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立体停车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2436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自动立体停车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停车场领域,具体涉及的是自动立体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停车场配备供车辆行驶的道路和供车辆停放的停车位,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对于土地成本高企的城市来说造价非常高,但原有的停车场已无法满足庞大的车辆停放需要,导致大量车辆无法停放或者停放在距离目的地较远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自动立体停车设备,解决传统停车场无法满足庞大的车辆停放需求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立体停车设备,包括立体框架、输送装置、控制单元、储存装置、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
[0005]所述立体框架由立柱、横梁及纵梁相互交叉搭建而成,其内部形成多个储存方格和输送方格。所述储存方格上下相连形成多列储存方格,所述输送方格上下相连形成多列输送方格,一列输送方格设置于相邻两列储存方格间。
[0006]所述输送装置设于输送方格内并通过链条连接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于立体框架顶部并通过控制线连接控制单元。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个纵向构件和两个支撑构件,所述输送装置的纵向构件垂直于所述横梁,且可移动地连接相邻的两根立柱,所述支撑构件沿纵向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7]所述储存装置包括纵向构件和横向支撑平台,储存装置的纵向构件上同样设置支撑构件,所述横向支撑平台沿横梁长度方向固定于横梁上,储存装置的纵向构件垂直连接所述横向支撑平台,所述第二驱动器安装于横梁上,并通过控制线分别连接控制单元和储存装置的纵向构件,带动储存装置的纵向构件沿横梁长度方向左右移动。
[0008]所述输送装置于输送方格内移动车辆至指定储存方格一侧,所述输送装置的纵向构件沿横梁长度方向移动进入储存方格内并固定于横向支撑平台上,储存方格内的纵向构件移出至输送方格内。
[0009]作为优选,所述储存方格的数量多于所述输送方格。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器为皮带传动装置或者摩擦轮传动装置。
[0011]作为优选,所述纵向构件的形状为槽形,其外边缘设有防护壁。
[0012]作为优选,所述纵向构件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导槽,所述导槽的一端设有导引相邻纵向构件进入导槽的固定件和第三驱动器,从而交换纵向构件的位置。
[0013]作为优选,所述纵向构件的一端分别连接有液体管,所述液体管连接向下延伸的排水管,将纵向构件的废水排出。
[00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输送方格和储存方格实现车辆的停放,有效地节省土地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15]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是自动立体停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自动立体停车设备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自动立体停车设备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0、停车设备,12、立体框架,16、立柱,18、横梁,19、纵梁,20、24、28、储存方格,22、26、输送方格,36、38、出入口,42、输送装置,48、50、第一驱动器,52、控制单元,54、64、纵向构件,56、58、支撑构件,60、储存装置,66、横向支撑平台,68、第二驱动器,84、排水管,86、液体管,96、固定件,98、导槽,100、第三驱动器,102、液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1 ]自动立体停车设备,所述停车设备10包括立体框架12、输送装置42、控制单元52、储存装置60、第一驱动器48、50和第二驱动器68。
[0022]所述立体框架12由立柱16、横梁18及纵梁相互交叉搭建而成,其内部形成多个储存方格20、24、28和输送方格22、26。所述储存方格20、24、28上下相连形成多列储存方格20、24、28,用于存放车辆。所述输送方格22、26上下相连形成多列输送方格22、26,一列输送方格22、26设置于相邻两列储存方格20、24、28间,用于车辆的提取和转移。所述立体框架12的底部还设有出入口 36、38,所述出入口 36、38连通输送方格22、26,驾驶员在出入口 36、38处下车或者取车。所述输送装置42设于输送方格22、26内并通过链条连接第一驱动器48、50,所述第一驱动器48、50设置于立体框架12顶部并通过控制线连接控制单元52。在控制单元52的控制下,第一驱动器48、50带动输送装置42上下移动。
