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76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识别使用者对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意图并控制该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控制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例如,有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中使用者(一般是驾驶者)所携带的携带机,包括接收发送请求信号的第1接收装置、通过该发送请求信号的接收而发送应答信号的第1发送装置。然后,搭载在车辆侧上的装置(车载机),从第2发送装置定期发送发送请求信号,当由第2接收装置接收到上述应答信号后,输出用于对车辆用门解锁的信号,如果没有接收到应答信号,在经过规定时间后输出用于对车辆用门上锁的信号。
再有,在携带机的应答信号中附加有ID码(注册码)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2等。在该专利文献2中搭载在车辆侧上的装置(车载机),包括向车外发送电波的发送天线、接收来自车外的电波的接收天线。从该发送天线将发送请求信号发送,由携带机接收到该信号后从携带机发送插入了ID码的应答信号。车辆侧的装置,由接收天线接收该应答信号,在确认ID码一致后,进行对车辆用门解锁等处理。
专利文献1特开平5-106376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0-227161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0-45593号公报,专利文献4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060780号说明书。
然而,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由于没有考虑到使使用者识别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状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有辅助这种识别的方法。
为此,在专利文献3中,在解锁/上锁时,采用照度传感器测定周围的亮度,据此通过进行蜂鸣器音量的控制或者室内照明的点亮来向使用者通知解锁/上锁状态。但是,在该状态下,如果考虑到当周围的噪声大时蜂鸣音的响度或者在白天的室内照明的辨识度,则有可能出现使用者不能可靠识别的情况。
再有,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其外侧一部分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构成,而在其内部设置光源的外侧手柄的手柄部(汽车用手柄的手把杆)。因此,采用该方法辅助使用者进行识别时,通过在上车、下车时容易进入到使用者视野的位置(手柄部)上适用,可以提高这种识别的可靠性。
但是,由于手柄部是使用者经常操作的部件,在由上述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构成的部位上如果伤痕或者污垢等增加,则有可能出现用于使用者识别的光量不足的情况。并且,将使用者经常操作的手柄部挖空而在其内部,或者在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内设置光源,则必须考虑耐久性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损害耐久性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更可靠地识别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状态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之一,其要点在于,在具有识别使用者对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意图并控制该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的控制装置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包括手柄构架,其固定在上述车辆用门上;手柄部,其被配置在上述车辆用门的外侧,由上述手柄构架所支撑,并且进行该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手柄帽,其被配置在上述车辆用门的外侧,由上述手柄构架所支撑;光装饰部件,其被设置在上述手柄帽上;发光部件,其被收容在上述手柄构架内,根据上述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状态由上述控制装置发光驱动,进行发光;和导光部件,其被配置在上述光装饰部件和上述发光部件之间,将由控制装置发光驱动的光导入到光装饰部件。
本发明之二,其要点在于,在本发明之一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上述控制装置包括识别装置,通过与由使用者携带的携带机之间进行通信,对该携带机进行识别;上述控制装置根据在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外接近的状态下的上述手柄部的操作,识别出使用者对上述车辆用门的解锁意图,同时根据在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内已经移动到车外的状态下的上述手柄部的操作,识别出使用者对车辆用门的上锁意图。
本发明之三,其要点在于,在本发明之二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在上述手柄部设置检测使用者的人体的接触的传感器电极;上述控制装置根据由上述传感器电极检测出的人体的接触,识别出上述手柄部的操作。
本发明之四,其要点在于,在本发明之二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在上述手柄部设置操作开关;上述控制装置根据操作开关的操作,识别出上述手柄部的操作。
本发明之五,其要点在于,在本发明之一到之四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上述控制装置,在识别出使用者对上述车辆用门的上锁意图时和对上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使上述发光部件连续发光驱动,同时在识别出使用者对上述车辆用门的上锁意图时和对上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另一种情况时,使上述发光部件间歇发光驱动。
