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76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作为开闭建筑物的窗或出入口等的开口部的卷帘门的新型结构的卷帘门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升降式卷帘门装置由将多个板条互相可自由转动地连接构成的卷帘门、卷绕轴和导轨构成。该卷绕轴安装在配置于建筑物的窗或出入口等开口部的上端的卷帘门箱内,用于卷绕该卷帘门。导轨则立于建筑物开口部的左右两侧,用于为卷帘门的升降导向。
在这种升降式卷帘门装置中,将卷帘门呈滚筒状卷绕在卷绕轴上,可使建筑物的开口部打开;而呈滚筒状卷绕在卷绕轴上的卷帘门,利用自重,沿着导轨下降,可使建筑的开口部关闭。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升降式卷帘门装置中,构成卷帘门的多个板条,一般由细长的钢板制成;而且利用在上下方向邻接的端部上形成的接合部,可仅以给定角度互相转动地连接。由于这样,在开闭卷帘门时,在各个板条相互之间和板条与导轨之间产生磨擦和冲突,会产生不愉快的噪声。
并且,构成卷帘门的各板条需要设定为可卷绕在卷绕轴上的尺寸,加大其上下宽度和厚度也是有限制的。由此,卷帘门的设计自由度降低,有样式统一从而缺乏卷帘门的设计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顺畅而轻快地开闭卷帘门,可以防止卷帘门开闭时产生噪声的同时,可提高卷帘门的设计性的新型结构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另外,还提供一种可确保卷帘门开闭时安全的、结构新颖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
一种平板式卷帘门装置,该卷帘门通过将多个平板体的上部分别枢轴支承在配置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附近的左右一对连接链条上,使得各平板体在上下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枢轴支承连接为一连串状,从而构成卷帘门,将具有左右一对收装支承轨道的卷帘门收装箱连接设置在左右一对导轨的上端,该导轨用于将构成该卷帘门的各平板体在上下方向相隔规定间隔的状态下升降导向,该收装支承轨道可将各平板体在互相平行的纵向并排状态下,按顺序地在前后方向横向进给的同时,在该卷帘门收装箱中配置有通过与上述左右一对连接链条相啮合而吊持上述卷帘门的左右一对引导链轮,与该引导链轮的转动连动,可同时进行各平板体沿着上述导轨的升降移动和沿着上述收装支承轨道的横向进给。
在本发明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当向打开卷帘门方向转动引导链轮时,由于连接链条被引入卷帘门收装箱内,故构成卷帘门的各个平板体,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的状态下,互相不接触地按顺序沿着导轨上升,又从导轨的上端,相互不接触地,按顺序地沿着收装支承轨道,在相互平行的纵向并排状态下,在收装方向被横向进给。这样,各个平板体在互相平行的纵向并排状态下,紧凑地收装在卷帘门收装箱内,卷帘门打开。
另一方面,当在关闭卷帘门的方向转动引导链轮时,由于连接链条从卷帘门收装箱抽出,在相互平行的纵向并排状态下,收装在卷帘门收装箱内的各个平板体,沿着收装支承轨道互相不接触地,向着导轨的上端,被横向进给。再从导轨的上端,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的状态下,相互不接触地沿着导轨,按顺序靠自重下降。当最下段的平板体着地时,各个平板体,在上下方向没在间隙地重叠,关闭卷帘门。
在本发明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左右一对收装支承轨道相对地设在卷帘门收装箱的左右两侧壁的内面上,与此对应在各个平板体上,从其长度方向两端的上部向左右一对连接链条的外侧突出地、设置有在上述左右一对收装支承轨道上转动的行走滚子。
在具有这种收装支承轨道和行走滚子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通过行走滚子在收装支承轨道上转动,各个平板体可沿着收装支承轨道,顺畅而轻快地前后移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在构成卷帘门的各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遍及其全长的凸形框,同时,在各平板体的下框上形成遍及其全长的凹形框,该凹形框可与配置在其下方的平板体的凸形框嵌合。
在具有这种凸形框和凹形框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由于当卷帘门关闭时,通过在其上方的平板体的下框上形成的凹形框,与在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的凸形框嵌合,各个平板体在上下方向无间隙地重叠连续,因此可提高卷帘门的关闭性。
在本发明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在构成卷帘门的各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有从与平板体的收装横向进给方向相反侧的面向上方突出、与上方的平板体的下框相对应的相同面重合的上框突出片;同时,在各平板体的下框上,形成有从平板体的收装横向进给方向的另一面向下方突出、与下方的平板体的上框相对应的相同面重合的下框突出片。
