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组件及使用该铰链组件的铰链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77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铰链组件及使用该铰链组件的铰链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电话等折叠式电器所使用的铰链组件及使用该铰链组件的铰链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折叠式电器的铰链构造公知的有例如,相对于对折的携带用电话的送话部开关自如地安装有受话部,利用摩擦功能的自由停止型。
但是,随着携带用电话的普及,要求方便性的呼声高涨,因而要求其结构能用单只手一次将受话部完全打开的铰链式构造。(例如,专利申请2001-83636号)然而,随着最近带照相功能的移动电话的普及,不只是电话功能,移动电话也具有照相功能。因此,在照相拍摄中,具有自拍功能等的移动电话往往有在将受话部的打开角度设置成约90°并将移动电话放置在台子上的状态下,进行照相拍摄的情况。这时,必须通过按压按钮使完全打开的受话部返回到打开角度为约90°,因而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如上情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1次按压就能以全开或规定的角度打开受话部的铰链组件及使用该铰链组件的铰链构造。
本发明第1方案的铰链组件具有收放于外壳内、在其外周面上设置有键、可在上述外壳的轴向滑动并转动的回转轴;固定于上述外壳内、上述回转轴穿过的同时、形成多个与上述键配合的配合部的制动件;可套入上述回转轴的端部、与回转轴成一体地回转并可滑动的辅助凸轮;与上述辅助凸轮和上述制动件连接、对辅助凸轮施加扭转力的同时、在使辅助凸轮离开制动件的方向上对其施加力的第1加力机构;固定于上述外壳内、上述回转轴穿过的同时、控制利用上述第1加力机构施加力的上述辅助凸轮的滑动移动的帽;固定上述回转轴的端部、相对于上述外壳可滑动地设置的固定机构;设置在上述帽和上述固定机构之间、在使上述固定机构离开上述帽的方向施加力的同时、通过固定机构拉回上述回转轴、并使上述键和上述配合部配合的第2加力机构;固定于上述固定机构上、在朝向对抗上述第2加力机构施加的力的方向上推压上述回转轴使其滑动、从而解除上述键和上述配合部的配合状态的按钮部。
在本发明的第1方案中,将在回转轴的外周面上设置了键的回转轴收放在外壳内,使回转轴可在外壳的轴向滑动并回转。另外,在外壳中还固定有回转轴穿过的制动件,在该制动件上设置有与键配合的多个配合部。
另一方面,在回转轴的端部装有辅助凸轮,使其与回转轴成一体地回转的同时可相对回转轴滑动。另外,将第1加力机构连接在辅助凸轮和制动件上,利用第1加力机构对辅助凸轮施加扭转力并通过辅助凸轮使回转轴回转的同时,并使辅助凸轮受到使其离开制动件方向的力。
另外,在外壳中固定有帽,回转轴穿过该帽的同时,该帽还控制利用第1加力机构施加力的辅助凸轮的滑动移动。再有,在回转轴的端部固定有相对外壳可滑动地设置的固定机构。
而且,在帽和固定机构之间设置有第2加力机构,在使固定机构离开帽的方向对其施加力的同时,可通过固定机构拉回回转轴并使键和配合部配合。在此,将按钮部固定在固定机构上,通过按钮部在对抗第2加力机构施加的力的方向上推压回转轴并使其滑动,则键和配合部的配合状态予以解除。
在此,通过在制动件上设置多个与键配合的配合部,在回转轴利用第1加力机构产生的扭转力到达最大角度的过程中,当键到达与配合部相应的位置时,回转轴被第2加力机构拉回。
因此,键与配合部实现配合、回转轴停止。由于将按钮部向解除键与配合部的配合状态方向按压,因而可通过改变按压按钮部的时间,有选择地使键与任何配合部配合或解除配合。
具体地说,在移动电话的轴部使用这种铰链结构时,通过使受话部与回转轴连接,只要按压按钮部1次,除了受话部处于全开位置以外,还能使受话部停止在例如90°附近。
在此,对辅助凸轮及回转轴利用第1加力机构施加扭转力。另一方面,为了将按钮部向解除键与配合部的配合状态的方向推压,若长时间按压按钮部,则利用第1加力机构的扭转力使受话部打开到全开位置。
因此,使用带照相功能的移动电话的场合,无论利用照相功能时还是利用电话功能时,由于可通过按压按钮部的时间来选择打开受话部的适当角度,因而很方便。
另外,第2加力机构在使按钮部离开帽的方向对其加力,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固定机构将回转轴拉回。由于拉回回转轴的力与键和配合部的配合力具有比例关系,因而为了增强键和配合部的配合力,可以增强拉回回转轴的力。但是,这时,按压按钮部时的抗力也增高,使操作性变坏。
另一方面,由于第1加力机构施加的扭转力,在键和配合部之间因扭转力而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在拉回回转轴时成为抗力。
因此,通过使用与第1加力机构不同的第2加力机构,并利用第2加力机构拉回回转轴,则可使为拉回回转轴所必须的力降低,从而可减小按压按钮部时的抗力。
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铰链组件具有在上述帽的与上述辅助凸轮相对的面上形成的多个凹部或凸部;在上述辅助凸轮的与上述帽相对的面上形成的、通过回转处于与上述凹部或凸部相配合的状态或解除配合状态的凸部或凹部。
采用本发明的第2方案,在帽与辅助凸轮的配合面上,设置多个凹部或凸部,在辅助凸轮与帽的配合面上设置与回转的凹部或凸部处于配合状态或解除配合状态的凸部或凹部。
由于辅助凸轮靠第1加力机构向帽一侧加力,可使帽的凹部或凸部与辅助凸轮的凸部或凹部可靠地配合。在键与配合部配合的状态下,通过帽的凹部或凸部与辅助凸轮的凸部或凹部可靠地配合,即使经辅助凸轮也可限制回转轴的回转。
本发明的第3方案的铰链组件具有上述帽的凹部的侧壁由斜面部和大致的直壁构成,利用上述第1加力机构的扭转力将上述辅助凸轮的凸部向上述大致的直壁推压的同时,上述凸部的角部与上述倾斜面接触。
采用本发明的第3方案,帽的凹部的侧壁由倾斜面和直壁构成,利用第1加力机构的扭转力将辅助凸轮的凸部向直壁推压的同时,使辅助凸轮的凸部的角部与倾斜面接触。
例如,在移动电话的轴部采用这种铰链结构时,在受话部的全开位置或在90°附近键与配合部配合。与此同时,将辅助凸轮的凸部推压到帽的凹部的直壁。由此,第1加力机构的扭转力被锁定,在回转轴滑动时因扭转力产生的摩擦力不会作用在回转轴和辅助凸轮之间。
因此,可将利用第2加力机构的压缩力产生的弹力(拉回回转轴的力)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能可靠地将受话部保持在受话部的全开位置或90°附近。
另外,通过使辅助凸轮的凸部的角部与帽的凹部的倾斜面接触,由于对回转轴施加了回转力,除了由第1加力机构的扭转力产生的抗力外,还必须有使辅助凸轮的凸部滑过倾斜面的力。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受话部的保持力,即使移动电话受到振动受话部也不会晃动。
