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片脱胶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62478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片脱胶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硅片生产领域,具体涉及硅片切片后硅片晶托用的脱胶工装。
【背景技术】
[0002]在晶体硅太阳能硅片生产中,通常包括铸锭、开方、粘胶、切片、脱胶、清洗、检测等工序。在切片工序完成后,需将粘接在晶托玻璃上的硅片放置入脱胶工装内,晶托使用两根串杆将其固定在脱胶工装上,然后送至硅片脱胶机进行脱胶处理。脱胶后硅片与晶托上的玻璃分离,硅片落入脱胶工装的托杆上。人工将脱胶后的硅片整理齐整,从脱胶工装中取出,流入清洗工序。在此过程中的人工搬运、物流与人工移动硅片过程中,容易发生硅片与工装碰撞、娃片与娃片之间碰撞,从而使娃片产生缺角或破片的情况,影响娃片的生产良率。
[0003]目前通用设备是采用2根支撑杆装设在前端板与后端板之间,工人在取硅片过程中易发生硅片与支撑杆碰撞,导致崩边与破裂发生。同时支撑杆上由于没有限位装置,晶托的串杆在放置和脱胶过程中容易发生前后移动甚至掉落,造成硅片破裂的严重后果。现有的夹杆通过手工螺栓固定来调节夹杆间的宽度,一方面距离不好精确把握,造成硅片在脱胶掉落在托杆上左右侧不能夹紧竖立,倒下后破裂或者崩边;另一方面,经常性的调节螺栓给工人造成一定的工作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片脱胶工装,以达到降低硅片破损、避免支撑杆的干扰碰撞、提高了硅片的生产良率的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种硅片脱胶工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端板,所述的两个端板通过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杆相连,并在该支撑杆底部的两个端板之间装设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托杆,并在所述的两个端板上设有两个呈腰型的调节孔,所述的两个调节孔呈倒八字型设置在所述的端板上,且在该调节孔内分别装设有一夹杆,并使该夹杆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杆和夹杆之间。
[000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的两个支撑杆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且该前支撑杆由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所构成,并将所述的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间隔呈直线状装设在所述的端板上。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的左支撑杆和左支撑杆分别焊装在所述的两个端板上,并在该左支撑杆和左支撑杆的顶部分别设有一定位装置。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的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上分别装有一支撑梁,所述的支撑梁一端焊接在所述端板上,其另一端焊装在所述的前支撑杆顶端。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的支撑梁与所述的前支撑杆呈45°夹角。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的两个调节孔之间最大宽度大于硅片的宽度,且两个所述的调节孔之间最小宽度小于硅片的宽度。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片脱胶工装,在硅片脱胶过程中,将晶托及其对应的硅片放置在夹杆上,通过硅片的重力作用在夹杆上,从而使得夹杆在调节孔内相对滑动,当两个夹杆之间的间距与硅片宽度相同时,在端板上调节孔作用下实现了硅片的固定,确保硅片在脱胶后整齐如一,并在前支撑杆上设置定位装置,通过定位装置可确保晶托的完全定位,防止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移动或脱落;且由于前支撑杆由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间隔设置所构成,从而使得脱胶后的硅片容易取出,避免取出硅片过程中,硅片与支撑杆发生碰撞,以达到降低硅片破损的目的,提高了硅片的生产良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硅片脱胶工装的立体结构简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硅片脱胶工装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16]请参阅图1所示,并结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片脱胶工装,其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端板10,两个端板10通过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杆相连,并在两个端板10底部装设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托杆30,且该端板10上设有两个腰型的调节孔40,调节孔40与端板10的边呈45°夹角,且两个调节孔40呈倒八字形设置,在该调节孔40的内部分别装活动装设有一夹杆50,并使该夹杆50设置在支撑杆和夹杆50之间。使用时,当用户将带晶托的硅片放置在支撑杆上后,一旦晶托上的硅片与晶托分离后,硅片掉入夹杆50上,在硅片的重力作用下,迫使夹杆50在调节孔40内向下运动,当两个夹杆50之间的间距与鬼片的宽度相等时,便可实现硅片的定位,与传统手动调节夹杆之间间距的硅片脱胶工装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0017]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取出硅片,避免硅片与支撑杆之间产生碰撞,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支撑杆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22,且该前支撑杆由左支撑杆23和右支撑杆24所构成,并将左支撑杆23和右支撑杆24间隔呈直线状装设在端板10上,从而使得左支撑杆23与右支撑杆24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供用户取出硅片使用。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左支撑杆23和左支撑杆23分别焊装在两个端板10上,并在左支撑杆23和左支撑杆23的顶部分别设有一定位装置26,用户可通过定位装置26可确保装设硅胶的晶托完全定位,防止其在硅片脱胶过程中,晶托产生移动或脱落导致硅片损毁。
[0018]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前支撑杆的强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左支撑杆23和右支撑杆24上分别装有一支撑梁25,支撑梁25 —端焊接在端板10上,其另一端焊装在前支撑杆顶端,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梁25与前支撑杆呈45°夹角。
[0019]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调节孔40之间最大宽度大于硅片的宽度,且两个调节孔40之间最小宽度小于硅片的宽度。
[00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片脱胶工装,在硅片脱胶过程中,将晶托及其对应的硅片放置在夹杆50上,通过硅片的重力作用在夹杆50上,从而使得夹杆50在调节孔40内相对滑动,当两个夹杆50之间的间距与硅片宽度相同时,在端板10上调节孔40作用下实现了硅片的固定,确保硅片在脱胶后整齐如一,并在前支撑杆上设置定位装置26,通过定位装置26可确保晶托的完全定位,防止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移动或脱落;且由于前支撑杆由左支撑杆23和右支撑杆24间隔设置所构成,从而使得脱胶后的硅片容易取出,避免取出硅片过程中,硅片与支撑杆发生碰撞,以达到降低硅片破损的目的,提尚了娃片的生广良率的目的。
[0021]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硅片脱胶工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端板,所述的两个端板通过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杆相连,并在该支撑杆底部的两个端板之间装设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托杆,并在所述的两个端板上设有两个呈腰型的调节孔,所述的两个调节孔呈倒八字型设置在所述的端板上,且在该调节孔内分别装设有一夹杆,并使该夹杆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杆和夹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片脱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支撑杆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且该前支撑杆由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所构成,并将所述的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间隔呈直线状装设在所述的端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硅片脱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杆和左支撑杆分别焊装在所述的两个端板上,并在该左支撑杆和左支撑杆的顶部分别设有一定位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片脱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上分别装有一支撑梁,所述的支撑梁一端焊接在所述端板上,其另一端焊装在所述的前支撑杆顶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硅片脱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梁与所述的前支撑杆呈45°夹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片脱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调节孔之间最大宽度大于硅片的宽度,且两个所述的调节孔之间最小宽度小于硅片的宽度。
【专利摘要】一种硅片脱胶工装,其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端板,所述的两个端板通过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杆相连,并在该支撑杆底部的两个端板之间装设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托杆,并在所述的两个端板上设有两个呈腰型的调节孔,所述的两个调节孔呈倒八字型设置在所述的端板上,且在该调节孔内分别装设有一夹杆,并使该夹杆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杆和夹杆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片脱胶工装,以达到降低硅片破损、避免支撑杆的干扰碰撞、提高了硅片的生产良率的目的。
【IPC分类】B28D5-00
【公开号】CN204471623
【申请号】CN201520113680
【发明人】洪育林, 张震, 刘辉, 李文文, 安冠宇
【申请人】武汉宜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