本发明之六,其要点在于,在本发明之二到之四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上述控制装置,在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外接近时和对上述车辆用门解锁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使上述发光部件连续发光驱动,同时在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外接近时和对上述车辆用门解锁时中的任意另一种情况时,使上述发光部件间歇发光驱动。
本发明之七,其要点在于,在本发明之二到之四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上述控制装置,在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内移动到车外时和对上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使上述发光部件连续发光驱动,同时在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内移动到车外时和对上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另一种情况时,使上述发光部件间歇发光驱动。
本发明之八,其要点在于,在本发明之一到之七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上述发光部件和将该发光部件与光装饰部件连接的导光部件是多个;上述控制装置,在对上述车辆用门解锁时和上锁时,使不同的发光部件发光驱动。
本发明之九,其要点在于,在本发明之一到之七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上述发光部件是可发出特性不同的光的多个种类;上述控制装置,在对上述车辆用门解锁时和上锁时,使不同种类的发光部件发光驱动。
本发明之十,其要点在于,在本发明之一到之七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上述发光部件是可发出特性不同的光的2种;上述控制装置,在识别出使用者对上述车辆用门的上锁意图时和对上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使具有第1特性的上述发光部件发光驱动,同时在识别出使用者对上述车辆用门的上锁意图时和对上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另一种情况时,使具有第2特性的上述发光部件发光驱动。
本发明之十一,其要点在于,在本发明之二到之四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上述发光部件是可发出特性不同的光的2种;上述控制装置,在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外接近时和对上述车辆用门解锁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使具有第1特性的上述发光部件发光驱动,同时在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外接近时和对上述车辆用门解锁时中的任意另一种情况时,使具有第2特性的上述发光部件发光驱动,本发明之十二,其要点在于,在本发明之二到之四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上述发光部件是可发出特性不同的光的2种;上述控制装置,在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内移动到车外时和对上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使具有第1特性的上述发光部件发光驱动,同时在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内移动到车外时和对上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另一种情况时,使具有第2特性的上述发光部件发光驱动。
依据本发明之一到之四,通过由上述控制装置发光驱动发光部件,将其光量沿导光部件导入到设置在上述手柄帽上的光装饰部件,由此点亮该光装饰部件。这样,通过使在上车、下车时容易进入使用者视野的手柄帽(光装饰部件)点亮,可以提高使用者对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状态的识别的可靠性。
再有,使用者经常操作的部件手柄部,由于不会因收容发光部件而限制其结构,因此不会损害其耐久性。
依据本发明之五,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对发光部件连续发光驱动,其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将该光装饰部件点亮。另一方面,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对发光部件间歇发光驱动,其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使该光装饰部件闪烁。这样,通过控制装置根据在识别出使用者对上述车辆用门的上锁意图时或者对上述车辆用门上锁时,切换光装饰部件的动作模式(点亮与闪烁),使用者可以容易识别出车辆用门的上锁状态。
依据本发明之六,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对发光部件连续发光驱动,其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将该光装饰部件点亮。另一方面,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对发光部件间歇发光驱动,其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使该光装饰部件闪烁。这样,通过控制装置根据在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外接近时或者对上述车辆用门解锁时,切换光装饰部件的动作模式(点亮与闪烁),使用者可以容易识别出车辆用门的解锁状态。