本发明的第4方案的铰链组件具有上述辅助凸轮的凹部的侧壁由斜面部和大致的直壁构成,利用上述第1加力机构的扭转力将上述帽的凸部向上述大致的直壁推压的同时,上述凸部的角部与上述倾斜面接触。
采用本发明的第4方案,辅助凸轮的凹部的侧壁由倾斜面和大致的直壁构成,利用第1加力机构的扭转力将帽的凸部推压到大致的直壁的同时,使帽的凸部的角部与倾斜面接触。
这样,通过利用第1加力机构的扭转力将帽的凸部推压到大致的直壁,锁定由第1加力机构产生的扭转力,使回转轴滑动时由扭转力产生的摩擦力不作用于回转轴和辅助凸轮之间。
本发明的第5方案的铰链组件具有嵌入上述回转轴的一端部的驱动帽;形成于上述回转轴的外周面上的凸轮部;形成于上述驱动帽的内周面上、与上述凸轮配合并将上述回转轴的滑动力转换为驱动帽的回转力的凸轮槽。
采用本发明的第5方案,通过形成将回转轴的滑动力变换为驱动帽的回转力的凸轮槽,当使回转轴滑动规定量时,能使驱动帽可靠地回转规定的角度。
本发明的第6方案的铰链组件具有与上述回转轴回转80°~140°或约165°时的上述键的位置相对应地配置上述配合部,或与上述凸部的位置相对应地配置上述凹部。
因此,在回转轴的回转角度为80°~140°或约165°时可使回转轴停止回转。将这种铰链组件应用于例如带照相功能的移动电话时,受话部的打开角度在80°~140°或约165°的位置上能保持受话部。
移动电话具有利用自拍装置进行自拍的功能时,虽有必要使受话部在打开约90°的状态下将移动电话放置在台子上,但由于能使受话部保持90°,因而很方便。
此处,在照相拍摄时,将受话部的打开角度设置为93°~97°,台子等不会成为干扰,还可适用于大范围拍摄。
本发明的第7方案的铰链结构,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是在设置于第1框体的轴部上固定有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外壳;在设置于第2框体的轴部上连接有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回转轴或驱动帽;第1框体和第2框体可相对回转。
采用本发明的第7方案,将外壳固定于设置在第1框体上的轴部,将回转轴与设置在第2框体上的轴部连接,则第1框体和第2框体可相对地回转。
本发明的第8方案的铰链结构的特征是具有阻尼机构,该阻尼机构配置在上述第1框体或第2框体的轴部上、在解除上述键和上述配合部的配合状态后,与上述第1框体或上述第2框体的打开角度相对应、改变制动上述第1加力机构的施加力的制动力。
采用本发明的第8方案,在键和配合部的配合状态解除后,可根据第1框体或第2框体的打开角度改变对第1加力机构的施加力进行制动的制动力。
在键和配合部的配合状态解除后,利用第1加力机构对第1框体或第2框体朝打开方向加力,但第1框体或第2框体随着第1框体或第2框体的打开角度的变化其转矩变化很大,在第1框体或第2框体开始打开一侧用于使第1框体或第2框体打开的转矩较大,而在终止打开(全开)一侧该转矩较小。
因此,根据第1框体或第2框体的打开角度的变化改变制动力,通过在第1框体或第2框体开始打开一侧使制动力较小,而在终止打开(全开)一侧使制动力较大,可使第1框体或第2框体以快速打开到规定的角度,而在规定角度以后抑制第1框体或第2框体的回转速度的增加,可使第1框体或第2框体缓缓地打开。
本发明的第9方案的铰链结构的特征是上述阻尼机构具有设置在转子上的叶片;呈大致圆筒状并充填有粘性流体、可回转地支撑着上述转子、上述叶片的前端部和内周面的间隔距离随着转子的回转角度而不同的外壳;突出地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内周面之内、形成相互连通的液室的间隔壁。
采用本发明的第9方案,将粘性流体装到外壳内,叶片可以与转子一起回转。外壳的内周面和叶片的前端的间隔距离随着转子的回转角度而改变,可使叶片的前端和外壳的内周面之间所产生的压缩阻力改变。
另外,将间隔壁设置成使其突出于外壳的内周面而形成相互连通的液室。因此,当叶片移动时,液室的体积减小,由于可增大粘性流体的压缩率,因而可使作用在叶片上的粘性阻力与叶片的回转一起增大。
再有,随着转子的回转角度增大,由于外壳的内周面和叶片的前端的间隔距离变窄,因而粘性流体通过外壳的内周面和叶片的前端的间隙时的通过阻力可进一步增大,从而可进一步增大作用在叶片上的粘性阻力。另外,粘性流体在液室间流动时粘性流体也被压缩,由于粘性流体通过转子的外周壁和间隔壁的前端部的间隙时产生的通过阻力,从而能得到高转矩(高制动力)。
这样,由于可根据第1框体或第2框体的打开角度改变作用在叶片上的力,因而能提高转矩产生的效率,获得高转矩(高的制动力)。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基体部和监控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和移动电话的一方的轴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侧视图;图4(B)是对应于图4(A)的铰链组件的截面图;另外,图4(C)是表示对应于图4(A)的键和配合槽的关系的展开图;图4(D)是表示对应于图4(A)的配合凸肋和配合凹部的关系的展开图。
图5(A)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侧视图;图5(B)是对应于图4(A)的铰链组件的截面图;另外,图5(C)是表示对应于图5(A)的键和配合槽的关系的展开图;图5(D)是表示对应于图5(A)的配合凸肋和配合凹部的关系的展开图。
图6(A)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侧视图;图6(B)是对应于图6(A)的铰链组件的截面图;另外,图6(C)是表示对应于图6(A)的键和配合槽的关系的展开图;图6(D)是表示对应于图6(A)的配合凸肋和配合凹部的关系的展开图。
图7(A)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侧视图;图7(B)是对应于图7(A)的铰链组件的截面图;另外,图7(C)是表示对应于图7(A)的键和配合槽的关系的展开图;图7(D)是表示对应于图7(A)的配合凸肋和配合凹部的关系的展开图。
图8(A)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侧视图;图8(B)是对应于图8(A)的铰链组件的截面图;另外,图8(C)是表示对应于图8(A)的键和配合槽的关系的展开图;图8(D)是表示对应于图8(A)的配合凸肋和配合凹部的关系的展开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键和配合槽的关系的展开图,图9(B)是表示配合凸肋和配合凹部的关系的展开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所具有的驱动件的凸轮面和凸轮体的凸轮槽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所具有的驱动件的凸轮面和凸轮体的凸轮槽的关系的侧视图,图11(A)是表示驱动件在滑动移动前的状态,图11(B)是表示驱动件在滑动移动后的状态。
