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137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特别涉及轻钢轻板建筑物的拼装框架构件。
目前,拼装结构的建筑物所使用的框架构件均要依靠电焊或螺栓连接才能自身固定连接,并与屋面板、楼面板、墙体及其它建筑构件固定连接。这种框架构件对焊接质量要求较高,如焊接质量有问题,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承重力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焊缝和螺栓都直接承受巨大的力的作用,因此不是一种理想的受力体系。受此限制,拼装结构的建筑物不能造得很高。此外,在施工现场还必须要有电焊机等辅助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建筑物上、特别是轻钢轻板建筑物上的拼装框架构件,这种构件不需电焊就能自身固定连接,并与墙体、楼面板、屋面板和其它建筑构件固定连接;这种构件的受力体系合理,完全利用金属构件本身的抗剪、抗拉和抗压能力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利用这种构件可大大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并可建造高层建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用于建筑物上的拼装框架构件包括中空的、金属制造的横梁和立柱,具有互相垂直的或向相反方向延伸的三头至六头的、每头均为中空的、可松配插入横梁或立柱各端头内腔的、金属制造的梁柱连接件,以及穿过梁柱连接件各头上的通孔和套装在此梁柱连接件该头上的横梁或立柱的端头上对应的通孔、从而使梁柱连接件与横梁或立柱稳定相连的紧固件。其中,所述梁柱连接件各头、横梁和立柱的横截面可以是矩形的;所述的紧固件可以是一配用螺母的螺栓;所述紧固件也可以是一锥形金属块,但此时,安装好后的梁柱连接件一头上的通孔与套装在此梁柱连接件该头上的横梁或立柱的端头上的通孔对齐,并从一侧到另一侧的各通孔呈与锥形金属块配合的,锥形缩小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横梁或立柱上的、可固定或支撑屋面板、楼面板和墙体的密肋梁,密肋梁的横截面呈L型,其长边的边沿上有互相间隔的、凸出的和可弯折的上折片,其长边中间平面上有互相间隔的、只有一边与该平面连成一体、其余部分与该平面分离的、可弯折的中折片。
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改进是,还进一步包括可插入密肋梁上的中折片弯折后所形成的孔中的小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改进是,还包括屋脊固定件,它的横截面呈三叉型,上垂直边的边沿上有互相间隔的、凸出的、可弯折的折片,下部两翼边对称地分开,两翼边下部之间有两个以上可分配插入立柱上端内腔的柱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这种用于建筑物上,特别是轻钢轻板建筑物上的拼装框架构件不需电焊就能自身固定连接,且整体结构稳定牢固;它还能与墙体、楼面板、屋面板和其它建筑构件固定连接。这种构件的受力体系合理,完全利用金属构件本身的抗剪、抗拉和抗压能力承受建筑的重量。利用这种构件可大大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这种构件完全可采用工厂化生产来制造,然后在施工现场由人工拼装搭建。且利用这种构件可拼装搭建任何形状结构的建筑物或高层建筑。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图1为轻板轻钢建筑物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梁柱连接件的侧视剖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3-3”线的剖视图4是固定连接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沿图4中的“5-5”线的剖视图;图6是支撑和固定楼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沿图6中的“7-7”线的剖视图;图8是支撑和固定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沿图8中的“9-9”线的剖视图。
参看
图1,这是一座未经外粉刷的已拼装搭建好的轻钢轻板建筑物。在地平面1下面仍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桩脚2,由于建筑物的主要材料均采用轻钢轻板,因此重量大大减轻,故桩脚2不必打得很深。地平面1上面的底层除了立柱,没有任何墙体。底层上面共有六层(仅作为举例用),它的墙体3(包括内墙体和外墙体)可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加压稻草板或其它轻板。在安装好的外墙体3外侧涂上防水涂料,再进行外装饰,可保证墙体不渗水,且外观与其它建筑物并无二样。这种结构的墙体保温、隔音,且重量轻。
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位于
图1中圆A所示的部位上。其中,梁柱连接件4有六个头,它的上下两个头分别插入上下两根立柱5的端头内腔内,它的左右前后四个头分别插入四根横梁6的端头内腔内。立柱5和横梁6均是中空的金属管,它们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可以是长方形的,但也可以是正方形、梯形、半圆形或其它形状。而梁柱连接件4也是中空的,系由金属材料制成,它们的各头的横截面应与所连接的横梁或立柱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吻合。梁柱连接件4随着其所使用的位置不同或其所要连接的横梁或立柱的数量不同可以是有三头、四头或五头,直至图2所示的六头。梁柱连接件4的各头上和横梁6或立柱5套装在此头上的该端上有对应的四个通孔7,螺栓8穿过四个通孔7,并拧紧螺母9;或可将四个通孔经一次加工成顺序连贯缩小的四个锥形通孔(未画出),以便将一锥形金属块(未画出)从一侧顺序插入该四个锥形通孔,从而使横梁6或立柱5在横梁连接件4处稳定相连。在这里,紧固件(即螺栓8和锥形金属块)并不承受建筑物的压力。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具有六个头的梁柱连接件4中的形成前后两个头的一根长方形钢管10是通过焊接固定在梁柱连接件4上的。
根据如上所述的方法,将立柱和横梁拼装搭建后,就可用前面所述的轻板或传统使用的砖或预制板铺地、砌墙和装屋顶了。但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这里再提供其它配套的拼装框架构件。