依据本发明之七,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对发光部件连续发光驱动,其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将该光装饰部件点亮。另一方面,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对发光部件间歇发光驱动,其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使该光装饰部件闪烁。这样,通过控制装置根据在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内移动到车外时或者对上述车辆用门上锁时,切换光装饰部件的动作模式(点亮与闪烁),使用者可以容易识别出车辆用门的上锁状态。
依据本发明之八,上述发光部件和将该发光部件与光装饰部件连接的导光部件是多个。因此,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对规定的发光部件发光驱动,该发光部件的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在与该导光部件对应的位置将该光装饰部件点亮。这样,通过控制装置根据在对上述车辆用门解锁时或者上锁时,点亮光装饰部件的不同位置,使用者可以容易区别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
依据本发明之九,上述发光部件是可发出特性不同的光的多个种类。因此,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对规定种类的发光部件发光驱动,该发光部件的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与该发光部件的发光特性相对应,该光装饰部件点亮。这样,通过控制装置根据在对上述车辆用门解锁时或者上锁时,以不同特性点亮光装饰部件,使用者可以容易区别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
依据本发明之十,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使具有第1特性的发光部件发光驱动,其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与该发光部件的发光特性相对应,该光装饰部件点亮。另一方面,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使具有第2特性的发光部件发光驱动,其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与该发光部件的发光特性相对应,该光装饰部件点亮。这样,通过控制装置根据识别出使用者对上述车辆用门的上锁意图时或者对上述车辆用门上锁时,切换点亮光装饰部件时的特性,使用者可以容易识别车辆用门的上锁状态。
依据本发明之十一,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使具有第1特性的发光部件发光驱动,其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与该发光部件的发光特性相对应,该光装饰部件点亮。另一方面,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使具有第2特性的发光部件发光驱动,其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与该发光部件的发光特性相对应,该光装饰部件点亮。这样,通过控制装置根据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外接近时和对上述车辆用门解锁时,切换点亮光装饰部件时的特性,使用者可以容易识别车辆用门的解锁状态。
依据本发明之十二,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使具有第1特性的发光部件发光驱动,其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与该发光部件的发光特性相对应,该光装饰部件点亮。另一方面,如果由上述控制装置使具有第2特性的发光部件发光驱动,其光量通过导光部件导入到光装饰部件,与该发光部件的发光特性相对应,该光装饰部件点亮。这样,通过根据识别出上述携带机从车内移动到车外时或者对上述车辆用门上锁时,切换光装饰部件点亮时的特性,使用者可以容易识别车辆用门的上锁状态。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a)为从图3的A方向观察的立体图,(b)为从车辆用门的正对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沿图1(b)的B-B线的截面图。
图3为表示车辆用门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方式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方式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中1-智能门控系统(车辆用门开闭装置)、10-车辆用门,11-外侧手柄,12-手柄部,13-手柄帽,14-手柄构架,20-系统ECU(控制装置、识别装置),27-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传感器电极),28-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传感器电极),29-光装饰部件,31-导光路(导光部件),40-携带机,54-发光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7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
图3表示车辆用门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在车辆用门10上安装外侧手柄11。即,外侧手柄11,被安装在使用于进行车门开闭操作的手柄部12、和覆盖例如锁芯而形成外观面的手柄帽13向外侧凸出而形成车辆用门10的外形的车门外侧面板(车门外板)10a的车辆后部一侧。手柄部12是进行车门的机械性开闭操作时用手抓握的部件。这些手柄部12以及手柄帽13,夹持车门外侧面板10a,以后述的方式支撑在手柄构架(参见图1)14上。
图4表示构成作为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车辆智能门控系统1的搭载在车辆侧的装置(车载机)以及使用者携带的携带机的各系统框图。并且,该车辆的所有者、或者驾驶者、乘客等统称为使用者。
如图4所示,智能门控系统1,在车内具有系统ECU(Electronic ControlUnit)20、接收来自车内外的电波的接收调谐器21、第1驱动器22、和向车内发送电波的第1发送天线23。接收调谐器21与系统ECU20连接,第1发送天线23通过第1驱动器22与系统ECU20连接。再有,智能门控系统1,在车辆用门10内具有车门ECU24以及与其连接的车门执行机构25。车门ECU24与系统ECU20连接。