图12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另一方的轴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阻尼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4(A)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侧视图。图14(B)是与图14(A)对应的阻尼器的剖面图,图14(C)是表示与图14(A)对应的外壳的内周面与叶片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15(A)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侧视图。图15(B)是与图15(A)对应的阻尼器的剖面图,图15(C)是表示与图15(A)对应的外壳的内周面与叶片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16(A)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侧视图。图16(B)是与图16(A)对应的阻尼器的剖面图,图16(C)是表示与图16(A)对应的外壳的内周面与叶片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17(A)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侧视图。图17(B)是与图17(A)对应的阻尼器的剖面图,图17(C)是表示与图17(A)对应的外壳的内周面与叶片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18(A)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侧视图。图18(B)是与图18(A)对应的阻尼器的剖面图,图18(C)是表示与图18(A)对应的外壳的内周面与叶片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19(A)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侧视图。图19(B)是与图19(A)对应的阻尼器的剖面图,图19(C)是表示与图19(A)对应的外壳的内周面与叶片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20(A)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侧视图。图20(B)是与图20(A)对应的阻尼器的剖面图,图20(C)是表示与图20(A)对应的外壳的内周面与叶片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21(A)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移动电话的另一示例的侧视图。图21(B)是与图21(A)对应的阻尼器的剖面图,图21(C)是表示与图21(A)对应的外壳的内周面与叶片的关系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铰链构造被应用于带照相功能的移动电话12。
该移动电话12设置有一对轴部14、16及轴部104、106;如图2所示,在轴部14、16一侧配置有铰链组件10,使受话部18可相对送话部20回转。
在送话部20的轴部14一侧的侧壁上突出设置限制受话部18的打开角度的限制器22(参照图4(A)),在受话部18处于与限制器22接触的状态下,则受话部18的回转受到限制(参照图7(A))(此处,受话部18的打开角度为165°)。
另一方面,在轴部104、106一侧,如图12所示,配置有阻尼器92,用以控制可通过铰链组件10回转的受话部18的回转速度。
下面,对铰链组件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在铰链组件10上具有圆筒状的外壳24,外壳24的一端向内侧折弯,构成台肩部24A。在该外壳24内大致为圆筒状的凸轮部件26可以穿过。
在该凸轮部件26的一端有突出的法兰部分26A,法兰部分26A的外径尺寸和外壳24的内径尺寸基本相同。因此,当将凸轮部件26插入外壳24中时,该法兰部分26A与台肩部24A接触,使凸轮部件26相对外壳24的移动受到限制。
另外,在凸轮部件26的外周面上沿轴向形成两个相对的平面部分26B,在该平面部分26B上分别突出设置爪部28。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轴部14做成具有与外壳24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内径尺寸的圆筒形,使外壳24可固定在轴部14上。
另外,如图2所示,在轴部16上凹进设置有与凸轮部件26的外周面接触的安装凹部30,在安装凹部30上所形成的平面部分30A上突出设置可与爪部28卡住的突起部分32。
当将与安装凹部30的形状吻合的凸轮部件26插入安装凹部30中,使爪部28与突起部分32连接时,凸轮部件26以相对轴部16不能转动的状态予以固定。
另外,在凸轮部件26的内周面上,沿凸轮部件26的轴向呈螺旋状地设置一对凹状的凸轮槽34。作为回转轴的大致为圆柱状的驱动件36插入凸轮部件26中。在该驱动件36的一端部设大直径的凸轮部39。
在该凸轮部39的外周面上突出设置一对配合凸部39A,可分别与凸轮槽34配合。如图10所示,通过驱动件36的滑动移动(箭头A的方向),凸轮部件26通过与配合凸部39A配合的凸轮槽34向受话部18打开的方向(箭头B的方向)回转约7°。
图11(A)、图11(B)表示的是使驱动件36在图面的进深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外表上虽未见到驱动件36的移动状态,但图11(A)表示与凸轮槽34在图面进深方向的配合,而图11(B)表示与凸轮槽34在图面前边一侧的配合。由此可知,凸轮部件26通过凸轮槽34回转。
另外,如图3及图4(B)所示,由小直径部38A和大直径部38B构成的大致成圆筒状的制动件38可外套在驱动件36上。该制动件38的大直径部38B的外径尺寸与外壳24的内径尺寸大致相同而可嵌入外壳24内。
另外,在该制动件38的内周面上,每隔90°交错形成可与沿驱动件36的轴向、在驱动件36的一端突出设置的一对键40配合的配合槽42、44。
配合槽42从大直径部38B一直形成到小直径部38A,使其与在驱动件36的另一端相对而突出设置的突起部36A的位置吻合,从而使制动件38可从外面套入驱动件36。另一方面,配合槽44形成于大直径部38B一侧,其长度仅能与键40的一部分配合。