在具有这种上框和下框结构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当构成卷帘门的各个平板体,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的状态下,沿着导轨升降时,在各个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的上框突出片,与上方的平板体的下框相对应的相同面重合,在各个平板体的下框中形成的下框突出片,与下方的平板体的上框相对应的相同面重合,这样,在卷帘门的两面各个平板体之间的间隙被覆盖。因此,可以预先防止在卷帘门的两面,发生手指等被夹在各个平板体之间的事故。
并且,在具有上述那样的上框和下框结构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在各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有配置在上框突出片的内侧的固定槽、和在该固定槽的内侧连续的倾斜导向部,在上述各平板体的下框上形成有从平板体的一面向下方突出、沿着在下方的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的倾斜导向部可与固定槽接合的防止横向偏移的突出部、以及在该防止横向偏移的突出部与上述固定槽接合时,与在下方的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的上框突出片的前端接合的凹槽。
在具有这样的上框和下框结构的平板体卷帘门装置中,沿着导轨下降的各平板体在上下方向重叠、卷帘门关闭时,在各平板体的下框上形成的防止横向偏移的突出部,沿着下方的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的倾斜导向部,与固定槽接合,这样,可防止各个平板体相互横向偏移。在防止横向偏移的状态下,在下方的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的上框突出片的前端,与在上方的平板体的下框上形成的凹槽接合,这样,可双重可靠地防止各个平板体相互的横向偏移。另外,在这种卷帘门关闭状态下,利用凹槽和上框突出片的前端之间,和固定槽与防止横向偏移的突出部之间的迷宫结构,可发挥优良的防雨,挡雨性能。
在本发明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在上述卷帘门收装箱的外侧配置着与上述引导链轮同轴地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卷帘门收装箱上的从动链轮;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卷帘门收装箱中,通过驱动链条与上述从动链轮连动而构成的驱动链轮;可上下自由移动地支承在卷帘门收装箱上,在卷帘门的关闭动作时,将张力施加在上述驱动链条的伸张一侧上的拉伸链轮;同时,在上述卷帘门收装箱的内侧上还配置有随着上述驱动链条的张力增大而检测上述拉伸链轮的移动的检测件。
在具有这种引导链轮的驱动系统和检测件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使引导链轮的驱动系统在卷帘门收装箱外侧工作,同时可以容易和可靠地在卷帘门收装箱内侧进行与拉伸链轮的移动位置对应的检测件的异常检测位置的调整作业。另外,在可靠地调整了检测件的异常检测位置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当卷帘门关闭动作时,会发生构成卷帘门的平板体挂住或堵塞,从而负荷增大。当驱动链条的张力侧的张力增大,拉伸链轮移动时,利用检测件可以可靠地检测其移动位置,可以可靠地检测平板体的挂住或“堵塞异常情况”。
在本发明的平板式卷帘门的装置中,当引导链轮在打开卷帘门的方向转动时,各个平板体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的状态下,互相不接触地顺序地沿着导轨上升,又从导轨的上端,互相不接触地顺序地沿着收装支承轨道,在相互平行的纵向并排状态下,在收装方向被横向进给。在各个平板体相互平行的纵向并排状态下,紧凑地收装在卷帘门收装箱内的卷帘门打开。另外,当引导链轮在关闭卷帘门的方向转动时,各个平板体沿着收装支承轨道相互不接触地顺序向着导轨的上端,被横向进给,从导轨的上端,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的状态下,相互不接触地沿着导轨顺序地靠自重下降,当最下段的平板体碰到地面时,各个平板体在上下方向无间隙地重叠,卷帘门关闭。
即采用本发明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通过引导链轮的正反向转动,可使构成卷帘门的各平板体相互不接触地沿着导轨升降,同时,可以相互不接触地沿着收装支承轨道在前后方向被横向进给,因而以引导链轮和与它啮合的连接链条为主体的结构简单,可以顺畅而轻快地开闭卷帘门,可以防止卷帘门开闭时产生噪声。
另外,如在卷帘门的打开状态下,可将构成卷帘门的各个平板体,在相互平行的纵向并排状态下,紧凑地放置在卷帘门收装箱内。另外,在卷帘门关闭状态下,可将各个平板体在上下方向无间隔重叠连接,可以确保卷帘门的关闭性。
在此,构成卷帘门的各平板体,与现有的升降式卷帘门装置中的板条相比,可将其上下宽度和厚度设定为很大。因此,在使各平板体在上下方向无间隙地重叠、连续的卷帘门的关闭状态下,可构成牢固性高气密性好的卷帘门壁面。并且,可提高各平板体的设计自由度,结果可提高卷帘门的设计自由度。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及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全部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平板体上端和下端结构的部分纵截面图;图3为表示图1所示的导轨,同时将平板体的上端和下端一部分剖开,表示其连接部件的结构的部分纵截面图;图4为表示以图1所示导轨和平板体的上端的一部分作为截面,表示连接部件的结构的部分横截面图;图5为表示图1所示的引导链轮附近的结构的部分立体图;图6为表示图1所示的引导链轮附近的结构的部分正视图;图7为表示图5所示的引导链轮的驱动系统的部分侧视图;图8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变形例1的结构的、与图5对应的部分立体图;图9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变形例1的结构的、与图6对应的部分正视图;图10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变形例1的结构的、与图7对应的部分侧视图;