在车辆用门10上,如前面所述,设置着上述外侧手柄11(手柄部12、手柄帽13以及手柄构架14)。智能门控系统1,在外侧手柄11的手柄部12中内置有向车外发送电波的第2发送天线26、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以及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并且,智能门控系统1,在手柄帽13中具有由例如光扩散树脂形成的光装饰部件29。并且,智能门控系统1,在手柄构架14中内置有与系统ECU20连接的第2驱动器20。上述第2发送天线26、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以及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通过第2驱动器30与系统ECU20连接。再有,在该第2驱动30中设置着后述的发光部件,与该发光部件对应,在第2驱动器30和手柄帽12的光装饰部件29之间,由例如采用光纤等作为导光部件的导光路41连接。然后,由第2驱动器30的发光部件所产生的光量,通过该导光路31导入到光装饰部件29。
此外,系统ECU20由数字计算机构成,包括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保存各种程序以及地图等的ROM(只读存储器)、可写入各种数据等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系统ECU20根据各种信号的往来,通过车门ECU24驱动车门执行机构25,控制车辆用门10的解锁/上锁。
使用者携带的携带机40,包括发送系统41、接收系统42、对这些发送系统41以及接收系统42进行控制以及进行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CPU(中央处理器)43。信号处理CPU43,由发送系统41对接收调谐器21发送电波,同时由接收系统42在接收范围内接收从第1发送天线23或者第2发送天线26传来的电波。
以下,对该智能门控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在车辆停车时等使用者(携带机40)从远离车辆的状态接近车辆并乘车时的动作进行说明。这时,为了识别登录的携带机40,系统ECU20驱动第2驱动器30,从与此连接的第2发送天线26向车外发送电波(请求信号)。接近车辆的携带机40,在由接收系统42接收到来自该车辆的请求信号后,通过信号处理CPU43的信号处理,从发送系统41向车辆发送插入了登录代码的电波(应答信号)。
在车辆侧,插入了该登录代码的应答信号由接收调谐器21接收,将此向系统ECU20发送。系统ECU20,通过接收到该应答信号而识别出携带机40已经接近车辆。
然后,系统ECU20,转移到用于确认使用者的车门解锁意图的车门解锁检测模式。在该车门解锁检测模式中,由系统ECU20通过第2驱动器30起动上述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该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搭载在车门外侧面板10a一侧的手柄部12的背面(参见图1),检测与开启车辆用门10的人的动作(解锁意图)对应的人体接触。该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例如是由传感器电极构成的静电容量式传感器系统。
再有,在该车门解锁模式中,为了使使用者可以识别、确认车辆的状态,由系统ECU20发光驱动设置在第2驱动器30上的发光部件。然后,发光部件的光量通过导光路31导入到手柄帽13的光装饰部件29,使该光装饰部件29点亮、发色。在此,系统ECU20,按照使光装饰部件29在规定时间内点亮熄灭的方式连续驱动发光部件。这样,使用者可以目视识别、确认通过将手搭在手柄部12上,可以对车辆用门10解锁后乘车的情况。
然后,在该状态下,如果使用者将手搭在手柄部12上,则从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通过第2驱动器30向系统ECU20发送表示有人体接触的信号。系统ECU20,通过接收该信号,向车门ECU24发送车门解锁信号。这样,执行机构25被驱动,车辆用门10被解锁。然后,使用者对车辆用门10解锁后就可以乘入车辆。
再有,伴随上述信号的接收,由系统ECU20发光驱动设置在第2驱动器30中的发光部件。然后,发光部件的光量通过导光路31导入到手柄帽13的光装饰部件29,使该光装饰部件29点亮、发色。在此,系统ECU20使光装饰部件29以规定时间闪烁地间歇驱动发光部件。这样,使用者可以进一步目视识别、确认可以对车辆用门10解锁后乘车的情况。
以下,对使用者(携带机40)从车辆下车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系统ECU20,通过从经过第1驱动器22的第1发送天线23向车内发送请求信号以及由接收调谐器21接收到来自携带机40的应答信号,可以识别出使用者在车内登录的携带机40处在车内。从该状态,如果使用者开启车辆用门10而从车上下车后关闭车辆用门10,则通过第1驱动器22从第1发送天线23发送的请求信号,就不能被携带机40接收。这样,携带机40不断向车辆侧发送应答信号,则系统ECU20可以识别出携带机40已从车内移动到车外,即使用者已经下车的情况。
然后,系统ECU20转移到车门上锁检测模式。在该车门上锁检测模式中,由系统ECU20通过第2驱动器30起动上述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该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搭载在手柄部12的表面(参见图1),检侧与关闭车辆用门10的人的动作(上锁意图)所对应的人体接触。该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例如是由传感器电极构成的静电容量式的传感器系统。
再有,在该车门上锁检测模式中,为使使用者能识别、确认车辆的状态而由系统ECU20对设置在第2驱动器30中的发光部件进行发光驱动。然后,发光部件的光量通过导光路31导入到手柄帽13的光装饰部件29,使该光装饰部件29点亮、发色。在此,系统ECU20使光装饰部件29以规定时间闪烁地间歇驱动发光部件。这样,使用者可以目视识别、确认通过将手搭在手柄部12上可以对车辆用门10上锁的情况。
然后,在该状态下如果使用者将手搭在手柄部12上,从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通过第2驱动器30向系统ECU30发送表示人体接触的信号。系统ECU20,接收到该信号后驱动第2驱动器30,从与此连接的第2发送天线26向车外发送请求信号。此时携带携带机40的使用者还在车辆旁边。因此,携带机40由接收系统42接收到来自该车辆的请求信号后,从发送系统41向车辆发送应答信号。
