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压电摩擦复合阻尼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42999阅读:来源:国知局
1、阻尼器壳体2、压电陶瓷保护罩及力的传感器4、压电陶瓷驱动器5、连接钢7、滑动板8、摩擦板9、十字形连接板11、实芯钢柱14、弹簧17、力传感18、形状记忆合金丝21、夹紧块22 ;
[0035]如图4一6所示,所述的十字形连接板11通过焊接安装在阻尼器壳体2内中部,在阻尼器壳体2上顶板和十字形连接板11之间设有四组摩擦板9,每组摩擦板9均平行于阻尼器壳体2侧壁安装在阻尼器壳体2的上顶板和十字形连接板11之间,其两端分别用弧形头螺栓19预顶摩擦板9,每一组摩擦板9由三层自外至内宽度递减的摩擦板组成,当摩擦板受力后能够做横向移动;如图7— 8所示,所述的滑动板8为带滑槽24的U型结构板,滑动板8上的滑槽24穿过十字形连接板11插在摩擦板9之间,其底部安装在连接钢板7上用竖向螺栓12安装在连接钢板7上的椭圆形孔23内,使滑动板8可以横向移动;滑动板8与摩擦板9之间的摩擦材料10涂在摩擦板9上;如图4所示,在连接钢板7和阻尼器壳体2的底板之间设有四根形状记忆合金丝21,每根形状记忆合金丝21 —端通过夹紧块22与连接钢板7连接,夹紧块22与连接钢板7通过焊接连接;另一端通过带有拉紧环的螺栓20连接在阻尼器壳体2底板上,通过螺栓20的拉紧环调节形状记忆合金丝21的预拉力;
[0036]如图4一5和图9一 11所示,所述的实芯钢柱14置于阻尼器壳体2中的四组摩擦板9中间,其上端焊接在阻尼器壳体2的上顶板上,其下端置于连接钢板7上,实芯钢柱14两个相对表面设有四条细长槽25贯通实芯钢柱14上下端面,四根形状记忆合金丝21穿过实芯钢柱14的四条细长槽25,其上部通过带有拉紧环的螺栓20固定在阻尼器壳体2的上顶板上,下端连接在连接钢板7上表面的夹紧块上;力传感器18焊接在十字形连接板11的下底面上,弹簧17焊接在力传感器18和连接钢板7之间;如图4所示,所述的阻尼器壳体2四个侧面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四个压电陶瓷驱动器5,所述的压电陶瓷驱动器5镶嵌在压电陶瓷保护罩及力的传感器4上,且通过预紧力螺栓3固定在阻尼器壳体2和最外层摩擦板9之间;
[0037]如图4所示,所述的滑动轴I焊接在连接钢板7,阻尼器壳体2的上端设有连接螺栓孔13。
[0038]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
[0039]滑动轴I与连接钢板7连接,带动连接钢板7上的滑动板8,与摩擦板9进行摩擦,电源线16连接压电陶瓷驱动器5,通过总电源线6传来的不同电压信号,控制压电陶瓷驱动器5的伸缩,压电陶瓷驱动器5的横向伸缩挤压摩擦板9,转换成横向压力。摩擦板9两端通过紧固螺栓19进行固定,摩擦板两端紧固螺栓19的螺栓头成圆弧状,以方便摩擦板9的滑动。滑动板8上有滑槽,穿过十字形连接板11。滑动板连接螺栓12可以竖向紧固滑动板8,连接钢板7上有微小滑槽,可以保证滑动板连接螺栓12的横向微小移动。本阻尼器通过控制滑动板8与摩擦板9压力的大小,来实现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每组形状记忆合金丝21一端通过夹紧块22与连接钢板7连接,一端与带有拉紧环的螺栓20连接,通过螺栓20来调节形状记忆合金丝21的预拉力。
[0040]在实际工程结构中,本阻尼器可以按照图12的方式进行连接。在图12中,摩擦阻尼器两端通过刚性杆件斜向连接到框架柱与框架梁的节点处,刚性杆通过大强度螺栓与预埋在框架中的节点板连接,在地震过程中通过阻尼器两端的杆件带动阻尼器进行滑动,以达到减震吸能的作用。