图1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变形例2的结构的、与图5对应的部分立体图;图1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变形例2的结构的、与图6对应的部分正视图;图1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的装置的变形例3的结构的、与图6对应的部分正视图;图14为图13所示部分的左侧视图;图15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平板体的收装状态的卷帘门收装箱内部的侧视图;图1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整体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17为放大表示图16所示的平板体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结构的部分纵截面图;图18为表示平板体的下边缘与在图17所示的平板体的上边缘重叠的卷帘门的关闭状态的部分纵截面图;图19为表示图16所示的卷帘门结构的部分纵截面图;图2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个实施例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整体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1为表示图20所示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整体概略结构的后视图;图22为表示图20所示的导轨的下端以及平板体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图23为表示图20所示的平板体的端部和滚子链条的连接结构的部分正视图;图24为放大表示图20所示的平板体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结构的部分纵截面图;图25为放大表示图22所示的障碍物检测器的结构的平面图;图26为图25所示的障碍物检测器的正视图;图27为表示图20所示的卷帘门收装箱的侧壁部分的内侧结构的侧视图;图28为放大表示图27所示的微动开关的安装结构的部分侧视图;
图29为表示图28所示的微动开关的安装结构的正视图;图30为表示图27所示的引导链轮的驱动系统的平面图;图31为放大表示构成图27所示的拉伸机构的基板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2为表示图31所示的基板的结构的正视图;图33为放大表示构成图27所示的拉伸机构的检测板的结构的正视图;图34为表示图33所示的检测板的结构的侧视图;符号说明1卷帘门;2平板体;3连接链条;4连接部件;5上框;5a凸形框;6下框;6a凹形框;7夹紧部件;8平板;9筒状轴承;10链条固定件;10a轴;10bコ字形夹紧部;10c滚子轴承;11连接销;12固定销;13行走滚子;14导轨;15卷帘门收装箱;16从动链轮;17引导链轮;18收装支承轨道;19驱动系统;21卷帘门;22平板体;23上框;23a上框突出片;23b固定槽;23c倾斜导向部;23d上框台阶部;24下框;24a下框台阶部;24b下框突出片;24c防止横向偏移的突出部;24d凹槽;31卷帘门;32平板体;33卷帘门收装箱;34支承轴;35障碍物检测器;36停止轨道;37引导导向机构;38收装支承轨道;39微动开关;40检测板;41从动链轮;42支承轴;43开闭驱动机;44驱动链轮;45驱动链条;46拉伸机构;47拉伸链轮;48枢轴;49基板;50检测板;51检测开关;52安装长孔;53滑动螺钉;54加力弹性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图15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接着,参照图16~图19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再参照图20~图34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为利用卷帘门1开闭建筑物窗或出入口等的开口部的装置。该卷帘门1通过连接部件4,4…一连串地枢轴支承连接在滚子链条3,3上,该滚子链条作为使在上下方向以给定间隔配置的横向长的多个平板体2,2…配置在其长度方向两端的连接链条。
如图2所示,各个平板体2与现有的升降式卷帘门装置中的板条比较,作成上下宽度和厚度很大的横向长的长尺状的框架,它具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框5和下框6,同时还具有图中没有示出的侧框。在各个平板体2的上框5的上端的全长上,形成凸形框5a,而在下框6的下端的全长上,形成凹形框6a。该凹形框6a紧密地与配置在其下方的平板体2的凸形框5a嵌合。另外,借助适当的夹紧部件7,玻璃板、丙烯酸树脂板、铸造板等的平板8配置在平板体2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嵌入上框5、下框4和侧框(图中省略)的内侧。
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部件4,4…由从各个平板体2,2…的长度方向两端压入上部的上框5和凸形框5a之间的筒状轴承9、轴10a转动且自由滑动地嵌入该筒状轴承9的链条固定件10、枢轴支承连接该链条固定件10和滚子链条3的连接销11、以及安装在链条固定件10的轴10a的内端部的固定销12构成。
