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塑复合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80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塑复合型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型材,是一种专用于建筑物门窗的铝塑复合型材。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的门窗所使用型材主要为铝型材或塑料型材,塑料型材抗弯强度低,并且这种型材的料型大,易退色,长时间使用不仅表面发黄,而且易老化发脆或变形,另外塑料型材防冲击能力差,在加工门窗时需大型焊接设备,影响其使用和推广。铝型材的保温性能差,易从其内表面开始氧化,这种型材制做的建筑物构件隔音、降噪性能低,气密和水密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弯强度高以及保温、隔音性能好,内部表面不易氧化的铝塑复合型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的技术措施来实现铝塑复合型材,由塑料左框、塑料右框、塑料边框、铝框等组成。塑料左框、塑料右框和塑料边框组成一个中空的框体,在塑料边框的外侧包有铝框,铝框的左侧有铝框左钩,铝框左钩钩于塑料左框的凸楞上并与该凸楞相吻合,在铝框的中部有铝框右钩,铝框右钩卡装于塑料右框内,铝框的右侧有一个铝密封槽边,铝密封槽边与塑料边框上设置的塑料密封槽边呈对称状设置,铝密封槽边与塑料密封槽边之间形成一条凹槽形的密封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下述的技术措施来实现铝框左钩和铝框右钩为锐角式的钩或是圆弧形的钩。
在塑料右框的中部设置有中间隔档,在中间隔档的外侧装有铝中间隔挡,铝中间隔档的中部有卡装与中间隔档内的中间卡钩。中间卡钩为一个“个”字型的卡钩或是一个为“T”字型的卡钩,也可以是一个顶钩部为圆弧形的卡钩。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保温、隔音性能好,可有效地防止铝型材内表面的氧化,提高了型材的使用寿命。
2、型材的抗弯、抗冲击能力强,型材不易变型。
3、集铝型材和塑料型材的优点为一体,有效地提高了型材的综合性能。


附图为铝塑复合型材的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示铝塑复合型材,由一次成型加工出的塑料左框2、塑料右框3、塑料边框5、铝框6等组成。塑料左框2、塑料右框3和塑料边框5组成一个中空的长方形的上下两边对称的框体,在两个塑料边框5的外侧都包有铝框6,铝框6的左侧有两个边呈锐角形的铝框左钩1,铝框左钩1钩于塑料左框2的凸楞上并与该凸楞相吻合,该凸楞的设置形状与铝框左钩1相吻合并使铝框左钩1钩固于塑料边框5上,在铝框6的中部有两个边呈锐角形的铝框右钩4,铝框右钩4卡装于塑料右框3内,铝框右钩4是塑料右框3成型时将其包固与内部的,铝框6的右侧包于塑料边框5的端部并有一个铝密封槽边8,铝密封槽边8与塑料边框5上设置的塑料密封槽边7呈对称状设置,铝密封槽边8与塑料密封槽边7之间形成一条凹槽形的密封槽。在塑料右框3的中部设置有中间隔档10,在中间隔档10的外侧装有铝中间隔挡11,铝中间隔档11的中部有卡装与中间隔档10内的中间卡钩9。该中间隔档上也有铝密封槽边8和塑料密封槽边7形成的密封槽。
权利要求1.铝塑复合型材,由塑料左框(2)、塑料右框(3)、塑料边框(5)、铝框(6)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塑料左框(2)、塑料右框(3)和塑料边框(5)组成一个中空的框体,在塑料边框(5)的外侧包有铝框(6),铝框(6)的左侧有铝框左钩(1),铝框左钩(1)钩于塑料左框(2)的凸楞上并与该凸楞相吻合,在铝框(6)的中部有铝框右钩(4),铝框右钩(4)卡装于塑料右框(3)内,铝框(6)的右侧有一个铝密封槽边(8),铝密封槽边(8)与塑料边框(5)上设置的塑料密封槽边(7)呈对称状设置,铝密封槽边(8)与塑料密封槽边(7)之间形成一条凹槽形的密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复合型材,其特征在于铝框左钩(1)和铝框右钩(4)为锐角式的钩或是圆弧形的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铝塑复合型材,其特征在于在塑料右框(3)的中部设置有中间隔档(10),在中间隔档(10)的外侧装有铝中间隔挡(11),铝中间隔档(11)的中部有卡装与中间隔档(10)内的中间卡钩(9)。
4.根据权利要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塑复合型材,其特征在于中间卡钩(9)为一个“个”字型的卡钩或是一个为“T”字型的卡钩,也可以是一个顶钩部为圆弧形的卡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塑复合型材,是一种适用于建筑物中门窗等使用的型材,它由塑料左框、塑料右框、塑料边框和铝框等组成,它塑料左框、塑料右框、塑料边框组成一个中空的框体,在塑料边框的外侧包有铝框,铝框的左侧有铝框左钩,铝框图左钩钩于塑料左框的凸楞上并与该凸楞相吻合,在铝框的中部有卡装于塑料左框内的铝框右钩,铝框的右侧有一个铝密封槽边,铝密封槽边与塑料边框上设置的塑料密封槽边对称设置,两槽边形成一条凹槽形的密封槽。该复合型材是一种抗弯强度好,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抗氧化性,它是一种使用寿命长、综合性能好的铝塑复合型材。
文档编号E06B3/273GK2675825SQ20042000505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1日
发明者韩利涛 申请人:韩利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