,浇注圈梁(7)砼,并进行养生。至此整间盒型房全部完成。
新式盒型房与现有盒子房主要指标比较(1)模板制作及钢材节约90%(现用2.2吨,原需24吨)。
(2)总造价节省14%,单间盒型房节省90%(现采用“工装架”重复使用只用2960元;原每套间钢立模需投资28800元)。
(3)生产周期每天日产45平方米(一组人)原一局一组人每天只生产16平方米(即一间房)。隔日也可日产两间。
(4)新式盒型房由于工艺、构造有较大改进,使一栋三千平米的楼房可在三个月左右交付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模预制组装盒型房屋其特征在于四堵墙及顶板均为平模预制的,四根角柱和圈梁是现浇的。
2.一种平模预制组装盒型房屋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四堵墙板和顶板拼装为盒型房间经过如下的工艺,即固定角柱柱基,工装架就位、立靠墙板,安装角柱钢筋,立靠角柱外模,浇灌角柱砼,吊出工装架、吊入隔断墙板及顶板,支圈梁模板并装钢筋、浇灌角柱顶砼及圈梁砼。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模预制组装盒型房屋,其特征在于角柱(5)的顶部埋有钢板(8),其标高比顶板(6)的顶面的标高高出20毫米,角柱(5)的底部埋有钢板(9),其平面尺寸比钢板(8)略小,其标高比下层盒型房屋的顶板(6)的顶面标高高20毫米。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模预制组装盒型房屋,其特征在于内横墙3A与3B均设有两个槽齿(10),而且位置错开,拼起来形成凹凸结合。
全文摘要
同内、外现有盒子房屋都沿用整体现浇立模工艺。本发明提供一种平模预制组装盒型房屋,所有外墙、内墙、隔断墙及顶板均为平模预制的,四角角柱和每层圈梁是现浇的,预制墙板顶板利用工装模具架进行组装。整间盒型房运至现场再整体吊装组成一栋楼房。本发明与整体现浇立模工艺相比,模板钢材节约90%,单间盒型房节约90%,生产周期为每工作日生产45平方米,三个月可交付一栋3000平方米的楼房。
文档编号E04B2/68GK1057879SQ9010327
公开日1992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6日
发明者秦少堂 申请人:北京空间钢结构联合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