在车辆侧,由接收调谐器21接收插入了该登录代码的应答信号,向系统ECU20传送。系统ECU20,通过接收到该应答信号,向车门ECU24发送车门上锁信号。这样,驱动车门执行机构25,对车辆用门10上锁。
再有,伴随上述应答信号的接收,由系统ECU20对设置在第2驱动器30中的发光部件进行发光驱动。然后,发光部件的光量通过导光路31导入到手柄帽13的光装饰部件29,使该光装饰部件29点亮、发色。在此,系统ECU20使光装饰部件29以规定时间闪烁地连续驱动发光部件。这样,使用者可以进一步目视识别、确认对车辆用门10已经上锁的情况,可以安心离开车辆。
然后,根据图5对手柄部12、手柄帽13以及设置在手柄构架14内的第2驱动器30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5为表示与车内的系统ECU20连接的第2驱动器30、和手柄部12以及手柄帽13之间电、光连接关系的框图。此外,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以及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夹着第2发送天线26收容在手柄部12的表面侧以及背面侧。如该图所示,第2驱动器30包括发送用放大器51、人传感器驱动器52、发光驱动器53、由发光驱动器53驱动的发光部件54。作为该发光部件54,例如采用高亮度LED(发光二极管)。第2驱动器30的发送用放大器51,通过CLG端子与系统ECU20连接,通过ANT1端子以及ANT2端子与第2发送天线26连接。人传感器驱动器52,通过SEL端子以及SENS端子与系统ECU20连接,通过STG1端子以及STG2端子分别与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以及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连接。发光驱动器53通过ILM端子与系统ECU20连接,发光部件54与发光驱动器53连接。然后,与发光部件54对应,在第2驱动器30和手柄帽13的光装饰部件29之间,由导光路31连接。
因此,来自系统ECU20的车外发送用的请求信号,输入到第2驱动器30的CLG端子,由发送用放大器51调谐放大。然后,该请求信号,通过ANT1端子以及ANT2端子向手柄部12内的第2发送天线26发送,作为电波向车外发送。
再有,在车门解锁检测模式以及车门上锁检测模式时输出的来自系统ECU20的信号,输入到SEL端子,起动与SEL端子连接的人传感器驱动器52。由人传感器驱动器52,对通过STG1端子以及STG2端子连接的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以及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开始检测。
在使用者的开启动作中,由于是用手拉手柄部12,因此通过由使用者的手接触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的附近的手柄部12的背面,SGT2端子的信号变化。该信号变化在人传感器驱动器52中检测出来,通过SENS端子向系统ECU20发送。
另一方面,在使用者的关门动作中,通过由使用者的手接触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的附近的手柄部12的表面,SGT1端子的信号变化。该信号变化在人传感器驱动器52中检测出来,通过SENS端子向系统ECU20发送。
再有,根据车门解锁/上锁的各控制,从系统ECU20通过ILM端子向发光驱动器53输入驱动信号。这样,发光驱动器53起动,使发光部件54发光。该发光部件54的光量通过导光路31导入到手柄帽13的光装饰部件29,使该光装饰部件29以规定方式点亮、闪烁。
以下,根据图1以及图2对外侧手柄11以及内置在其中的部件进行说明。此外,图1(a)是从图3的A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图1(b)是从与A方向垂直的正对车辆用门10的方向观察时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外侧手柄11的手柄部12以及手柄帽13在上述车门外侧面板10a上配置在车室外侧,手柄构架14配置在该车室内侧。手柄构架14固定在车门外侧面板10a上,手柄部12在与手柄构架14之间夹持车门外侧面板10a,可以在规定范围转动地连接在该手柄构架14上。即,手柄部12的一侧(图1的左侧,为车辆前方侧)以及另一侧(图1的右侧,为车辆后方侧),分别设置合页臂部12a以及行程臂部12b。而且,上述合页臂部12a贯通车门外侧面板10a,安装在手柄构架14上,可以相对于该手柄构架14转动地连接。再有,行程臂部12b贯通车门外侧面板10a,安装在手柄构架14上,可以相对于该手柄构架14在规定范围内摆动地结合。这样,手柄部12,以合页臂部12a一侧为转动中心,在由行程臂部12b许可的范围内可以相对于手柄构架14转动地连接。
在此,手柄部12具有中空结构,按照被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以及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夹持的方式收容、配置第2发送天线26。该第2发送天线26,机械固定在手柄部12内。第2发送天线26,例如具有设置有铁氧体铁心的环状天线结构(参见图5)。
再有,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搭载在为车辆外侧的手柄部12的表面侧,而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搭载在为车门外侧面板10a侧的手柄部12的背面侧。这些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以及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也机械固定在手柄部12内。
此外,第2发送天线26,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以在手柄部12内层叠、抑制空隙发生的方式被收容,故不会由于这样的收容而影响手柄部12的耐久性。
另一方面,在手柄构架14上,在邻近手柄部12一侧(图1的右侧)设置着锁芯55。而且,上述手柄帽13,通过安装在该锁芯55上,由此固定在手柄构架14上。
图2表示沿图1(b)的B-B线的截面图。如该图所示,手柄帽13具有台部13a以及盖体部13b,具有由这些台部13a以及盖体部13b夹持上述光装饰部件29的结构。光装饰部件29,形成为对应于上述锁芯55而形成嵌接孔29a的大致板状形状,通过在该嵌接孔29a中嵌合锁芯55,由该锁芯55定位支承。而且,通过在支撑该光装饰部件29的状态下,安装盖体部13b,光装饰部件29在外部露出手柄部12侧开放的大致U字形状。