此处,如图9(A)所示,配合槽42、44在朝向受话部18打开的方向(箭头方向)上与相接触的键40的侧壁40A对应的配合槽42、44的侧壁42A、44A做成与键40的侧壁40A呈平行的垂直壁。
另外,在朝向受话部18关闭的方向上与相接触的键40的侧壁40B相对应的配合槽42、44的侧壁42B、44B做成使键40向配合槽44的深度方向滑动的倾斜面。
此外,就配合槽42而言,在侧壁42B的深度方向上设置与侧壁42A做成平行的侧壁42C,则可将键40插入该侧壁42C和侧壁42A之间。
另一方面,如图3及图4(B)所示,在制动件38的大直径部38B的外周面上相对设置凹部38C,形成在外壳24的一端侧壁上的固定片25可与凹部38C连接。
该固定片25上形成开口向外壳24的另一端的大致呈コ字形的切口部25A,从而可弹性变形。当把制动件38从外套入驱动件36,使制动件38的凹部38C固定在固定片25上时,制动件38则相对外壳24固定。
因此,在键40处于与制动件38的配合槽42或配合槽44配合的状态时,则驱动件36不能回转;而在键40处于与配合槽42或配合槽44解除配合的状态时,则驱动件36可以回转。
另外,在制动件38的大直径部38B上形成沿制动件38的轴向的通孔38D,从而可安装作为第1加力机构的粗卷簧等的扭簧46的一端。大致成圆筒状的辅助凸轮48可与制动件38相对配置,扭簧46的另一端可装于其上。
此处,辅助凸轮48的大小可插入外壳24内,在辅助凸轮48的一端形成大直径的凸轮部49。在该凸轮部49的端面上设置大致为十字形的配合凸肋50。
另外,在凸轮部49上形成沿辅助凸轮48的轴向的通孔49A,在该通孔49A中安装扭簧46的另一端。该扭簧46在使辅助凸轮48离开制动件38的方向对其加力的同时,在使受话部18打开的方向上加力。因此,在受话部18关闭的状态下,在扭簧46上储存着扭转方向的弹力。
另外,在辅助凸轮48的内周面上形成沿辅助凸轮48的轴向的配合槽48B,从而可与驱动件36的突起部36A配合。因此,驱动件36与辅助凸轮48一起旋转。
此处,在配合槽48B上形成可与突起部36A接触的壁部51。因此,驱动件36可相对辅助凸轮48滑动移动直到规定的距离,驱动件36的突起部36A以同辅助凸轮48的壁部51接触的状态(参照图5(B))与辅助凸轮48一起滑动移动。
另一方面,大致为圆筒状的帽52可与辅助凸轮48接触。该帽52的一端的外径尺寸与外壳24的内径尺寸大致相同;而帽52的另一端比上一端的直径大。即,在使帽52的一端嵌入外壳24内的状态下,使帽52的另一端与外壳24的端面接触而封闭外壳24的另一端部。
进而,在帽52的一端面上在周向每90°形成可与凸轮部49的配合凸肋50配合的配合凹部54,通过辅助凸轮48的回转,从而使配合凸肋50与配合凹部54实现配合或解除配合。
此处,如图9(B)所示,辅助凸轮48的配合凸肋50可接触的配合凹部54的侧壁由大致的直壁和倾斜面构成,在朝向受话部18打开的方向(箭头方向)上,将对应于所接触的配合凸肋50的侧壁50A的配合凹部54的侧壁54A做成大致的直壁并与辅助凸轮48的配合凸肋50的侧壁50A大致平行。
另外,在朝向受话部18关闭的方向上,将对应于所接触的辅助凸轮48的配合凸肋50的侧壁50B的配合凹部54的侧壁54B做成可使配合凸肋50向配合凹部54的深度方向滑动的倾斜面。
另一方面,如图3及图4(B)所示,在帽52的另一端部上形成一对缺口53。从外壳24的另一端部沿外壳24的轴向伸出的一对伸出片24B可嵌入该缺口53中,在使伸出片24B面对缺口53的状态下,将伸出片24B推入内侧固定在缺口53上。
由此,可防止帽52转动的同时使其在外壳24的轴向定位。进而,在帽52的另一端面上设置环状凹部52A,可安装卷簧56的一端部。
另一方面,在驱动件36的另一端分别形成直径比轴部36B更小的安装部分36C、36D,安装部分36C的直径比安装部分36D更大。
做成大致圆筒状的连接件58可外套在安装部分36C上,连接件58的一端面以与由轴部36B和安装部分36C构成的接触部35接触的状态同驱动件36成为一体。
在连接件58的另一端部设置周壁从外缘部向连接件58的一端的方向上竖直设立的环状的底座58A。卷簧56的另一端可安装在该底座58A上,并对连接件58施加使其离开帽52的方向的力。
在此,做成圆筒状的、一端具有开口的按钮部60可外套在连接件58的底座58A上。从该按钮部60的底部中央竖立设置一对圆弧片62,在该圆弧片62的外表面的上部设置固定凸爪62A。
另一方面,在连接件58的内周面上形成可固定在固定凸爪62A上的固定部(图示省略)。因此,当将按钮部60外套在连接件58的底座58A上时,按钮部60的固定凸爪62A与固定部固定,从而连接件58与按钮部60构成一体。
此处,卷簧56通过连接件58对按钮部60施加使其离开帽52方向的力,当按压按钮部60时,卷簧56被压缩而储存弹力。
另外,在连接件58的内周面上,形成沿连接件58的周向形成的环状的支承部58B,其高度与由驱动件36的安装部分36C和安装部分36D构成的接触部37的高度大致相同。
此处,将轴环64外套在安装部分36D上,使接触部37和支承部58B两个面齐平。因此,可使来自按钮部60的推压力可靠地传递到驱动件36上。
下面,说明阻尼器。
如图12及图13所示,轴部104、106做成大致圆筒状,轴部106设置在受话部18上,轴部104设置在送话部20上。大致为圆筒状的阻尼器92可固定在该轴部104上。
在构成阻尼器92的外壳94的一端部的外周面上突出地设置凸部94A,该凸部94A可与在轴部104的内周面上沿轴向形成的沟槽部104A配合,从而以不能相对轴部104回转的状态予以固定。
另外,在外壳94的另一端部上固定有环状的盖体95,轴112的一端由盖体95的中央露出。该轴112可回转地支承在外壳94上,在该轴112的另一端部上一对叶片98由轴112的外周面突出。
在外壳94内充填有硅油等粘度系数高的粘性流体,当轴112回转时,该粘性流体被叶片98搅拌。换言之,通过叶片98,粘性流体的粘性阻力成为轴112的负载。
此处,在轴112的露出部分上设置被接触部114。该被接触部114做成大致椭圆形,在与长轴一侧的圆弧相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扁平面部114A。
另一方面,在轴部106的底面设置凹状的圆筒凹部118,被接触部114可插入其中。一对接触凸部120、122从该圆筒凹部118的内周面向着轴心一侧突出。
该接触凸部120、122做成大致三角柱状,如图14B所示,接触凸部120的接触面120A和接触凸部122的接触面122A以及接触凸部120的接触面120B和接触凸部122的接触面122B形成相互平行的状况。
此处,接触面120A和接触面122A以及接触面120B和接触面122B之间相隔的距离与被接触部114的宽度尺寸(扁平面部114A相互间的距离)大致相同。
另外,从圆筒凹部118(参照图12)的内周面突出的接触凸部120、122的接触面120A、120B、122A、122B的长度(由圆筒凹部118的内周面的伸出量)大约为扁平面部114A的长度的1/2;如图14(B)及图15(B)所示,接触面120A、122A或接触面120B、122B可与扁平面部114A接触。
下面,说明被接触部114和接触部120、122的配合关系。
如图14(A)~图14(C)所示,在受话部18相对于送话部20关闭的状态下,接触面120A、122A与被接触部114的扁平面部114A接触。
