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通风降温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5544阅读:10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井下通风降温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通风降温装置,包括硬质风筒、通风机和导热板,硬质风筒外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的硬质风筒为圆柱形结构,硬质风筒的中部设置有圆管状的导热板,导热板与硬质风筒之间形成环状的降温层;通风机设置在导热板围成的圆内。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温均匀,解决现有通风降温装置存在设计不合理,容易漏水,降温不均匀,使用不方便等技术问题,对现有技术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专利说明】
一种煤矿井下通风降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通风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煤矿井下温度随着开采的深度增加而不断上升,井下开采工人经常顶着高温在工作,因此需要采取局部降温措施,来保证井下作业工人的人身安全和舒适程度。目前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增大通风机风量,使用大功率通风机,条件好点的矿井,使用降温冰安装在风筒的上部,通过导热板将通风筒内的温度降低。但是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降温冰设置在风筒的上部,冰融化后容易顺着缝隙流入风筒内,进而可能进入风扇,导致漏电等;上部的通风筒温度可以降低,但是下部温度依然没变,温度降低不均匀。如何设计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温均匀的煤矿井下通风降温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通风降温装置存在设计不合理,容易漏水,降温不均匀,使用不方便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煤矿井下通风降温装置,来实现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温均匀的目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井下通风降温装置,包括硬质风筒、通风机和导热板,硬质风筒外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的硬质风筒为圆柱形结构,硬质风筒的中部设置有圆管状的导热板,导热板与硬质风筒之间形成环状的降温层;通风机设置在导热板围成的圆内。
[0005]所述的降温层的填充物为碎冰块,降温层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降温层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7]I)本实用新型硬质风筒为圆柱形结构,硬质风筒的中部设置有圆管状的导热板,导热板与硬质风筒之间形成环状的降温层,导热板设置成圆管状,有效避免了冰融化漏水的现象;
[0008]2)降温层的填充物为碎冰块,降温层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降温层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进料口方便放入碎冰,排水口方便排水,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标记:1、硬质风筒,2、通风机,3、导热板,4、降温层,5、进料口,6、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如图所示,一种煤矿井下通风降温装置,包括硬质风筒1、通风机2和导热板3,硬质风筒I外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的硬质风筒I为圆柱形结构,硬质风筒I的中部设置有圆管状的导热板3,导热板3与硬质风筒I之间形成环状的降温层4;通风机2设置在导热板3围成的圆内。
[0013]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降温层4的填充物为碎冰块,降温层4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5,降温层4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6。
[0014]正常工作时,将进料口 5打开,将降温碎冰放入,开启通风机2的开关即可实现通风降温,均匀降温,待碎冰融化后,打开排水口 6排水即可。
[0015]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温均匀,解决现有通风降温装置存在设计不合理,容易漏水,降温不均匀,使用不方便等技术问题,对现有技术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001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煤矿井下通风降温装置,包括硬质风筒(I)、通风机(2)和导热板(3),硬质风筒(I)外部设置有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质风筒(I)为圆柱形结构,硬质风筒(I)的中部设置有圆管状的导热板(3),导热板(3)与硬质风筒(I)之间形成环状的降温层(4);通风机(2)设置在导热板(3)围成的圆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通风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层(4)的填充物为碎冰块,降温层(4)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5),降温层(4)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6)。
【文档编号】E21F3/00GK205689235SQ201620653753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8日 公开号201620653753.7, CN 201620653753, CN 205689235 U, CN 205689235U, CN-U-205689235, CN201620653753, CN201620653753.7, CN205689235 U, CN205689235U
【发明人】田慧玲, 李创起, 任国园, 程文杰, 陶丹丹, 付青青, 师永森
【申请人】田慧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