在链条固定件10上形成位于轴10a的外端,夹持滚子链条3的环形板的コ字形夹紧部10b,和与轴10a呈同心状且从コ字形夹紧部10b向外突出的滚子轴承10c。行走滚子13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该滚子轴承10c上。
如图1所示,在卷帘门1的左右两侧竖立着为卷帘门1的升降导向的左右一对导轨14,14,卷帘门收装箱15与该上端部连接。导轨14竖立在建筑物的窗口或出入口等开口部的左右两侧。
如图4所示,导轨14的截面形状作成向着卷帘门1的一侧具有开放的导向槽14a的槽形,在导向槽14a的对向表面14b,14b的开口附近,沿上下方向设置卷帘门1的限制部件14c,14c。
如图5所示,在图1所示的卷帘门收装箱15的左右相对侧壁15a,15a上,配置在该内侧的一对从动链轮16(图中只表示了一侧的,另一个图中省略)呈悬臂状地轴支承着,引导链轮17隔开规定间隔与各从动链轮16连接设置在同一枢轴上。
滚子链条3的多余长度部分与各个引导链轮17啮合,通过该滚子链条3,卷帘门1可沿着导轨14,14被吊起(参见图1)。这里,从滚子链条3向从动链条16一侧突出的行走滚子13不与从动链条16干扰,从动链条16构成为比引导链轮17的直径小。
另外,在图1所示的卷帘门收装箱15的左右相对侧壁15a,15a的内表面上,大致水平地设有一对收装支承轨道18,18。如图5和图6所示,该收装支承轨道18,通过使与引导链轮17的转动连动上升移动的各个平板体2,2…的行走滚子13转动,使各个平板体2,2…以互相平行的纵向并排的状态,按顺序地向前后方向的后方导向移动。
另外,如图7所示,在卷帘门收装箱15的左右相对侧壁15a(图中只表示了一侧,另一侧图中省略)上,设有从动链轮16的驱动系统19。该驱动系统19由配置在支承轨道18下方的开闭机19a的驱动链轮19b、配置在其前方的连动轴19c的连动链轮19d、以及卷绕在驱动链轮19b,连动链轮19d和从动链轮16上的驱动链条19e构成。
在以上这样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当在卷帘门1关闭建筑物的窗口或出入口等开口部的状态下,将打开卷帘门1的信号输出至驱动系统19的开闭机19a上时,装在开闭机19a内的电机(图中省略)在使卷帘门1上升的方向转动。该转动动力从驱动链轮19b通过驱动链条19e传送给从动链轮16,与从动链轮16的转动连动,引导链轮17在使卷帘门1上升的方向上转动。
当引导链轮17在使卷帘门1上升的方向转动时,滚子链条3,3被引入卷帘门收装箱15内。借助连接部件4一连串地枢轴支承连接在该滚子链条3上的卷帘门1的平板体2,2…,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的平面状态下互相不接触,而是顺序地沿着导轨14,14上升移动。
在伴随这种滚子链条3,3的引入动作的平板体2,2…的上升移动过程中,各个连接部件4沿着引导链轮17的转动轨迹,从上升方向向着后方的横向进给方向,顺畅地转换移动方向,当连接部件4通过引导链轮17的轴芯正上方的时刻,支承在连接部件4的外端部上的行走滚子13,可以顺畅地在卷帘门收装箱体15内的收装支承轨道18,18上移送。另外,通过使各个行走滚子13顺序地向着卷帘门收装箱15的内侧,在收装支承轨道18,18上顺畅而轻快地转动,则平板体2,2可以在互相平行的纵向并排的状态下,互相不接触地按顺序顺畅地被横向进给,紧凑地收装在卷帘门收装箱15内(参见图15)。
另一方面,当构成卷帘门1的平板体2,2…在收装于收装箱15内的状态下,将关闭卷帘门1的信号输出至驱动系统19的开闭机19a时,装在开闭机19a内的电机(图中省略)在使卷帘门1下降的方向上转动,其转动动力从驱动链轮19b借助驱动链条19e,传递至从动链轮16,这样,与从动链轮16的转动连动,引导链轮17在关闭卷帘门1的方向转动。
当引导链轮17在关闭卷帘门1的方向转动时,滚子链条3,3从卷帘门收装箱15中抽出,支承在连接部件4的外端上的各行走滚子13,在收装支承轨道18,18上向着导轨14,14顺畅而轻快地顺序转动。这样,以在卷帘门收装箱15内互相平行的纵向并排的状态而放置的各个平板体2,2互相不接触地向着导轨14,14的上端,按顺序顺畅地被横向进给。另外,后续的各个平板体2的连接部件4,从位于最前的平板体2的连接部件4,顺序地沿着引导链轮17的转动轨迹,向着下降方向进行方向转换从而移动,这样,各个平板体2从导轨14,14的上端,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的平面状态下,相互不接触地,沿着导轨14,14,靠自重顺序顺畅地下降。
当沿着导轨14,14下降的平板体2,2…的最下段的平板体2,到达地面等上时,在其正上方的平板体2的下框6上形成的凹形框6a,与在最下段的平板体2的上框5上形成的凸形框5a紧密嵌合。以后,同样,上方的平板体2,2…顺序地相互紧密嵌合,由此使平板体2,2…以同一平面形状重叠连接,这样,利用卷帘门1可将建筑物的窗或出入口等开口部关闭。
在卷帘门1关闭的状态下,由于平板体2,2…为按同一平面形状连续,成为一片状,这样,即使平板体2局部地受到外力作用,但完全没有折曲变形,卷帘门1的关闭性显著提高。
如上所述,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通过引导链轮17,17的正反向转动,使构成卷帘门1的平板体2,2…互相不接触,沿着导轨14,14升降,同时,可以相互不接触地沿着收装支承轨道18,18在前后移动,因此以引导链轮17,17和与它啮合的滚子链条3,3为主体的结构简单,同时,可以顺畅而轻快地开闭卷帘门1,可防止卷帘门1开闭时产生噪声。
在卷帘门1的打开状态下,可以将构成卷帘门1的平板体2,2…在互相平行的纵向并排状态下,紧凑地放置在卷帘门收装箱15内。在卷帘门1关闭的状态下,可以使平板体2,2…互相紧密地嵌合,在同一平面形状下连续成一片状,因此可以显著提高卷帘门1的关闭性。在这种情况下,平板体2,2…的上下宽度和厚度,与现有的升降式卷帘门装置中的板条相比,可设定为很大,因此可构成牢固性高气密性好的卷帘门壁面。