其次,如图15(A)~图15(C)所示,当使受话部18相对于送话部20打开45°时,轴部106随着受话部18的回转而回转,接触凸部120、122相对被接触部114的位置改变,接触面120B、122B与被接触部114的扁平面部114A接触。即,在打开角度从0°直到45°之间,由于只有接触凸部120、122的顶部120C、122C与扁平面部114A的中央部分处于接触状态,因而轴112不回转(所谓空行程或空转)。
另一方面,如图16~图18所示,当将受话部18相对于送话部20进一步打开到大于45°时,以接触面120B、122B与被接触部114的扁平面部114A接触的原状,接触凸部120、122将扁平面部114A向箭头C方向推压。由此,轴112借助于扁平面部114A回转。
因此,阻尼器92的外壳94内的粘性流体被叶片98搅拌,轴112通过叶片98受到粘性流体的粘性阻力,使受话部18通过轴部106受到制动力的作用。
下面,对叶片98和外壳94的内周面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14(C)所示,一对间隔壁108沿轴向突出于外壳94的内周面设置,将外壳94内部划分成两个液室110A、110B。
另外,在间隔壁108的前端面和轴112的外周面之间设间隙,利用该间隙将液室110A和液室110B连通,从而使粘性流体可通过。
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外壳94的壁厚使外壳94的内周面和设置在轴112的叶片98的前端部的间隙不同。具体的是,叶片98只有回转在规定角度内(此处为45°)该间隙变宽,超过45°时,该间隙变窄。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2的打开动作。
首先,如图4(A)~图4(D)所示,铰链组件10处于受话部18相对于送话部20关闭的状态,在扭簧46上储存有扭转力,驱动件36的键40与制动件38的配合槽42配合的同时,形成于辅助凸轮48的凸轮部49上的配合凸肋50与帽52的配合凹部54配合,从而抑制了驱动件36的回转。
当按压突出于受话部18的左侧面的按钮部60时,如图5(A)~图5(D)所示,按钮部60在朝向克服卷簧56的弹力的方向(箭头A方向)上移动的同时,连接件58及驱动件38借助于按钮部60在外壳24内沿轴向向箭头A方向滑动。
当该驱动件36滑动规定量时,辅助凸轮48借助于驱动件36的突起部36A向接近制动件38的方向(克服扭簧46的扭转力的方向(压缩方向))上移动。
另外,由于驱动件36的滑动移动,驱动件36的键40在制动件38的配合槽42内滑动的同时,驱动件36的凸轮部39的配合凸部39A沿在凸轮部件26上形成的凸轮槽34滑动,使凸轮部件26回转,凸轮部件26使固定的受话部18打开角θ1(θ1≤7°)。
而且,当驱动件36的键40由制动件38的配合槽42脱开,使驱动件36和制动件38的配合状态解除时,如图8(A)~图8(D)所示,驱动件36可回转。
因此,由于储存有弹力的扭簧46的恢复力(扭转力)的作用,驱动件36通过辅助凸轮48相对外壳24回转的同时,凸轮部件26与驱动件36成一体地回转,受话部18进一步打开。
此处,受话部18向打开的方向回转时,键40的前端面与制动件38的上表面(以下,称为“凸轮面78”)全面接触,在凸轮面78上滑动。另外,辅助凸轮48的配合凸肋50在帽52的凸部52B的上表面上滑动。
因此,受话部18可获得由凸轮面78和键40产生的滑动阻力及配合凸肋50和凸部52B的上表面产生的滑动阻力形成的制动力,从而使受话部平稳地打开。
另一方面,如图8(B)~图8(D)所示,由于键40和凸轮面78处于全面接触的状态,在卷簧56及扭簧46中储存着压缩力。
因此,如图6(A)~图6(D)所示,一旦键40到达凸轮面78的配合槽44,由于卷簧56的恢复力的作用,键40与配合槽44配合。
这样,在键40与配合槽44配合的状态下,键40的侧壁40B的棱边与配合槽44的侧壁44B接触的同时,键40的侧壁40A则由于扭簧46的扭转力的作用处于推压配合槽44的侧壁44A的状态。另外,辅助凸轮48则由于扭簧46的扭转力的作用使配合凸肋50的侧壁50A推压配合凹部54的侧壁54A。
于是,当使键40与配合槽44配合时,在朝向受话部18打开的方向上使可接触的键40的侧壁40A与配合槽44的侧壁44A接触后,则使键40的侧壁40B的棱边与配合槽44的侧壁44B接触。
另外,配合凸肋50在与配合凹部54配合时,在朝向受话部18打开的方向上使可接触的配合凸肋50的侧壁50A与配合凹部54的侧壁54A接触。
通过这样的键40和配合槽44的配合以及配合凸肋50和配合凹部54的配合,受话部18能保持以规定的角度(此处为97°)打开的状态。
此处,在配合凹部54的侧壁54A(大致为直壁)上,相对于直壁设置了约1°的斜度,以便在驱动件36、辅助凸轮48、制动件38及帽52之间,即使在圆周方向产生尺寸误差时也能补偿该尺寸误差。
这样,在受话部18处于以规定角度打开的状态下再次按压按钮部60时,驱动件36滑动移动,驱动件36的键40解除与制动件38的配合槽42的配合。
因此,驱动件36由于扭簧46的扭转力的作用,驱动件36在键40和凸轮面78全面接触的状态下可进一步回转(受话部18可进一步打开)。通过该驱动件36的回转,辅助凸轮48的凸轮部49的配合凸肋50与帽52的配合凹部54的配合予以解除。
而且,如图7(C)~图7(D)所示,一旦键40到达凸轮面78的配合槽42,由于卷簧56的恢复力的作用使键40与配合槽42配合。
在此,在配合槽42的侧壁42B的进深方向设置做成与侧壁42A平行的侧壁42C,由于键40可插入该侧壁42C和侧壁42A之间,所以键40的侧壁40B的棱边部由于配合槽42的侧壁42B的作用可将键40引导到配合槽42的进深方向。
此外,在键40的侧壁40A与配合槽42的侧壁42A接触之前,由于受话部18的背面与送话部20的制动件38接触,扭簧46的扭转力在受话部18的背面与送话部20的制动件38已接触的状态下被锁定,由于卷簧56的压缩力产生的恢复力的作用,在键40的侧壁40B的棱边部与侧壁42B接触的状态下对键40施加朝向配合槽42的进深方向的力。
另一方面,形成于辅助凸轮48的凸轮部49上的配合凸肋50与帽52的配合凹部54配合。于是,就配合凸肋50而言,其侧壁50B的角部与配合凹部54的侧壁54B接触,由扭簧46对配合凸肋50施加朝向配合凹部54的进深方向的力。
这样,由于键40和配合槽44的配合以及配合凸肋50和配合凹部54的配合,受话部18保持全开的状态。另外,在受话部18处于全开的状态下,如图7(B)、图7(C)所示,由于受到卷簧56压缩产生的恢复力的作用,由于使驱动件36滑动移动的轴向推力的作用、被转换为在使受话部18打开的方向上使凸轮部件26回转的回转力;因此,即使在受话部18完全打开的状态下移动电话12产生振动受话部18也不会晃动。
但是,如图14(A)、图14(B)所示,在阻尼器92一侧,在轴部106上设置的接触凸部120、122随着受话部18的回转而回转,接触凸部120、122的顶部120C、122C在与配置的轴部104上的阻尼器92的被接触部114的扁平面部114A的中央位置接触的状态下,接触凸部120、122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轴112维持停止的原状,由阻尼器92产生的制动力不作用于受话部18。