在手柄构架14中内置的第2驱动器30,通过线束W1与手柄部12内的第2发送天线26、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以及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连接。再有,第2驱动器30,通过线束W2与系统ECU20连接。而且与第2驱动器30的发光部件54对应而配置一端的导光路31,配布在手柄构架14内,并且另一端配置在光装饰部件29的车门外侧面板10a侧(背面侧)。在此,在光装饰部件29的手柄部12侧(图2的左侧)配置导光路31的另一端。然后,对发光部件54进行发光驱动,其光量通过导光路31导入到光装饰部件29,则入射到光装饰部件29的光量在表面扩散,光装饰部件29以外露出到外部呈大约U字形状,进行点亮、发色。这时,光量由于导入到光装饰部件29的附近,可以最小限度抑制其扩散,防止光量不足的情况发生。这样通过使光装饰部件29点亮、发色,提高了使用者从车辆外侧的辨识性。当然,由于手柄部12不为了提高从车辆外侧的辨识性而使其结构受到制约,故不会由此损害其耐久性。
以下,根据图6以及图7对车辆用门的开闭(解锁/上锁)控制方式进行总结说明。
图6表示车辆用门的解锁控制方式的流程图。转移到该流程后,系统ECU20,在步骤S100判断携带机40的识别,如果有识别信号,则判断携带了携带机40的使用者已从车外接近,进入到步骤S101。然后,使发光部件54发光,点亮手柄帽13的光装饰部件29。
然后,系统ECU20进入到步骤S102,判断车辆用门10的解锁意图的识别。该解锁意图的识别,如前面所述,根据伴随人的手接触车门手柄20的背侧而从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输出的信号进行。在此,如果没有解锁意图的识别信号,系统ECU20进入到步骤107,判断识别出携带机40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系统ECU20,如果没有经过规定时间,则返回到步骤S102,如果经过了规定时间则进入到步骤106。
在步骤S102,如果识别出解锁意图,则系统ECU20进入到步骤S103,通过车门ECU24驱动执行机构25,将车辆用门10解锁。然后,在步骤S104使发光部件54发光,使手柄帽13的光装饰部件29闪烁。然后,在步骤S105判断发光部件54的发光(光装饰部件29的闪烁)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当经过了规定时间后进入到第S106,停止发光部件54的发光,熄灭光装饰部件29。这样,进行车门的解锁动作。
另一方面,图7表示车辆用门的上锁控制方式的流程图。转移到该流程后,系统ECU20,在步骤S2100判断携带机40的识别,如果有识别信号,则判断携带了携带机40的使用者已从车内移动到车外,进入到步骤S201。然后,使发光部件54发光,使手柄帽13的光装饰部件29闪烁。
然后,系统ECU20进入到步骤S202,判断车辆用门10的上锁意图的识别。该上锁意图的识别,如前面所述,根据伴随人的手接触手柄20的表面而从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输出的信号进行。在此,如果没有上锁意图的识别信号,则系统ECU20进入到步骤207,判断识别出携带机40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系统ECU20,如果没有经过规定时间,则返回到步骤S202,如果经过了规定时间则进入到步骤206。
在步骤S202,如果识别出上锁意图,系统ECU20进入到步骤S203,通过车门ECU24驱动执行机构25,将车辆用门10上锁。然后,在步骤S204使发光部件54发光,点亮手柄帽13的光装饰部件29。然后,在步骤S205判断发光部件54的发光(光装饰部件29的点亮)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当经过了规定时间时进入到第S206,停止发光部件54的发光,熄灭光装饰部件29。这样,进行车门的上锁动作。
如上所述,依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系统ECU20发光驱动发光部54,其光量沿导光路31导入到设置在手柄帽13中的光装饰部件29,由此点亮光装饰部件29。这样,在上车、下车时通过点亮容易进入使用者的视野的手柄帽13(光装饰部件29),可以提高使用者对车辆用门10的解锁/上锁状态识别的可靠性。通过这样对通知使用者车辆用门10的解锁/上锁状态,可以提供对用户友好的系统。
再有,使用者经常操作的部件手柄部12,由于不会出现为收容发光部件54而使其结构受到制约的情况,这样就不会损害其耐久性。因此可以可靠提高手柄部12的耐久性。
(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系统ECU20识别出携带机40从车外接近时(车门解锁检测模式)或者对车辆用门10解锁时,切换光装饰部件29的动作模式(点亮、闪烁),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识别车辆用门10的解锁状态。
(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识别出携带机40从车内移动到车外时(车门上锁检测模式)或者对车辆用门10上锁时,切换光装饰部件29的动作模式(点亮、闪烁),使用者可以容易识别车辆用门10的上锁状态。
(4)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不使用照度传感器等特殊的传感器,而在晚上、白天都可以可靠地向使用者通知车辆用门10的解锁/上锁状态。
(5)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发光驱动器53以及发光部件54一体设置在手柄构架14的第2驱动器30中,可以提高其安装性。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以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光路31的布置也可以如图8所示变更。即,在该方式中,在外侧手柄的手柄部61中,与手柄帽13相向,在一侧(图8的右侧)形成安装孔61a。然后,与第2驱动器30的发光部件54对应配置在一端的导光路62,布置在手柄部61内,其另一端安装到安装孔61a中,其前端露出到手柄帽13一侧。另一方面,在手柄帽13中设置导光路63,其一端面向上述导光路62的前端配置,而另一端配置在光装饰部件29的车门外侧面板10a侧(背面侧)。因此,发光部件54的光量,由导光路62导入到手柄部12内,从导光路62的前端出来的光量进一步通过导光路63导入到手柄帽13(光装饰部件29)。再有,并不限定于此,在发光部件54和光装饰部件29之间可以任意变更布置导光路31。这样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发送天线26的结构只是一例,只要满足使用频带的条件,也可以采用具有其它结构的天线。