在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平板体卷帘门装置,在与现有板条相比,上下宽度和厚度设定得很大的、设计自由度高的平板体2,2…上分别嵌入玻璃板、丙烯基树脂板、铸造板等平板8,因此,可显著提高卷帘门1的设计性。在平板由玻璃板或丙烯基树脂板等透光性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即使在卷帘门1关闭时,通过平板体2,2…的平板8,可发挥显示效果,因此适于在店铺中使用。
另外,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由于从动链轮16的直径比引导链轮17的直径小,使得在卷帘门1的开闭动作时,连接部件4,4…的行走滚子13不与从动链轮16干扰,因此从构成卷帘门1的平板体2,2…上升移动向后方移动的方向转换,或从向前移动向下降移动的方向转换,可以可靠地进行。结果,可使卷帘门1的开闭动作更加顺畅而轻快地进行,可以更可靠地防止产生噪声。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图5~图7所示的从动链轮16的直径及其配置,可以如图8~图10所示那样变更。在这个变形例1中,与引导链轮17支承在同一根轴上的从动链轮16的直径,与引导链轮17的直径相同,但该从动链轮16配置在卷帘门收装箱15的左右相对侧壁15a的外侧,不与行走滚子干扰。在这个变形例1中,由于行走滚子13不与从动链轮16干扰,可以更顺畅而轻快地进行卷帘门1的开闭动作,能更可靠地防止产生噪声。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从动链轮16的直径和行走滚子13的配置,可以变更成如图11、图12所示那样。在这个变形例2中,与引导链轮17支承在同一根轴上的从动链轮16的直径,与引导链轮17的直径相同。另外,可自由转动地支承行走滚子13的链条固定件10的滚子轴承10c,偏移地配置在轴10a的上方,使行走滚子13不与驱动链轮16干扰。在该变形例2中,由于行走滚子13不与从动链轮16干扰,因此可以更顺畅而轻快地进行卷帘门1的开闭动作,更可靠地防止产生噪声。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从动链轮16的直径和行走滚子13的配置,可以如图13、图14所示那样变更。在这个变形例3中,与引导链轮17支承在同一根轴上的从动链轮16的直径,与引导链轮17的直径相同。并且,另外设置滚子枢轴支承部分13a,代替构成连接部件4的链条固定件10的滚子轴承10c。该滚子枢轴支承部分13a固定在平板体2的上部,将行走滚子13配置在不与从动链轮16干扰的位置上。
在变形例3中,当平板体2沿着导轨14升降时,由连接部件4承受平板体2的负荷,而在平板体2沿着收装支承轨道18水平移动时,由滚子枢轴支承部分13a承受平板体2的负荷,因此,可以由连接部件4和滚子枢轴支承部分13a分担平板体2的负荷。在该变形例3中,由于行走滚子13不与从动链轮16干扰,因此可以更顺畅而轻快地进行卷帘门1的开闭动作,可以更可靠地防止产生噪声。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图3和图4所示的连接部件4,4…从其两端侧面通过滚子链条3,3,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可以成一连串形状用枢轴支承连接多个平板体2,2…。但不限于图中所示,可以作适当变更。
另外,以图5所示的滚子链条3的多余长度部分作为自由端也可以,或者,如图15所示,支承在卷帘门收装箱15的底壁15b上也可以。
另外,图7所示的一对收装支承轨道18,也可以呈向着卷帘门收装箱15的内侧,稍微下降的倾斜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的平板体2,2…结构不同的平板体,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中,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表示,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卷帘门1对应的卷帘门21,同时,还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大致相同结构的滚子链条3,行走滚子13、导轨14,14、卷帘门收装箱15、引导链轮17,17和收装支承轨道18,18等。
卷帘门21通过连接构件4,4…(参见图3)成一连串形状,将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配置的横向长的多个平板体22,22,…,以枢轴支承连接在配置于其长度方向两端侧面上的滚子链条3,3上。各个平板体22作成横向长的长尺形的框架,如图7所示那样,它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框23和下框24,同时还具有图中没有示出的侧框。玻璃板、丙烯酸树脂板、铸造板等平板8,通过适当的夹紧部件7,配置在各个平板体22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嵌入上框23、下框24和侧框(图中省略)的内侧中。
在此,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在卷帘门21的背面配置着卷帘门收装箱15,在平板体22,22…沿着收装支承轨道18,18在卷帘门收装箱15内被横向进给时,平板体22的收装横向进给方向侧成为卷帘门21的背面侧,与平板体22的收装横向进给方向侧相反一侧作为卷帘门21的正面侧。因此,在以后的说明中,与平板体22的收装横向进给方向侧相反一侧被称作正面侧,平板体22的收装横向进给方向侧被称作背面侧,则如图17所示,在各个平板体22的上框23上,形成上框突出片23a、固定槽23b、倾斜导向部23c和上框台阶部23d。该上框突出片23a从正面向上方突出,与在上方的平板体22的下框24的正面形成的下框台阶部24a重合。该固定槽23b配置在上框突出片23a的基端的内侧。倾斜导向部23c具有与固定槽23b的内侧连续的顺向梯度。上框台阶部23d位于卷帘门1的背面。