而且,如图15(A)、图15(B)所示,当受话部18的打开角度达到45°时,接触凸部120、122的接触面120B、122B与阻尼器92的被接触部114的扁平面部114A接触。
在接触凸部120、122的接触面120B、122B与阻尼器92的被接触部114的扁平面部114A接触的状态下,通过使轴112回转来使由阻尼器92产生的制动力发挥作用。
受话部18的打开角度在45°以下时,如图16(A)~图16(C)所示,接触凸部120、122在箭头C的方向上推压扁平面部114A,通过该扁平表面部114A使轴112回转。
因此,阻尼器92的外壳94内的粘性流体被叶片98搅拌,轴112通过该叶片98受到粘性流体的粘性阻力,由阻尼器92产生的制动力通过轴部106作用于受话部18上。
采用如上的结构,在受话部18的打开角度在0°~45°之间时,由于铰链组件10的制动件38的凸轮面78和驱动件36的键40以及辅助凸轮48的配合凸肋50和帽52的凸部52B的上表面的滑动阻力形成的制动力的作用使受话部18平稳地打开。
而且,在受话部18的打开角度在45°~165°(全开位置)之间时,由于铰链组件10的凸轮面78和键40以及配合凸肋50和凸部52B的上表面的滑动阻力产生的制动力和由阻尼器92的粘性阻力产生的制动力可以使受话部18慢慢打开,在受话部18打开停止时不会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在阻尼器92中,通过改变外壳94的壁厚来改变与设置在轴112的叶片98的前端部分的间隙;直到叶片98回转到45°之前(受话部18的打开角度约为90°),该间隙都增宽,一旦叶片98回转到45°,该间隙变窄。
因此,在受话部18的打开角度超过90°以后,使叶片98的前端部分和外壳94的内周面之间所产生的压缩阻力增大,从而抑制了因受话部18的自重及扭簧46的扭转力产生的回转速度的上升。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2的关闭动作。
首先,如图8(A)、图8(B)所示,就铰链组件10一方而言,使完全打开的受话部18相对于送话部20朝关闭方向反转。这时,驱动件36和辅助凸轮48借助于凸轮部件26反转,在扭簧46上储存着扭转力。
另一方面,就阻尼器92一方而言,如图18(A)~图18(C)所示,接触凸部120、122的接触面120B、122B虽与阻尼器92的被接触部114的扁平面部114A接触,但如图19(A)~图19(C)所示,直到接触凸部120、122的接触面120A、122A与阻尼器92的被接触部114的扁平面部114A接触前的期间(从受话部18完全打开的位置到旋转45°的关闭状态),接触凸部120、122的顶部120C、122C在与阻尼器92的被接触部114的扁平面部114A的中央位置已接触的状态下只改变接触凸部120、122的位置,轴112仍保持停止的原状。因此,由阻尼器92产生的制动力未作用于受话部18上。
而且,如从图19(A)、图19(B)的状态到图20(A)、图20(B)所示,直到受话部18关闭前的期间,接触凸部120、122的接触面120A、122A保持与阻尼器92的被接触部114的扁平面部114A接触的原状,接触凸部120、122将扁平面部114A向箭头D方向推压,通过扁平面部114A使轴112回转。因此,由阻尼器92的粘性阻力形成的制动力可作用到受话部18上。
在此,就叶片98的前端部和外壳94的内周面的间隔距离而言图20(C)的比图19(C)的更大。这样,通过使叶片98的前端部和外壳94的内周面的间隔距离增大来减小压缩阻力。因此,加到叶片98上的应力越小,则由阻尼器92产生的制动力越小。
另一方面,如图5(B)、图5(C)所示,当驱动件36的键40到达可与制动件38的配合槽42配合的位置时,由于卷簧56的压缩产生的恢复力将驱动件36拉回,按钮部60通过连接件58被拉回到原来的位置。
于是,通过驱动件36的滑动移动,凸轮部件26向关闭方向回转,通过驱动件36的键40与配合槽42配合,使凸轮部件26的回转受到抑制,受话部18关闭。
就受话部18处于关闭状态而言,如图4(B)、图4(C)所示,由于卷簧56受压缩产生的恢复力的作用,由于使驱动件36滑动移动的轴向推力的作用,并使其转换为在使受话部18关闭的方向上使凸轮部件26回转的回转力,在受话部18完全关闭的状态下,即使移动电话12受到振动,受话部18也不会晃动。
下面,对使用本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铰链构造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9(A)所示,通过在制动件38上设置除与驱动件36的键40配合的配合槽42以外的配合槽44,在到达受话部18完全打开的位置的过程中,可使受话部18中途停止。
此外,在此处,在对应于驱动件36回转约90°时的键40的位置配置配合槽44,只要按1次按钮部60,不仅可使受话部18停止在全开的位置(约165°),也可以停止在约90°的位置。
在移动电话12具有利用自拍装置的自拍功能等的情况下,在使受话部18打开约90°的状态下,必须将移动电话12放置在台子等上,但由于只要按1次按钮部60,便可将受话部18打开到约90°的同时,将受话部18保持在约90°的位置,因而很方便。此外,在照相拍摄中,若将受话部的打开角度定为93°~97°,由于可不受台子等干扰而进行广泛围的拍摄,因而很适用。
另一方面,利用扭簧46对辅助凸轮48及驱动件36施加扭转力,可对按钮部60向解除键40和配合槽42的配合状态的方向进行推压。因此,当连续按压按钮部60时,则受话部18一直打开直到全开位置。
因此,对于移动电话12,无论在利用照相功能的情况下或利用电话功能的情况下,由于可通过按压按钮部60的时间来选择受话部18的适当的打开角度,因而十分方便。
另外,在外壳24的端部固定有帽52,其挡住了被扭簧46推压的辅助凸轮48。在此,在帽52与辅助凸轮48的接触面上形成多个配合凹部54,在辅助凸轮48与帽52的接触面上形成用于使其回转并与配合凹部54处于配合状态或解除配合状态的配合凸肋50。
由于帽52挡住了被扭簧46推压的辅助凸轮48,因而使辅助凸轮48向着帽52一侧对其施加推压力。
因此,能可靠地使帽52的配合凹部54和辅助凸轮48的配合凸肋50配合。在键40处于与配合槽42或配合槽44配合的状态下,通过使帽52的配合凹部54和辅助凸轮48的配合凸肋50可靠地配合,即使通过辅助凸轮48也能控制回转轴的回转。
因此,在移动电话12的轴部采用该铰链结构时,在键40处于与配合槽42或配合槽44配合的状态下,受话部18不会晃动。
另外,如图9(B)所示,辅助凸轮48的配合凸肋50可接触的帽52的配合凹部的侧壁由大致的直壁和倾斜面构成;在朝向受话部18打开的方向(箭头方向)上,对应于所接触的配合凸肋50的侧壁50A的配合凹部54的侧壁54A做成大致的直壁,该直壁与辅助凸轮48的配合凸肋50的侧壁50A呈大致的平行。
因此,在键40处于与配合槽42或配合槽44配合的状态下,通过辅助凸轮48的配合凸肋50和帽52的配合凹部54的配合,扭簧46的扭转力被锁定,在配合凸肋50和配合凹部54之间,由扭转力引起的摩擦力不起作用。