再有,第2发送天线26,不需要收容在手柄部12内,只要能与车室外侧进行通信,也可以配置在其它适当部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或者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也可以不采用静电容量式传感器系统,例如代之以开/关的操作开关15等其它方式。总之,只要可以检测出表示使用者的车门解锁/上锁意图的操作(手柄部12的操作)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当系统ECU20识别出携带机40从车外接近时(车门解锁检测模式)使光装饰部件29闪烁,在解锁车辆用门10时点亮光装饰部件2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当识别出携带机40从车内已经移动车外(车门上锁检测模式)点亮光装饰部件29,在对车辆用门10上锁时使光装饰部件29闪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系统ECU20识别出车辆用门10的上锁意图时,和对车辆用门10上锁时,切换光装饰部件29的点亮与闪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车门解锁/上锁的各控制状态中光装饰部件29(发光部件54)的点亮与闪烁的模式只是一例,也可以采用其它模式。例如,也可以是长的闪烁或者短促的闪烁,或者这些之组合的模式。总之,只要使用者可以通过光装饰部件29的点亮与闪烁模式明确识别出车门解锁/上锁的控制状态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根据车门解锁/上锁的控制状态改变光装饰部件29的点亮与闪烁模式,而改变光装饰部件29的颜色。具体地讲,在第2驱动器30中内置发光颜色(发光特性)相互不同的多个发光部件。这样,通过根据车门解锁/上锁的控制状态选择性发光驱动多个发光部件,改变光装饰部件29的颜色。这样,使用者根据光装饰部件29的点亮与颜色的差异,可以明确识别出车门解锁/上锁的控制状态。并且,同样也可以改变光装饰部件29的发光强度(发光特性)。
例如,在系统ECU20对车辆用门10解锁时和上锁时,通过由不同特性(发光颜色、发光强度)的发光部件点亮光装饰部件29,使用者可以容易区别车辆用门10的解锁/上锁。
再有,采用不同特性(发光颜色、发光强度)的两种发光部件。在系统ECU20识别出对车辆用门10的上锁意图时,和对车辆用门10上锁时,通过由不同特性(发光颜色、发光强度)的发光部件点亮光装饰部件29,使用者可以容易识别车辆用门的上锁状态。
并且,当系统ECU20识别出携带机40从车外接近时,和对车辆用门10解锁时,通过由不同特性(发光颜色、发光强度)的发光部件点亮光装饰部件29,使用者可以容易识别车辆用门的解锁状态。
进而,当识别出携带机40从车内移动到车外时,和对车辆用门10上锁时,通过由不同特性(发光颜色、发光强度)的发光部件点亮光装饰部件29,使用者可以容易识别车辆用门的上锁状态。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言及,但是引导发光部件54的光量的导光路31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再有,发光部件54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特别是,当发光部件是多个,与各发光部件相对应而分别配置导光路时,也可以根据车门解锁/上锁的控制状态切换所发光的发光部件。这时,由系统ECU20发光驱动规定的发光部件,将该发光部件的光量通过导光路导入到光装饰部件29,在与该导光路对应的位置使光装饰部件29点亮。这样,系统ECU20对车辆用门10解锁时或者上锁时,通过在光装饰部件29的不同位置上点亮,使用者可以容易区别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设置有光装饰部件29的手柄帽13搭载在手柄部12的后方端部,但是只要是车辆外观许可的范围内,在车外的使用者容易看见,则也可以搭载在其它位置上。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于锁芯55配置手柄帽13,但是也可以配置在其它适当部位。再有,在车辆用门10(外侧手柄11)也并不一定需要设置锁芯5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手柄帽13安装在锁芯55上,并借此固定在手柄构架14上。对此,例如也可以使手柄帽的一部分贯通外侧面板10a直接安装在手柄构架14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台部13a和盖体部13b夹持光装饰部件29并将此设置在手柄帽13上。对此,例如也可以将光装饰部件与手柄帽13一体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装饰部件29虽然采用光扩散树脂成形,例如也可以采用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丙稀酸材料等)成形。或者也可以采用光扩散树脂和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组合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言及,手柄部12也可以采用树脂涂装材料,树脂电镀材料、金属材料等任意材料成形。总之,只要是不对第2发送天线26、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的性能产生影响的材料、形状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手柄部12内的第2发送天线26、车门上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7、车门解锁用人检测传感器28的配置只是一例,也可以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由第2发送天线26发送请求信号,例如也可以由携带机40发送请求信号,而由第2发送天线26发送对此的应答信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的外部手柄11的手柄部(可动部),也可以是所谓的抓手式手柄或者是拖曳式手柄的任一个。