另一方面,在各个平板体22的下框24上形成下框突出片24b、防止横向偏移的突出部24c和凹槽24d。该下框突出片24b从背面向下方突出,与在下方的平板体22的上框23的背面形成的上框台阶部23d重合。该防止横向偏移的突出部24c从正面的下框台阶部24a向下方突出,可以沿着在下方的平板体22的上框23中形成的倾斜导向部23c,与固定槽23b接合。该凹槽24d则可在该防止横向偏移的突出部24c与固定槽23b接合时,与在下方的平板体22的上框23中形成的上框突出片23a的前端23e接合。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平板体22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同样,构成卷帘门21的平板体22,22…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的状态下,沿着导轨14,14升降,并可在相互平行的纵向并排状态下,沿着收装支承轨道18,18前后移动。
当平板体22,22…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的状态下沿着导轨14,14升降时,如图17所示,形成在各个平板体22的上框23中的上框突出片23a,与形成在上方的平板体22的下框24的正面的下框台阶部24a重合,在各个平板体22的下框24上形成的下框突出片24b,与形成在下方的平板体22的上框23的背面上的上框台阶部23d重合,这样,在卷帘门1的正面和背面,平板体22,22…之间的间隙被覆盖。
另外,当平板体22,22…从导轨14,14的上端,沿着收装支承轨道18,18向后方移动时,上方的平板体22,可相对于下方的平板体22,向图17的左方向移动。相反,当平板体22,22…沿着收装支承轨道18,18向导轨14,14的上端,向前方移动时,上方的平板体22,相对于下方的平板22,向图17的右方向移动,因此,上方的平板体22不与下方的平板体22干扰,可平衡地前后移动。
另外,如图18和图19所示,当沿着导轨14,14下降的平板体22,22…在上下方向重叠,卷帘门1关闭时,在各个平板体22的下框24上形成的防止横向偏移的突出部24c,沿着在下方的平板体22的上框23上形成的倾斜的导向件23c,与固定槽23b接合,这样,可防止平板体22,22…相互横向偏移。这样,在防止横向偏移的状态下,在下方的平板体22的上框23上形成的上框突出片23a的前端23e,与在上方平板体22的下框24上形成的凹槽24d接合,这样,可以双重可靠地防止平板体22,22…相互横向偏移。
在这种卷帘门21的关闭状态下,利用在上方的平板体22的下框24上形成的凹槽24d,和在下方的平板体22的上框23上形成的上框突出片23a的前端23e之间;以及在下方的平板体22的上框23上形成的固定槽23b,与在上方的平板体22的下框24上形成的防止横向偏移的突出部24c之间的迷宫结构,可发挥优越的防水挡水的性能。
即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可以确保构成卷帘门21的平板体22,22…顺畅地前后移动,同时当平板体22,22…沿着导轨14,14升降时,在卷帘门21的正面和背面,可以覆盖平板体22,22…之间的间隔,因此可以预先防止手指等夹在平板体22,22…之间的情况。
另外,在构成卷帘门21的平板体22,22…在上下方向重叠,卷帘门21关闭的状态下,可以在上下两个地方双重地可靠防止平板体22,22…的相互横向偏移。此外,不使用橡胶制的密封,也可得到优良的防雨挡雨性能,结构可以简单。
(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引导链轮17的驱动系统19的结构稍有不同的驱动系统,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这里,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部分,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表示,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20,图21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卷帘门装置的卷帘门1对应的卷帘门31;同时,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卷帘门装置结构大致相同的滚子链条3,行走滚子13,导轨14,14等。与上述卷帘门收装箱15对应的卷帘门收装箱33,设置在导轨14,14的上端。
卷帘门31呈一连串形状,将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配置的横向长的多个平板体32,32……支承在枢轴上并与配置在其长度方向两端侧面上的滚子链条3,3连接。又如图22所示,各个平板体32,通过左右一对支承轴34,34,用枢轴支承和连接在滚子链条3,3上。行走滚子13则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从滚子链条3的侧面突出的各个支承轴34的前端上(参见图23)。
如图24所示,构成卷帘门31的各个平板体32为在横向较长的长尺形的框架,在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上边缘上,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凸部32a,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下边缘上,形成凹槽32b。凹槽32b与配置在其下方的平板体32的凸部32a嵌合。另外,为了在可减少在平板体32,32上下重叠时的冲突音,同时确保上下重叠的平板体32,32的气密性,在平板体32的上边缘的凸部32a的两侧中,与凹槽32b的槽宽对应,埋入中空形状的弹性密封件32c。
如图21,图22所示,在导轨14,14的下端埋入用于检测卷帘门31下降端附近的障碍物的光电式障碍物检测器35,35。如图22所示,该障碍物检测器35,35与光轴一致,左右相对配置,在平板体32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配置一组。