图4和图5所示的结构位于
图1中圆B所示的部位上。这里的墙体3如上所述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加压稻草板或其它轻板,它由密肋梁11垂直固定,密肋梁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横梁固定连接(未画出)。密肋梁11是由横截面呈“L”形的金属型材制造的,它的长边15的边沿上有互相间隔的、凸出的、可弯折的上折片12;而长边15的中间平面上有冲裁并弯折成形的、互相间隔的若干中折片13,它的一边与该平面连成一体,其余部分与该平面分离。弯折后的上折片12和中折片13之间的垂直距离应正好是墙体3的厚度,从而可夹住或固定墙体3。通常,相邻的上折片12和相邻的中折片13分别朝相反方向弯折,从而可在密肋梁11长边的两侧分别固定两块墙体31和32(如图5所示)。此外,在密肋梁11的短边16与长边15相交处可以有互相间隔的若干下折片14,下折片14的结构形状与上折片12和中折片13的结构形状相似,它可以是长边15上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短边16上的一部分,但下折片14总可沿长边15和短边16的相交线朝与短边16相反方向弯折。下折片14和短边16上均有通孔,从而可通过螺栓螺母在密肋梁11的短边平面上分别固定两块墙体33和34(如图5所示)。如果在墙体朝向室内的一侧做上找平层17,则这种轻板墙体的外观就与传统结构的墙体毫无两样了。
图6和图7所示的结构位于
图1中圆C所示的部位上。楼面板18可采用前述的现有技术中的加压稻草板或其它轻板。密肋梁11′通过其短边16′固定在横梁6上,此时其长边15′垂直向上,再通过其上的上折片12和中折片13水平状地夹住两块楼面板18。为了更好地支撑楼面板18,在密肋梁11′上的中折片13弯折后所形成的孔19里分别插装金属制的、中空的小梁20,小梁20的上表面紧贴着楼面板18的下表面。如果在楼面板18的上表面上分别做上混凝土层21和找平层22,则这种楼面板的外观就与传统结构的楼面板毫无两样了。
图8和图9所示的结构位于
图1中的圆D所示的部位上。屋面板23可采用前述的现有技术中的加压稻草板或其它轻板。金属制造的屋脊固定件24呈三叉型,它的上垂直边25的上端边沿上有与密肋梁11长边15边沿上的上折边12相似的上折边35,即它是间隔的、凸出的、和可变折的;它下部的两翼边26和27对称地分开,它们之间形成的夹角基本上等于伞型屋面的夹角;两边26和27下部之间有两个以上可活动插入立柱5上端内腔的柱接头28;屋脊固定件24的长度依据屋面的长度而定。安装时,屋脊固定件24下面两个以上的柱接头28分别插入两根以上的立柱5的上端内腔,并分别用螺栓29予以固定,此时,立柱5的上端紧靠着屋脊固定件24两翼边26和27的下表面。将两根密肋梁11的各一端分别搁在两翼边26和27的上表面上。两根密肋梁11此端处的长边15均有90°的弯折边36紧贴着屋脊固定件24上垂直边25的两侧,并通过螺栓连接件30将两根密肋梁11和屋脊固定件24固定连接。两块屋面板23分别被夹在两根密肋梁11弯折后的上折片12和中折片13之间,并由屋脊固定件24上垂直边25上的、间隔地一左一右弯折的上折片35夹住。为了更好地支撑屋面板23,在密肋梁11上的中折片13弯折后所形成的孔19里分别插装小梁20,小梁20的上表面紧贴着屋面板23的下表面。屋面板23的上表面可涂上防水涂料,以防屋面漏水。
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和部件。
权利要求1.用于建筑物上的拼装框架构件,包括横梁,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和立柱均是中空的金属管;此外,还包括具有互相垂直的或向相反方向延伸的三头至六头的、每头均为中空的、可松配插入横梁或立柱各端头内腔的、金属制造的梁柱连接件,以及穿过梁柱连接件各头上的通孔和横梁或立柱的、套装在此梁柱连接件该头上的端头上对应的通孔、从而使梁柱连接件和横梁或立柱稳定相连的紧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安装好后的梁柱连接件一头上的两个对应通孔与套装在此梁柱连接件该头上的横梁或立柱的端头上的两个对应通孔为经一次加工成顺序连贯缩小的四个锥形通孔,而所述紧固件则是一锥形的、从一侧顺序插入该四个锥形通孔的金属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是一配用螺母的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拼装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固定安装在横梁或立柱上的、可固定和/或支撑屋面板、楼面板和墙体的密肋梁,密肋梁的横截面呈L型,其长边的边沿上有互相间隔的、凸出的、可弯折的上折片,其长边中间平面上有互相间隔的、只有一边与该平面连成一体、其余部分与该平面分离的、可弯折的中折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装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可插入密肋梁上的中折片弯折后形成的孔中的小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装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屋脊固定件,它的横截面呈三叉型,上垂直边的边沿上有互相间隔的、凸出的、可弯折的上折片,下部两翼边对称地分开,两翼边下部之间有两个以上可松配插入立柱上端内腔的柱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装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肋梁短边上有可沿其与长边相交线弯折的、间隔的下折片;所述短边和下折片上均有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连接件各头、横梁和立柱的横截面均是矩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特别是轻钢轻板建筑物用的拼装框架构件,它包括中空的、横截面为矩形的金属横梁和立柱,具有三头至六头的梁柱连接件;还可以包括密肋梁、小梁和屋脊固定件等。其所使用的屋面板、楼面板和墙体可是加压稻草板或其它轻板。这种结构不需电焊就能自身固定连接,并与其它建筑构件固定连接。这种构件受力体系合理。利用这种构件,可大大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并可拼装搭建任何形式结构的建筑物和高层建筑。
文档编号E04B1/00GK2158897SQ93209109
公开日1994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8日
发明者李鑫全 申请人:李鑫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