因此,由于卷簧56的压缩力产生的恢复力可将拉回驱动件36的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在受话部18完全打开的位置(打开角度为165°)或打开角度为90°的位置,能将受话部18可靠地保持在该位置。
另外,如图9(A)、图9(B)所示,通过将键40的侧壁40B的角部可接触的配合槽42或配合槽44的侧壁42B、44B及辅助凸轮48的配合凸肋50的侧壁50B的角部可接触的侧壁54B做成倾斜面,为了对驱动件36施加回转力,除了由扭簧46的扭转力产生的抗力之外,还必须有键40及辅助凸轮48的配合凸肋50越过倾斜面的力。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受话部18的保持力,即使移动电话12受到振动,受话部18也不会晃动。
再有,通过形成将驱动件36的滑动力转换为凸轮部件26的回转力的凸轮槽34,通过使驱动件36滑动规定量,能使凸轮部件26可靠地回转规定角度。
另外,利用连接件58固定按钮部60和驱动件36,在该连接件58和帽52之间设置卷簧56,利用卷簧56对按钮部60施加使其离开帽52方向的力,则可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连接件58拉回驱动件36。
由于拉回驱动件36的力与键40和配合槽42的配合力具有比例关系,为了增强键40和配合槽42的配合力,可增强拉回驱动件36的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推压按钮部60时的抗力则增高,使操作性能恶化。
另一方面,由于扭簧46施加有扭转力,因此,在键40和配合槽42之间因该扭转产生了摩擦力。该摩擦力就成为将回转轴拉回时的抗力。
因此,使用与扭簧46不同的卷簧,通过利用卷簧56拉回驱动件36,则可降低为拉回驱动件36所必须的力,从而可减小按压按钮部60时的抗力。
另一方面,在阻尼器92中,外壳94的内周面94A和叶片98的前端部的间隔距离随着轴112的回转角度而改变,从而改变叶片98的前端部和外壳94的内周面94A之间产生的压缩阻力。
具体的是,随着轴112的回转角度增大,外壳94的内周面94A和叶片98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隔距离变窄。而且,通过设置突出于外壳94的内周面94A的间隔壁108,形成相互连通的两个液室110A、110B。
因此,当叶片98移动时,由于液室110A、110B的体积减小,而可增大粘性流体的压缩率,因而可使作用于叶片98上的粘性阻力随叶片98的回转一起增大。
另外,随着轴112的回转角度的增大,由于外壳94的内周面94A和叶片98的前端部的间隔距离变窄,可以进一步增大粘性流体通过外壳94的内周面94A和叶片98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时的通过阻力,从而可进一步增大作用于叶片98上的粘性阻力。
另外,粘性流体在液室110A、110B之间流动时,粘性流体受到压缩,由于粘性流体通过轴112的外周面和间隔壁108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时产生的通过阻力,可获得高的转矩(高的制动力)。
这样,根据受话部18的打开角度,由于可改变与叶片98相关的应力,从而可提高转矩产生的效率,可获得高的转矩(高的制动力)。
在解除键40和配合槽42或配合槽44的配合状态时,虽利用扭簧46向受话部18施加朝其打开方向的力,但受话部18的转矩随受话部18打开角度的变化很大,在受话部18开始打开一侧用于使受话部18打开的转矩很大,在打开结束(完全打开)一侧该转矩很小。
因此,应根据受话部18的打开角度改变制动力,通过在受话部18开始打开一侧利用阻尼器92减小制动力,在打开结束(完全打开)一侧增大制动力,从而在约90°以前快速地打开受话部18而在约90°以后,可抑制受话部18的回转速度的增加,使受话部18慢慢地打开。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在受话部18从打开45°的状态直到完全打开的状态(165°)之间利用阻尼器92对受话部18施加制动力,但也可以根据受话部18的转矩的变动设定适当的角度而不限于45°或165°。
另外,在受话部18的打开角度在0°~45°之间虽由于所谓空行程不利用阻尼器92产生制动力,但也不一定设置空行程。
例如,如图21所示,可以使一个叶片132突出于轴130的外周面,使该叶片132在外壳134内回转。通过使用一个叶片132,可使轴130直到受话部18的打开角度为165°之前都一直回转。因此,可在受话部的打开角度在0°~165°之间利用阻尼器135来抑制受话部18的转矩的变动。
在此,在轴部136上设置有具有与形成在轴130的被接触部138上的扁平面部138A大致相同面积的接触面135A的接触凸部135,使接触面135A和扁平面部138A实现面接触,从而使轴130随着轴136的回转通过接触凸部135及被接触部138而回转。
通过将接触面135A做得与扁平面部138A的面积大致相同,由于可将接触凸部135的体积做得比接触凸部120、122(参照图20)更大,因而可增强接触凸部135自身,使损坏等问题减少。
另外,虽在此利用铰链组件也获得了阻尼器的效果,但也不必一定对铰链组件10附加阻尼器效果,也可以只用阻尼器92的阻尼效果使受话部18获得制动力。
另外,在制动件38的内周面上虽每隔约90°交错地形成可与键40配合的配合槽42、44,做成使受话部18维持在打开角度约90°,但也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做成使受话部18维持在打开角度为100°,另外,还可以做成在从开始打开到打开结束之间维持在多个位置。
进而,在此,虽在辅助凸轮48上形成配合凸肋50,在帽52上形成配合凹部54,但由于只要是通过配合使辅助凸轮48和帽52不能回转即可,因而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辅助凸轮上形成凹部、而在帽上形成可与该凹部配合的凸部。
另外,虽将铰链组件10的构成零部件集中收放于外壳内,但也可以将框体的轴作为外壳直接组装构成零部件,但是,当考虑到组装的工作量,最好还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装到外壳24中的方法。
再有,由于本发明只要是一对相对回转的框体即可,因而不限于移动电话。例如,也可以使用于AV机的盖子等之类的打开角度既定的产品。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构成,采用本发明的第1方案,通过改变按钮部的按压时间,可有选择地使键部与任一配合部相配合或解除配合。因此,在用于具有照相功能的移动电话时,无论是利用照相功能,还是利用电话功能,能够通过按钮部的按压时间来选择受话部的适当角度,因此十分方便。另外,通过使用与第1加力机构不同的第2加力机构,并利用第2加力机构拉回回转轴,则可使为拉回回转轴所必须的力降低,从而可减小按压按钮部时的抗力。