【主权项】
1.一种SMA-压电摩擦复合阻尼器,包括滑动轴(1)、阻尼器壳体(2)、压电陶瓷保护罩及力的传感器(4)、压电陶瓷驱动器(5)、连接钢板(7)、滑动板(8)、摩擦板(9)、十字形连接板(11)、实芯钢柱(14)、弹簧(17)、力传感器(18)、形状记忆合金丝(21)和夹紧块(22); 所述的十字形连接板(11)安装在阻尼器壳体(2)内中部,在阻尼器壳体(2)上顶板和十字形连接板(11)之间设有四组摩擦板(9),每组摩擦板(9)均平行于阻尼器壳体(2)侧壁安装在阻尼器壳体(2)的上顶板和十字形连接板(11)之间,其两端分别用弧形头螺栓(19)预顶摩擦板(9),每一组摩擦板(9)由三层自外至内宽度递减的摩擦板(9)组成,当摩擦板受力后能够做横向移动; 所述的滑动板(8)为带滑槽(24)的U型结构板,滑动板(8)上的滑槽(24)穿过十字形连接板(11)插在摩擦板(9)之间,其底部安装在连接钢板(7)上用竖向螺栓(12)安装在连接钢板⑵上的椭圆形孔(23)内,使滑动板⑶可以横向移动;滑动板⑶与摩擦板(9)之间的摩擦材料(10)涂在摩擦板(9)上; 在连接钢板(7)和阻尼器壳体(2)的底板之间设有四根形状记忆合金丝(21),每根形状记忆合金丝(21) —端通过夹紧块(22)与连接钢板(7)连接,夹紧块(22)安装固定在钢板(7)上,另一端通过带有拉紧环的螺栓(20)连接在阻尼器壳体(2)的底板上,通过螺栓(20)的拉紧环调节形状记忆合金丝(21)的预拉力; 所述的实芯钢柱(14)置于阻尼器壳体(2)中的四组摩擦板(9)中间,其上端固定在阻尼器壳体(2)的上顶板上,其下端置于连接钢板(7)上,实芯钢柱(14)两个相对表面设有四条细长槽(25)贯通实芯钢柱(14)上下端面,四根形状记忆合金丝(21)穿过实芯钢柱(14)的四条细长槽(25),其上部通过带有拉紧环的螺栓(20)固定在阻尼器壳体(2)的上顶板上,下端连接在连接钢板(7)上表面的夹紧块上;力传感器(18)安装固定在十字形连接板(11)的下底面上,弹簧(17)连接在力传感器(18)和连接钢板(7)之间; 所述的阻尼器壳体(2)四个侧面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四个压电陶瓷驱动器(5),所述的压电陶瓷驱动器(5)镶嵌在压电陶瓷保护罩及力的传感器(4)上,且通过预紧力螺栓(3)固定在阻尼器壳体(2)和最外层摩擦板(9)之间;所述的滑动轴(I)固定在连接钢板(7),阻尼器壳体(2)的上端设有连接螺栓孔(13)。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SMA-压电摩擦复合阻尼器,属于工程结构减震控制领域。主要由方形壳体、摩擦板、滑动板、力传感器、滑动轴、预紧力螺栓、形状记忆合金丝、压电陶瓷驱动器及连接固定螺栓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多摩擦片,将SMA阻尼器与摩擦阻尼器结合,耗能效果显著。通过调节施加给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电压,实时改变滑动摩擦力,可满足不同强度地震的耗能要求。将摩擦板两端用弧形头螺栓预顶,方便摩擦板的横向移动。滑动板用竖向螺栓紧固在连接板上,连接板上有横向微小滑槽,方便滑动板横向移动。安装简单,不需要大量的连接件,并可以实现一部分的自复位效果。可通过人字形或斜向支撑,连接到建筑结构中,应用于工程结构的减震控制领域。
【IPC分类】E04B1-98
【公开号】CN104763069
【申请号】CN201510141465
【发明人】赵大海, 李永兴
【申请人】燕山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