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在不损害耐久性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可靠识别出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具有识别使用者对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的意图并控制该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构架,其固定在所述车辆用门上;手柄部,其被配置在所述车辆用门的外侧,由所述手柄构架所支撑,并且进行该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手柄帽,其被配置在所述车辆用门的外侧,由所述手柄构架支撑;光装饰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手柄帽上;发光部件,其被收容在所述手柄构架内,根据所述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状态由所述控制装置发光驱动,进行发光;和导光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光装饰部件和所述发光部件之间,将由控制装置发光驱动的光导入到光装饰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识别装置,通过与由使用者携带的携带机之间进行通信,对该携带机进行识别;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在识别出所述携带机从车外接近的状态下的所述手柄部的操作,识别出使用者对所述车辆用门的解锁意图,并且根据在识别出所述携带机从车内移动到车外的状态下的所述手柄部的操作,识别出使用者对车辆用门的上锁意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部设置检测使用者的人体的接触的传感器电极;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由所述传感器电极检测出的人体的接触,识别出所述手柄部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部设置操作开关;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操作开关的操作,识别出所述手柄部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识别出使用者对所述车辆用门的上锁意图时和对所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使所述发光部件连续发光驱动,并且在识别出使用者对所述车辆用门的上锁意图时和对所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另一种情况时,使所述发光部件间歇发光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识别出所述携带机从车外接近时和对所述车辆用门解锁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使所述发光部件连续发光驱动,并且在识别出所述携带机从车外接近时和对所述车辆用门解锁时中的任意另一种情况时,使所述发光部件间歇发光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识别出所述携带机从车内移动到车外时和对所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使所述发光部件连续发光驱动,并且在识别出所述携带机从车内移动到车外时和对所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另一种情况时,使所述发光部件间歇发光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和将该发光部件与光装饰部件连接的导光部件是多个;所述控制装置,在对所述车辆用门解锁时和上锁时,使不同的发光部件发光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是可发出特性不同的光的多个种类;所述控制装置,在对所述车辆用门解锁时和上锁时,使不同种类的发光部件发光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是可发出特性不同的光的2种;所述控制装置,在识别出使用者对所述车辆用门的上锁意图时和对所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使具有第1特性的所述发光部件发光驱动,并且在识别出使用者对所述车辆用门的上锁意图时和对所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另一种情况时,使具有第2特性的所述发光部件发光驱动。
11.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是可发出特性不同的光的2种;所述控制装置,在识别出所述携带机从车外接近时和对所述车辆用门解锁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使具有第1特性的所述发光部件发光驱动,并且在识别出所述携带机从车外接近时和对所述车辆用门解锁时中的任意另一种情况时,使具有第2特性的所述发光部件发光驱动,
12.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识别出所述携带机从车内移动到车外时和对所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时,使具有第1特性的所述发光部件发光驱动,并且在识别出所述携带机从车内移动到车外时和对所述车辆用门上锁时中的任意另一种情况时,使具有第2特性的所述发光部件发光驱动。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智能门控系统识别使用者对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的意图并控制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该系统包括固定在车辆用门上的手柄构架(14)、配置在车辆用门的外侧、由手柄构架(14)支撑并进行车辆用门的开闭操作的手柄部(12)、配置在车辆用门的外侧、由手柄构架(14)支撑的手柄帽(13)。而且,包括设置在手柄帽(13)上的光装饰部件(29)、收容在手柄构架(14)上、根据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状态发光驱动的发光部件、连接光装饰部件(29)和发光部件的导光路(31)。这样,在不损害耐久性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更可靠地识别出车辆用门的解锁/上锁状态。
文档编号E05B17/10GK1524732SQ200410007050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6日
发明者村上裕一, 家田清一, 伊藤毅, 上田政博, 虫明荣司, 井奈波恒, 一, 博, 司, 恒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