如图25,图26所示,障碍物检测器35是将光电发送管35c和光电接收管35d装在前端面上有集光透镜35a的带有边沿的筒状保护盖35b内。该光电发送管35c和光电接收管35d由固定螺钉35g通过光轴调整片35f固定在形成于保护盖35b的基端上的支承突片35e上。
又如图21所示,卷帘门收装箱33具有沿着建筑物的开口宽度延伸的横框架33a;从顶部吊下该横框架33a的吊挂部件33b,33b以及具有吊持部件33c,33c的收装框架33d。另外,通过在该收装框架33d的两侧竖立第一个托架33e、第二个托架33f和第三个托架33g,构成卷帘门收装箱33(参见图20)。
如图27所示,第一个托架33e配置在成为导轨14侧的卷帘门收装箱33的前侧,第二个托架33f配置在卷帘门收装箱33的内侧,第三个托架33g配置在卷帘门收装箱33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中间的第三个托架33g,通过下部角铁33h和上部角铁33i,与前侧的第一个托架33e和后侧的第二个托架33f连接。
又如图27所示,在成为卷帘门收装箱33的内侧的第一个托架33e的内面上,配置位于导轨14,14的上方的引导链轮17。该滚子链条3的多余长度部分卷绕在引导链轮17上,滚子链条3的多余长度部分的端部与跨在第一个托架33e~第二个托架33g的内侧的停止轨道36连接。
另外,在第一个托架33e的内表面上,靠近引导链轮17的外周边,安装着构成引导导向机构37的引导导向板37a,37b。另外,设在平板体32,32…上的行走滚子13转动的截面为L字形的收装支承轨道38,38,以位于停止轨道36的下方的后倾状态,固定在第一个托架33e~第三个托架33g的内侧。
在收装支承轨道38,38的开始端上,配设检测引导链轮17和滚子链条3啮合不良或行走滚子13浮起等异常情况的微动开关39。如图28和图29所示,该微动开关39设在收装支承轨道38上,其可以面对着作动器39a配置在可向上方转动的检测板40的上面。当发生引导链轮17和滚子链条3啮合不好或行走滚子13浮起等异常情况,检测板40向上方转动时,作动器39a被压向上方,微动开关39打开,这样,利用图中没有示出的控制机构,停止卷帘门31的升降动作。
作为图27所示的引导链轮17的驱动系统,如图30所示,在成为卷帘门收装箱33的外侧的第一个托架33e的外面,配置着从动链轮41。该从动链轮41,通过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第一个托架33e上的支承轴42,与引导链轮17连接在同一根轴上。
又如图27和图30所示,开闭驱动机43固定在成为卷帘门的收装箱33内侧的第二个托架33f的内表面上,由该开闭驱动机43驱动转动的驱动链轮44,配置在成为卷帘门收装箱33的外侧的第二个托架33f的外面。将两者连动构成的驱动链条45卷绕在该驱动链轮44和从动链轮41上。
在第三个托架33g上,安装着拉伸机构46。在卷帘门31的开闭动作时,将成为张力侧的驱动链条45下侧部分向下方压紧,将张力附与驱动链条45。如图31和图32所示,该拉伸机构46具有将拉伸链轮47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驱动轴48上的基板49,和与基板49一起安装在第三个托架33g上的检测板50(参见图33,图34)。
在基板49的中心,形成嵌入枢轴48的凸面部分49a(参见图31),在基板49的四个角的拐角部分上,分别形成螺钉通孔49b…(参见图32)。
另一方面,在检测板50的四个角的拐角部分上,分别形成与基板49的螺钉通孔49b一致的螺钉通孔50a…(参见图33);检测板50的左右两侧,形成凸面50b,50b,用于驱动由微动开关构成的检测开关51,51的检测件51a,51a。在该凸面50b,50b的上端,形成用于慢慢地驱动检测件51a,51a的倾斜仿形面50c,50c(参见图33,图34)。
可自由转动地支承拉伸链轮47的基板49配置在成为卷帘门收装箱33的外侧的第三个托架33g的外侧,从而使拉伸链轮47与驱动链条45的下侧部分的内侧啮合。与此对应,检测板50配置在第三个托架33g的内侧。
这样,将配置在第三个托架33g的外面上的基板49,和配置在第三个托架33g内面上的检测板50相对于第三个托架33g,安装为可在上下方向整体移动,因此,在第三个托架33g上,形成左右一对安装长孔52,52(参见图27)。通过将图中没有示出的螺母与从检测板40的螺钉通孔50a…通过安装长孔52,52,插入基板49的螺钉通孔49b中的4根滑动螺钉53啮合,可使基板49和检测板50成为一体,可在上下方向自由滑动地安装在第三个托架33g上。
在基板49和第三个托架33g之间,设有对基板49向下加力的拉伸弹簧等加力弹性机构54,54,从而使与驱动链条45的下侧部分啮合的拉伸链轮47,将驱动链条45的下侧部分向下压紧,将张力加在驱动链条45上。
另外,上述的检测开关51,51固定在第三个托架33g的内面的检测板50的两侧,使得通过检测板50的倾斜仿形面50c,50c和凸面50b,50b可以驱动检测件51a,51a。当驱动检测件51a,51a,检测开关51,51打开时,利用图中没有示出的控制机构,停止开闭机43的工作。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拉伸机构46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同样,构成卷帘门31的平板体32,32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的状态下,沿着导轨14,14升降,并且通过在互相平行的纵向并排的状态下,沿着收装支承轨道38,38前后移动,可使卷帘门31开闭。
在这样的卷帘门开闭动作中,当平板体32,32沿着导轨14,14下降的卷帘门31关闭时,平板体32,32…挂在导轨14,14或卷帘门收装箱33上,引导链轮17的转动受限制,从动链轮41的负荷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驱动链条45的上侧部分松驰,而下侧部分拉紧,结果,克服加力弹性机构54,54的作用力,拉伸机构46的拉伸链轮47被压向上方。