[0023]所述输送装置42包括两个纵向构件54和两个支撑构件56、58,所述纵向构件54垂直于所述横梁18,且可移动地连接相邻的两根立柱16。所述支撑构件56、58沿纵向构件5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构件56、58的形状为梳齿状,用于固定车辆的车轮。
[0024]所述储存装置60包括纵向构件64和横向支撑平台66,所述横向支撑平台66沿横梁18长度方向固定于横梁18上。所述储存装置60的纵向构件64垂直连接所述横向支撑平台66。所述第二驱动器68安装于横梁18上,并通过控制线分别连接控制单元52和储存装置60的纵向构件64,带动储存装置60的纵向构64件沿横梁18长度方向左右移动。
[0025]所述输送装置42于输送方格22、26内移动车辆至指定储存方格20、24、28 —侧,所述输送装置42的纵向构件54沿横梁18长度方向移动进入储存方格20、24、28内并固定于横向支撑平台66上,储存方格20、24、28内的纵向构件64移出至输送方格22、26内,从而实现纵向构件54、64间的替换。
[0026]具体实施中,所述储存方格20、24、28的数量多于所述输送方格。
[0027]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驱动器68为皮带传动装置或者摩擦轮传动装置。
[0028]具体实施中,所述纵向构件54、64的形状为槽形,其外边缘设有防护壁,防止上一层车辆上的雨雪、尘土或者碎片掉落至下一层。
[0029]具体实施中,所述纵向构54、64件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导槽98,所述导槽98的一端设有固定件96和第三驱动器100,导引相邻纵向构件54、64进入导槽98,从而交换纵向构件54、64的位置。
[0030]具体实施中,所述纵向构件54、64的一端分别连接有液体管102,所述液体管102连接向下延伸的排水管,将纵向构件54、64的废水排出。
[003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自动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框架、输送装置、控制单元、储存装置、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所述立体框架由立柱、横梁及纵梁相互交叉搭建而成,其内部形成多个储存方格和输送方格;所述储存方格上下相连形成多列储存方格,所述输送方格上下相连形成多列输送方格,一列输送方格设置于相邻两列储存方格间;所述输送装置设于输送方格内并通过链条连接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于立体框架顶部并通过控制线连接控制单元,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个纵向构件和两个支撑构件,所述输送装置的纵向构件垂直于所述横梁,且可移动地连接相邻的两根立柱,所述支撑构件沿纵向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储存装置包括纵向构件和横向支撑平台,储存装置的纵向构件上同样设置支撑构件,所述横向支撑平台沿横梁长度方向固定于横梁上,储存装置的纵向构件垂直连接所述横向支撑平台,所述第二驱动器安装于横梁上,并通过控制线分别连接控制单元和储存装置的纵向构件,带动储存装置的纵向构件沿横梁长度方向左右移动;所述输送装置于输送方格内移动车辆至指定储存方格一侧,所述输送装置的纵向构件沿横梁长度方向移动进入储存方格内并固定于横向支撑平台上,储存方格内的纵向构件移出至输送方格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的形状为梳齿状,支撑停放车辆的车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方格的数量多于所述输送方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器为皮带传动装置或者摩擦轮传动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构件的形状为槽形,其外边缘设有防护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构件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导槽,所述导槽的一端设有导引相邻纵向构件进入导槽的固定件和第三驱动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构件的一端分别连接有液体管,所述液体管连接向下延伸的排水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动立体停车设备,包括立体框架、输送装置、控制单元、储存装置、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立体框架形成多个储存方格和输送方格。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纵向构件。储存装置包括纵向构件、横向支撑平台,横向支撑平台沿横梁长度方向固定于横梁上,所述纵向构件垂直连接所述横向支撑平台,所述第二驱动器安装于横梁上带动纵向构件沿横梁长度方向左右移动。所述输送装置移动车辆至指定储存方格一侧,所述纵向构件沿横梁长度方向移动进入储存方格内并固定于横向支撑平台上,储存方格内的纵向构件移出至输送方格。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输送方格和储存方格实现车辆的停放,有效地节省土地占用空间。
【IPC分类】E04H6/18
【公开号】CN204676957
【申请号】CN201520353460
【发明人】邓文斌
【申请人】邓文斌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