采用本发明的第2方案,可使帽的凹部或凸部与辅助凸轮的凸部可靠地配合。在使键与配合部配合的状态下,通过使帽的凹部或凸部与辅助凸轮的凸部或凹部可靠地配合,通过辅助凸轮也可控制回转轴的回转。
采用本发明的第3及第4方案,第1加力机构的扭转力被锁定,在回转轴滑动时因扭转力产生的摩擦力不会作用在回转轴和辅助凸轮之间,因此,可将利用第2加力机构的压缩力产生的弹力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能可靠地将受话部保持在受话部的全开位置或90°附近。另外,通过使辅助凸轮的凸部(帽的凸部)的角部与帽的凹部(辅助凸轮的凹部)的倾斜面配合,由于向回转轴施加回转力,除第1加力机构的扭转力之外,必须有使辅助凸轮的凸部(帽的凸部)滑过倾斜面的力,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受话力的保持力,从而即使移动电话受到振动,受话部也不会晃动。
采用本发明的第5方案,通过形成将回转轴的滑动力变换为驱动帽的回转力的凸轮槽,当使回转轴滑动规定量时,能使驱动帽可靠地回转规定的角度。
采用本发明的第6方案,在用于具有照相功能的移动电话时,受话部的打开角度在80°~140°或约165°的位置上能保持受话部。移动电话具有利用自拍装置进行自拍的功能时,由于能使受话部保持90°,因而很方便。
采用本发明的第7方案,外壳固定于设置在第1框体上的轴部,将回转轴与设置在第2框体上的轴部连接,则第1框体和第2框体可相对地回转。
采用本发明的第8方案,根据第1框体或第2框体的打开角度的变化改变制动力,通过在第1框体或第2框体开始打开一侧使制动力较小,而在终止打开(全开)一侧使制动力较大,可使第1框体或第2框体以快速打开到规定的角度,而在规定角度以后抑制第1框体或第2框体的回转速度的增加,可使第1框体或第2框体缓缓地打开。
采用本发明的第9方案,当叶片移动时,液室的体积减小,由于可增大粘性流体的压缩率,因而可使作用在叶片上的粘性阻力与叶片的回转一起增大。
再有,随着转子的回转角度增大,由于外壳的内周面和叶片的前端的间隔距离变窄,因而粘性流体通过外壳的内周面和叶片的前端的间隙时的通过阻力可进一步增大,从而可进一步增大作用在叶片上的粘性阻力。另外,粘性流体在液室间流动时粘性流体也被压缩,由于粘性流体通过转子的外周壁和间隔壁的前端部的间隙时产生的通过阻力,从而能得到高转矩(高制动力)。
权利要求
1.一种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收放于外壳内、在其外周面上设置有键、可在上述外壳的轴向滑动并转动的回转轴;固定于上述外壳内、上述回转轴穿过的同时、形成多个与上述键配合的配合部的制动件;可套入上述回转轴的端部、与回转轴成一体地回转并可滑动的辅助凸轮;与上述辅助凸轮和上述制动件连接、对辅助凸轮施加扭转力的同时、在使辅助凸轮离开制动件的方向上对其施加力的第1加力机构;固定于上述外壳内、上述回转轴穿过的同时、控制利用上述第1加力机构施加力的上述辅助凸轮的滑动移动的帽;固定上述回转轴的端部、相对于上述外壳可滑动地设置的固定机构;设置在上述帽和上述固定机构之间、在使上述固定机构离开上述帽的方向施加力的同时、通过固定机构拉回上述回转轴、并使上述键和上述配合部配合的第2加力机构;固定于上述固定机构上、在朝向对抗上述第2加力机构施加的力的方向上推压上述回转轴使其滑动、从而解除上述键和上述配合部的配合状态的按钮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帽的与上述辅助凸轮相对的面上形成的多个凹部或凸部;在上述辅助凸轮的与上述帽相对的面上形成的、通过回转处于与上述凹部或凸部相配合的状态或解除配合状态的凸部或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帽的凹部的侧壁由斜面部和大致的直壁构成,利用上述第1加力机构的扭转力将上述辅助凸轮的凸部向上述大致的直壁推压的同时,上述凸部的角部与上述倾斜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辅助凸轮的凹部的侧壁由斜面部和大致的直壁构成,利用上述第1加力机构的扭转力将上述帽的凸部向上述大致的直壁推压的同时,上述凸部的角部与上述倾斜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嵌入上述回转轴的一端部的驱动帽;形成于上述回转轴的外周面上的凸轮部;形成于上述驱动帽的内周面上、与上述凸轮配合并将上述回转轴的滑动力转换为驱动帽的回转力的凸轮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与上述回转轴回转80°~140°或约165°时的上述键的位置相对应地配置上述配合部,或与上述凸部的位置相对应地配置上述凹部。
7.一种铰链结构,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第1框体的轴部上固定有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外壳;在设置于第2框体的轴部上连接有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回转轴或驱动帽;第1框体和第2框体可相对回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阻尼机构,该阻尼机构配置在上述第1框体或第2框体的轴部上、在解除上述键和上述配合部的配合状态后,与上述第1框体或上述第2框体的打开角度相对应、改变制动上述第1加力机构的施加力的制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阻尼机构具有设置在转子上的叶片;呈大致圆筒状并充填有粘性流体、可回转地支撑着上述转子、上述叶片的前端部和内周面的间隔距离随着转子的回转角度而不同的外壳;突出地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内周面之内、形成相互连通的液室的间隔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铰链组件及使用该铰链组件的铰链构造。本发明可提供通过1次按压就能全开或以一定角度打开受话部的铰链组件,及使用该铰链组件的铰链构造。在制动件(38)上除了设置与驱动件(36)上的键(40)配合的配合槽(42)以外,还设置有配合槽(44),因而在到达受话部(18)全开位置的过程中可使受话部停止。另外,利用扭簧(46)对辅助凸轮(48)和驱动件(36)施加扭转力,将按钮部(60)向解除键(60)和配合槽(42)的配合状态的方向推压。因此,当长时间按压按钮部(60)时,则可使受话部(18)一直打开到全开位置。而且,若只对按钮部(60)进行一次按压,由于可使受话部(18)打开到约90°并保持在约90°的位置,因而很方便。
文档编号E05D11/10GK1527660SQ20041000793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5日
发明者川元正信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