当拉伸链轮47被押向上方时,随之基板49和检测板50相对于第三个托架33g向上移动,检测板50的左右两则的倾斜仿形面50c,50c慢慢地驱动检测开关51,51的检测件51a,51a。当驱动链条45的下侧部分的拉紧状态超过规定值,检测件51a,51a放置在检测板50的凸面50b,50b上,被较大按动时,检测开关51,51打开,开闭驱动机43的工作停止。驱动链轮44停止转动。
利用拉伸机构46的工作,采用第三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当卷帘门31关闭时挂住平板体32,32…或堵塞的情况下,引导链轮17的驱动系统停止,可以确保安全。
这样,在进行调整检测开关51,51相对于第三个托架33g上的固定位置的异常检测位置的调整作业中,可以与检测板50向上方移动相应,可靠地驱动检测开关51,51的检测件51a,51a。在卷帘门收装箱33的外侧,使驱动链条45工作,并观察拉伸链轮47的动作,可以在卷帘门收装箱33的内侧容易而可靠地调整检测开关51,51相对于第三个托架33g上的固定位置。
因此,采用第三实施方式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可以提高检测平板体32,32…挂住或堵塞等异常情况的检测开关51,51的检测件51a,51a的检测精度,可以长期地维持平板式卷帘门装置的安全和可靠的动作。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其特征为,通过将多个平板体的上部分别枢轴支承在配置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附近的左右一对连接链条上,使得各平板体在上下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枢轴支承连接为一连串状,从而构成卷帘门,将具有左右一对收装支承轨道的卷帘门收装箱连接设置在左右一对导轨的上端,该导轨用于将构成该卷帘门的各平板体在上下方向相隔规定间隔的状态下升降导向,该收装支承轨道可将各平板体在互相平行的纵向并排状态下,按顺序地在前后方向横向进给,同时,在该卷帘门收装箱中配置有通过与所述左右一对连接链条相啮合而吊持所述卷帘门的左右一对引导链轮,与该引导链轮的转动连动,可同时进行各平板体沿着所述导轨的升降移动和沿着所述收装支承轨道的横向进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左右一对收装支承轨道相对地设在所述卷帘门收装箱的左右两侧壁的内面上,在所述各个平板体上,从其长度方向两端的上部向所述左右一对连接链条的外侧突出地、设置有在所述左右一对收装支承轨道上转动的行走滚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其特征为,在构成所述卷帘门的各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遍及其全长的凸形框,在各平板体的下框上形成遍及其全长的凹形框,该凹形框可与配置在其下方的平板体的所述凸形框嵌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其特征为,在构成所述卷帘门的各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有从与平板体的收装横向进给方向相反侧的面向上方突出、与上方的平板体的下框相对应的相同面重合的上框突出片;在所述各平板体的下框上,形成有从平板体的收装横向进给方向的面向下方突出、与下方的平板体的上框相对应的相同面重合的下框突出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各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有配置在所述上框突出片的内侧的固定槽、和在该固定槽的内侧连续的倾斜导向部,在所述各平板体的下框上形成有从平板体的一面向下方突出、沿着在下方的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的所述倾斜导向部可与所述固定槽接合的防止横向偏移的突出部、以及在该防止横向偏移的突出部与所述固定槽接合时,与在下方的平板体的上框上形成的所述上框突出片的前端接合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板式卷帘门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卷帘门收装箱的外侧配置着与所述引导链轮同轴地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卷帘门收装箱上的从动链轮;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卷帘门收装箱中,通过驱动链条与所述从动链轮连动而构成的驱动链轮;可上下自由移动地支承在卷帘门收装箱上,在卷帘门的关闭动作时,将张力施加在所述驱动链条的伸张一侧上的拉伸链轮;同时,在所述卷帘门收装箱的内侧上还配置有随着所述驱动链条的张力增大而检测所述拉伸链轮的移动的检测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顺畅而轻快地开闭卷帘门,可防止卷帘门开闭时产生的噪声,同时可提高卷帘门的设计性的新型结构的卷帘门装置。当通过引导链轮的转动而将滚子链条引入卷帘门收装箱内时,各平板体在上下方向隔开给定间隔的平面状态下,互相不接触地顺序沿着导轨上升,从其上端互相不接触地顺序沿着收装支承轨道,在互相平行的纵向并排状态下向后方被横向进给,紧凑地收装在卷帘门收装箱内,卷帘门打开。另一方面,当通过引导链轮的转动,将滚子链条从卷帘门的收装箱中引导时,各平板体通过与卷帘门打开时相反的动作,沿着导轨靠自重顺序下降,在上下方向没有间隔地重叠,使卷帘门关闭。
文档编号E06B9/11GK1664296SQ20041000696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日
发明者岩崎博, 安藤洋志 申请人:三和卷帘门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